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為什麼喜歡余華

中國有很多作家,我為什麼喜歡余華。  我一直相信「命緣」之談,也許我喜歡余華,是一種命運交叉的聚合。好比世上有很多條路,偏偏我們在同一條路上點頭相遇。相遇是「緣」,可並非要喜歡,可如果沒有點頭相遇的那一刻,就更談不上喜歡。我們知道,平時我們喜歡上一個人,不是無緣無故地就喜歡上,往往是從他(她)的某些優點開始的,比如外貌,才華,幽默,睿智,談吐,內涵,愛心,成熟等等,當然也有可能從他的外部條件開始的,比如金錢,地位,家庭,車子,房子等等,不過這些我另當別論。  至今我與余華未曾謀面,他是個知名人物,實則上我跟很多很多的知名人物未曾謀面,我知道,知名人物是很難真正相遇,況且自己名不經傳,我的父親更是微不足道。即便在揚州,我也未曾遇到過知名人物,頂多在高中的時候,只偶然一瞥縣長的側影,那是個漂亮而優雅的女縣長。  未曾謀面,並不代表就喜歡不了。這個科技進步的年代,不再像幾千年前那樣愚昧落後,喜歡孔子諸葛亮李白蘇東坡,不必等那麼長的歲月。現在一首新歌出來,沒幾天大街小巷上就哼唱起來,一首新詩出來,馬上就有人傳誦。天南海北,只需幾秒鐘的表達就會彼此瞭然得知,這是科技進步的好處,如果孔子諸葛亮李白蘇東坡生在當代,喜歡他們的人會一夜猶如雨後春筍冒出來。  我想喜歡一個作家也是如此,不必當面見到他(她)本人,就從他(她)的作品漸漸開始,就像喜歡一個明星,是從他(她)的音樂或電影開始的一樣。余華是個優秀的作家,可是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作家,而我卻喜歡余華,其他作家的作品我不是不喜歡,我只是覺得他們的文字很難「誘惑」我,看了他們的作品,我很難有創作的慾望(他們的文字可能在別人眼中認為非常之好,而在我的眼中,我覺得創作是件很艱澀的很漫長的事情)。然而讀了余華的文字後,我覺得創作是件很快樂很美好的事情。這就是我喜歡余華的原因,可我並不是對他格外的偏愛,其他優秀作家的文字,我也是贊同的,國內的有張愛玲,蘇童等,國外的有福克納,馬爾克斯,塞格林等。  在我看來,中國諸多現代作家當中,余華是最容易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名作家,他懂得認真思考,懂得精打細算,懂得出手與收手。他的幾篇作品能夠在國內外獲獎,這是多方面的原因,他的作品從《十八歲出門遠行》到《兄弟》,給我呈現出一種不斷向上的趨勢,余華始終在前進,而不像有些作家越寫越落後。儘管他的作品很少,卻是相當精華,這是余華的特點。另外他的作品比其他作家的作品更接近世界,更有寬容性,也更容易獲得一些寶貴而真誠的心聲。在我眼中,他的作品的藝術性也很強,看似漫不經心的荒謬的文字,裡面卻是暗潮湧動,相當催人奮進。  我始終覺得蘇童可以跟余華瓣一瓣手腕,因為我認為蘇童的文字,是那種極少見的優美中帶著陰鬱的感覺,看他的作品多了,就知道他很會玩弄文字來建設自己的城堡,不知道為什麼,蘇童的作品越來越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漩渦」之中,讓他似乎無法自拔,我至少認為蘇童現在很迷戀這種感覺。後來我總是在想,如果張愛玲活在當下,她的作品又如何呢,誠然她的作品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相當轟動,不僅有她凄美憂傷的傾城之戀,更有她的世上罕有的像鮮血梅花一般的文字,至今她的文字,在國內的作家當中,還是無法超越的。張愛玲是天才作家,她的文字的靈氣與華麗讀來讓人有些窒息,我認為她的《金鎖記》至少是某種類型作品的終結,她太厲害了,像個世外高手,喜歡一劍封喉的淋漓,因此她的作品相當讓人可怕(幾乎沒有人能寫出這樣的文字,連模仿也會變得可笑滑稽)。倘若跟這樣水平超凡的作家同處一個時代,我覺得是某些作家的悲哀,幸好張愛玲與我不在一個時代。不過我拿她與余華比較,顯然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畢竟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  很多時候我得承認自己文字的寫作技巧是跟福克納學的,也承認自己文字的細節與結構是跟蘇童學的,還有文字的華麗與靈氣是跟張愛玲學的,但似乎這些都不夠深,而余華則給我的是一種寫作的寬廣與享受,給我的是一種無限向上追求的力量,這是一種聖潔而偉大的姿勢,讓我如何真正懂得怎樣去寫作,怎麼學會思考寫作,而非僅僅的是愛好與喜歡,更多的體現一種責任與心境。以前寫作的浮躁與功利,讓我漸漸明白自己的不成熟與不理智,慢慢地經過自己的感悟,以及余華所給我的提醒與指點,我才知道寫作必須是用心的,也並非為了名利,現在我對名利的得失十分淡泊,儘管我此時一文不名,一篇小說也未發表(除了兩篇散文在《揚州晚報》上發表外),可我已經奠定了一個相當堅實的基調,那就是不為了名利而用心創作,跟在余華後面不斷地學習,我會收穫巨大,這是我和他的「命緣」的關係,或許別人不了解。我記得余華還說過這句話,他說作家不宜成名太早。我非常認同這句話,因為成名了,你的作品創作的限制就非常之多,人就會變得膽小,就會變得斤斤計較,我想還是在不成名之前,大膽地創作自己所想要的作品,這樣很容易出經典。當然這一切也並不說明我對余華有多麼崇拜,我從來不對任何人崇拜,我只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欣賞的眼光去讚歎,用謙虛的態度去學習。  很可惜,余華近些年的小說創作相當之少,而以隨筆為多。他的隨筆我看的很少,據說也相當不錯。從諸多渠道了解,余華說他自己在創作一篇望不到盡頭的文章,這是什麼文章,他沒有說,可我確信他一定用心創作,並在不斷地思考,他有源源不斷的才華像流水般付之行動,他從不浮躁,不功利,寧缺勿濫的品質註定讓他的作品飛黃騰達,成為一代的經典之作,這是我所期待的。  最後我認為中國不缺乏作家,但缺乏像余華那樣真正的高品質的作家。更多的作家顯得浮躁顯得功利,更顯得力不從心,為了寫作而寫作,而不是帶著一種社會的責任去寫作,更談不上會用心寫作。這些年,我們的作品多如牛毛,有些作品顯山露水了,有些作品破碎沉淪了,可是真正能記得住的經典之作幾乎沒有,是作家習慣於沉睡,還是作品經不住歷史車輪的輾壓,一切似乎變得空中樓閣,虛有其表。我不禁有些憂心忡忡了,擔憂中國文學後繼無人,擔憂中國文學不再出現曹雪芹魯迅張愛玲沈從文等大師。然而余華的出現還是讓我充滿信心,也許用不了多少年,中國文學可以出大師。  2011-05-11於揚州作
推薦閱讀:

論余華的活著
余華告訴你 為什麼活著

TAG:余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