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分鐘濃縮半生《原則》——橋水達利歐「見面」之旅全記錄
來源: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原則》(Principles)徹底火了!
在金融圈、媒體圈、互聯網人的朋友圈裡,《原則》開啟了強勢刷屏模式。一位投資總經理寫下了這樣的讀後感:
「合上《原則》黑色的封面,輕輕撫摸著它上面紅色的字體「PRINCIPLES」,如獲至寶,如釋重負。就像在驚濤駭浪中遠航的水手,在漆黑的夜裡看到遠方燈塔射出的光芒。
我真的非常感謝達利歐的分享。橋水作為精彩絕倫的管理學案例,綻放出無與倫比的光芒。……我毫不猶豫地把《原則》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一起放在案頭。」
01
原則:橋水40年來反覆印證的聖典
1975年,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0餘年發展,橋水成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 1600億美元。
在屢次經濟危機中,橋水展現出精人的預測和穩定表現,但事實上,被「封神」的達利歐在投資之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在橋水成立8年之後,看錯市場,一敗塗地,公司只剩下他自己。
達利歐在書中寫道:「在所有人的淚水中……橋水只剩下了一名職員---我自己。」
他向父親借了4千美元,賣掉了第二輛車,又幹了3年,終於拿到第一筆500萬美金的客戶委託管理資金。再干5年,橋水員工達到24人,管理1.8億美金資產。當公司成立第20年的時候,員工42人,管理41億。……
橋水創立第31年的時候,達利歐提出了60條原則。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本書,厚達550頁。是橋水40年以來,反覆通過實踐印證的思想。
《原則》一書的扉頁上寫道:「瑞·達利歐在這本書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則,幫助他從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成長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運用這些原則也都能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時隔第一次來中國34年之後,《原則》作者、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投資教父」瑞·達利歐(Ray Dalio)再次開戶了他的中國之行。2月28日晚,他登上華爾街見聞原創劇院級金融脫口秀舞台,120分鐘零距離首度向中國投資者分享個人「經濟學「和」投資」原則,用30頁 PPT徹底講清楚了《原則》。(回復 達利歐 獲取全部PPT)
以下為瑞·達利歐在華爾街見聞「見面」上的演講全文:
大家好!你們無法想像能來到這裡我有多開心。
剛才的短片當中也說到了我與中國的淵源,而我剛剛來到中國的時候(1984年),我最喜歡的三樣東西在中國還沒有完全成形。首先我是一個投資者,但我剛來的時候,中國沒有市場,沒有投資。其次我還是個企業家,但當時的中國也沒有太多企業,而如今我們看到有大量的企業被創立,這像是個奇蹟。第三個就是慈善家,我最開始來中國的時候,這裡並沒有慈善事業,但是現在這項事業發展得非常好。
所以可以看到在過去的34年當中,中國發展得非常快,而正因為這樣,我認為我應該要祝賀各位能夠成為中國這個市場當中的一份子,對我來講,能夠參與到其中也是非常開心的事。
02
原則使生活和決策更簡單、更高效
今天晚上我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原則,但是要強調一點,我的原則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會與大家說一下我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對於我來說,當我在思考的時候,我把我自己的原則寫下來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說的是,當你們面臨做決策時,如果你想一下你用什麼樣的原則、什麼樣的標準來做決策,然後你把這些原則記錄下來之後,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你會發現這樣做之後再做出的決策質量更高。
這時候你會發現,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其實是不斷重複的,而你有了一套原則之後,就可以來面對這樣不斷重複又不斷變化的東西,在這一過程中,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越來越簡單,做決策也變得越來越簡單。因為這個時候你會把發現你所面對的並不是無限多的新的事物,而是出現於不同種類的重複性發生的事件。從而你也可以與人更好地進行溝通,你的原則是什麼。所以,我今天希望你們基於我的演講可以找到自己的原則,每個人的原則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的原則對於你們來說沒有你們自己的原則重要,但我也希望把我的原則分享給大家。
世界在我眼中內容很多,有不同的層面,我們也是在管中窺豹。比如說在這個世界上,你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從基因、從自然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看到不同東西,我的原則是從經濟學、投資和工作的角度來看的,我今天晚上與大家分享的原則,也是希望與大家受益的原則就是有關於這些主題。
03
個人進化的五個步驟
我先與大家說一下我的生活及工作原則,然後與大家分享一點我的想法。
生活在我眼裡就是這樣的,我希望可以追尋我大膽的目標,在追尋這個目標的過程當中,我可能會成功,可能會失敗。在一段時間之後,我會發現失敗其實是我的經驗當中最有價值的,學習就是從反思和失敗中來的,思考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如何能夠避免失敗。失敗會帶來痛苦,痛苦加反思,就會得來進步。從而我可以學習,我可以去思考如何來應對這樣的問題,如何不重複我的錯誤和失敗。這些失敗帶來的痛苦會帶來許多迷茫,我將這些迷茫破解出來之後就會帶來寶藏。
而我們說的迷茫謎題在於哪裡呢?就是在未來我應該採取什麼樣不同的措施來避免失敗,而這個寶藏指的就是我應對未來的原則,我會把這些原則記錄下來。在這個原則之上,我會做出調整變化,然後再去追尋更加大膽的目標,這就是一個循環,不斷地重複,這樣的做法給了我很大幫助。
所以,我就開始想進化的概念。進化其實是由五個步驟所組成的,我相信在進化當中你需要有五件事要做得對。
第一步你要有自己的目標。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二步是面對並解決問題。
第三步是診斷問題。看看它的根源是什麼,可能是你個人的弱點或者是其他人的一些弱點最終導致了這樣的問題。我非常榮幸認識了世界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人士,他們都有問題、弱點,犯過各種各樣的錯誤,但關鍵在於他們非常善於診斷自我、發現問題背後的根源,然後做出改變、適應。
第四步是設計好一個方案去解決問題,做出改變。
第五步是踐行。進化就是大家看到的這五個步驟,所有進化都是診斷你所面臨的問題,診斷方案、適應環境、做出變化,最終踐行,慢慢實現進化。
對於我來講,這就是進化。這適用於所有事物,比如說有一個產品,你要設計產品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好的診斷,好的設計方案,那這個產品就會失敗。如果你這個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了,你就可以突破這個瓶頸,然後進一步地得到發展。
04
我人生中一個最大的失敗
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改變我人生的經驗,也是我人生的一個最大的失敗。
在1980年—1981年的時候,我認為美國的銀行向外國借了很多高於國家可以償還的債務,而我認為在這之後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債務危機,這當時就是一個有爭議性的問題。
隨後,在1982年8月份,墨西哥就違約了,緊接著其他的國家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我當時就認為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債務危機,但這個想法後來被證明是非常非常錯誤的。
由於我預判有這個債務危機,我還參與了國會聽證會,在電視上、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文章。
現在看來我當時簡直是個傲慢的混蛋。當時我看似如此充滿自信,但我犯下了錯誤,我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我虧了大量的錢,我的客戶也因為我這樣的判斷虧了大量的錢,當時我幾乎破產。
後來,我不得不靠從我父親那兒借的4000美元渡過難關。這是我人生的最低點,對我來說是痛苦至極。但是,這也是我一生當中最幸運的事情,是我人生當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因為,這給了我一個非常棒的反思機會。
這一課改變了我思維的方式。讓我知道人要胸懷謙遜,必須要在你的大膽判斷和理智思考之間形成平衡,你要想的並不是我肯定是對的,而是要想我要如何來得知、來證明我是對的,我是正確的。通過這樣的思考而做出一些改變。
我的改變就是我們必須要找到最聰明的人,這些人會與我意見不一,也就是說,我想把我的賭注多樣化,希望可以通過謙卑的態度,希望從其他人那裡得到異議來獲得成功,來把我的投資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說,在市場中,一定要敢於和共識對賭。因為其實很多時候市場共識已經在價格當中反映出來了,所以你就要有挑戰共識的勇氣,這個其實有的時候會很難。而且現在回過來看,可能我預判錯誤的幾率會佔到1/3左右。
同樣,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也一定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能夠敢於和共識對賭,所以既作為一個投資者,又作為一個創業家,我就在踐行這一點。我發現正是我這種積極尋求異議的做法會鼓勵我不斷地去找那些和我想法相左的人。
我覺得其實人類會有一個天生的障礙,就是說他們會糾結於一個錯誤的想法,而且不願意否定自己錯誤的想法,然後就這個錯誤的想法開始採取行動,最後可能就是錯上加錯。
所以在橋水,我就一直提倡人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創意擇優的這樣一個想法。那也就是通過這樣的原則,我們可以不斷地在成功和失敗當中學習,來總結出更好的原則,並且不斷的進化。這就是我們公司在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所經過的一段心路歷程。
05
「創意擇優」做到求同存異
接下來我來著重講一下什麼叫創意擇優。其實創意擇優不僅僅可以用在公司上,也可以用在任何的一段關係上,只要你希望可以把這段關係經營好,你就可以選擇這種方法。
創意擇優主要有三點:
第一,你要能夠開誠布公地去交流自己的真實想法,也讓其他人可以開誠布公交流他們的想法。這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真的可以做到,大家開誠布公地互相交流,沒有任何的隱藏,做到真正有效的交流。
第二,要理解異議的作用,這些和你意見相左的人,他的這些價值是什麼?比如說房間里有不同的聲音,可是你怎麼會確定說你一定是那個對的人呢?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培養出自己的好奇心,同時也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別人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會不會有可能他是對的,我是錯的?
最後,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各方達成一致的結論,我覺得這樣會比你自己一個人關著門想問題要有效很多。在大家進行過開誠布公的討論之後,很有可能還是會存在異議,不能夠互相說服,那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能夠做到求同存異。
其實這種做法在所有的關係當中都是存在的,我們都可以運用到各種的關係當中。比如說我們能不能夠對對方做到很坦誠地交流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也要有一個各方可以達成共識的方法,去得出最後的一個決策結論。這就是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創意擇優的方法。
另外,我們要了解自己、了解其他人,因為只有當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時候,才可以對他們做出正確的預期。比如說我們是否對自己弱點有很清楚的認識,能否知道其他人的弱點是什麼?因為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他人的弱點,那麼在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應該怎麼樣避免自己的缺陷。所以這個問題,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問一下自己,對自己的弱點和缺陷是否有正確的認識。
我還想強調一下,當各位記下自己的原則的時候,也可以把原則變成一種演算法,基本上橋水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是通過一套演算法來完成的。
這樣做會有什麼難度呢?我們研究發現2/3的人都很樂於接受這種做法,1/3的人不行。為什麼不行?我也跟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也告訴我說,主要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理性思考的你,想法很有邏輯,而且也可以判斷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還有一個是感性的自己,可能有的時候會跟理性的你打架,要找不一樣的東西。
有的時候我們會問你,到底想不想知道我真的是怎麼看你的?或者你想不想知道,我到底想不想知道你是怎麼看我的?以及我們是否能夠非常坦誠地接受自己的缺點在哪裡。
從理性的自己來講,我們當然是希望可以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也想知道別人對我們的真實看法,這是理性的我們。可是感性的我們是有點排斥這種真相的,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習慣可以坦誠的面對這些真實的說法,所以我們平時就需要去通過一定的練習來幫助自己慢慢地接受一些真相,來跨過這些情感感性上的障礙,從而更好地認識真實的自己。這是大家需要去想一想決定要不要這樣做的。
06
投資當中是如何體現原則?
我現在也很好奇各位有沒有對我剛才說的話進行過一些反思,各位手邊都有一個投票器,我們也來進行一個現場的投票:
第一個問題:你是否認為自己擁有一些良好的原則,並且也可以把它們清楚地傳達給其他人?
第二個問題:你是否願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遵循創意擇優的原則?
我是如何打敗感性的自己,強化理性的自己,投資當中是如何體現這個原則的?
首先從智力上來說,你必須要了解在你自己的處理過程當中,是有理性和感性的難度問題,所有的人都有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比如說我要高空跳入水中需要做練習,我必須逼迫自己做這個練習才能夠跨出這一步,我不希望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我自己理智的思考和智力上正常的思考。每次如果有意識地要突破它的話,你就積累這方面的技能,然後慢慢慢慢地它就形成了一個習慣,你也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理性戰勝感性的過程,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對於我和橋水的很多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進行冥想的練習,冥想這個運動是非常好的,你們可以在冥想的音樂當中能夠沉浸下來,從而能夠非常理性的把感性的自己和理性的自己放到一個水平線上來平衡。
1、經濟原則:四大力量與三大均衡
首先我自身的經驗是會影響我做事的方法的,我自己在市場上面的經驗就構成了我這個人,而且我在這一路上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那在這當中我強調的幾點:
首先你要知道如何有效應對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無論你知道的是什麼,但是你知道的這一塊內容只是你要獲得成功所必需的一些知識當中非常小的一塊,必須要知道有許多其他的信息你是不知道的,你必須要了解自己存在這樣的一個不知道的一個狀態,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點很重要,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什麼就危險了。
第二點必須要學習歷史。你必須要去了解到在整個歷史長河當中有一些非常普世性的非常永恆的因果關係,這在我自己的工作當中也是如此。我之前感到很驚訝,因為許多事情在我的人生當中是會第一次發生,它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我就會很驚訝。但是如果你學習歷史的話,你會發現,要發生的事情其實在過去已經發生過。所以如果你學習歷史的話,你就可以了解其他人在人生當中經歷了什麼,從而可以更快的獲得積澱,你就可以了解在這個世界上宇宙上有許多永恆的,有許多普世的規律和關係,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基於前兩點,你就可以獲得一系列的原則來應對你這個現實生活當中的許多事。所以必須要有這套原則,非常清晰的寫下來,並且把它轉化為演算法,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我與大家分享一些普世、永恆的關係,不管是哪個市場和國家都有一些普世性的永恆的規則。
首先是有四大力量,這四大力量會決定經濟的走勢。
第一就是生產率,也就是說大家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在生產過程當中學習和進步就會提高我們的生產率,而這樣的進步,這樣新獲得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在一段的時間內決定我們進化的速度。
其次是短期債務周期,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有衰退,然後會有擴張,在這之後就會有貨幣政策的緊縮。這是一個周期。需求來自於貨幣和財政兩塊,如果是在衰退的過程當中,那央行就會往市場裡面注入流動性,在央行做了一系列動作之後經濟就會進一步發展,而需求就會上升,因此你會有越來越高的產量,你就需要再進一步緊縮,往回走一點。所以經濟就像一輛車一樣,是隨著卡車走的,這個車可能是70碼,但是這個卡車是50碼,如果這當中差距太大了,那後面這輛小車就會有一定的問題,如果你到了周期的晚期,可能你這輛小車是70碼會慢慢慢慢接近這個50碼卡車了,這時候央行就必須要踩下剎車,利率就會上升,這樣就會改變整個經濟市場的走向。
所以無論什麼樣的資產組合,你要買入的時候都是在經濟見底的時候,通脹下行的時候,有了刺激性的貨幣政策,使得經濟可以往上推。有的時候你要是見頂了,你肯定是知道要踩剎車了,那這時候肯定不是你要買入的時候,那個時候是有一個很大變化的情況,這就是我們說的短期債務周期。
還有一個長期債務危機。緊縮之後又要有刺激性政策,經濟又增長了,你的負債對收入比又上升了。那這個基本上就是一個周期,它不可能一路再往下走,因為利率會變成0,利率是0的話基本上就不能再走了,你必須要再印發貨幣。這也是一個周期。
第四大力量就是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有的時候影響力不是很大,可能有的時候出現政治事件經濟仍然可以運行,但是有的時候影響力比較大了,如果你改了稅法,就像美國剛剛經歷的稅務改革,那可能你會改變整個經濟宏觀上的格局,你會改變相應的監管。如果投資於股市和其他地方,都是取決於未來現金流的,如果你改變了這方面的一切現金流總供應,那麼肯定會有一定的變化。
我們現在說三大重要均衡,從長期來說,如果債務增長必須要與償債所需的收入增速是相當的,這是第一個均衡。
第二個均衡,經濟產能利用率。它不可以太高,如果太高就會有通脹和泡沫;也不能太低,否則的話就要永遠經濟衰弱了,這樣就會出現政治上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找到這樣的均衡。
第三個均衡,我們說股票的預期回報率,必須要高於債券的預期回報率,還要高於現金利息回報率。
這三點之間的關係如果出現了變化,就會有相關的風險溢價。在這裡有兩大政策工具,兩個槓桿:第一個就是貨幣政策,也就是說,和利率相關的,比如你有緊縮的貨幣政策,或者有短期的利率上升,就會使得預計的回報上升,使得整個現金流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這之後還有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指的是政府決定通過稅收和支出等等方面的變化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所以大家如果回過頭想一想,整個經濟就像一個永動機一樣,裡面一些實體經濟的變化和資本市場的變成不斷在以上幾個方面變化,如果大家想像美國以及整個周期晚期,從2008年開始一直到去年,利率一直在往下走,基本上到非常低的地位,央行也是有15萬億的資產,使得他們的預期回報率上升,然後慢慢的就會有一系列的變化,就相當於這個卡車之後,他們之間的間距越來越短了,那這時候央行就要踩剎車,那現在央行就要慢慢進行利率正常化,進行利率上升和通脹上升等等,從而可以獲得一個新的均衡,使得整個經濟回到正常的狀態,這也是一個永恆的普世的規則,無論處於哪個市場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2、投資原則:賺錢的王道是什麼?
首先,理論價值,也就是預期價值。它是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也就是說,每個投資是整個現金的總和,對於未來現金流的一些調整,所以說這互相之間都是有競爭性的,而整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預計未來的現金流,然後把它折算到現在的現值,並且把這幾個因素之間形成一個關係,所以如果你把一個投資決策和另外一個投資決策之間相決策的話,你要考慮的就是這幾個變數,這就是我們說的價值投資,這是我們剛才說的理論價值。
其次,實際價值。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它等於支出總量除以總的出售量,也就是說,如果你可以了解最大的買方是誰,不管是誰來進行支出,以及誰在什麼地方支出最大,比如大宗商品,可能是股票可能是債券,你去看看他們採取的決策,然後去看看總的支出是多少,如果你知道總的支出是多少,這是賣方,然後你看買方一共有多少出售的量,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就可以了解這個實際價值,所以你必須要知道買方、賣方是誰,以及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第三條投資原則,大部分的資產類別的表現會從長期超過現金,但是這種溢價,不管是股票、房地產還是債券,也不會非常長期的超出現金,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很長期的大幅優於現金回報的話,那投資太容易了,你隨便把錢買個資產類別就可以,但現在並不是這樣,因為央行會進行一定的管控,所以資本會進入最好的當時的資產類別,那到底什麼是最好的資產類別呢?沒有固定的說法,因為市場局勢一直在變。
資產類別的回報率來看,有三個重要的驅動因素,分別是通脹、經濟增長和實際利率。
還有一條原則,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投資分散化,越是分散的投資組合越是可以改善回報的風險。所以,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分散化是很有講究的,因為這就會給你一個非常正確的投資組合,可以把你的回報率提到最高,風險降到最低。
還有,其實每項投資都有自己的回報流,回報流可以有兩種形式:第一是貝塔,也就是資產類別的大勢,一個市場的回報率。這是一個被動的回報,是跟大盤持平的。還有一種回報流是叫阿爾法,這是主動的投資,也就是說,作為投資者你可以作出自己的選擇,更多像零和遊戲,你賺錢其他人很可能虧錢,你虧錢其他人很可能賺錢。阿爾法投資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投資方法,這就像一個博弈一樣,就好比你現在在市場里競爭,在市場里進行阿爾法競爭可能比奧運會的競爭還要激烈,因為可能投行每年都會投幾百萬的美金,就是為了保證自己可觀的阿爾法投資回報。那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就是盡量迴避、減少自己的阿爾法投資。
我覺得成功投資的關鍵就是要進行投資組合的平衡,才能獲得良好的回報流。
根據風險來調整,選擇自己在阿爾法和貝塔之間的投資比例。
投資的聖杯就是,要找到15個或者更多更良好的並且相關性非常低甚至為零的回報流。
還有就是要把自己的決策系統化,在做投資決定的時候,我們需要去測試自己的投資方法、投資思路,並且還要去遵循一個永恆普世的規則,我們就要對自己的投資博弈有個很好的認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系統化,然後根據這個系統化的決策來進行資產配置。所以,換句話說,投資就變成了如何根據自己設定的系統和演算法來進一步去提高自己在這場博弈當中的表現。
一項投資的理論價值就等於預期未來的現金流除以折現率,就可以得到這個現金流的現值,那投資的實際價值就可以等於你的總支出除以銷售的總量。所以,如果可以對買家和賣家的背景和買賣原因有個很好的掌握,就可以對資產的實際價值做一個很好的判斷,得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價值和價格。這張圖是過去30年的投資回報率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各個資產類別的回報率都波動很大,所以沒有辦法判斷哪個是完美的資產類別。
怎麼樣才能判斷這是一個好的資產類別呢?
就是看它的價值有沒有被高估,它的價值現在是過高還是過低,所以選擇資產類別的時候不要看它過去的表現怎麼樣,因為你要知道資產類別價格波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不是因為他過去的表現是什麼,而是因為他的價格被高估還是低估。
我剛才提到有兩個驅動因素,一個是經濟增長,一個是通脹。各位如果要平衡你的投資組合,可以把它做一個四分法,也就是說,把你25%的資金放到任意圖上四個情況當中,這樣你就可以應對各種各樣可能出現的經濟情況。
我下面想講一下賺錢的王道是什麼。就是你們最好可以找15個表現優異,同時相關性非常非常低或者為0的不同資產進行投資,不一定15個了,大概就是一個概念,就是要多找幾個不同的資產類別。
比如說你在這個資產類別裡面有10%的風險,簡單來說,我們假設10%的風險是對應10%的回報,這張圖就是告訴大家,如果你可以把資產同時投入其他的資產類別,對你的風險和回報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果大家的回報流是有60%的相關性,然後再加入第二個股票,再加入第三個股票,你買的股票數量越多,你的風險就會越低,一直買到第五隻股票的時候,其實風險就已經下降了15%,這對你的投資回報來說就是很有意義的增長,你的風險降低了。而且我要強調的是,你的資產類別要有很低的相關性,甚至是沒有相關性,最下面這根線告訴你,如果選了五個不同的投資標的,之間沒有任何的相關性的話,我們就可以把風險降低一半,如果你選的相關性更低,就可以進一步減少你的風險水平。所以,其實對於你的投資決策來說它可能就多了5倍的有效性,可以給你減少大量的風險,帶來比較豐厚的回報。
那麼,你在選擇不同貝塔和阿爾法之間要有什麼樣的訣竅呢?其實就是我剛才說的,要挑選相關性越低的資產分散投資越好。
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就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
新媒體總監 位宇祥
華爾街見聞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歡此文,歡迎轉發和點贊支持見聞君
推薦閱讀:
※單反相機使用記錄
※愛的立方經典句子 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
※網聊記錄
※軍轉作家吳剛思汗2017年心路歷程——《從此處告別》
※蔣勤勤的獲獎記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