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的時間界定範圍很廣,普遍並沒有確切的定論,所指的應該從西元800~1400年,也就是介於古代音樂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就從欣賞的層面來看待這一時期的音樂多以宗教目的為主,對一般對欣賞古典音樂有興趣的人,也許枯燥了點。漫談中世紀的音樂理論,大約可從幾個層面來探討,天主教與葛麗果聖歌(gregory chant)之間的相互發展,中世紀簡單的計譜法以及民間音樂的發展過程。

  中世紀的音樂依照音樂的類型可以分為宗教類型的音樂與世俗音樂,宗教型的音樂泛指的是葛麗果聖歌,此為單音音樂的作品,後來也發展成為複音音樂、奧甘農等等,這類的音樂都是為了基督教教會的儀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會的年曆而舉行不同的儀式,其音樂就是為了要配合詩歌的朗誦而作的。宗教類型的音樂一路發展下來就成了後來的彌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時期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會有這樣的創作作品產生,例如海頓 (Haydn)的創世紀、莫札特(Mozart)都有這樣的作品留下來。

  中世紀的世俗音樂所包含的內容就更為廣泛,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沒落的貴族階級,其實內容大部分都是與宗教有關,但並不是在教堂里演出,例如下面所介紹的宗教劇就是這樣的例子,而後有更完整的發展,成為神劇。演奏、演唱世俗音樂的人還有特殊的名稱,後人都稱之為游吟詩人,後來繼續發展成更多元化的音樂走向。

  【音樂類型】

  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

  中世紀時代的歐洲,教會比國家或其它社會集團,都有更強大的統治權力。在那個時代,包括哲學的各種學問和藝術都為教會服務,中世紀的音樂由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在教會音樂中,開創了復調音樂的形式並完成了對位法。最初印刷樂譜,是教會為了作彌撒而用的。鍵盤樂器的興起以至其教授法,沒有一件事能夠離開教會而產生。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紀教會的遺產。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的內容雖然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也不能說與中世紀的教會無關。

  教會音樂,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像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迴音產生莊嚴的和聲感,其純樸、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

  羅馬式音樂是中世紀這一時期的重要音樂形式之一,其代表當首推格雷戈里聖詠(Gregorian Chant),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樂。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音樂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聖詠,它是純粹的單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聖詠中,已經有多利亞調式、弗利幾亞調式、里第亞調式、混合里第亞調式等四種教會調式及其變格調式。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伊奧尼亞調式及愛利亞調式,進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調音階。在格雷戈里一世時代,已經在羅馬設立了稱為「歌唱班」的教授聖詠的學校,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之一。

  安普羅修斯(Ambrosius,340-397)聖詠則收集了在教會中所唱的歌曲,為教會音樂制定了由七音組成的四種教會調式音階,還創造了對唱的形式等。在聖詠中,歌詞與語言的語勢、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關係以極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決,它們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現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這一時代為止的音樂藝術的總結。

  【藝術特徵】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的權力高於國家和其它社會集團。

  當時,一切社會意識形態,包括各種藝術以及哲學在內的各方面都要為教會服務,因此中世紀的音樂藉助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

  可以說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從合唱、合奏到鍵盤樂器的興起及教學,無一不是與中世紀的教會休戚相關的。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雖然在內容上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但它們與中世紀的教會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教會音樂,最初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從原始的單音音樂過渡到復調音樂,是中世紀音樂的重要特徵。此外,中世紀音樂在理論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完成了對位法和線譜記譜法。樂器的發明與製作也有了不小的進展,長號、小號和圓號等樂器在當時已廣為流行,弓弦樂器(如維奧爾琴)也有了普遍的應用。

  格里高利聖詠的特徵來自與它的功能,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慾,有節制,因而聖詠也呈現出樸素風格,歌詞為拉丁文,大部分為聖經內容,音樂要服從歌詞,因而旋律為無伴奏,無固定節拍,平穩進行(以級進和三度為主,偶爾四五度跳)的單聲部音樂,即興式的,而且是純男聲。

  格里高利聖詠的歌唱方式有四種:獨唱(少),齊唱,交替演唱(交替聖歌)和應答演唱(應答聖歌)。演唱內容主要為誦經祈禱和禮拜歌唱,就如同歌劇中的宣敘調和詠嘆調,前者為半唱半說的朗誦風格,似和尚念經,後者旋律感稍強,突出莊嚴之感。格里高利聖詠旋律根據歌詞與歌聲的結合關係分為三種類型:音節式(syllabic style)——一字對一音;紐姆式(neumatic style)——一字對一個紐姆符號(多音);花唱式(melismatic style)——一字對若干音,突出"花唱性"。

  下面幾種重要的格里高利聖詠音樂形式體現了這三種音樂類型:

  詩篇歌調(psalm tone):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聖詠旋律,內容是《聖經.舊約》中的150首詩篇,這些詩篇格律不嚴格,每句長短不一,僅有上下句為一節的框架,以平穩均勻的同音反覆為主,屬於"音節式"聖詠。它的形式基本包括,引入的"起"(只用於第一詩節),吟誦音(同音反覆的音,快速歌唱一詩節或句子),中間的"轉"(半終止)和結尾的"合"(是心旋律性最強的部分)。

  交替聖歌(antiphon):原來為詠唱詩篇的方式,詩篇每一節的上下兩句分別由二個唱詩班交替輪唱,後來這個交替的部分獨立出去成為"交替聖歌",它屬於"紐姆式"聖詠。

  應答聖歌(responsory):是格里高利聖詠中最富藝術性的形式,它與交替聖歌一樣,最初是指演唱形式——獨唱者領唱一節詩篇,後唱詩班重複該節的前半部分。之後,唱詩班部分選用其他內容為唱詞,而且旋律越來越花俏,成為獨具特色的"應答部"。它屬於"花唱式"聖詠。

  讚美詩(hymn):是早期格里高利聖詠中唯一的詩體形式,屬"音節式",有嚴格格律。

  聖歌(canticle):與詩篇歌調相似,但唱詞是聖經中其他內容,旋律裝飾性略強。

  短詩曲(versicle):以應答形式演唱,唱詩篇以外的內容。

  【器樂樂器】

  中世紀早期教會對器樂是排斥的,隨著中世紀後期世俗文化的繁榮,出現了一些器樂體裁,樂器種類也增多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撥弦樂器:從羅馬流傳下來的里拉琴、索爾特里琴(psaltery)、琉特琴(lute)。

  弓弦樂器:提琴(vielle或fiedel)和輪擦提琴(organistrum)。

  吹管樂器:豎笛(recorder)、橫笛、雙簧管類的肖姆管(shawm)、風笛、小號、圓號。鍵盤樂器:大型管風琴、攜帶型管風琴、固定式(桌式)管風琴。

  打擊樂器:鼓、缽、響板等。


推薦閱讀:

中世紀西歐商業簡史(下)
在這個瘋狂的時代,做個騎士。
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紋章講起
中世紀2全面戰爭格言中英文精校版
回看中世紀的歐洲,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感謝父母的不殺之恩」!

TAG:音樂 | 中世紀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