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神運經》精釋(二)
以五行拳運動之法來完成「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是在明、暗、化三勁的練法上完成的。初練拳時,用力以剛猛之勁為主,拳勢要舒展,不可拘謹,為的是使勁力發於體外而抻筋拔骨,勁力調和順暢,開出體勁,漸漸達到體動隨心動,煉精化氣,以退後天返先天,這是練明剛之勁。練功久而久之,內三合程度逐漸提高,行拳作勢舒暢自如而無喘意,自身也就鬆了。經過這樣的一段時間練習,力量外放,用盡了,拳不打乏力,練拳者自己都乏了,身體自然能鬆軟,促使體的柔化。基礎打好了,又使精足氣壯,骨質堅韌。洎至六合嚴整,內勁自生。由於勁尤增氣壯之威,這不僅是內在的自我精神氣質的感覺,而且是可以體現於外在體用之實,故日為「煉精化氣」。 進一步「剛至柔生」,即鍊氣化神階段。五行拳先練明勁至俱足,爾後再轉入練暗勁,相對於明剛階段的勁力外發,此則是收斂,行拳作勢緩緩而來,自身有多大勁就使多大勁,練勁合形,以意氣,而行拳,隨心的程度就高了,使意氣合於體態之勁,並時時伴有發自體內的清脆的抖彈之勁,此時的發勁為「呼」,回落手則為「吸」。此一呼,排泄出體內之濁;此一吸,納取宇宙之精。這種以丹田呼吸配合而行拳的階段,是鍊氣化神階段,運起勁來體內產生的內景妙不可言。由於周身抻拔之結果,故操之能騰其膜,長韌其筋,其勁縱橫聯絡,生長而無窮。此練之得法有陰陽虛實剛柔變換無窮之力,在精足氣壯的基礎上,又能逐漸斂神入微,達及體表,因神足而就會靈感逾於常人,故在技法上不僅能「沾身縱力」,「緩動遂發」,而且能「觸之自應」,「沾之即有」。 這一階段練拳用的是腰勁,重點是在回,發勁時找丹田的勁。行拳時要配合呼吸,往裡往回是吸氣,往外是呼氣。出拳時將氣由丹田送到膻中,也就是這個呼吸的過程是從丹田到兩肺,真正感覺到胸中有動,再以這個動能送出拳去,不能單打脫節,呼吸是呼吸,發拳是發拳。後天呼吸要配合,但不要有意去配合,而是不調自調,使呼吸自如,先後天呼吸混用並舉。 再進一步「柔極白化」,即「煉神還虛」階段,此階段是將暗勁練到至柔至順火候,謂之柔順之極處,暗勁之終也。即能剛能柔,氣沛神斂,就可逐步地「剛柔悉化」,「感而遂應」,甚至能有「還虛返真」之妙,而至達到「不意而發」之奇。柔勁之終是化勁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煉神還虛至形神俱杳與道合真,真正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練習時,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練明、暗勁時,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可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也。練之清虛其內。以輕鬆其體,內中清虛之相,神氣運用圓活無滯,身體動轉其輕如羽。此時形意拳之道,得「靈心」而養煉於神,以神感動於四肢,心胸清虛用至全體松空,如透明之體,五臟六腑運行無阻,全身經絡百脈皆開,機體極靈敏而無滯感。內臟腑,外軀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的精氣神合而為一,成為無狀之狀,無相之相。至此行拳作勢,均以神氣為動能,感應而動,習神可補神,習氣可補氣。神勢相依,體為神之寓,體含神氣,混元一氣流之。一點「真陽」運行,無內無外,無所不在,靜致以極,即虛無,以後天返先天,先天之道可立,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道法自然,人與太虛同體,與大自然同化,合而為一。 到此地步,正是從技法的深化入微,而達到「精、氣、神」的靈感運化,即「三回九轉是一式」也。三回者,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至明暗化三勁合為一勁。九轉者,九轉純陽也,化至虛無而還於純陽,虛靜、中靜、松靜、空靜是此理也。所練之時將手足動作順其前兩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也並非頑空不用力,周身內外,全用真意運用,手足動之神也。 述極至此時,想起了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在形意拳中講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並不是神話,是有理可循,有道可通的」。前輩們得出實踐,從而我們可以肯定形意拳「神運總訣四章」的內容是真實篤信的。 原文 先明進退之勢,復究動靜之根。 闡解 《神運經》除了「總訣四章」的內容是靠「神意」運化而完成外,尚有形意拳技法理論之精微,也是依靠「心領神會」(神運)而求得的。此節所言「進退」、「動靜」法則,即是要先明其理法,而後方可至用。 拳技之道,首先就要明晰進退之法則,不明進退之法,就談不上技擊之效用了。「進」是為了解決敵人完成技擊之胃的,「退」是為「進」而製造有機的條件,進和退都是相機而行的。進時不可盲目亂進,退時也不可盲目亂退。應敵實戰,雙方不僅是技術、力量、膽量等實力競爭,同時也是一種「智慧」(神運)的較量,是鬥智斗勇的一門學問。而其關鍵之至要則在於進退之法,進退之法包括了步法、身法、手法等,這一切都是依靠神意來指揮起作用。 進者,首先要明三前,知六要。三前者,眼前、手前、腳前。眼前者,眼為偵探。一切的動機變化全憑眼的觀察而傳輸到大腦,大腦即作出相應的對策來。首先用眼神罩住對方雙眼,用餘光籠住對方雙肩及腰身,此時我方即可從其目光的反應,面目表情做好應敵準備,突出「神圓氣滿」之勢。手前者,手為戰敵之先鋒,手法有出、領、起、截四種。當胸直出,叫做出手,勁力稍發有起有落,屈非屈,直非直,為起手。勁稍發而未落為領手。順起落摻以領搓之意為截手。長身落下,此為單手之法;兩手並起並落,此為雙手之法。總之,手起撩陰,肘法護心,起如猛虎撲人,落如雄鷹捉物。拳訣所謂「心動如火焰,出手似放箭」即此意。腳前者,步與身也,拳訣日「腳踏中門奪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又日:「只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進步如鐵犁翻地」等,都明確地講明了進的要領。同時認為身步之進應從實處進(手也類似)。因虛非真虛,乃敵方所設之圈套,其精神防備悉注於此,時則正中下懷,實處門戶緊閉,本無可著手處。彼心必有所恃,而不加意,進則出其不意,而突然間接應,其心思必多張惶,手足無措,況且,實一變必虛,乘虛而入,焉能不擊敗之。此外進法有「隨進」、「閃進」、「截進」、「詐進」等諸法,且各有其淵源之理法。隨進者,乃隨彼而進也;截進者,乃半路衝殺之法也,使彼進退不得;閃進者,乃伐魏救趙之法,彼取我左,我侵彼右,彼奪我上,我取其下,使彼不戰而自退矣;詐進者,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法也,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中變下,中變中,上變上,下變下,使彼防不勝防矣。 所謂「六要」者,即心要沉、膽要壯、眼要明、手要快、步要穩、法要變。心要沉,即心靜意松,神清目爽;保持沉著冷靜對敵,切不可心慌意亂,呼吸急促而顯現拳腳散亂無章,大腦思維則指揮不靈。膽要壯,膽壯方可心靜沉著,要求「遇敵有主,臨危不懼」,搏鬥中樹立克敵制勝的信心,敢打必拼,打人如走路,視敵如蒿草,拳諺所謂「交勇者不可思誤,思誤者寸步難行」。眼要明,與敵交手,要雙目明亮,洞察清晰,看清敵我形勢之利弊,方不難制勝。看不清彼之虛實而貿然進擊,是相當危險的,恰如「瞎馬踏泥沼」。手要快,形意拳強調「眼明手快,踴躍直吞」。出手如閃電,意到手到,手到勁發,剛柔虛實,起落變化總須相機而行,要做到「出手不見手,打人不見形」方為真矣。步要穩,與敵交手步要穩健,落地如生根,步隨身行,步到身到。形意拳要求邁步如犁翻地,行走猶如卷地風。步不穩則全身無根,招法勁勢難變,形成不攻自破之敗局矣,故而,步必須要穩健而靈活。法要變,武為實戰,其勢千變萬化;應敵之時須觀其神色,見勢而變,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應敵之法,首先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去針對不同的對手以切符實際的採取不同的手段,絕不可以一法施之於萬人,方法要靈活而善於臨勢變化,方可保克敵而致勝。 知「進」時必須得知「退」,拳訣要求「進退適宜」,其實就是武技交戰中有進必有退,有退方而有進。退為蓄勢,為顧,為守,退因多不能得手,故退一步再尋機而進。該退的時候要及時抽身而退,「失機退宜先」嘛!這樣才能避免遭敵實力之擊,利於避其實,方可就於虛。拳訣有曰:「直退易潰,斜撤得宜。」就是說「退」的時候切不可直線後退,要以側閃之橫移,並且於退的時候,要掌握好時機分寸,做到不過之與不及,恰到好處,恰似《太極拳論》中的「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總之,形意拳之進退特別講究一吞一吐,須合「看正是斜,看斜似正」之意。 從上面的闡述中,我們明白了「進退」之勢的法則要領及內涵,現在我們再來理解「動」與「靜」的根本理法原則。 動與靜是物質運動的不同形式,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蘊含,互相轉化的。拳術的運動過程中,離不開剛柔、虛實、開合、進退、起落、緩急等,這些矛盾運動均蘊含有動靜變化。拳術都注重剛柔相濟,講究內勁的充沛凝聚與蘊含,靜時如大山般隱蔽深沉,緩轉中把勁蓄於內。發勁時如火山噴發,勢不可擋。動靜相遞,才能做到剛柔相濟。剛柔可以相互轉化,「柔極而堅剛」,柔至極而為剛,拳術運動是動態的運動,這和「靜極復動」「動極而靜」的思想是一致的。拳術運動是動態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無論處於何種狀態,都沒有絕對的靜,運動是永恆的,而靜止則是運動的一種狀態。 拳術中的動與靜是不可分割的,亦即在絕對的運動中包含著相對的靜止,在相對的靜止中又蘊伏著絕對的運動,並以此形成動靜的相對動態平衡,從而促進了事物的運動,發展和變化。拳術的動靜有內外之分,內指心、神、意、氣等內在的心志活動與氣息的運行;外指手、眼、身法、步等外在的形體活動。其表現形式「內靜外動」,「內動外靜」和「內外俱動、靜」三種。具有內聚性形態的形意拳更注重內靜外動。無論是「動中靜」還是「靜中動」都要求心意氣與形體動勢的協調統一。 形意拳的技擊方法,攻防技術的運用,是通過人的身體運動來實現的。人的身體運動則以「動靜」運動規律來體現千變萬化的技法。所謂變化,「變言其著,化言其漸」,顯著的變化叫做變,逐漸地變化叫做化,著變漸化包含了量變質變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所有技法的運用皆寓於動靜變化之中,因為攻防技法的運用,是人體肌肉運動在空間、時間裡實現的。 時間感好,就能做技法運用恰到好處,節奏鮮明,即動靜把握有法度,在實戰對搏中能更好地利用時間差來打擊對手。空間感好,有利於攻防技法的運用,動與靜的韻律掌握適度,才能更好地運用攻防技巧。 動靜的變化是技擊戰術之原理,拳訣有曰:「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以靜觀察尋找進攻最佳時機,當對自己有利時,即迅猛進攻,靜在含機,動在變化,把握時機,伺機而動,動而先至。動則為攻,靜則為守,進攻是主動,防守時要以反攻和進攻為目的,積極防守;進攻之時,要以防守為手段保障進攻,攻不忘防,即「打即顧,顧即打」,「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善於進攻的人,使對方不知如何防身,掌握攻防動靜變化之妙,是戰勝敵人的要訣。 在技擊中,不僅要把握攻守的變化,也要掌握虛實、快慢等動靜變化。避實擊虛,以弱勝強,虛指薄弱環節之所在,實指技巧力量之所在,善於技擊者,總是盡量避免對方的強點,尋其弱點而攻擊之。同時,快慢、虛實、奇正等動靜相生的巧妙戰法,是戰勝敵人的智謀之計。既要用正常的技擊方式,又要有奇特的權詐之法,靈活地變換戰術,可以正面佯攻,以假動作引誘對方,然後從側翼突然進攻,以奇制勝;也可先作退讓,捨己從人,從而贏得洞察對方虛實之機,然後即可避其實而擊其虛,也可發揮個人特長,威懾對方或造成對手在局勢機勢上的被動,而採取以奇運招而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奇正相生,快慢相同,虛實分明的動靜法則是形意拳的一大體現。 總而言之,形意拳的「進退」、「動靜」法則,都是以大腦思維作主宰(神運),指導形體而完成的。所以,「神運」是思維、心志的理論綱要。
推薦閱讀:
※戴氏心意拳丹田功練法之七——摩丹田
※形意拳基本功鷹捉的練法和鷹捉用勁要求圖文詳解
※形意崩拳實用技法釋秘|形意拳,崩拳-中國功夫網
※意拳的整力
※宋氏形意拳崩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