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繁華落幕,速去讀書!
今晚,火遍全國的「中國詩詞大會」就要落幕了。當塵埃落定、繁華消歇,你還會愛詩詞、讀詩詞、品詩詞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次「詩詞狂歡」呢?來聽聽謝琰老師的獨家解讀吧~
2017
雞
年
大
吉
HAPPY NEW YEAR
「中國詩詞大會」:繁華落幕,速去讀書!
這個春節,「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火了。與此同時,「我是歌手」第五季也火了。但是,如果像迷戀「進口小哥哥」、「譚晶大魔王」一樣,去吹捧叫好武亦姝、陳更,顯然不是詩詞大會節目組的初衷,也不是這個節目的意義所在。看娛樂節目,是觀賞別人的夢想;而看文化節目,應該利益自己的心智。可惜大部分的情況,是「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節目本身,則必須為之叫好!選手的才華,董卿的氣質,四位點評老師的口才與博識,全國人民都看在眼裡,崇敬在心裡。我由於稍微做了一點幕後打雜的工作,了解到更多的艱難與瑣屑,所以還想為以下幾位叫個好。
第一位是總導演顏芳女士。顏導說,去年做完第一季,累到想死,發誓再也不做,可是今年還是著了魔般地又做起來,而且更用心費力,更百折不回。她永遠笑臉迎人,永遠溫婉而高效地處理一切雜務。把文化類節目,做得如此懸念迭起、環環相扣,達到真正「好看」的效果,在如今的中國,真是奇蹟!
第二位是個集體,就是出題組。王立群老師、康震老師在節目中不止一次提到:「這道題出得真好!」題目是節目的「食材」、「原料」。據我極為有限的了解,出題組是在京郊封閉多日,如同高考命題一般,日夜開會,覃思竭慮。他們是幕後的「大廚」。其中方笑一、李小龍兩位,是我極佩服的學者,我相信很多「好題」出於他們的靈機。
第三位是上海師範大學的古典文學專家李定廣老師。我斗膽封他為「幕後導演」,他是這個節目文化品質的良心保證。從出題,到審題,到現場監製,到後期處理,直到最終審核,他無不參加,無不嘔心瀝血。我看他現場監製時,托著額頭,緊縮雙眉,仔細地聽著主持人、點評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處引文、每一個用詞乃至每一個字音,隨時記誤,責成糾正。四位點評老師的無限風光,離不開李老師的嚴苛態度;而前者的完美表現,也沒有辜負後者的心血。我要為五位老師的精誠合作叫好!
叫好之後,我還是得說幾點自己的感想。
第一,「詩詞大會」終究是競技,而競技類節目很容易產生「技術」的幻覺。比如看了「我是歌手」,就去KTV飈高音、玩轉音。看了「漢字聽寫大會」,就趕緊去背字典。我很擔心,很多人看了「詩詞大會」就趕緊回家背詩,當然,更可惡的是讓小孩背詩而自己只管抽查。如果音樂只剩下高音、轉音,如果漢字只剩下字形和寫法,如果詩詞只剩下記憶的數量和準確度,那麼,人和機器有何區別?我覺得,這一季「詩詞大會」已經傳遞出很多文化的深度和情感的溫度,節目組希望觀眾去關註記誦之外的更有生命力的東西。比如讓更多行業的人去講述他們的詩詞故事,比如更多的題目不是在考記誦,而是考理解、審鑒乃至文化史的綜合知識,比如點評老師總是試圖用詩詞作引子來講述歷史、傳播文化。
作為北師大的老師,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圓通快遞的老曹登上「百人團」,並且被董卿採訪。對老曹而言,詩詞讓他的業餘生活變得更美、更充實,給他枯燥的工作帶來了色彩和趣味,同時愉悅、感染了他人,如此一舉三得,豈不遠勝過滿腹詩詞而傷春悲秋?我知道,一定有人說,這樣的節目設置,是煽情,是炒作。但我想負責任地說,至少我所看到的很多選手,他們都很真實。他們的故事,比如因母親重病而離場,也都是真真切切發生在現場。詩詞,不是「學霸」的專利,而是每個中國人精神生活、審美世界的一部分。詩詞,也不是吟風弄月、忸怩作態,而是當代人認知傳統文化的一扇窗口、一種捷徑。我想,懂得了這些,才不至於陷入「技術」的幻覺,才是真愛詩詞,才是真懂節目組和點評老師的心。
第二,「詩詞大會」既然是競技,那麼便一定有一些「技巧」和「門道」,我雖不敢自稱「內行」,但琢磨出一點小「門道」,覺得有趣,就和大家說說。比如,很多人答題出錯,不在記憶的失誤,而在理解的不牢。我記得有一題,李商隱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紀」被挖掉了,選手來填。她答「四時」,錯了,主持人說應是「四紀」,她恍然大悟說,哎呀我一開始就是想的「四季」。顯然,她沒有理解這句詩到底想說啥。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盯著一個漢字看得太久,就發現不認識這個字了。同樣道理,背一首詩背的太熟,就不知道它在說啥。我在選拔賽的時候,遇見一個極端的例子:一位選手抱著一大垛書進來,說你隨便抽,我都會背。我說《春江花月夜》能背嗎?他說能,立刻開始「春江潮水連海平」。我打斷他,說我想問的是,這首詩到底講了啥內容啊?能分成幾部分呢?結果他完全語塞,我鼓勵了半天,他愣是幾分鐘都說不出一句話。所以,在背詩之前,先有深切而完整的理解,是多麼重要!
再有一個小感想,就是關於「飛花令」。這絕對是這一季的最大亮點。很多觀眾也許會說,這完全是考記憶力啊!這些人的記性太好了!可是,我想說,「飛花令」主要考的是才思敏捷。比如只攥著「夜」這個字去想,很容易卡殼。但是,有些「狡猾」的選手,就會取巧:先組詞,再想句子。比如先組「夜來」,然後背一串詩,接著再組「夜夜」,組「今夜」,組「昨夜」,以此類推。還有,要想玩好「飛花令」,不能只局限於唐詩宋詞,「飛花令」的終極boss應該是《詩經》,因為復沓多。譬如玩「水」字,盡可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所謂伊人,在水之涘」如此玩三遍。不知節目組會不會對此制定「禁令」呢?哈哈,供大家一笑。
嚴肅地講,選手們的確對《詩經》和漢魏六朝詩,比較陌生,很少引用。從整個詩歌發展史來講,唐以前詩,大都只寫日月山河、風花雪柳等「常見意象」,而中唐以後,意象漸多漸雜。所以,要玩好「飛花令」,《詩經·國風》、古詩十九首、曹操、阮籍、陶淵明,都是寶藏。他們是語言的高手,是朴茂的情人,用最常見的字詞意象,寫出雋永驚心的效果。讀這些更古老的詩,無論就情感還是就藝術而言,都是對唐詩宋詞的重要補充。
第三,「詩詞大會」終究是「節目」,看完「節目」,是洗洗睡了,還是秉燭夜讀?這是個重大的問題。我相信很多人會去找各種詩詞書來看。那麼我想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讀什麼版本的詩詞書?即便是讀《唐詩三百首》,也有版本的問題。我建議讀中華書局出版的喻守真編注的《唐詩三百首詳析》。而《宋詞三百首》,我以為選詞是有偏頗的,不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唐宋詞選》。此外,《唐詩鑒賞辭典》和《宋詞鑒賞辭典》也是比較通行、影響較大的書。我還要鼎力推薦沈祖棻先生《宋詞賞析》《唐人七絕詩選釋》,趙齊平先生《宋詩臆說》,劉學鍇先生《唐詩選注評鑒》,以及葉嘉瑩先生的諸多談詩論詞的著作(大都收在「迦陵著作集」這套書裡面,如果覺得深,可先讀演講錄一類的文字)。唐宋以外的作品,可從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選擇,比如《詩經選》《三曹詩選》之類,都是名家做的,品質值得信賴。當代學者講《詩經》,當然首推李山老師,他講《詩經》的文章,在微信號「桃李國學堂」中發了很多,大家可以去搜。如果大家特別中意某家作品,想集中多讀,也可同樣從「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選擇,如《李商隱詩選》《蘇軾選集》。如果還是覺得不夠味,想讀一個作家的全部作品,那麼盡量去買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裡面的書。是不是有點繞?再說一遍,做個廣告!要想進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詩詞閱讀,請認準: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二是怎麼讀詩詞?我想大概有三類讀法:第一類是「死記硬背型」。雖然背得「口滑」,但「食而不知其味」,此法不可提倡。第二類是「情感代入型」,也不是正法。魯迅先生曾說讀小說最大的誤區就是把自己想成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比如讀《紅樓夢》就以為自己是賈寶玉。同理,讀秦觀詞就覺得自己是千古傷心人,讀李白詩就覺得自己豪邁驚天,都是低端且低效的讀法。讀的少,尚有慰藉、勉勵的功效。倘若沉迷,便只是放大自己的性格局限,自我陶醉,了無所得。第三類,是我力主的「歷史體驗型」,就是讀李白就好好讀李白,不要攥著自己心裡那麼一點意淫,而要試圖了解李白的人生、盛唐的社會,讀出他的快樂與痛苦、偉大與可笑。我一直認為,審美不是只靠內心那麼一點感覺,而是要建立在豐富的知識和深沉的思考基礎之上。那麼,如何進行「歷史體驗型」的閱讀呢?捷徑是:一邊讀某人的詩,一邊讀他的傳記。古代大詩人,基本都有比較權威的傳記。如果懶得去找,也有捷徑:南京大學出版社出過一套「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雖雲「思想家」,其實包括很多詩人、詞人。比如周勛初先生《李白評傳》,莫礪鋒先生《杜甫評傳》,王水照先生、朱剛先生《蘇軾評傳》,都是權威的著作。
以上,就是我在「中國詩詞大會」落幕之際的叫好與感想。不知諸位感想如何?還是別感想了,去讀書吧!「你的問題是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近來我常常念叨楊絳先生的這句話,送給大家,也用來自勉。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詩詞鑒賞·鄉情篇
※20世紀中國舊體詩詞十大家
※【經典詩詞】紅樓夢詩詞曲賦全集《九》終
※「女取詩經,男取楚辭。 」還有哪些詩詞里藏有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