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漣:東風何懼刀劍砍

楊旭輝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中的這句話,成為後世許多知識分子銘記在心的人生信條。晚明名臣、東林黨的中堅楊漣,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楊漣與蘇州還有一段淵源。

  授職常熟知縣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今屬湖北廣水)人。在楊漣的青年時代,以顧憲成、高攀龍為首的東林黨人講學活動正轟轟烈烈地開展,「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感奮著天下的熱血青年。東林黨人以天下為己任、不畏權勢、敢於議論朝政的勇氣和凜然正氣,讓青年楊漣十分敬佩,他很快成為東林黨的後起之秀。

  萬曆三十五年(1607),楊漣在會試中進士及第,授職常熟知縣。初到常熟,楊漣就到城隍廟,與城隍神相約,自己在任職期間絕對不會出現「不秉公而徇紳豪者」,並對天發誓曰:有如日。」根據「《東林列傳》卷三記載,在常熟任知縣期間,楊漣可謂盡心儘力,在公務的閑暇時間,他時常和常熟當地的讀書人「相勉勵」,「講道論德無虛日」。為了了解當地真實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他對閭里百姓的利病以及所需、所急了如指掌,並積極為他們謀劃,大力改善民生,因而深受當地群眾的擁戴,被人們尊稱為「當代神君」。楊漣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為民請命,在蘇州官場營造了一種良好的風氣,甚至於楊漣「在省垣,四方貨賄不敢窺其門」。在常熟知縣任滿之後,楊漣回京參加吏部舉行的官員考核,在所有京察的官員中,他因在常熟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良好的口碑而被推舉為「廉吏第一」,升為戶科給事中。

  楊漣到底是如何清廉勤勉地工作的呢?讀一讀楊漣本人的一封書信即可知大概。在《寄高貴大兄》一文中,楊漣敘述了這樣幾件事情。

  第一件是嚴厲查處侵佔教學經費案。當他發現縣衙里有官員將原來用於貼補縣學開銷的三百多畝學田據為己有後,非常惱怒。縣學是地方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文化的搖籃,教育經費豈可侵佔?對此,楊漣毫不姑息,嚴厲追究、查辦了當事人,將所有的學田收歸縣學,並把追回的贓款用於縣學添置書籍。

  第二件是查處了「稅吏坑農案」。在稅收檢查中,楊漣發現常熟地方上負責收繳稅收的官吏相互勾結,採用大秤收稅的手段,多徵收農民的稅糧,嚴重地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對此,楊漣不僅查處了相關責任人,還將追繳的非法所得充公,用於常熟的水利建設。

  第三件事情,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氣的,因為他所面對的是晚明時期無處不在,又無比囂張的群體——干政、亂政的太監。在萬曆時期,宮中有一大批太監受皇帝的指派,到全國各地去征斂財物,這些太監來到地方上,打著皇帝的旗號,大肆斂財,中飽私囊。面對這批身份特殊的人,許多地方官員一籌莫展,只得順從他們的意思。為了滿足這些貪得無厭的太監,地方上的稅監就對老百姓課以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使老百姓的負擔更加沉重。在常熟,時常發生稅監與老百姓之間的紛爭和衝突,太監就依恃著朝廷的命令,以此為幌子,逼著縣衙捉拿與稅監發生衝突的百姓。楊漣很清楚這其中的乾坤、輕重,雖然只是一介縣令,他卻想方設法和這些人周旋,最後讓涉事的百姓躲過劫難。對此,朝中清議曾評說楊漣「弄蠆尾而忘其毒」,極力讚揚他的勇毅和堅定;也有人讚揚他的鬥爭智慧,說:撩虎鬚不動聲色,而虎之咆哮「自彌。」

  當楊漣即將從常熟離任的時候,自己不但沒有任何積蓄,居然還欠下了近千兩銀子。他的妻子和家人不斷抱怨,說他迂腐、無能。在無比苦悶中,他寫了一篇《告常熟城隍文》,把自己心中的苦水向城隍老爺傾訴,字裡行間流露出清官的心酸和人格魅力。

  赴京任言官

  因在常熟的出色政績和京察中獲得「廉吏第一」的美譽,楊漣「擢戶科給事中,轉兵科右給事中」,開始了他的京官生涯。楊漣對言官之職非常看重,敢於直言進諫,與朝廷中的一切黑暗勢力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晚明閹黨專權、後宮亂政的黑暗政治背景下,在皇權更迭的政治危局中,他大義凜然,挺身而出,成為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對朝廷,他盡忠恪守,擁立「國本」,扶持太子即位,有「天下第一忠臣」的美譽;對禍亂朝政的一切奸佞之輩,無論是萬曆帝的遺孀鄭貴妃,還是光宗的寵妃李選侍,抑或是煊赫一時的「九千歲」魏忠賢,他都毫無懼怕,也從不退縮,堅持不遺餘力地除奸,故而有「明末第一猛士」之稱。最後,楊漣也因為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被誣陷、毒打,慘死獄中。

  就在楊漣進京的那一年,萬曆皇帝已經病入膏肓,京城政治形勢非常微妙,萬曆皇帝隨時都有駕崩的可能,而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心懷政治野心,想方設法不讓太子朱常洛進宮探視。正七品的給事中楊漣挺身而出,在他和御史左光斗等人的積極斡旋和努力下,最終打破了鄭貴妃等人對太子朱常洛的封鎖。萬曆四十八年(1620)的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朱翊鈞駕崩,時隔十天,太子朱常洛登基,改年號為泰昌,也就是歷史上的明光宗。

  據史書記載,明光宗在登基大典的當天,還是「玉履安和」,精神煥發,「沖粹無病容」。然而,令人生疑的是,就在登基後幾天,明光宗身染重病,竟然卧床不起。就在此時,京城中傳言四起,瘋傳在光宗皇帝病重期間,鄭貴妃向皇帝進獻美姬八人,並暗中指使太監崔文升給皇帝服食號稱「仙丹」的猛葯紅丸,導致皇帝的病情日益惡化。

  此時,鄭貴妃暗中與光宗的寵妃李選侍勾結,鄭貴妃請光宗皇帝封李選侍為皇后,李選侍亦向皇帝提出請封鄭貴妃為皇太后。光宗不明就裡,竟然應允此事,甚至催促禮部草詔冊封文書。此時情況十分危急,在朝中大臣憂心忡忡的時候,又是七品小官楊漣挺身而出,他先上了一道《早立東宮疏》,建議光宗帝儘早立其長子朱由校為太子,徹底斷絕鄭貴妃、李選侍等人的非分之想,以穩定朝中局勢,此建議即刻得到了採納。隨後,楊漣又上了一道《劾內官崔文升疏》,彈劾崔文升用藥無狀,並請求追查此事的幕後元兇和真相。此外,《疏》中還嚴正地指出,太后之封完全不合乎禮法,故而絕對不可:「至貴妃封號,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此後又上《貴妃即移慈寧疏》,指出先帝已經駕崩,鄭貴妃應該移居慈寧宮,不

  應對朝政有所干預。

  楊漣指名道姓的直言進諫,讓很多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三天之後,光宗召見群臣,其中也有楊漣,眾人都以為楊漣連續上疏「忤旨」,此番面聖,必遭廷杖。有人勸解楊漣,建議他見到皇帝之後,主動引罪,然而楊漣卻丟下了這樣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死即死耳,漣何罪?」

  重病中的明光宗見到群臣之時,「數目漣」,和他「溫言久之」,並對群臣說:「此乃天下第一忠臣。外廷毋信流言。」於是驅逐了崔文升,也放棄了封萬曆皇帝的鄭貴妃為太后的打算。在之後的召見中,光宗皇帝都欽點楊漣參與。明光宗臨終之前,將官階只有正七品的楊漣指定為顧命大臣。楊漣無比感激,決定誓死報效朝廷。

  明光宗即位不到一個月就撒手人寰,太子朱由校的即位問題立即成為朝堂上最敏感的話題和最為尖銳的鬥爭。此時的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與太監李進忠(即魏忠賢)密謀挾持太子朱由校,自己當皇太后,並藉以把持朝政。當時以周嘉謨、張問達、李汝華為代表的一批朝官,都主張支持李選侍。就在此關鍵時刻,又是楊漣力挽狂瀾,他怒罵擋道太監,搶出被李選侍等人控制的太子朱由校。之後,他又和一批內閣大臣迫促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這就是晚明三大案之一的「移宮案」。在楊漣的積極輔助下,太子朱由校終於在九月六日登基即位,這就是歷史上的明熹宗。第二年改年號天啟。據《明史·楊漣傳》記載,為了維護「國本」,輔助太子朱由校繼位,在明光宗去世的前後六天時間裡,楊漣「鬚髮盡白」,天啟帝也「數稱忠臣」。

  然而,楊漣等義士不顧個人安危奮力輔佐的新皇帝,卻是一個無心朝政、昏聵無能的昏君,他只喜歡做木匠活,對朝堂大事毫無興趣。在他執政時期,朝政弊病叢生,特別嚴重的是宦官魏忠賢和皇帝的乳母客氏互相勾結,在宮中獨攬大權,肆意為虐。「閹黨」對東林黨人進行嚴酷的打擊和殘害。作為東林黨的後起之秀,楊漣再一次站在與奸人鬥爭的最前列。

  天啟四年(1624)六月初一,楊漣給朝廷上奏《劾魏忠賢二十四罪疏》,這份字字句句擊中魏忠賢要害的彈劾奏章,交到了負責向皇上呈遞奏本的會極門,會極門內的當值太監並沒有將此疏轉達到皇帝手上,而是轉到了魏忠賢手中。魏忠賢「初聞疏,懼甚」,因為楊漣在疏奏中所列的罪證確鑿,而且件件都是鐵證如山。但是,在客氏和閹黨集團的阻撓下,楊漣對魏忠賢的彈劾,皇帝一直沒有知曉。

  時隔四個月,魏忠賢開始瘋狂反撲。先是進讒言,說楊漣「大不敬,無人臣禮」,將他和吏部侍郎陳於廷、僉都御史左光斗一起削籍卸職。至此,魏忠賢還是不肯善罷甘休,一直想方設法羅織罪名殺害楊漣。就在天啟五年(1625),閹黨黨羽大理丞徐大化無中生有,造謠中傷,彈劾楊漣和左光斗「黨同伐異,招權納賄」,將楊漣等人逮捕入獄。為了陷害楊漣,閹黨想通過刑訊逼供的方法製造所謂的「罪證」。即便這樣,閹黨都沒有找到楊漣的任何污點。《明史·楊漣傳》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被刑訊逼供的人至死不承認自己向楊漣行過賄,仰天大呼道:「世豈有貪贓楊大洪哉!」

  閹黨實在無法給楊漣定罪,只能捏造供狀,「自為獄詞」,誣陷楊漣,「坐漣贓二萬」,並把楊漣押解到京城。沿途的百姓聽說此事,紛紛為他鳴不平,「擁道攀號」,並自發地為他「焚香建醮」,祈求上蒼護佑楊漣能夠避過此劫。

  在獄中,閹黨對楊漣用遍了錦衣衛所有的酷刑,「酷法拷訊」之下,楊漣「體無完膚」,皮肉潰爛生蛆。而楊漣依然不屈服,寫下了《絕筆》,揭示「移宮案」的真相,痛斥魏忠賢亂政禍國。在魏忠賢的指示下,閹黨對楊漣施以「土囊壓身,鐵釘貫耳」的酷刑,最後在天啟五年(1625)七月二十四日,閹黨在楊漣頭部釘入一枚大鐵釘,終將其害死。臨刑之前,楊漣留下了血書,其中寫道:「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如此斬截之語、鏗鏘之音,直將楊漣滿腔的熱血、赤誠的丹心以及錚錚鐵骨,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也成為跨越千年時空而終究不朽的精神遺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東風31AG的技術應用到商業?
天地生我有今日 人間到處在東風
一襲東風涼,薄了伊紅妝
芙蓉四行書:清水出芙蓉 · 不肯嫁東風
東風破(六位演唱者)

TAG:東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