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流氓式溝通
生活中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這樣的情況:你和對方聊得非常開心,越說越興奮,不斷陳述自己的觀點,可謂是聲情並茂,聊到最後你滿心期待地問:你聽明白了嗎?這時只見對方眉頭微皺露出尷尬的笑容說:那個,不好意思,你能再說一遍嗎?
在公司部門的聚會上,聊到興奮時為了給大家助助興,有人站起來給大家講了一個笑話,說者講的過程中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兩次場,可反觀在座的各位,則露出一臉的茫然......
......
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每當這個時候當事人的心裡是崩潰的,本打算和大家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溝通,可是常常事與願違,回饋給我們的是對方一臉的不解。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遇到問題或障礙。我們常聽到自己或對方說:「我不是這個意思啦」、「你還是沒聽懂我的意思嗎」或「你好像沒搞懂吧」。
這種只完成了「溝」而沒有完成「通」的溝通,通常被戲稱為「流氓式」溝通,既耽誤了大家寶貴的時間,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實現有效的溝通呢?最近幾天讀的一本叫《溝通聖經》的書,對於提高溝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關於如何實現暢快溝通方面有所幫助。
一、什麼才是有效的溝通?
每當我們與他人溝通的時候,似乎總有什麼阻礙著我們的溝通過程,使對方無法理解我們的意思,有時候即使聽懂了我們的意思,我們還是常常因為無法讓對方依照我們的期望去行動或思考而煩惱。
不管我們是在進行書面還是口語的溝通,試圖說服、告知、娛樂、解釋、信服、教育對方或達到任何其他的目的,一段有效的溝通都包含了四個核心目標的:被接收(被聽到或被讀到)、被理解、被接受、是對方採取行動(改變行為或態度)。這四個目標哪怕缺少一個,都是一段失敗的溝通。說到這裡突然間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對這方面有一個生動的情景展示:
一天一位老太太拎著籃子去樓下的菜市場賣水果。她來到第一個小販子的水果攤前問道:「你的李子好吃嗎?」
「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別好吃。」小販回答。
老太太搖了搖頭沒有買,她向另外一個小販走去問道:「你的李子好吃嗎?」
「您想要什麼樣的李子?我這好幾種類型的呢。」
「我想要酸一點的。
「我這籃子李子酸得咬一口就流水,您要多少?」
「來一斤吧。」裝完之後,小販順便問了一句:「別人買李子都要又大又甜的,您為什麼要酸的李子呢?」
「因為我兒媳婦要生孩子了,想吃酸的。」
說罷老太太便高興地拎著李子回家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對於老太太和第一個小販的溝通是完全失敗的溝通,小販在溝通方面只停留在了接收的層面,而沒有理解老太太說話的真正含義,先入為主的觀念起到了主導作用,成為了溝通的絆腳石。雖然一般人都喜歡吃甜李子,但是有時候這種大概率事件的定向思維一旦形成有的時候也會對我們的高效溝通,對我們造成一定的阻礙。
那麼生活中還有那些阻礙會影響高效溝通呢?相信下面的這些因素每個人都會多少存在著幾點共性的問題。
二、高效溝通的八大阻礙
1、感受不同: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大部分取決於我們過去的經驗。因此不同年齡、國籍、文化、性別、地位等的個人,對於同樣的情況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感受不同,往往也是許多溝通障礙的根源。
比如有一次我和幾位同事去雲南出差,在路邊看到一位賣小吃的小販,其中一位同事買了一份,這時小販來了一句:你會吃嗎?這位同事聽了非常不開心剛要發作,這時一位經常來雲南出差的同事過來解圍,提醒他在雲南,你會吃嗎的意思是你吃的習慣嗎?這才化解了一場不必要的麻煩。
2、妄下結論:我們往往只看到自己預期會看到的,只聽到自己預期會聽到的,而非完整地接收實際存在的整體。
3、刻板印象:我們常常傾向於把人歸類在特定的框架中。
4、缺乏興趣:有的時候我們常常容易做假設,誤以為我們自己關心的東西正是被人關心的,這一點要尤為注意。
5、缺乏知識:如果對方的教育背景與你很不一樣,這時,你就必須了解雙方的只是差距,妥善調整溝通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信息不對稱對溝通造成阻礙。
6、表達困難:如果你找不到恰當的字眼來表達你的想法,勢必會影響溝通的過程,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增加自己的辭彙量。
7、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會陷入情緒的漩渦中,無法接受不一樣的信息。因此,我們應該避免在情緒激動地時候跟他人溝通。
8、個性:「個性」不合通常也是溝通失敗常見的一種原因。
三、全面提高溝通能力的三項能力
根據這些溝通當中易出現的障礙有針對性地練習,相信我們的溝通能力一定會有顯著地提高。那麼除了這些溝通當中需要克服的障礙,還應該提高那些方面的技能才能實現高效溝通呢?在書中提出三點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說話的藝術、增進傾聽的技巧、提高非語言溝通的能力。
說話的藝術
好的說話者會隨內容的重要性變化語速,把比較不重要的詞語快速帶過,重要的片語則說得慢一點。期間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語調的調整,因為不管你說的話在文字上 是什麼意思,語調往往會泄露你真正的態度和情緒。不同的語調給予同樣一個字會有好幾種不同的含義,例如下面的對話:
「那些信我全處理完了。」
「好。」
這個「好」字可以表示「我知道了」,也可以表示「做得好!速度真快啊」,也可以表示「也該是時候了吧!」——就看你是用什麼語調說的。
注重傾聽的技巧
準備好去聽:良好的傾聽是高效溝通的基礎。「準備好」也意味著建立正確的態度,願意去維持注意力,增加警覺性和理解力並且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
提高自己的興趣: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是非常重要的,這不是讓你去刻意欺騙人而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畢竟沒有人喜歡對著「一堵牆」說話。把自己放在說話者的處境,換位思考非常重要。
心胸開闊:心胸開闊意味著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見,以免把自以為「不重要」的信息排斥掉。
聽出重點:我們要學會辨認信息結構、過渡語句與重複部分的能力。
批判性溝通:對說話者提出的假設與理由帶著中立而批判的態度,仔細衡量各種證據的價值與主體背後的邏輯基礎。
避免分心:人的注意力是會不斷地變動起伏的,控制好自己的節奏非常重要。
做筆記: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當所聽內容非常重要時,要把重點和特別的例子簡單地記下來。
協助者說話:學會在對方聊天的過程中,以非常簡短的回答或動作,讓說話者感覺到你的確在專心聽。
積極回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能夠讓說話者感受到你真的在聽他說話,同時你也可以藉此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聽懂了對方的意思。
不插話:當個好的傾聽者最淡的部分,恐怕就是克制自己不插嘴。對方如果停頓了,b聽不表示他已經說完了,所以要耐心一點。
提高非語言溝通的能力
我們當然並不只是通過文字進行溝通。每一次我們與他人溝通時,同時也會通過其他方式傳達信息。甚至我們沒有說話、也沒有寫什麼的時候,還是會無意識地傳達某種信息,這其中的部分便是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
面部表情:如一個微笑、一個皺眉。
肢體動作:利用雙手或身體的動作,解釋或強調語言信息。
距離:自己與對方的距離。
外表:外貌和衣著。
......
非語言溝通還包括口頭文字或書面文字的非語言部分,例如:
口頭文字的非語言部分:音量、語調和語速的變化,音色和音質。(又稱作「周邊語言」「輔助語言」「副語言」)
書面文字的非語言部分:字跡、排版、組織、整潔和整體視覺印象。
所以這些非語言文字的溝通方式,也被稱為「後設溝通」。
同時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我們的語言與行為互相矛盾的時候,對方甚至只去注意這些後設溝通所傳達的信息,而不理會文字本身的意思。
能夠溝通是一種本能,善於溝通才是一門本事。書中關於溝通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應用均有詳細介紹,可以說是一部全方位的溝通指南。
對於工作中的你,這本書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如果你需要求職、演講、團隊溝通、主持或者參與會議,都可以在本書當中找到具體的實際操作如何巧妙的應用。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你,這本書可謂是良師,通過一個個小技巧提高你的語言溝通能力,並且通過改善你的肢體語言提高你的非語言能力,讓你體驗無聲勝有聲的感覺。
任何技巧與方法如果沒有身體力行的實踐,都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希望朋友們能夠結合書里的方法與技巧不斷地在生活中應用。不斷地挖掘出那些作者沒有說出來的的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未知的美,最後全面提升人際關係及生活品質,成為人人羨慕的溝通高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