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源 大美無疆 | 洞天福地——中國王屋山·天壇山
巍巍天壇,悠悠王屋,大道之源,大美無疆;大象有形,大美不朽!獨有的王者風範、悠久的歷史淵源、厚重的人文元素、神奇的自然物象,奠定了王屋山在中華創世文化、神學文化、道教文化中至高無上的核心地位。這裡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人傑地靈,素有「王者之山、道教聖地、洞天福地、物華天寶」之稱,處處充盈著獨有的王氣、神氣、仙氣和靈氣!
這裡的歷史很久很久,很久的歷史蓋古通今;這裡的故事很老很老,很老的故事卻還在流傳;這裡的大山很高很高,很高的山峰是祖先的天壇!
這是一座融地理、人文、歷史、神奇為一體,博大精深,氣勢恢宏的「王者之山」。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境內。天壇山,乃王屋山的主峰、太行山之脊。《圖經》曰:「上則接於昆丘,下即侵於蓬島,最高者首名天壇山也。」王屋山,不僅是因為「山形如王者之屋」「山有三重,其狀如屋」「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巍峨雄偉的氣勢和博大精深的內涵。走進王屋山,天堂連著人間,神話融著現實。一個個傳奇,一處處奇觀,古遠悠長、恢弘博大,處處彰顯著王者的風範!巍峨天壇托起八萬里雲天,浩蕩王屋內含八千年文明,它以其雄渾博大的姿態,橫亘於中原大地。背依八百里巍巍太行,俯視九千彎茫茫黃河,坦蕩而從容地向世人展示著唯我獨尊的王者氣度與風範。天壇極頂拔地通天,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四相鉤連,八方呼應,充滿了雄渾大度、血性陽剛之美和王者之氣。任何一個遊人到了王屋山,都會有一種被山征服和此山欲征服一切的膜拜感。王屋山融地理、人文、歷史、神奇為一體,貫通古今,是一部深藏千萬年史詩的恢弘古籍,細細品讀,令人肅然起敬,心馳神往!
這裡是中華民族之根脈,中華文明之始點,中國文化之本源,是三皇五帝開闢天地、創生萬物、成就偉業的聖地!
據專家考證,王屋山崑崙丘就是遠古時期的昆崙山,是伏羲故里,也是伏羲王都,是華夏以及很多民族心中的神山、仙山,被稱為萬山之祖,很多神話故事、傳說都與它有關。公元前六千年,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在定居地王屋山崑崙丘仰觀天象,俯察地形,直覺崑崙丘山脈形如北斗,與天上北斗星上下呼應,謂之天龍地龍,推定崑崙丘居天地之中心位置,「天中地中」「天圓地方」觀念由此而出。遂在此設壇祭天祈福,取法天道,「推演太極八卦」「定方正位,授時推歷」「剖分天地,析理萬物」「開劫度人,度盡蒼生」,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先河。伏羲把自然觀,引申為以「天人和諧,正統倫理」為主旨的社會管理、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等社會觀,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天地大道觀。道教以天道觀為「道本」,稱伏羲為道之宗師,奉伏羲為聖王,稱伏羲所「都」之崑崙北部為「聖王坪」。以「天龍地龍」、「太極八卦」為道之本原、本體、本相,尊伏羲為道之本祖和道教第一尊神「玉清元始天尊」,奉崑崙為道之本山,道之觀念由此而來。女媧在王屋山小溝背取土造人、鍊石補天;舜帝耕漁於此,湯帝於此焚身祈雨;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在天壇山設壇祭天,一統華夏;大禹在此治水,惠澤萬民。伏羲至黃帝時代,一百餘位的部落首領生活在此,三千多年數代帝王在王屋山崑崙為中華民族開基創業,立下不世功勛。王屋山崑崙歸葬著原始社會重要時期的一百多代帝王,成為自燧人、伏羲直至黃帝三千年百餘代帝王神聖不可侵犯的安寢聖地。這裡是產生帝王的神聖之地,是天帝下都,是人帝大都,是亡帝神都,聚藏著充盈寰宇的帝王大氣!
這裡是天地之中心,百神所在,仙都所宗,是主神信仰和巫史信仰的發源地,十大洞天之首「天下第一洞天」。
王屋山,號稱「天地之中、擎天地柱、絕地通天、通神通靈、通天通冥」之聖地。古籍中多有記載:《山海經》《河圖》《史記》等記載「崑崙……嵥然中峙,號曰天柱」「崑崙,天中柱也」「崑崙上通璇璣……號天柱」「昔夏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河南濟源王屋山正處於「三河」交匯之處,是天中之中。王屋山崑崙是天帝的「天都」與「下都」,是通天達地、交通天神、求取長生不死的天梯、仙宮。《水經注·河水》曰「崑崙三級……下曰樊桐;二曰玄圃;上曰天庭,是為太帝之居」《山海經·西次三經》記:「崑崙之丘,是實唯帝之下都。」《海內西經》謂:「崑崙之虛……百神之所在」;《遁甲開山圖》謂「天下仙聖,治在柱州昆崙山(丘)上」;《十洲記》載「崑崙真宮,仙靈之所宗……天人濟濟」《博物志·地理略》載「崑崙……神物之所生,聖人仙人之所集也」。天壇山頂為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各路神仙朝會之所,道教考證天下名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將王屋山列為「洞天福地」「天下第一洞天」。所謂「洞天」,就是「通天」,與天相通,「洞」即通達的意思,「洞天福地」指神仙道家居住的名山勝地。元代丘處機高徒李志常題寫的「總仙宮」、元代大學士許有任題寫的「天下第一洞天」、唐玄宗為陽台宮親筆御書的「廖陽殿榜」如今尚存。自上古開始的鬼神崇拜與自然崇拜,形成了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靈系統。從簡單的祭祀形式、到規範的祭天大典,從多神信仰、到主神信仰、到巫史信仰的教義轉變,充分印證了主神信仰和巫史信仰都原創於王屋崑崙。世界薩滿信仰取法於崑崙「三界」,「世界三層」說與「崑崙三界」說相互對應,薩滿「三層」就是崑崙「三界」的「克隆」。崑崙丘聖王坪的形態就如同天地間一朵碩大無比的蓮花,道教諸尊神、佛教諸菩薩直到釋迦牟尼坐下的蓮花寶座等皆取法於崑崙丘。據專家學者考察認證,王屋山東側的崑崙丘為青龍(地龍);西側的不周山為白虎(麒麟);南側的鳳凰台為朱雀(鳳凰);北側的鰲背山為玄武(靈龜)。「四靈既布,黃龍處中」,龍麟鳳龜四靈獸之中央即為伏羲(黃龍)誕生地。天皇伏羲誕生地由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護衛,乃大吉大貴之風水寶地,後人引申到風水之龍穴應有「四靈獸」護衛方為吉,這便是風水龍穴形勢「四神砂」說之由來。
這裡是歷代帝王祭天、祭山、祭祖的聖地,是中國最早、持續時間最久的「國家級」祭天道場!
從伏羲到黃帝前的三千年間,古帝王都在王屋山崑崙祭天。《黃帝內傳》云:「為之瓊林台,昔黃帝上壇,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處契約天壇之始也。」中華人文初祖黃帝在王屋天壇山極頂設壇祭天之後,從夏初到明朝前的四千多年間,歷代帝王親陟王屋天壇山頂祭天祈福。《真誥》云:「每年諸元會日,靈山真聖皆朝會於此」「有道之士,學仙之人,投簡奏詞醮謝。」四方善士和百姓也聯袂奉禮,祭祀於王屋山神祗,俗稱「朝北頂」。規模宏大,歷時月余。王屋山景區內建於唐初的迎恩宮便是專門為迎接聖駕朝拜天壇而修建的,宋徽宗游王屋山華蓋峰時曾駐蹕於此。明朝成祖皇帝朱棣定都北京後,為了不勞師遠涉,便詔令按照王屋崑崙、天壇祭天禮制,取法王屋崑崙、天壇山形制,在北京新建祭天之壇,取名「天壇」。自明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皇帝便轉場到北京天壇祭天。北京天壇是崑崙大道的承統,其建築設施自當與王屋崑崙天壇形、義相同相通。王屋崑崙丘呈正南北向,北京天壇亦為正南北向;王屋聖王坪中央高台是祭天祈年之台,北京天壇北端建有祈年殿;王屋崑崙丘有軒轅台、湯王祈雨廟、宰牲池,北京天壇有圜丘、犧牲所、七星石;王屋崑崙丘待落嶺古稱嶠山乃通天通神之橋,北京天壇內有丹陛橋;崑崙是伏羲故里和王都,北京天壇內建有皇穹宇內奉有伏羲之神位;崑崙三重,北京天壇祈年殿為三重圓形屋頂、三層攢心祭天台基。天體的圓周運動謂「天圓」,崑崙丘取名為天墉城為不規則的四邊形謂「地方」,北京天壇的外牆取方形,內牆及其皇穹宇、祈年殿、圜丘則取圓形,謂「天圓地方」。濟源有天壇峰、日精峰、月華峰,北京有天壇、日壇、月壇;濟源有北海,北京亦有北海;濟源王屋山有五百里紅葉,北京亦有香山紅葉。如果尋根溯源的話,濟源王屋崑崙和天壇山應該是真正的祭天朝拜之聖地。從軒轅黃帝到明成祖四千多年間,王屋崑崙和天壇山是中國最早、持續時間最久的「國家級」祭天道場。
這裡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區」「歷史文化名城」。
王屋山主峰天壇山,巍峨高聳,周邊有悟道仙境華蓋峰、五斗峰、日精峰、月華峰、王母洞、靈山洞;中華神龍原型山體崑崙丘、伏羲故都聖皇坪、女媧居住地鳳凰台、神龜鰲背山;道教名觀陽台宮、紫薇宮、迎恩宮、清虛宮、十方院等名勝古迹,前呼後擁,環繞左右。王屋山有奇峰秀嶺三十六,神洞名泉二十八,碧波飛深八大奇,洞天福地五奇觀。五里一觀,十里一廟,隱匿其間。《濟源縣誌》記載:「王母洞在五斗峰前,其洞深邃莫測。」王母洞與靈山洞,上下相通,山腹通體空靈,洞內四通八達,宛如「迷宮」,人稱「四十八條街」,是深邃莫測的未知世界。道教文化與山水文化有機融合,神靈之氣,山脈之麗,宮觀布局之妙,交織成王屋山之魂。常有「天壇雲海」、「天壇倒影」、「天壇日出」、「王母仙燈」等天象奇觀。在秋季的晴夜,點點螢光如「王母仙燈」從王母洞飄起,列隊繞天壇而上,高低明滅,飄忽不定。清侯立德有詩讚日:「光來天上照天明,夜半雙雙空際行。應是瑤台迎法駕,故教玉女捧仙燈。」
這裡是中國道教之根柢,全國道教活動中心,是歷代達官顯貴、明師道羽,修身養性、虔心悟道之聖地。
魯迅先生慨之曰:「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而道教的根柢在王屋山。王屋山歷代為道教聖地,充滿神秘的宗教氣氛,大批道士紛至沓來居此修道,高道雲集、香客如流。盛唐時期和金元時期尤為鼎盛。「或窮理盡性以致於命,道行高深者有之;或著書立說,以喻後世者有之;或修仙得道,洞觀玄妙者有之;或匡扶正義,輔國安民者有之;或窮極醫理,御術施丹,以治民疾者有之」。史料記載:思想家、哲學家、道教教祖老子,在王屋山修鍊悟道著作《道德經》,成為萬世經典。現在王屋山頂上尚有老子祠、老子練丹池。春秋時期的周靈王之子王子晉,悟道王屋山改姬姓為王姓;戰國時期道家列子在王屋山著《列子·湯問》被奉為「沖虛真經」;河上公隱居王屋山著《注老子章句》,授漢文帝「黃老之學」治理天下;東漢高道、學者魏伯陽在王屋山煉丹修身,著《周易參同契》被譽為丹經之祖;魏晉時期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葛洪,悟道王屋山抱朴坪著《抱朴子》書曰:「有道者登王屋山真人,必有山神助之。古之道士合作神葯,必入王屋山。」;南朝茅山宗派創始人陶弘景著《真誥》稱「王屋山為仙之別天,所謂陽台是也。」;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也曾在王屋山讀書修道,撰寫道教經典《黃庭經》;唐代道教宗師司馬承禎受三代帝王指派在王屋山自選形勝創建廟宇道觀,著《上清天宮地府經》《坐忘論》;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在陽台宮學道,唐玄宗御書《玉真仙人詞》《玉真公主受到靈壇祥應記》;著名道士醫藥學家孫思邈,晚年在王屋山悟道行醫終老王屋山,唐玄宗為葯堂題名 「翠微奄真人」;明道宋德芳、秦志安、李志全師徒三人居住王屋山紫微宮修《玄都道藏》,著《修真文苑》《酌泉集》《林泉集》詩曰:「白雲磷夕上接天,清松鬱郁下臨淵,草生福地皆為葯,人在名山總為仙。」張道陵、劉處玄、丘處機、王子登、李含光、薛希昌、賀蘭棲真、王重陽、張果老、元好向、李商隱等歷代道教教主和明師道羽都先後在王屋山受戒悟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就發生於此。
這裡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尋幽探勝、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園。
王屋山不僅是道家人物採藥煉丹、修身養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還以其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商山四皓」「仙宗十友」、「初唐四傑」等歷代道家、詩家、文學家,紛至沓來。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王維、劉禹錫、岑參、杜牧、元稹、李商隱、盧仝、孟郊、蘇軾、黃庭堅、元好問、趙孟頫、丘處機、王鐸等著名詩人、學者先後在此留下了500餘篇膾炙人口的詩篇和碑碣石刻。
唐睿宗御書「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地道踰稽嶺,天台接海濱。音徽從此間,萬古一芳春。」詩仙李白:「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山高水長,物象萬千,非有老筆,清壯何窮。」;杜甫詩云:「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名山人家贊,福地語真傳,氣象乾坤上,根元宇宙先,國朝崇聖跡,道法普周全。」;白居易:「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昨日聽人言,今秋入吾手。」「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時。石泉碧漾漾,岩樹紅離離。朝為靈都游,暮有陽台期。飄然塵世外,鸞鶴如可追。」;宋代黃庭堅:「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對親朋,異時駟馬安車去,拄到天壇願力能。」;金代元好問:「仙壇倒影風舞洲,一道雲光插秦秋,也是天宮閑不得,海東移著海西頭。」;蘇軾《重陽登靈山》「俯窺盤谷接天壇,平地危峰豈易攀。鰲足斷來移海外,天星落處化人間。」;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王屋天壇福地玄,清虛小有洞天仙。無窮勝境於人物,有感神通今古傳。」
這裡是中國著名「四瀆」之一濟水的源頭,是中國最大的歷代帝王祭水聖地。
古人以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皆能獨流入海將其並稱「四瀆」。濟水,發源於王屋山主峰天壇山。王屋山與濟瀆廟,地上遙相呼應,地下水系相連。《山海經》中有「王屋山太乙池,沇水出焉」。《河南通志》 「濟瀆,發源於王屋山頂岩下曰沇水。」。濟瀆廟是中國最大的皇家祭水聖地,隋開皇二年隋文帝楊堅敕建,位列中國四大瀆神之尊。《周禮》中將「五嶽視為三公,四瀆視為諸侯」。濟水地處中國中原,在享受「諸侯待遇」的同時,被歷代帝王重視有加。在長江、黃河、淮河三瀆水廟逐漸被歷史煙塵漫漶湮沒的時候,濟瀆廟卻被歷朝不斷加以封贈,濟水神先是被封為清源公,後被唐玄宗封為清源王,宋徽宗又加封為清源忠護王,元仁宗再加封為清源善濟王,由公至王,尊崇有加,成為歷代帝王祭水聖殿。
這裡是愚公故里,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源地,世界偉人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指點把王屋山升華到了無可企及的歷史高度。
愚公移山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就發生在王屋山陽台宮的左側。毛澤東多次引用列子《愚公移山》的故事,啟發民智,鼓舞士氣,提出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號召,將「愚公移山精神」提煉和上升為偉大的民族精神。濟源化村,東漢時為漢明帝沁水公主的花園。詞牌「沁園春」就是以沁園公主的花園而得名。毛主席不僅知道這個詞牌名的來歷,而且用「沁園春」詞牌名寫下了千古絕唱《沁園春·雪》,氣勢恢宏,驚天駭俗!
這裡是國家確認的「中國女媧神話之鄉」,這裡的一山一石承載著悠久的神話傳奇和神秘的色彩。
遠古時期,居住在王屋山崑崙丘鳳凰台的人文始祖——女媧,就在王屋山小溝背取土造人、鍊石補天。瞭望王屋山小溝背景區,萬頃松海鰲背山,雄踞群峰之冠,遠望酷似一隻無足神龜橫空出世。待落嶺頂部平整,古稱「通天橋」「四十五里跑馬棧」。號稱「百米長卷」的四空山娃娃崖,上面爬滿成千上萬個栩栩如生的淺黃色裸身石娃娃,形象逼真,星羅密布,規模宏大,令人嘆為觀止。這裡的伏羲台、鳳凰台、青龍瀑、龍槽鳳池、銀河峽、通天河、女媧廟、堆石洞、太極石、四象石、金蟾望月石等景點與系列完整的原型物象,佐證這裡就是女媧補天、女媧造人、伏羲演八卦等中華創世神話的原發地。遠古神話傳說與當地自然載體的高度契合,更增添了此地天然奇石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神韻。傳說上古的時候,天塌窟窿,天河傾瀉,造人之神女媧,為拯救人類,斷鰲足以撐四極,煉神石以補蒼天。在王屋山上天壇山周邊,採集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石子,燒熔成五色岩漿,灌進漏洞補好窿,窟所剩彩石散落在王屋山中。 在王屋小溝背景區峽谷中,布滿了罕見的火山熔岩與沉積岩的石頭奇觀,滿溝的五色石千姿百態點綴其間,大的如樓宇,小的似鳥卵,色彩斑斕,五彩繽紛,被形象地稱為「彩石谷」。曾幾何時,人們只要是在這裡隨便撿拾一塊石頭帶到山外去,都會被人當作來自遠古的靈物供奉起來,頂禮膜拜。歷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和民間百姓將這裡的五色石視同珍寶,常用此五色石鎮宅避邪,祈福納貴,保佑平安!清代大文豪、豫晉陝三省鹽務劉大觀游天壇、王屋曾賦詩《澗石》贊曰:「石在山溪分五色,孕毓青黃赤白黑。媧皇補天斥棄余,至今流落群仙國。細者如卵鉅如瓮,赤者如硃黑如墨。時從澗底鋪瓊瑤,翡翠凝膏蠟凝汁。吁嗟造化真小兒,費此無窮點染力。高人賞識貴人購,夜吐光芒照琴瑟。」
這裡是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
25億年前的王屋山地殼運動,使這裡地質構造與地學內涵異彩紛呈,礦產資源與山石資源得天獨厚。北宋時期傑出的科學家沈括,考察王屋山,發現許多貝殼和礫石,得出「蒼桑巨變,海陸變遷」的結論,著《夢溪筆談》一書,成為地球學、地貌學、地質地礦學的經典。典型特色的地質地貌景觀、古生物化石景觀和熔岩礫石景觀,成為地質變化的標本,這裡的一山一石都蘊含著古老的歷史印記和獨特的神奇元素。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後,對此驚嘆不已,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如今,這些最古老的河流礫石蛻變出的天然藝術瑰寶——天然奇石中的極品「圖像石」,如鳳毛麟角,象撒落在人間的精靈,已成為大自然的經典之作,稀世珍品。這些奇石歷經數億年的滄桑巨變,經過滔滔河流的歷練和洗禮,蘊名山聖地之特質,含悟道仙境之靈氣,納天地日月之精華,集自然藝術之神韻,聚華夏文化之精髓。一石一物象,一石一景觀,一石一故事,一石一意境,物象萬千,韻味悠長;自然天成,妙趣橫生;稀世臻品,彌足珍貴。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賦予了王屋山奇石神奇的物象、獨特的藝術神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1、「道教之音」所載的文、圖、音視頻等稿件均出於為公眾傳播道教文化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2、凡註明「來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均屬本網站原創內容或者經作者授權發布,任何經營性媒體、書刊、雜誌、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3、凡本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推薦閱讀:
※32歲嫁英俊國王 5次小產命運作弄 她用溫柔堅韌寫就愛情童話
※坑爹啊!神一樣的泰國國王居然有這麼個天雷滾滾的兒子
※拒絕國王判案
※英國王儲查爾斯談繼位:年齡太大等不起
※以假亂真的英國王妃凱特臨盆前大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