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賦
06-10
國學賦 悠悠天地,巍巍華夏。炎黃綿延八百代,國學流傳五千年。歷史車輪起自盤古,文化長河源從風騷。美刺殊文,備三百五篇詩詠;吉凶異畫,變六十四卦爻占。荀子勸學,博聞則青出於藍;庖丁解牛,久練而技近乎道。蘇武牧羊,屢餐雪於北海,莊周活鮒,必決水自西江。蒼涼悲壯,當推建安七子;平易暢達,盡在唐宋八家。引壺酌酒尚五柳,橫槊賦詩傳曹瞞。江淹妙筆生花,文思大進;揚雄繡口吐鳳,詞賦愈壯。染翰操觚,直使洛陽紙貴;執經問難,竟教明鏡不疲。韓昌黎送走五鬼,李青蓮邀來三人。適興子猷常泛棹,思歸仲宣強登樓。閑捧竹根,飲李白一壺之酒,偶擎桐葉,品盧仝七碗之茶。三言二拍,開話本之先河;南洪北孔,展戲劇之雄風。岳飛數戰八千里,杜牧長醉廿四橋。大曆十才子,文不加點;蘇門四學士,機杼一家。才高八斗,應從馬頭草檄;學富五車,當效驢背成詩。驚神泣鬼,詩詞隨風生珠玉;遇雲繞樑,曲賦擲地作金聲。 國學燦爛,江山輝煌。太白詩,摩詰畫,左丘傳,司馬史,薛濤箋,右軍帖,稼軒詞,相如賦,屈子離騷,盡古今絕藝;滄海日,赤誠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揚子濤,廬山瀑布,皆宇宙奇觀。楊柳和煙彭澤縣,桃花流水武陵溪。曠野平原,騎士馬蹄輕似箭;斜風細雨,牧童牛背穩如舟。八百洞庭,兩詩一文,但憑岳陽壯闊;三千赤壁,獨詞雙賦,盡覽黃鶴風流。滔滔江水,洗凈千秋人物;浩浩天風,吹開大地塵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漢霍光有「不學無術」之言,宋太宗出「開卷有益」之語。晴空看鳥飛,流水觀魚躍,欣讀《永州八記》,且識玄機宇宙;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閑賞《臨川四夢》,凈得清氣乾坤。覽《西廂》,知張孫杜鬥法普濟寺;閱《紅樓》,看寶黛釵殤情大觀園。魏蜀吳晉,《三國演義》任我豪氣馳騁;經史子集,《四庫全書》由他風流縱橫。螢輝竹素,蠹走芸編。胸懷經典神亦煥,腹有詩書氣自華。 國學者,文化也。愚人視之無益衣食住行,智者知其有助士農工商。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卷《孫子》鼎中原。元亨利貞,天地一機成化育;禮義廉恥,聖賢千古立綱常。人浴蘭湯,不忘端午;客斟菊酒,常憶重陽。陳琳作檄愈頭風,堪當扁鵲聖手;杜甫吟詩除瘧鬼,何須華佗金丹。《靈樞》《素問》,皆傲於四境;《傷寒》《本草》,俱揚於八方。天文地理,《甘石》《水經》尚在;算術農事,《九章》《齊民》猶存。東海西湖,南州北國,夢裡溪山猶壯麗;天象地質,人文物理,筆端談論自激昂。 嗚呼!國學飽經磨難,文化累受浩劫。秦皇有焚坑之舉,漢武懷罷黜之心。明重八股之風,清尚文字之獄。時至今日,此害猶深。自內改革,經濟發展;對外開放,西學囂張。五星旗下,書聲琅琅,常是西洋音調;聖賢書旁,文筆洋洋,多為拉丁模樣。九州風雷,萬馬齊喑。恨夷文之猖狂,惜國學之衰微。嘆屈大夫再沉汨水,哀賈太傅又謫長沙。是故有識之士,欲挽狂瀾於既倒;無畏之子,要扶大廈於將傾。復興古文,孤舟白雪常懷柳;倡導國學,匹馬藍關每憶韓。然而西學洶洶,國民惶惶。雖欲效女媧大神,只手補天;奈何如諸葛武侯,獨木難支。吟成賞月之詩,但愁月墮;斟滿贊春之酒,唯憾春歸。燈影幢幢,凄絕暗風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銷明月照人時。嗚呼!寒風蕭蕭,濁浪滔滔。武穆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嵇康伏地哀號:「《廣陵》一曲,於今絕矣!」 附 本文引用自天地春風 文化宏風《國學賦》 國學賦 國學,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簡稱,指稱的是中華人特有的生命智能系統和文化表徵。 什麼是文化?孔子之時,沒有這個詞。倉頡造字,也沒有把這二者造一體。自西文Culture而來的這個譯詞,如果把它分成兩部分Cul(cultivation播種,耕作),ture(nature自然本質),那文化就是按自然本質(道)來體認自然規律,以經營、衍生、琢磨、建設、更替、再造生命生活的智慧、表現物與方法。如果認識到「文」本「天」字一橫化點而來,則「文化」本字,正是化天道於人文,以鑄造、開拓、經營、適應、控御我們的生活能量,以經營出藝術的、生命的美與感受。 傳,一脈相傳,薪火承傳,從未改變的原始之道之根本與眾生能覺察之智慧總和。統,指根本智慧能耐之總束,得之則放之四海而皆準。四字相合,傳統文化,就不再僅是一點文物,幾處古建,濾去時間、空間,傳統文化之精魂,乃是華夏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知行合一的人際觀,大愛家天下的群體意識與格物致知的修身悟道統合,以此為「一」,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聖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而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因為明道如此,可以踏出的一條內聖外王生命宏遠之道。 昔孔子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言非常明確的詮定了中國人個體人格基因,它原是完整具備謙牧、開放、獨立、自信、遷善改過修己益人的光明本質者,是「天地一直人」的「萬物之靈。」從群體言,漢唐盛世是中國傳統文化實踐最具代表性的時代,其時漢唐明君,雄略英發,相容並蓄,懷遠八方,廣攬集成。不怕我們一度兵弱民困,能反躬自省,師夷長技以制之,可以決勝千里,遠播聲威。不懼我們物產單一,歷苦出西域,開南蠻,教化萬邦,以融以成。我們的音樂繪畫建築雕刻,無不博採眾長,獨摶精美後,再播傳給世界。是謂不如人則學,不富強則勵,泱泱國風,愕愕君子,鑄成之中華國格,是謂開放、自強、堅韌、雍榮、高貴、包容、自尊者。然則無論個體與群體,絕然世界第一等生命也。 英國阿靈頓勛爵言:「中國衰弱之罪,不在本國固有之文化,恰在後世子孫喪失了產生這個文化之根本精神。」斯言足以掃除一切數典忘祖,悖道欺宗。與其說傳統文化誤國,不如說我們丟失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才是近代屈辱、取敗、禍亂之源。是我們的歷史愈到後期走到狹隘、保守、迂腐的框框里,僵化了根本之精神,使得文化不復再是我們的生活智慧,而成了某些人詮解的、被供起來的老子主義、孔子主義、釋迦牟尼主義、耶穌主義,拿著聖人的名號欺世盜名、誘導群情。相互攻訐中,人心的貪婪、瞋痴導致的窩裡斗,唯錢唯親,恐懼的內容越來越多,愛與慈悲越來越渺。社會的支柱層面,更注重了面子的流傳與僵守,忽視了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活的內涵。古人教:不浚泉源,久必壅塞。我們不能濯出銀河精神,以正以守,以勵以節,必然抱殘守缺,枷身鎖靈,於是創新的文化基因被因循守舊所代替。大愛家天下為大私家天下取代,「以一人治天下」實際變成了「以天下奉一人」,致使博大精深之文化褪成恐龍之尾,影徒虛大,實已僵死。 於是近代之況,長達一百餘年的沉痛孱弱,豈止令民族蒙羞,生靈塗炭。人於惑亂之中,反思外人之所以強,己之所以弱,在憤恨之餘,過於極端的集體意識,被不恰當地指向了對傳統的全面批判,於是多少所謂「學者」之文,取捨失據,多謬乖真,鄉俚輿論,教育導向,一度以封建為可惡,古人為魔鬼。繼承無魂失志,批判敲骨破節,結果造成人文支離,核心價值渙散。集體意識一旦陋鄙,人心即視歷史為糞球,傳統為醬缸,不消說多少文物遭劫,多少古籍成塵。黃鐘與瓦缶共碎,瑤琴與柴木同焚,何其悲也?君子為生存為小人迫,小人為權錢為惡戾據,於是鬧劇紛紛,人智大壞。一旦松禁,大師早淪,市井之人,又誤識傳統為古玩,錯勘古風為簡陋。而今日多少國學之人士,不明生命科學之道統文化與術器智慧之運用表達之間的關係,尤不能身體力行,日參省己。獨致良知,而臻慈悲。於是顛倒體用,誇大枝葉,重重飾殼,國魂之復興,多敝維艱,才破九連環,轉眼入子午谷。虛驕好名,屍殼剔牙,何益於用,更復何益於智? 隨著西式文明的物極必反,東方文化的神采再一次引起歷史的悸動。中國文化天生的與自然一體,通三才而達用,物我一體,變中求進,萬變守宗之智慧,重為有識者所重。華夏文明的真智慧,歷盡劫波,已經不可避免地重成人類救贖的唯一圭臬。以此救贖環境,以此救贖人心,以此再造心魂,以此經營人生。必要在教育歸正,萬業重德的基石上,世界乃可大同,乃可以望,乃可以造。啟嘉春秋於此起廢更新之時,作《國學賦》,以勖同行,為天下立心;以醒吾儕,為生命樹立雄志,共擎昊昊穹蒼,拓開新天地萬世太平。 華夏大學問,宇宙三字經。 四維中思考,五德里踐行。 六合貫一理,七度演風雲。 容天八極智,九九歸真人。 啟嘉春秋志。庚寅十二月十四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國學段子屋-淺析奇門遁甲和分水羅盤的妙用
※中國商人始祖:商聖范蠡傳奇
※國學智慧改命運:孝敬父母+五合一+自強不息
※《中庸》之天地至誠
※中國國學網-- 《周易》的思維方式(3)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