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景德鎮訪瓷

辛 納《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5年05月15日 第15 版)

一進門,十幾米高的瓷牌坊聳立在眼前。《中國藝苑》主編王俊傑告訴我:「這是望龍陶瓷的標誌,全國唯一的瓷牌坊。」走進景德鎮望龍陶瓷博物館,只見一排排青花瓷碗晶瑩剔透。「放在燈光下看看」,望龍陶瓷公司總經理馬春枝神秘地說道。光照瓷碗,白底青花間,有透明的五線譜音符在跳動。馬春枝介紹:這是景德鎮的青花玲瓏瓷,這種瓷藝最早源於產品的缺陷。據說,宋代時,燒制瓷熏爐,爐蓋採用鏤空裝飾。由於窯內溫度過高,釉料流動將爐蓋上的孔洞填平,出窯後,對光一照,光亮透明。這種偶然的產品缺陷卻使工匠們大受啟發,明朝永樂年間,瓷工們採用鏤空雕刻工藝,用刀片在瓷坯上鏤成點點米粒狀,稱作:「米通」,又叫玲瓏眼,再填入玲瓏釉料,入窯燒制。到明中期成化年間,景德鎮不僅能夠成批生產玲瓏瓷器,還把晶瑩剔透的玲瓏眼與青翠幽雅的青花結合,其釉面白里泛青,料色青翠欲滴,玲瓏眼碧綠透明,釉中有釉,花里有花,組成巧奪天工的圖案,燒造出聞名於世的青花玲瓏瓷器,成為景德鎮瓷器中的一代名品。作為景德鎮玲瓏瓷「非遺」傳承人,馬春枝說:「玲瓏瓷技藝使瓷器的表現力更加豐富,你們看到這隻碗,就是我們獲獎的創新產品,那串玲瓏眼音符,就是歌曲《祖國頌》的旋律。」這次到景德鎮,緣於參加《中國藝苑》當代陶瓷藝術專輯的新書發布。在會上,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學院呂金泉院長指出:「景德鎮陶瓷正從實用藝術向純藝術轉型。」在望龍陶瓷車間里,畫家張永生一邊在瓷胎盤上運筆勾勒,一邊感嘆瓷胎生澀不如宣紙作畫酣暢淋漓。馬春枝說:「這是釉下彩,生坯作畫挺難。前幾天,張先生畫了幾個青花人物盤,燒出來挺漂亮的。」畫家姚雯不禁技癢,在上過白釉的瓷盤上運筆,瞬間畫出一幅煙雨山水。但姚先生嘀咕道:「第一次在陶瓷上試筆,不知燒出什麼效果,會不會有層次感。」馬春枝一聞此言,領著畫家去景德鎮最大3.8米高的窯口,看出爐的青花大瓶。姚雯仔仔細細地看過,贊道:「遠山近水、林間雲霧,濃淡相間,至少有4個層次。」張永生更是興奮不已地說:「只要掌握好瓷上作畫的工具,把國畫創作運用到瓷器上,在傳承上創新,中華傳統藝術便會活力四射。」《中國藝苑》主編王俊傑說:「近年來,全國很多畫家、工美大師聚集景德鎮開工作室,探索創新,創作出一些旅遊產品瓷和個人訂製瓷。市場激發出景德鎮瓷器的創作活力。」
推薦閱讀:

「景德鎮歷代官窯珍品大全」完美復原倍受追捧
古懂傳奇:寫給孩子們,我們為什麼愛CHINA?
炫彩悅目 純色怡情||論藏彩瓷單色釉培訓景德鎮開啟
一座活著的千年窯口 景德鎮的世代傳承——百年窯爐崔公窯—傳承人崔可輝

TAG:景德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