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阮籍的《大人先生傳》 - 詩詞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pku...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2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3 12:52隻看該作者晉書阮籍傳幽州草根字至愚20061103學中華書局晉書冊五頁一三五九卷四十九阮籍傳。阮籍(兄子咸,咸子瞻, 瞻弟孚, 從子修, 族弟放, 放弟裕)【晉書】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瓖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咸共稱異。〖筆記〗此段百十一字。或參見三國志魏二十一。1. 阮籍,生於東漢獻帝劉協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卒於三國魏元帝曹央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2. 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尉氏,今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位於開封市南偏西約五十公里処,有102、219、220省道。河南開封府,古兗豫二州角亢分野(尚書),春秋,鄭衛陳三國之境,戰國,魏號為大梁,秦為三川,漢為陳留,陳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屬兗州,戶二十九萬六千二百八十四,口一百五十萬九千五十,縣十七,按後漢書郡國志,陳畱郡,十七城,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萬九千四百三十三。目前,開封人口約四百七十萬,其中尉氏縣約九十萬。留屬陳,故稱陳留。3. 尉氏,陳畱志曰,有陵樹鄉,北有澤,澤有天子苑囿,有秦樂廐,漢諸帝以馴養猛獸,應劭曰,古獄官曰尉氏,鄭之別獄也。鄭,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之縣, 周西都畿內地,周厲王子友(桓公)所封,在今陝西華縣境,其後犬戎殺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晉文侯定平王於東都,武公遷居東都(今河南洛陽)畿內,都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即春秋之鄭國,戰國時為韓所滅。4. 陳留阮瑀,字元瑜。始文帝曹丕為五官將,及平原侯曹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幹字偉長、廣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瑒(音暢)字德璉、東平劉楨字公幹,並見友善。瑀少受學於蔡邕,善解音,能鼓琴。建安中,太祖曹操並以琳、瑀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瑀以東漢獻帝劉協建安十七年(西元二一二年,太祖曹操建安十八年策為魏公)卒,是嵗,阮籍二嵗。參見三國志。5. 瓖,音香,同鑲。[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5 01:15 編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3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3 23:14隻看該作者【晉書】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昔子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篲。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迴謬恩。以光清舉。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復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裡。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高貴鄉公即位。封關內侯。徙散騎常侍。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4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3 23:17隻看該作者引用:原帖由 rootsman 於 2006-11-3 23:14 發表【晉書】籍嘗隨叔父至東郡。〖筆記〗此段三百十五字。1.東郡,今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位於今河南省東北角的濮陽市南五公里。漢書地理志,戶四十萬一千二百九十七,口百六十五萬九千二十八,縣二十二,濮陽,衛成公(公元前六三五年至公元前六零零年)自楚丘(今河南省滑縣東)徙此故帝丘,顓頊虛,莽曰治亭,應劭曰,濮水南入鉅野,師古曰,虛讀曰墟。衛地,營室東壁之分壄也,今之東郡,及魏郡,黎陽,河內之野王朝歌,皆衛分也,衛本國既為狄所滅,文公徙楚丘三十餘年,子成公徙於帝丘,故春秋經曰衛遷於帝丘,師古曰古遷字,今之濮陽是也,本顓頊之虛,故謂之帝丘,夏後之世,昆吾氏居之,成公後十餘世,為韓魏所侵,盡亡其旁邑,獨有濮陽,後秦滅濮陽,置東郡,徙之於野王,始皇既並天下,猶獨置衛君,二世時,乃廢為庶人,凡四十世九百年,最後絕,故獨為分野,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師古曰,阻者,言其隱阸,得肆淫僻之情也,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師古曰,亟屢也,故俗稱鄭衛之音。周末,有子路夏育,民人慕之,師古曰,子路,孔子弟子,仲由也,性好勇,夏育,亦古之壯士,皆衛人,故其俗剛武上氣力,漢興,二千石治者,亦以殺戮為威,宣帝時,韓延壽為東郡太守,承聖恩,崇禮義,尊諫爭,至今東郡號善為吏,延壽之化也,其失頗奢靡,嫁取送死過度,而野王好氣任俠,有濮上風,後漢郡國志,東郡,十五城,戶十三萬六千八十八,口六十萬三千三百九十三,秦置,去雒陽八百餘里。晉書地理志,武帝(司馬炎)平吳地兼秦漢,置十九州部刺史,元帝中興,江左九州,纔有其二,士民南渡者,悉因舊號,各置牧守,按晉書地理志,司州,按禹貢豫州之地,漢武帝初置司隸校尉,所部三輔三河諸郡,郡凡七,及光武都洛陽,司隸所部,與前漢不異,魏氏即司隸所部,河南,河東,河內,弘農,並冀州之平陽,合五郡,置司州,晉仍居魏都,以三輔還屬雍州,分河南,立滎陽,分雍州之京兆,立上洛,廢東郡,立頓丘,遂定名,司州以司隸校尉統之,統郡一十二,縣一百戶四十七萬五千七百,晉書地理志,濮陽國,故屬東郡,晉初,分東郡,置統縣,四戶二萬一千,濮陽,古昆吾國,師延為紂作靡靡之樂,既而投此水。2.兗州,今山東省一帶。古今地名沿革曰:百王制度,代有沿革,考正實艱,而地名同異,古今溷淆,尤為難辨者也,葢其山川所屆,時各異名,而郡邑之名,又復非古,歲代滋久,史傳互見,或沿其地而異其名,或襲其名而遷其地,或以遷其地而革其名,此輿地之所以難考也,抑嘗討之河東一名也,有兗州之河東,有并州之河東,黃河舊道,三代以前,自宋衛州之黎陽縣,近折而北流,故北京及河北東路諸州,在河之東,即古兗州之域,故周禮職方河東曰,兗州,爰自周定王,時黃河舊道,漸以湮塞,秦漢以還,河堤屢壞,乘上游之勢,決而東下,故兗州之域,隔在河北,而河東之名,乃移在并州,戰國以來,子史中所謂河東之地,皆指宋朝河東路而言之,即古并州之域也,兗州府,古徐兗二州,奎婁分野,春秋為魯國,戰國屬楚。東昌府,古兗州危室分野,春秋為齊西鄙,戰國為魏齊趙三國之境,秦漢為東郡。3.刺史,漢置,監察擧劾地方貴戚及官吏,治官不治民,東漢光武改制,刺史可直接罷免地方長官(秩二千石)及官吏,刺史秩六百石,祿低權重。[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5 01:14 編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5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3 23:25隻看該作者引用:原帖由 rootsman 於 2006-11-3 23:14 發表【晉書】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4.王昶,昶音場,王昶字文舒,太原晉陽人也。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二一六年),曹操為魏王,明年,曹丕立為魏太子。曹丕為太子,王昶為太子文學,遷中庶子。曹丕稱帝,王昶徙散騎侍郎,為洛陽典農,遷兗州刺史;曹睿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參見中華書局三國志冊三頁七四三卷二十七王昶傳。晉陽,位於太原市晉源區(舊名晉源縣)晉源鎮營村附近,晉源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偏西,距太原市中心約十五公里,屬太原市晉源區(舊名晉源縣)。晉陽古城遺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鎮古城營村附近,始建於春秋中晚期(公元前四九七年),歷經秦漢、三國、南北朝、隋唐、五代,於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九七九年)毀於戰火。晉陽古城自創建以來,曾為戰國時期趙國都城,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會,春秋內外傳、戰國策、史記,具載晉陽,春秋定公十三年公元前四九七年曰,秋,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太原郡,秦置,有鹽官在晉陽,屬并州,戶十六萬九十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萬四百八十八,有家馬官,臣瓚曰,漢有家馬廐,一廐萬匹,時以邊表有事,故分來在此,家馬後改曰挏馬也,師古曰挏音動,縣二十一。聞喜,故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過,更名,應劭曰,今曲沃也,秦改為左邑,武帝於此聞南越破,改曰聞喜。晉陽,詩故唐國,周成王滅唐,封弟叔虞龍山,在西北有鹽官,晉水所出,東入汾,臣瓚曰,所謂唐,今河東永安是也,去晉四百里,師古曰,瓚說是也。太原郡,十六城,戶三萬九百二,口二十萬一百二十四,秦置,晉陽,本唐國,有龍山,晉水所出,刺史治,毛詩譜曰,堯始都於此,後遷河東,平陽,山海經曰,有懸甕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晉水出焉,東南注汾,郭璞曰,在縣,左傳曰,遷實沈於大夏,賈逵曰,陶唐之裔,劉累也,杜凱曰,今晉陽縣,漢官曰,南有梗陽城,中行獻子見巫臯,界休,有界山,有緜上聚,有千畝聚,左傳曰,晉文公以緜上為介之推田,介山,推焚死之山,故太原俗有寒食,左傳曰,晉為千畝之戰,在縣南。太原國,秦置,統縣十三,戶一萬四千,晉陽侯相,陽曲,榆次,於離,盂,狼孟,陽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鄔。并州,漢晉治,晉陽,晉末治臺壁,後治晉陽,皇始元年,平仍置,領郡五,縣二十六,戶一十萬七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太原郡,領縣十,戶四萬五千六,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七十八,晉陽,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甕山,一名龍山,晉水所出,東入汾,有晉王祠。5.開府,三公可開府,自立府第,後世多濫。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6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3 23:28隻看該作者引用:原帖由 rootsman 於 2006-11-3 23:14 發表【晉書】 昔子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篲。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6.雲子夏在於西河者,卜商,字子夏,衛人,少孔子四十四歲,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今陝西省東部韓城市西南四公里西彭村即英山一帶)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羣而索居,亦已久矣。7.文侯擁篲,篲音惠,掃竹也,文侯,魏文侯,都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南,言魏文侯親自為子夏打掃講席。8.雲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者,黍音署,即黃米,比小米略大,有粘性。鄒子名衍,燕昭王所師。黍谷山,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城正南約五公里的河南寨鎮,海拔508.8米,山上建有鄒子祠、西岩寺、觀音堂、呂祖廟等10多處古跡景觀。因為年久失修,這些古跡景觀多年來殘破不堪,黍谷山最具價值的是位於半山腰的西岩寺,寺旁有三棵高達30多米、植於遼代的白果樹(即銀杏樹),寺東大殿的臺階兩旁有兩眼奇井,井水左甜右苦,寺門前古人舂米留下的石臼,至今保存完好,西岩寺1948年毀於戰火,始終沒有得到修復。劉向別錄曰,鄒衍居燕,燕有谷地,美而春不生黍稷,衍吹律,煖氣乃至,草木乃生,至今名黍谷。王充論衡寒溫篇曰,鄒衍吹律,寒谷可種,燕人種黍其中,號曰黍谷,如審有之寒溫之災,復以吹律之事調和,其氣變政易行,何能滅除,是故寒溫之疾,非藥不愈,黍谷之氣,非律不調,堯遭洪水,使禹治之,寒溫與堯之洪水同一實也,堯不變政易行,知夫洪水非政行所致,洪水非政行所致,亦知寒溫非政治所招。順州,歸化軍中刺史,秦上谷,漢范陽,北齊歸德郡境,隋開皇中,粟末靺鞨與高麗戰,不勝,厥稽部長突地稽,率八部,勝兵數千人,自扶餘城西北,舉落內附,置順州,以處之,唐武德初,改燕州,會昌中,改歸順州,唐末,仍為順州,有溫渝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常駐軍於此,黍谷山,鄒衍吹律之地,南有齊長城,城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賞花,夏納涼,初軍曰歸寧,後更名,統縣一。職方圖考,京師,扆山帶海,有金湯之固,真定以北,至於永平關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荊,山海,喜峰口,古北口,黃花鎮,險阨尤著。治平略,北京,上應天辰,以象天極,南面而聽天下,天險地利,甲於關中。雞肋集,居庸,曹王(曹操)大安(駐紮)黍谷,崆峒之山,環抱如箕,而燕城峙其中,其池如掌。 黍谷山,在懷柔縣東四十里,跨密雲界,一名燕谷,漢劉向雲,燕地美而寒,不生黍稷,鄒衍吹律,以溫其氣,故以名山,衍廟址存,遼建避暑殿於此。黍谷山,明一統志,在懷柔東四十里,跨密雲縣界,亦名燕谷山,劉向別錄,燕有黍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有溫氣至,論衡,燕有谷,氣寒,不生五穀,鄒衍吹律,既寒更為溫熱,以種黍,黍生豐熟,到今名之曰黍谷。昌平山水記,黍谷亦謂之寒谷,吳越春秋,北過寒谷,左思賦寒谷豐黍吹律以暖之是也,山有風洞,洞口風氣凜烈,盛夏人不敢入,鄒衍廟,在山上,鄒衍廟,在懷柔縣東十里黍谷山上。9.雲昭王陪乘者,昭王,燕昭王,公元前三一二年至公元前二七九年,戰國時燕國國君,周召公三十八代孫。上海古籍出版社四部精要冊十一頁一二一下戰國策卷二九燕一。四百七十九字。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讎者柰何,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20061105挍。10.雲孤居獨立者,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11.鄒卜,鄒子名衍,卜商字子夏。[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6 19:45 編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行吟澤畔多少情深詞淺
黃金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7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4 13:34隻看該作者學生學習了。謝過~
UID92709帖子1340精華12積分1600閱讀許可權10在線時間959 小時註冊時間2005-10-7最後登錄2010-7-24查看詳細資料TOP敬語茶言
初級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8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4 14:18隻看該作者學習了!難得老師提供如此詳細的解說!!!學生拜讀了。謝謝rootsman老師。UID158855帖子158精華0積分158閱讀許可權10在線時間409 小時註冊時間2006-9-24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9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5 00:28隻看該作者【晉書】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筆記〗此段二百九字。中華書局晉書冊五頁一三五九卷四十九阮籍傳。阮籍,生於東漢獻帝劉協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卒於三國魏元帝曹央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年五十三。1. 濟世,有益於世,易系辭下曰:臼杵之利,萬民以濟。2. 魏,公元二二零年至公元二六五年。3. 西晉,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三一六年。4. 不與世事,與,預也,謀也。5. 文帝,晉文帝司馬昭,生於公元二一零年,崩於公元二六五年,年五十五。6. 武帝,晉武帝司馬炎,生於公元二三五年,崩於公元二九零年,年五十五。7. 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位於濟寧市北約六十公里,有105國道、331省道。東平國,景帝中六年(公元前一四四年),別為濟東國,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一一六年),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為東平國,莽曰有鹽,屬兗州,東平國,七城,戶七萬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萬八千二百七十,故梁,景帝分為濟東國,宣帝改,雒陽東六百七十二里,無鹽,本宿國,任姓,有章城,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元前五一七年),臧會奔郈,杜預曰縣東南有郈鄉亭古國,左傳莊三十年(公元前六六五年),齊取鄣,東平國,漢置,統縣七,戶六千四百,須昌,壽張,有蚩尤祠,范,無鹽,富城,東平陸,剛平。大汶河,古汶水,發源泰萊山區,彙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又經東平湖流入黃河,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自泰安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現為大清河。大汶河中游自東平縣接山鄉鄣城村南入境流經東楊郭莊、西楊郭莊、後口頭、前口頭、齊村、劉所至戴村壩,長12公里,為東平所轄河段。大汶河屬季節性河,流量差異大。古運河,自元代開通,由東平至臨清的會通河後,京杭大運河流經東平,東平為漕運要樞,歷時600餘年,江淮一帶的漕糧每年400萬石皆取道於此運往京都,運河沿岸集鎮商旅雲集,店鋪遍佈,河道上下,白天船隻雲集,往來不斷,檣桅林立,船帆蔽日;夜間桅燈高掛,漁火滿天,人們把這一壯觀稱「會河帆影」,為東平舊八大景之一。8. 壞府舍屏鄣,上海古籍出版社阮挍十三經註疏頁二零一四春秋左傳正義卷四零襄公三一年公元前五四二年。癸酉。葬襄公。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請命。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之不間。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脩。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盜賊公行。而夭厲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脩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文伯復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築諸侯之館。叔向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產有辭。諸侯賴之。若之何其釋辭也。詩曰。辭之輯矣。民之協矣。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5 08:06 編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10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6 19:11隻看該作者【晉書】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遊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筆記〗此段九十五字。中華書局晉書冊五頁一三五九卷四十九阮籍傳。20061106rootsman學。1. 說文,醖,釀也;又,釀,醖也,作酒曰釀。2. 儀禮,十斗曰斛,斛音胡。3. 雲會帝讓九錫者,帝,晉文帝司馬昭,生於公元二一零年,崩於公元二六五年。曹髦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冬十月,曹髦賜司馬昭九錫,昭讓,是年,司馬昭五十三嵗。4. 雲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者,言公卿為勸司馬昭接受九錫,使阮籍作辭,勸司馬昭接受,其辭參見中華書局晉書冊一頁四二卷二文帝本紀。5. 九錫,錫,賜也;書禹貢,禹錫玄圭。春秋(穀梁傳)莊元年曰,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唐楊士勛疏雲,九錫之名,一曰輿馬、大輅、戎輅各一、玄馬二也;二曰衣服,謂玄袞也;三曰樂則,謂軒縣之樂也;四曰朱戶,謂所居之室,朱其戶也;五曰納陛,謂從中階而升也;六曰虎賁,謂三百人也;七曰弓矢,彤玈之弓矢也;八曰鈇鉞,謂大柯斧,賜之專殺也;九曰秬鬯,謂賜秬鬯之酒,盛以圭瓚之中,以祭祀也。參見上海古籍出版社阮挍十三經註疏頁二三八零晉范甯集解唐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註疏卷五莊公元年公元前六九三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唐楊士勛疏。三公袞服降龍,天子袞服升龍。軒,大也;縣,懸也,鐘磬之屬。納,內也,即中也;陛,階也。書牧誓,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彤,紅,矢也;玈音旅,黑,弓也。秬音巨,黑黍也;鬯,黑黍所釀之酒,即高粱酒。瓚音讚,不純之玉,五分玉石之中,三分玉,二分石。[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6 22:33 編輯 ]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11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7 10:25隻看該作者【晉書】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棊。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弔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弔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弔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時人歎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弔。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讐。而帝每保護之。〖筆記〗此段二百二十四字。中華書局晉書冊五頁一三六一卷四十九阮籍傳。20061106挍。Rootsman學。1. 臧,褒;否,貶。2. 圍棊,曰圍棋,曰弈,博物志雲,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皮日休不贊同此說,駁之曰,夫奕之為藝也,彼謀既失,我謀先之,我智既虧,彼智乘之,害也,欲利其內,必先攻外,欲取其遠,必先攻近,詐也,勝之勢,不城池而金湯焉,負之勢,不兵甲而奔北焉,勝不讓負,負不讓勝,爭也,存此免彼,得彼失此,如蘇秦之合從,陳軫之游說,偽也,若然者,不害則敗,不詐則亡,不爭則失,不偽則亂,是奕之必然也,雖奕秋薦出,必用吾言焉,夫堯之有仁義禮智信,性也,如生者必能用手足,任耳目者矣,豈區區出其纖謀,少智以著其術,用爭勝負哉,堯之世,三苗不服,以堯之仁,苗之慢,堯兵而熠之,猶羅人殺鵂鶹,人烹鯤鯆者,然堯不忍加兵,而以命舜,舜不忍伐,而敷之文德,然後有苗格焉,以有苗之慢,尚不加兵,豈能以害詐之心,爭偽之智,用為戰法,教其子以伐國哉,則奕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從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豈曰堯哉。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此古之圍棊也,今之圍棋,則各十九道,合三百六十一道。古之圍棋,蓋以木爲之,故曰棊。今之圍棋,最佳者出自雲南,號曰雲子,白子微帶翠綠,黑子厚重,對光看則為悅目之綠色,原產於雲南省永昌府(即今保山市),故又名永子,徐霞客遊記曰,棋子出雲南,以永昌者為上。其形狀面圓底平,故又曰雲扁。以紅丹粉(氧化鉛)、硼砂等多種原料配合,經火熔融,滴製成型,再經打磨而成,故又名雲窰子。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其手感冬暖夏涼,白則如玉,黑則如黛,以牛筋草所編之圓盒(雲南陸良),分其顔色而盛之,棊子沉重扁圓,古樸渾厚,著盤鏗鏘,為歷代名人高士所鍾愛,為明清皇室之貢品。晚清以降,制棋工藝失傳,至一九七四年,始於昆明研製成功。宋宋白奕棋序雲,投壺、博奕,皆古也,禮經有文,仲尼稱焉,奕之事,下無益於學植,上無裨於化源,然觀其旨歸,可以喻大也,故聖人存之,觀夫散木一枰,小則小矣,於以見興亡之基,枯棊三百,微則微矣,於以知成敗之數,是故,奕人之說,有數條焉,曰品,曰勢,曰行,曰局,品者,優劣之謂也,勢者,強弱之謂也,行者,奇正之謂也,局者,勝負之謂也,品之道,簡易而得之者為上,戰爭而得之者為中,孤危而得之者為下,勢之道,寬裕而陳之者為上,謹固而陳之者為中,懸絕而陳之者為下,行之道,安徐而應之者為上,疾連而應之者為中,躁暴而應之者為下,局之道,舒緩而勝之者為上,變通而勝之者為中,劫殺而勝之者為下,品之義,有淺深,定淺深之制,由乎從時,勢之義,又有疏密,分疏密之形,由乎布子,行之義,又有利害,審利害之方,由乎量敵,局之義,又有安危,決安危之理,由乎得地,時有去來,乘則得之,過則失之,子有向背,遠則斷之,蹙則窮之,敵有動靜,緩則守之,急則攻之,地有廢興,多則破之,少則開之,能從時者無不濟,能布子者無不成,能量敵者無不勇,能得地者無不強,然從時之權,戒乎遷,布子之權,戒乎欺,量敵之權,戒乎忽,得地之權,戒乎貪,無謂品高,而怠其志,怠即將卑,無謂勢大,而驕其心,驕即將羸,無謂行長,而泄其機,泄即將疲,無謂局盛,而忘其敗,忘即將危,若然,則制術於未形之前,識宜於臨事之際,轉禍於垂亡之間,知此道者,為善奕乎,引而伸之,可稽於古,彼簡易而得之,寬裕而陳之,安徐而應之,舒緩而勝之,有若堯之禪舜,舜之禪禹乎,彼戰爭而得之,謹固而陳之,疾連而應之,變通而勝之,有若湯之放桀,武王之伐紂乎,彼孤危而得之,懸絕而陳之,躁暴而應之,劫殺而勝之,有若秦之併六國,項羽之霸楚乎,是故,得堯舜之策者為首,得湯武之訣者為心,得秦項之計者為趾,焉抑從時,有如設教布子,有如任人量敵,有如馭眾得地,有如守國,其設教也在寬猛,分其任人也在善惡,明其馭眾也在賞罰,中其守國也在德政,均至於怠志而驕心,泄機而忘敗,非止圍棊,將規國家焉,故曰,奕之事,下無益於學植,上無裨於化源,然觀其指歸,可以喻大者也,故聖人存之。[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7 13:02 編輯 ]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12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7 12:28隻看該作者雲南省永昌府今保山市20061107雲南圍棋,又曰雲子,原產地在永昌,即今雲南省西部的保山市,保山市西距緬甸邊境約一百公里,北距北京約三千五百公里。通志永昌府建置沿革考。本府,古哀牢國,漢武帝時,內附,置不韋縣,屬益州郡,東漢立瀾滄郡,尋,改永昌郡,後置哀牢博南二縣,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隸焉,蜀漢仍為永昌郡,晉分置梁水郡,隋屬益州總管府,唐屬姚州都督府,後為蒙氏所據,歷段氏高氏,皆為永昌府,元憲宗七年,於永昌立三千戶,所隸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復為府,隸大理路,立柔遠路總管府,及置金齒等處宣慰都元帥府,明仍置府,立金齒衛,洪武二十三年,省府改衛為軍民指揮使司,景泰中,設鎮,嘉靖中,罷鎮復置軍民府,領州一、縣二、安撫司一、長官司二,皇清因之,順治十六年,廢鳳溪施甸二長官司,錢糧併入府徵收,領州一縣二安撫司一,保山縣附郭,西漢不韋縣,東漢,西南為哀牢縣境,東北為不韋縣境,蜀漢仍為哀牢不韋二縣,唐為蒙氏地,宋為段氏地,元屬大理萬戶府,明嘉靖元年,改為保山縣,屬府,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永昌衛,屯賦併縣,永平縣,東漢博南縣,屬永昌郡,晉改為永平縣,唐南詔蒙氏置,勝鄉郡,宋段氏因之,元初,廢郡立永平千戶所,後復為永平縣,屬永昌府,洪武末,改屬金齒軍民指揮使司,立永平禦二千戶所,嘉靖二年,改隸永昌軍民府,皇清因之,康熙五年,裁永平,禦屯賦併縣,騰越州,周為哀牢國境即越賧地,漢為永昌郡西境,晉屬寧州,唐置羈縻州,開元中,蒙氏異牟尋,立軟化府,宋屬段氏,改騰衝府,元憲宗三年,內附,至元中,改騰越州,又改縣,又改騰衝府,後以順江州,及騰越,越甸古湧三縣,省入隸大理路,後又改為騰衝征緬招討使司,明洪武中,改騰衝守禦千戶所,隸金齒司,正德中,陞騰衝軍民指揮使司,統五千戶所,嘉靖時,復置騰越州,隸永昌軍民府,以騰衝所土民隸之改騰衝軍民指揮使司,為騰衝衛,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騰衝衛屯賦併州潞江安撫司,元前名怒江甸,至元間,置柔遠路軍民總管府,治怒江甸,隸金齒等處,都元帥府,後為麓川宣慰司所據,明洪武中,改為柔遠府,後置潞江長官司,永樂時,陞安撫司,皇清因之,永昌府疆域圖。六百九十字。[ 本帖最後由 rootsman 於 2006-11-7 12:30 編輯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易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UID10137帖子3010精華2積分3054閱讀許可權10來自beijing, china在線時間3620 小時註冊時間2003-5-13最後登錄2010-8-13查看個人網站查看詳細資料TOProotsman
鑽石會員
個人空間發短消息加為好友當前離線13樓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6-11-7 12:59隻看該作者不韋縣220061107水經注,不韋縣,故九隆哀牢之國也,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攻漢鹿崩民,鹿崩民弱小,將為所擒,於是天大震雷,疾雨,南風漂起,水為逆流波湧,二百餘革船沉沒,溺死數千人。後漢郡國志。永昌郡,八城,戶二十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七,口百八十九萬七千三百四十四,明帝永平二年,分益州置,雒陽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廣志曰,永昌一郡,見龍之耀,日月相屬,不韋出鐵,華陽國志曰,孝武置不韋縣,徙南越相呂嘉子孫宗族居之,因名不韋,以章其先人之惡。大理府部紀事。水經注,益州葉榆河,過不韋縣,縣故九隆哀牢之國也,有牢山,其先有婦人,名沙臺,居於牢山,捕魚水中,觸沉,木若有感,因懷孕,產十子,後沉木化為龍,出水,九子驚走,一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為九隆,及長,諸兄遂相共推九隆為王,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生十女,九隆皆以為妻,遂因孳育,皆畫身像龍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世世不與中國通,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水攻漢鹿崩民,鹿崩民弱小,將為所擒,於是天大震雷,疾雨,南風漂起,水為逆流,波湧二百餘里,革船沉沒,溺死數千人,後數年,復遣六王,將萬許人,攻鹿崩,鹿崩王與戰,殺六王,哀牢耆老共埋之,其夜虎掘而食之,明旦,但見骸骨,驚怖引去,乃懼謂其耆老小王曰,哀牢犯徼,自古有之,今此攻鹿崩,輒被天誅,中國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祐之明也,即遣使,道越巂奏獻,求乞內附,長保塞徼,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置為永平郡,郡治不韋縣,蓋秦始皇徙呂不韋子孫於此,故以不韋名,縣北去葉榆六百餘里,榆水不逕其縣自不韋北注者,盧食禁水耳,榆水自縣南逕遂縣,東又逕姑復縣,西與淹水合,又東南逕永昌,邪龍久縣,縣以建興三年,劉禪分隸雲南,於不韋縣為東北雲。永昌府古蹟考。哀牢縣址,在太和坊東,元為永昌府,明洪武中,為中千戶所軍營,按明一統志,在府境,哀牢王國,東漢永平中,置哀牢縣,屬永昌郡,晉因之,後廢,不韋縣址,在府鳳棲山下,漢武帝置縣,徙呂嘉子孫居之,以嘉為不韋後,因名,按明一統志,東漢,永昌郡治此。
推薦閱讀:
※「共享睡眠」出現了,掃碼睡覺、按分鐘計費、還有月卡套餐...... | 氪研所
※民國很自由 萬歲可共享(獨家圖) 王秋杭的博客 | 博聯社
※共享經濟連番重創,共享租衣亦難逃厄運?
※關於在商標許可使用期間產生「衍生利益」的歸屬問題
※與您共享共勉一句話集錦(10)
TAG:中國 | 文學 | 詩詞 | 古代文學 | 古代 | 中國古代文學 | 先生 | 共享 | 阮籍 | 大人 | 中文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