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鴻章是「真中堂」?清末以來最大的賣國賊就是他!

  首發百家號。

  最近,一篇《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或者《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等類似名字)的文章紅遍網路,無數公眾號轉載,好像李鴻章受了多大冤屈似的。有些文章還藉助了電視劇的對白,把李鴻章說成了忍辱負重、用心良苦的社稷之臣。那麼,事情為什麼沒辦好呢?為什麼他簽署了那麼多賣國條約呢?當然是因為別的原因,比如手下人執行不力,能執行十分之一都不錯了。李鴻章為了籤條約而遇刺,而心力交瘁,已經受了很多的苦,他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李鴻章憂國憂民,心懷慈悲,錯不在李鴻章,在手下人,在其他方面。

  有的文章甚至加上了一段電視劇視頻,以彰顯李鴻章的苦心:

  可惜的是,在我看來,這些貌似抬舉他的視頻,反而都是黑他的。

  上面這段視頻是李鴻章和盛宣懷的談話。視頻開始時,是盛宣懷奉承李鴻章處理事情得當,但是馬上牽扯出軍艦走私一案。盛宣懷建議李鴻章嚴查,但李鴻章說什麼呢?「水師不能亂」。就這一句話就讓我噴飯了,這是禁止嚴查的理由嗎?

  軍隊走私軍艦是多嚴重的事!李鴻章怎麼就不查呢?長此以往,軍隊的戰鬥力又將何在?!這是韜光養晦、限制手中權力嗎?完全是糊塗蛋啊!

  在電視劇中,為了展開李鴻章的高論,就讓盛宣懷繼續勸諫道:「軍艦走私,事關國體啊。您總應該抓一批,殺一批,才能夠起到敲山鎮虎之勢。您視而不見,總不是個辦法吧。」

  好了,現在該李鴻章拿出高論了。但是李鴻章說了什麼呢?他繼續講起了大道理:「倘若有了生殺之權,就嗜殺無忌……那真是國家不國啊。」「一個當權者有了權力,第一要緊的是什麼?不是運用權力,也不是濫用權力,而是要遏制自己的權力欲啊。」「(張之洞不是個干實事的人)但是一個干實際事的人,不能一手遮天啊。」「對於我手下那些當差的,……我講十分他們能聽五分、實行一分,我就知足矣。」

  然後,李鴻章就走了,留下了一臉懵逼的盛宣懷。

  拜託,盛宣懷只是勸李鴻章查海軍走私軍艦,李鴻章雲山霧障那麼多「權力」幹什麼?這明顯是在黑李鴻章啊。

  這是《走向共和》里的一段鏡頭。很顯然,完全是編劇借李鴻章之口在胡說八道。

  現在我才知道這個電視劇居然有這麼多2B的地方。這段對白不僅把李鴻章黑得夠狠,而且也有嚴重的史實錯誤。比如貶低張香帥(張之洞),但張之洞絕不是一個不幹實事的人,洋務運動有他的巨大功勞,還指揮過中法戰爭,重用馮子材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可惜的是,清軍在戰場上用英勇血戰換來的成就都被李鴻章給賣了!張之洞瞧不上李鴻章一貫賣國求榮,不敢亮劍,導致兩人長期不對付!可是在電視劇里,李鴻章的一段胡說八道反而顯得老謀深算,那種道貌岸然的樣子完全是腦子進屎的編劇給他加上的。可惜的是,他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反而蒙了很多人!

  好吧,電視劇中的對白畢竟是杜撰的,我們看看真實的李鴻章是不是個大賣國賊。

  李鴻章靠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家,確實有兩把刷子,後來搞洋務也頗有成績,這些都是他的歷史功績。但是綜合來看,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

  因為,他有以下無可饒恕的罪孽。

  第一,強烈建議清朝放棄新疆。

  1873年左宗棠平定陝甘之後,是否繼續進軍新疆,成了當時的重要問題。因為新疆太大,又有阿古柏之亂,所以即使想收復,清朝也未必有那個力量。年輕的慈禧太后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建議大家討論。

  此時李鴻章上奏摺,建議放棄新疆。他的理由是:

  1、新疆土地貧瘠,不好治理,收復了又如何?只能勞民傷財。

  2、沙俄、英國對新疆虎視眈眈,因此沒必要在那個地方和兩大強國對抗。

  3、國家財力也很有限,疆防和海防只能顧一頭,應該把錢都用在海軍建設上。只有從東面擋住洋人,國家才安全。

  現在我們知道,李鴻章的這些理由都是屁話!但在當時還是很有市場的,相當一部分大臣都支持他。

  對此,左宗棠表示堅決反對,他的反駁是:

  1、南疆、伊犁都物產豐盈,怎麼能說新疆土地貧瘠呢?!

  2、如果丟失新疆,陝甘立刻面臨壓力,下一步是不是要丟棄青海和甘肅?長此下去,以後張家口都面臨壓力了!京師震動,動搖國本!

  3、新疆乃先帝康熙、乾隆費力打下,先皇目光深遠,後世子孫怎麼能丟棄祖宗基業!

  4、沙俄和英國在新疆的勢力遠不是那麼強,根本沒必要害怕。

  5、如果說收復新疆缺錢,其實並不需要多少錢,最多兩千萬兩銀子就夠了。如果朝廷沒錢,我左宗棠願意籌措,親上前線!而且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收復新疆!

  經過廣泛討論,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都覺得左宗棠說得更有理,這才有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甚至抬棺要收復伊犁!我們可以想想,如果當時國家採用了李鴻章的建議,現在新疆還歸我所有嗎?新疆不保,我國的西部邊界會在哪裡?!

  沒有左宗棠拿生命捍衛,清朝根本收不回新疆!僅僅李鴻章建議朝廷放棄160多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就罪無可恕!!

  第二,丟失琉球。

  好吧,我們也可以說李鴻章或許內心確實不重視新疆,而是重視海防,那麼當1872年日本吞併琉球、改名沖繩的時候,李鴻章又在幹什麼呢?!

  他不在乎!

  本來日本人吞併琉球的時候,也擔心清朝的干預,所以不敢大聲說。但是時間一久,看到清朝根本沒反應,日本人膽子大了,1879年宣布正式吞併琉球!

  李鴻章的理由是:琉球還是遠,而且貧瘠,不好管理和駐軍。現在我們和俄國的事情不斷,「勢難兼顧」,何況日本人特別麻煩,所以為了避免「多樹一敵」,李鴻章建議「暫從緩議」,也就是咱慢慢談吧!

  如果中日因為琉球起糾紛,中國就算不能拿回全部,也可以至少拿回南部。看看上面的地圖,如果我國拿到琉球南部,現在東出太平洋可謂一馬平川!但是李鴻章「暫從緩議」,其實是清朝不感興趣、力不從心的表現,也有點想把責任推給後人的意思。日本人一看,你不要是吧?那我就都拿了!當時的日本還不是強國,他們根本沒想到這麼順利就能拿到整個琉球!按照他們的想法,日本和大清爭奪琉球,能拿一多半就不錯了。但是你大清朝不疼不癢,西方列強更不管,那就都拿來吧!

  1872年日本實際吞併琉球之後,看清朝沒什麼反應,於是又想吞併台灣。於是在1874年,日本正式侵略台灣,狼子野心暴露無遺!這就是清朝不斷隱忍的代價!

  只是當時日本的國力畢竟還差得遠,侵略軍又水土不服,2000多人生病,500多人病死,最後不得不撤軍。清朝也派清軍增援台灣,但雙方在台灣並沒有大的戰鬥,最後清廷還賠了日本50萬兩白銀,把日軍禮送出境!李鴻章也因為1874年的日本侵台事件而做出「讓步」,基本上承認了琉球歸日本所有,這才有了1879年日本的正式吞併。

  我都納了悶李鴻章不是重視海防嗎?琉球再小也是屬國啊,怎麼就不要了、不爭了?爭到南邊一小半也行啊!

  丟失琉球,對新興的日本軟弱,是李鴻章第二大罪!

  第三,變「造艦」為「買艦」,讓中國喪失了重工業化的機會。

  洋務運動比日本的明治維新還稍早一點,而且也以造艦為主。當日本能自造1500噸鐵甲艦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造出3000噸的鐵甲艦了,在造船方面走在日本前面。這方面,尤以左宗棠、沈葆楨領導的福建馬尾船廠做得最好。

  馬尾船廠是左宗棠首倡,僱傭了一堆法國工程師,左宗棠要求他們五年內教會中國人造船。遺憾的是船廠尚未開工,左宗棠不得不奉命到西北剿捻,所以他「三顧茅廬」,把造船的任務交給了在家為母守孝的沈葆楨。沈葆楨不辱使命,造出的船又大又好,中國工匠也都逐漸學會了造現代兵艦。

  但是隨著造船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李鴻章不願意了。他覺得造船太麻煩,還是買船為好。或許他怕他的風頭被左宗棠和沈葆楨蓋過去?李鴻章的江南製造總局一直止步不前,還不如馬尾船廠,他要營造北洋水師,也不想用沈葆楨造的船。造船是一個系統工程,無論是將近十厘米厚的鋼板,還是口徑幾十厘米的大炮,噸位越大,則難度越大。於是李鴻章利用自己的地位,知難而退,自廢武功,改「造船」為「買船」。初期成績確實不錯,1886年從德國買來的定遠號和鎮遠號,都是亞洲最大的戰艦,排水量6000噸。到了1894年甲午海戰時,日本最大的戰艦隻有4400噸。但是,日本的軍艦、火炮和彈藥主要是自己生產的,而我們的大噸位戰艦都是買的!這導致中日海軍對艦船的理解,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福建馬尾船廠呢?雖然飽受李鴻章打壓,但在此後的30多年裡共造出了40艘艦船,占當時國內總量的70%。可惜,左宗棠、沈葆楨在朝廷中的地位還是不如李鴻章!沈葆楨1879年就去世了,比左宗棠還早六年。李鴻章寧願買船也不願造船,不願意大力支持馬尾船廠和中國的其他造船廠!

  由於長期不能自產重型裝備,中國長期被列強壓制。如果當時李鴻章能和日本一樣走重工業化的道路,中國未必打不過日本,至少不會敗得那麼慘,敗了之後也會很快恢復過來。

  可以這麼說,隨著甲午戰爭的失敗和北洋水師的殲滅,中國的重工業化徹底停滯了。中國再一次重工業化是在1950年代,離時間充裕、沒有大的外敵入侵的1870年代已經足足80年。

  第四,中法戰爭,中國勝而簽署賣國條約!

  這一點大家在歷史書上都知道了,我只說一點:戰爭中李鴻章總想議和,議和!中國在越南戰場取得重大勝利,法國內閣都倒台了,清朝卻又一次在李鴻章的主導下,簽署了不平等條約!

  1885年6月9日,清朝在李鴻章的主導下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結束了中法戰爭。9月5日,一向主張對法國強硬的左宗棠病死於福州。去世前他對朝廷上奏摺說:「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李鴻章大肆賣國,左宗棠不能瞑目!!

  第五,在極為有利的情況下放棄吞併朝鮮,反而和日本簽訂日清兩國在朝鮮平起平坐的條約!

  1884年12月,朝鮮在日本人的挑唆下發生了甲申政變,時年26歲的袁世凱當機立斷,立刻率領清軍平亂並擊退日軍。事後,袁世凱深感日本狼子野心,於是寫信給李鴻章,建議立刻吞併朝鮮,把朝鮮作為中國的一個省!

  袁世凱的理由是:當時朝鮮大部分人都心向大清,何況作為大清藩屬二百多年,朝鮮高層早已漢化,清朝完全有理由把朝鮮撤藩置省,這樣不僅可以完全消除日本干涉朝鮮的理由,而且可以防止沙俄對朝鮮的干涉。

  不能不說,當時年輕氣盛的袁世凱目光深遠,而且敢作敢當!

  但是李鴻章又面了!他居然不敢把有清軍重兵駐守的朝鮮撤藩!當時是1885年,日本還沒有準備好,而清軍在漢城的兵力是日軍的三倍以上,身經百戰的淮軍如果要把日軍驅逐出去,易如反掌,那樣將不啻為給日本一記重拳!

  當時的局面是清朝一邊和法國打(實際上戰事已經基本結束),一邊又在朝鮮平亂。但實際上,清軍在越南和朝鮮進行得都很順利,只是李鴻章一味在談判桌上讓讓讓!!1885年4月6日,中法決定停戰撤兵。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聽大驚,無異於挨了當頭一棒,因為他還指望法國繼續拖住清朝,這樣日本可以在朝鮮獲得更多利益。現在中法和談,中國就會更加重視朝鮮,這對日本肯定更加不利!

  但是沒想到,志得意滿的李鴻章居然對日本作出了這樣的承諾:將來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皆可派兵。這樣,日本居然獲得了和中國一樣可以向朝鮮派兵的權利!

  前線將士們浴血奮戰得來的勝利,就這樣被李鴻章輕易送出去了!

  好吧,我們可以說李鴻章怕法國,但他為什麼對日本一讓再讓?當時的日本給清朝的印象就是撮爾小國,這種國家你讓它幹什麼?何況之前又不是沒有讓過?!大家說李鴻章這腦子是不是進水了?是不是賣國賊?

  有便宜不佔白不佔,伊藤博文得寸進尺,4月15日提出要處分駐朝的清軍將領(主要是袁世凱)的要求,並稱是天皇的意思,甚至還以請美國出面「公斷」相威脅。李鴻章居然又答應了!而照會全文,竟無一字提及甲申政變的始作俑者竹添進一郎的責任問題,等於向世界各國宣告甲申政變的罪魁禍首是中國,這種顛倒歷史真相竟然付之於大清朝外交文書,再一次向列強們暴露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

  1885年4月18日,中日《天津會議專條》正式簽訂,又稱《朝鮮撤兵條約》。條約共3款:一是中、日兩國軍隊在四個月內撤出朝鮮;二是中日兩國不能派員在朝鮮練兵;三是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這個條約,等於承認中日兩國在朝鮮具有平等權利!

  李鴻章把朝鮮賣了,把歷代中國在朝鮮的重大利益,賣了!

  李鴻章的做法,直接導致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在朝鮮半島處於極為有利的態勢!李鴻章不是大漢奸、大賣國賊,還有誰是?至於他代表清朝去日本簽約,還遇刺差點死,那是活該!

  我都納了悶了,現在怎麼還有那麼多人覺得李鴻章在簽署馬關條約時為清朝省下幾千萬兩白銀好像勞苦功高呢?如果左宗棠還健在,如果左宗棠年輕二十歲,清末的局面怎麼可能是這樣!無論是治兵還是洋務,左宗棠比李鴻章只強不差,戰略眼光更是遠超李鴻章幾個檔次!

  可惜啊,可惜!左宗棠一死,清朝再也沒有能有力駁斥李鴻章謬論的人了。李鴻章就是孔子說的「言偽而辯」,也就是能把錯誤的言論說得有理有據。

  回到李鴻章。咱們就不提他簽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賣了多少國,因為換個人上去可能也差不多,但是事情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他手握重權幾十年,他不負主要責任又靠誰負?!別說什麼大環境,別提什麼慈禧太后,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畢竟獲得了國家幾十年的最大力支持,相比之下,左宗棠收復新疆、張之洞打贏法國,哪一件比他容易?!李鴻章享受了國家幾十年最大的支持,卻處處退讓,最後不能打贏一戰,還有什麼可說的!這是什麼真中堂!!

  你們以為李鴻章賣國賣到這裡就算完了?呵呵,還有呢。

  第六,1896年和俄國簽訂《中俄密約》,把東北的大量權力又賣給俄國!

  甲午戰爭之後,列強已經徹底看出中國是一塊大肥肉,沙俄的手段尤其陰險毒辣,對清朝說我們來幫你們對付日本吧。清朝一聽,好啊,於是就派李鴻章去俄國談判。李鴻章呢?又開始動他那個「以夷制夷」的歪腦子了。其實他也沒別的高招,就是不斷賣國,想讓列強為了中國這塊大肥肉而廝打。1896年6月3日,他和俄國人在莫斯科簽訂了《禦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為《中俄密約》。

  《中俄密約》一共六條,主要內容是中俄兩國一起對付日本。中日開戰時,中國所有口岸均准俄國兵船駛入;為使俄國便於運輸部隊,中國允許於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以達海參崴,無論戰時或平時,俄國都可通過該路運送軍隊或軍需品。至此,俄國獲得了使西伯利亞大鐵路穿過中國領土直達海參崴的特權。《密約》的簽訂和築路權的攫取,為沙俄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國東北地區提供了各種方便,大大加強了沙俄在遠東爭奪霸權的地位。從此,沙俄對東北的滲透大為加快。

  《中俄密約》使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就把中國東北區域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俄國借口保護僑民,出兵十七萬進軍東北,之後又背信棄義賴著不走,《中俄密約》才被揭出來,日本新聞界還專門為此出了一期號外。

  李鴻章腦子徹底進水相信俄國,也造成了今後五十年東北局面的複雜化,可謂喪權辱國到了極點!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東北和華北、長江流域一樣,都是我國的「鐵盤」。二戰時期,東北和外蒙一樣,是作為一個單獨地區而談判的,因為這個地方始終有俄國/蘇聯、日本的大量權益!而這一切,李鴻章就是始作俑者!東北真正、完全地再次歸屬於我國,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完成的。1954年,當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在朝鮮戰爭中表現出足夠的血性之後,蘇聯才完全撤出在東北的一切駐軍,並放棄在東北的一切權益。

  我始終不否認李鴻章的極度聰明和精明,但他這樣的人精,怎麼就不能為國家著想呢?

  因為李鴻章是個官迷。他當官就是為了發財,什麼為國為民,都是掛在嘴上順帶說說的。至於簽署條約前後的各種痛苦表現,也都是做給大家看的。我不否認他當時確實很痛苦,但他主要是在演戲,為脫去一些罵名而演戲。他也知道,他當官幾十年撈得太多,而給中國帶來的傷害太大了!

  舉個例子,他有個弟弟叫李鶴章。此人離開官場之後回到安徽,開始大做生意。當時李鴻章早已是國家重臣,誰敢攔著他弟弟做生意?巴結還來不及呢。所以短短十幾年,李鶴章已成安徽第一大戶。有了錢之後,他為李鴻章造了個有400多個房間的「李家樓」,還在合肥建了五進的豪宅,在安徽省的許多地方都有他家的倉房與典當行。至於李鴻章的手下將領,也有無數人發財,更不用說著名的錢袋子盛宣懷了。

  相比之下,左宗棠的家人有發財的嗎?沒有。左宗棠死後只剩兩萬兩銀子。大家千萬別覺得多,因為清朝有養廉銀,以左宗棠的級別,這些錢基本上相當於他一年工資。像他這個級別的,混到老都是幾十萬兩銀子,但是左宗棠把他的俸祿都拿去修橋修路建學校去了,所以去世的時候就剩下兩萬兩。他一共四個兒子,每個兒子分了5000兩了事。左宗棠當官時,也沒有讓自己的親戚大撈特撈。所以和李鴻章相比,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就是境界的不同。左宗棠一心為公,一心為國,豈是李鴻章能比的?看看左宗棠為國家做了什麼,再看看李鴻章,給國家帶了多麼巨大的傷害!

  我都奇怪了,像李鴻章這種殺一百次都不足以謝其罪的大漢奸、大賣國賊,怎麼成了「真中堂」了?

  通過長期佔據高位多年、給國家帶來巨大傷害的李鴻章,可以得出以下教訓。

  1、要警惕滿嘴漂亮話的人。天天打嘴炮沒用,要像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一樣敢於亮劍!

  以李鴻章為例。後世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1894年聽他的,甲午戰爭就沒有了,清朝就不會慘敗。這種觀點實在是大謬特謬!李鴻章為了避免和日本開戰,之前的忍讓還少嗎?難道要把朝鮮徹底讓給日本?好吧,就算都讓給日本,中國就能避戰了?日本還會找到借口,在東北或華北和清朝開戰的!

  所以,當時朝野上下都說要和日本開戰,實在是早已忍無可忍!!!

  躲是根本躲不開的。越躲,在別人眼裡就是越軟弱!!所以中日之戰是必然的!一貫重視海防的李鴻章,難道真的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嗎?完全不是這樣,早在因為琉球和日本談判時,他已經看出日本是個野心勃勃的國家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提早防範,為清朝爭取更多的戰略空間呢?為什麼不採取袁世凱的意見?

  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再次確認:這廝就是個賣國賊。

  2、一定要及時亮劍!

  仍以朝鮮為例,當時如果聽袁世凱的,清朝吞併了朝鮮,哪怕今後還要和日本開戰,初期形勢也會對清朝有利得多。二戰之後,或許朝鮮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也未可知呢。

  這裡順便再說說朝鮮。歷史證明,只要朝鮮心向我國,對我國就有好處。如果朝鮮生亂,甚至被敵國佔有(比如日本),那麼我國就不得安寧!一千多年以來都是如此。因此,一定要把危險消滅於萌芽之中,不要有得過且過的想法!不要以為朝鮮的問題主要是美國的問題。朝鮮問題,首先是我們中國的問題啊!我們中國不拿出主動性,不及早解決這個問題,還能指望誰呢?

  可嘆,可嘆啊!!!

  3、大公無私的人,更容易做出高瞻遠矚的決定。李鴻章表現得好像很勤政、很憂國憂民,其實肚子里都是自己的小九九。相比之下,左宗棠才是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實,根本不用考慮他們的身後和周圍事,他們本身的決策,已經證明兩人的雲泥之別。一個是繡花枕頭、貌似忠勤的大賣國賊,一個是真正為中華民族謀萬年福祉的國家棟樑!

  謹以此文反駁李鴻章是「真中堂」的荒謬言論。晚清以來最大的賣國賊,無人出李鴻章之右。


推薦閱讀:

李鴻章是賣國賊嗎?
晚清名臣李鴻章後人今何在
探究 | 李鴻章已失勢慈禧仍任命他為兩廣總督,背後有何企圖?
肢解李鴻章
看清李鴻章、張佩綸,才能明白張愛玲的今生

TAG:李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