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家綏中(117 ):明末遼東悲歌6

薩爾滸一戰明軍元氣大傷,也標誌著明清戰爭明軍由戰略進攻開始轉向防守階段。

薩爾滸之戰明軍在總體人數上佔有優勢,在武器裝備上擁有大將軍炮、虎蹲炮、佛郎機炮,同時還配有火銃、鳥銃、多管火槍等先進的武器,即使是冷兵器的刀、茅、槊、弓箭和防護用的鎧甲、皮甲其質量也遠勝於後金。

這次戰役調集的楊鎬、杜松、劉廷、馬林等將領也是當時明朝屢經戰火的具有戰鬥經驗的名將,即使是一路逃跑李如柏也曾屢獲戰功。

但是,應驗了那句老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萬曆皇帝此時尚在病中,下了一道聖旨給兵部:「奴酋犯順,罪在必誅。昨已興師進剿,不期杜松貪功輕進,以致喪師,深可痛恨。諸文武將士死可憫爾,當破格撫恤。馬林應援失期,罪亦難辭,姑著戴罪立功,爾部便馬上差人傳與經略楊鎬,嚴行各路將領,虜勢猖獗,戰守事宜,務要相機進止,不得仍蹈前轍,如有逗留觀望,不遵節制者,偏俾以下賜劍從事爾。楊鎬受茲重任,當申嚴號令,今失將損軍,難辭其責,已有旨著,策勵供職,勉圖後效。其前遣將徵兵轉餉等事著該部作速酌議具奏。故諭」《明神宗實錄》

楊鎬留任原職。

馬林降為事官,御守開原。

李如柏的鐵嶺總兵由其弟李如禎接任。

薩爾滸之敗,草草處理完畢。

然而,內部處理完了,遼東的後金威脅仍在,萬曆召集中府公議探討如何應對:大臣建議發兵十八萬再次進剿,但內庫空虛,無法籌集這近三百萬兩餉銀,各大臣相互推諉,懸而未決。

此時,山海關總兵柴國柱告急:遼東形勢危急,為防不測,請餉銀二百萬兩。

雪上加霜。進剿後金的事就不了了之!

取得薩爾滸大捷的努爾哈赤的後金卻沒閑著,開始籌劃更多的擄掠計劃,下一個目標:開原、鐵嶺

一、努爾哈赤占開原

開原,明末是遼東僅次於遼陽、廣寧的重鎮。它西遏蒙古,北控海西,東逼建州,南屏瀋陽和遼陽。開原又如同一個巨大的屏障,橫亘在後金和葉赫之間,成為後金廓清遼北,統一女真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努爾哈赤要想挺進遼瀋,就必須解除來自開原方面的威脅。

努爾哈赤對開、鐵地區十分熟悉。「七大恨」第五恨,就曆數明朝把女真人數世耕種的柴河(今開原柴河)、三岔兒(今鐵嶺三岔)、撫安(今鐵嶺撫安堡)等地的穀物,不許女真人收割,並派兵驅趕他們。「……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疆土之眾,耕田藝谷明一容刈獲,遣兵馳逐,恨五也……」。

萬曆四十七年(1619)努爾哈赤帶領著兵馬,長驅直入向鐵嶺開原一帶進發。

時值雨季,道路泥濘,河水暴漲,行進艱難,六十一歲的努爾哈赤與將士們一起冒雨前行。為了迷惑開原守軍,努爾哈赤派出一小股士兵向瀋陽方向佯動,同時派出哨探,偵察開原方面的情況,他帶著隊伍駐紮下來等待。偵探回來報知,開原一帶沒有下雨,河水很淺,人馬可以渡河。努爾哈赤喜出望外,這真是天賜我開原,他當即率大部隊悄悄向開原撲去。

葉赫發覺了努爾哈赤的行動,他們急忙派人向開原明軍報告,當時的城守叫鄭之范,是個推官,推官按官制是負責刑獄的,他以推官的身分代守開原。史書上說他「贓私巨萬,天日為昏」,是個極為腐敗的官員,鄭之范聽了葉赫來使的報告,本應立即組織防守,可他荒唐得很,竟污來使謊報軍情,命部下一頓鞭子將來使抽了出去。

遼東經略的王在晉在《三朝遼事實錄》中說:「開原未破而姦細先潛伏於城中,無亡矢遺鏃之費,而成摧城陷陣之功。奴蓋鬥智而非徒鬥力也。」

六月十六日,後金四萬大軍兵臨開原城下。當開原明軍得知後金大兵壓境時,他們的戰馬因無草料,還在城外很遠的地方就牧,接到戰報後傖促往回返,可見其防禦鬆懈之程度。

開原有四個城門:東為陽和門,西為慶雲門,南為迎恩門,北為安遠門。馬林率軍在城外列陣,用少部分兵力在城上防守,大清兵用楯車雲梯向城上發動進攻,同時以精兵衝擊列陣於東門外的馬林軍,明軍並沒抵抗多久便敗下陣來,倉遑逃進城中。城中姦細趁亂行動,配合清軍乘勢奪門,清軍湧進城中。攻城的清軍此時也得手了,他們從城牆上進入城內。清兵入城後,分兵兩部分,一部分對付城內的明軍,一部分據城而守,擊殺城外向城內逃竄的明軍。開原城周圍挖有城壕,是用來阻擋敵人的,現在反倒成了明軍進城的障礙,城外明軍此時前後受敵,阻於壕外而不得渡,全部被殲。

馬林、副將於化龍、參將高貞游擊於守志、守備何懋官等均戰死。大貪官鄭之范負傷從西門逃脫,開原城就這樣失陷了。

據朝鮮史料記載:「開原城中多節義之士,兵才及城,人爭縊死,屋無虛梁,木無空枝,至有一家全節,五六歲兒亦有縊死者。」

《鐵嶺晚報》(2005年1月)刊登周向永先生文章,題目是《明失開原》。文中記:「後金兵馬在開原住了三宿,殺掠了城內十餘萬男子和婦女,逃生的僅有千餘人。」有的史書說都被屠殺了,但清史無此記載。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三)對清軍攻打開原城的過程記載詳細:

六月初十日,帝將兵四萬取開原。行三日,時天雨,河水泛漲,乃問諸王臣曰:「可回兵耶,抑前進耶?倘路途泥濘,河水難濟,何以行之?」會議屯留二日,待水落地干。恐此際有逃者泄機於大明,知取開原,故令兵進瀋陽地界,遂遣兵一百掠瀋陽,殺人三十餘,生擒二十而回。令人看開原路河水可濟否,來報曰:「開原處無雨,道路不泥。」帝聞言,遂起大兵。守城總兵馬林、副將於化龍、署監軍道事推官鄭之范、參將高貞、游擊於守志、備御何懋官等,城上布兵防守,城外四門屯兵。我兵遂布戰車雲梯進攻,欲先破東面寨門掩殺。正奪門時,攻城者雲梯未豎,遂逾城而入,城上四面兵皆潰。其城外三面兵,見城破大驚,衝突而走,被抵門之兵盡截殺於壕內。鄭之范預遁,馬林、於化龍、高貞、於守志、何懋官等,並城中士卒盡被殺。帝登城南樓而坐,有哨探來報,鐵嶺三千兵來援,諸王領兵迎之,大明兵一見即走,我兵二十人,追殺四十餘人而回。收人畜財物,三日猶未盡。有蒙古阿不兔把土魯先投大明,居開原,受守備職,因妻子被掠,遂帶二千總及兵二百餘來降,將妻子家業盡查付之。將士論功行賞畢,毀其城郭,焚公廨並民間房屋,遂回兵。

二、鐵嶺屠城

開原陷落,鐵嶺便成為了遼北的一座孤城,鐵嶺當時是一座衛城,還不是「大城市」,鐵嶺是明在遼北僅次於開原的一座重要城堡,素有瀋陽北門鑰匙之稱。

鐵嶺城堡墩台守軍原額2875員,嘉靖年間增加到五千餘員。守衛大邊範圍:西邊,北自定遠堡遼河界起,南至宋家泊堡界,共長46里;東邊,北自柴河界起,南至白家沖堡界,共長60里。鐵嶺城所屬邊堡五:西有殷家莊窠堡、鎮西堡、曾遲堡,東有撫安堡,北有平定堡(今平頂堡)。沿邊墩台41座,腹里接火台51座。

鐵嶺城戰略地位重要,南去凡河城30里,至瀋陽城120里,北到中固城31里,至開原城80里。西去大邊25里,東去大邊40里。既是南北一線的交通要道,又是東(建州女真)西(蒙古兀良哈)敵人進犯的要衝。

亡羊補牢,猶為未晚,開原失守後,遼東明軍應立即調兵遣將固守鐵嶺,鐵嶺在,將來還能談到恢復,鐵嶺再失,遼北盡失,明在遼北的勢力便蕩然無存了。

此時,鐵嶺總兵李如禎,坐鎮瀋陽。

李成梁久鎮遼東,在遼人心中威望極高,女真人當年聞其名則膽寒,如今李成梁雖然不在了,但他的後人還在,若用其後人鎮守鐵嶺,或許事情能有轉機。再者李成梁墓在鐵嶺,李成梁的家族在鐵嶺,由李氏守鐵嶺是最佳選擇。於是經略楊鎬和巡撫周永春上書朝廷,將李成梁第三子李如楨調到了遼東。

李如楨是個典型的紈褲子弟,李如楨為李成梁第三子,由父蔭為指揮使,官至右都督,並在錦衣衛,曾掌南、北鎮撫司。「如楨雖將家子,然未歷行陣,不知兵。」李如楨到任不久,就將其調回瀋陽,瀋陽鐵嶺僅120百里,李如楨鎮守瀋陽,可隨時策應鐵嶺。

7月24日,努爾哈赤率五萬大軍殺向了遼北最後一座城堡鐵嶺。

鐵嶺衛的守將李克泰、俞成名等已探知努爾哈赤的動作,他們飛馬向李如楨報急,若李如楨能及時發兵來救,便會對努爾哈赤形成內外夾攻勢,即使不能取勝,也不至於很快城陷,最起碼還能夠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但李如楨畏敵如虎,他動作遲緩,貽誤了戰機。

25日寅時,鐵嶺之戰打響,守城軍在游擊喻成名、李克泰的率領下,英勇抵抗,八旗軍憑楯車和雲梯猛攻,戰鬥異常激烈。努爾哈赤安排在城中的姦細再次發揮了作用,明參將丁碧被收買後開門引敵,辰時許,八旗軍從北城門湧入城中,鐵嶺城陷落。游擊喻成名、李克泰、新兵游擊吳貢卿先後戰死,城中士兵死難者四千餘人,城中民眾財物盡被俘掠。

此時的李如楨已起到了鐵嶺,但他不敢與努爾哈赤爭鋒,在距城十五里處安下營寨觀望。勇將賀世賢一再請戰,他卻按兵不動。努爾哈赤得知明軍來援,便率兵迎敵,李如楨嚇得急忙撤軍,臨撤軍之前,他在城外割下戰死者的首級一百七十餘個,充作戰場上殺死的敵兵,回去冒功領賞去了。

攻下鐵嶺,努爾哈赤獸性大發,傳令屠城,鐵嶺「一城皆忠義」,城中士卒盡遭屠殺,後金屯兵三日,盡情擄掠。後金兵殺明守軍4000餘人,擄男女萬餘後回師。

事過六十年,《扈從東巡日錄》作者高士奇陪同康熙路過鐵嶺,親見鐵嶺城殘毀破敗景象。他在書中記:「癸巳過鐵嶺縣,頹然一垣,僅御牛馬」。

崇禎四年(1631年),李如楨被免死充軍。楊鎬先後以寧遠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三個兒子如梅、如柏、如楨為總兵,他們――如梅敗於朝鮮島山之役;如柏貪淫跋扈,放情酒色,羞於薩爾滸之役,後引罪自殺;如楨雖將家子,卻不知兵,則辱於鐵嶺之役,後下獄論死。《明史·李成梁傳》論道:「語曰『將門有將』,諸人得無愧乎?」

開原、鐵嶺的失陷,標誌著開原疆場防禦體系已全部崩潰,瀋陽、遼陽孤立矣。同時切斷了大明與蒙古和葉赫部的聯繫。

遼東經略楊鎬經此敗後,被明廷御史楊鶴交彈劾奏,因此下獄,崇禎二年(1629年)被處決。

祝耀祖:「自鎬用事以來,威令不行,賞罰不信,呢私交而輕南將,則豪傑灰心,怯任,罪而恤典,則英雄短氣。」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夢裡老家婺源
你是如何理解現在的「老家」概念?
初次去男友老家,凌晨我鑽進他被窩,第二天我決定非他不嫁
[轉] 老家園子
老家綏中(148)大明遼東悲歌一隻雞引起的」登萊之亂」

TAG:明末 | 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