別說沒提醒你:孩子生病時,父母2種態度會影響孩子一生心理健康
【幼兒說】原創:bb-edu,轉載請標出處!
(一)
一朋友,在她6歲時父親拋棄了她和媽媽,找了個年輕的女人再婚生了個兒子。她媽媽為了養大她,一個人打三份工作。那時她對父親的感覺就是恨,經常夢想著自己出人頭地那天狠狠羞辱父親一番。這樣的日子來了,但她父親病了,她到醫院探望時,看到父親白花花的沒剩下幾根的頭髮,突然想起自己5歲時由於肺炎住院跟父親度過的溫馨時光。
當時母親由於感冒被醫生建議暫時不能跟孩子接觸,而自己的父親日夜在醫院陪伴。為了哄女兒喝葯,父親答應了讓女兒給自己扎辮子的搗蛋行為。一個大男人頭頂著兩根辮子和一個瘋丫頭成為當晚醫院的笑料。但也因此留給了孩子難以忘懷的回憶。
(二)
另外一個朋友,一位有3歲兒子的寶媽。每次孩子發燒時,都會想起自己的母親,從而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她已經不記得當年是幾歲了,父親在外地打工,只記得當時自己已經發燒了一天一夜,迷迷糊糊中感覺自己被母親背在後背上,還披上了雨衣出了門。
外面是傾盆大雨,當時只記得雨水砰砰地隔著雨衣打在自己頭上,還有媽媽寬厚的後背就像一張床,以及媽媽深一腳淺一腳的顛簸猶如小型過山車。即使過去了幾十年,那種感覺仍舊曆歷在目,似乎總提醒著母親對自己的愛。
(三)
記得阿瓜有一次低燒了幾天,當時瓜媽正在外地出差,匆忙趕回後,阿瓜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看到瓜媽的第一眼說了這樣一句話:「麻麻我生病的時候為什麼你不在?我現在不需要你了……」說得瓜媽好內疚。隱隱中,感覺阿瓜對生病照顧他的奶奶多了幾分依賴,對瓜媽卻多了幾分冷漠,讓瓜媽心裡好不是滋味。
生病時的陪伴,是提高親子關係最高效的時刻
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身體上的不舒適,會讓孩子的情緒低落,性格也會變得敏感,他們也更容易哭鬧和使小性子,甚至表現出「退行」的行為。比如5,6歲的孩子突然變得粘人、要大人喂、很久未尿床的孩子突然尿床等,這都是孩子需要父母更多關注的信號。這時候父母的陪伴就如一個個放大鏡,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也是翻倍的,過程中的細節都能成為孩子日後回味的溫馨時刻,也是親子關係的見證,會影響著孩子成年後跟父母的情感。
孩子生病時,父母的不同對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相反,如果孩子在生病時,最需要依賴的父母卻不能陪伴在身邊,或受到冷漠對待,甚至仍舊受到父母的責罵和批評,敏感的孩子會認為「爸媽不愛自己,至少不是那麼的愛」,自我價值感會降低,親子關係也會受到損耗。冷酷對待和批評責罵這兩種態度,會更容易在這時導致孩子的心理障礙,自卑、自閉、敏感等負面種子也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父母冷漠對待的情形也很容易被孩子回憶起。
所以,當孩子生病時,父母盡量要陪伴在身邊,還要控制好情緒,以萬般的耐心和愛心照顧生病的孩子,更不能氣急敗壞地批評和責罵。因為孩子生病時,孩子難受、父母揪心,所有負面情緒可能一觸即發。
孩子生病時,父母共同照顧的好處
最後,孩子生病時,父母經常共同照顧的孩子,性格會比經常只有單方父母比如只有爸爸或媽媽照顧的孩子更開朗。因為父母的關注讓孩子更自信,生病導致心理問題的情況也會大幅減少。
父母生病時,嘗試讓孩子當「小大人」,效果意想不到
大人生病時,讓孩子照顧是鍛煉孩子責任心和感恩心最好的時刻。生病時,嘗試讓孩子給自己喂葯、打水搓毛巾、喂水甚至讓孩子承擔起做飯做家務的責任,孩子會變得成熟有擔當。即使孩子做得還不夠好,請嘗試以讚賞的目光給予認可和鼓勵,然後就是接收孩子的努力付出即可。
每次父母生病的照顧,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次成長的洗禮,他們會慢慢變得成熟、有擔當、有愛心,對父母的感恩和對自己的認可也在慢慢提升。
【歡迎在文後留言】
您可能喜歡的內容:
回復「刺激」查看:
提高0~3歲寶寶智商的視覺刺激卡(實用收藏!)
回復「發燒」查看:
孩子感冒發燒別輕易吃藥,原因醫生一般不會告訴你
推薦閱讀:
※什麼叫日主無根,對命會有什麼影響?
※唐代禮法結合對當代法治思想的影響
※家裡千萬別存著這幾樣東西了,家中財運將會受影響!
※梁武帝蕭衍對佛教的影響極大_楊鈞淇先生
※為什麼撒尿這個生理過程很容易被心理因素所影響? | 果殼網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