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後有飽腹感?這其實來自腸道內細菌

腸道細菌可不是深諳禮節的賓客——它們很快就吃飽了,還會讓主人(即宿主)也停止進食。

 

  實驗表明,有益的腸道細菌(如上圖所示的大腸桿菌K12)可以影響小鼠及大鼠的食慾

  腸道細菌可不是深諳禮節的賓客——它們很快就吃飽了,還會讓主人(即宿主)也停止進食。

  研究者發現,開始進食僅20分鐘後,動物腸道內有益的大腸桿菌就開始產生一種能夠遏制飢餓感的蛋白。此結果已於11月24日發表於Cell Metabolism期刊。這種蛋白在小鼠與大鼠體內可以激發腦-體反應(brain-body responses),從而使它們減少食物攝入。這一新發現表明,腸道細菌參與調控動物(包括人類)的攝食行為,且其發揮的作用比我們原先所預想的要大。倫敦帝國學院的內分泌學家Kevin Murphy表示,這一發現提示我們,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生長與活動可能會特異性地調控宿主的食慾及攝食行為。

  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都會腸道送去大量的營養,而腸道中的微生物正是利用這些營養來維持其種群規模。Fetissov是法國魯昂大學的一名生理學家,他與同事在實驗中發現,大腸桿菌的種群數量在營養攝入20分鐘後就停止增長。同樣在這20分鐘的時間點上,他們發現這些微生物還產生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蛋白質,並生成了更多的ClpB蛋白——該蛋白可以模擬人體內一種負責調控食慾的激素。Fetissov表示,當大腸桿菌不再生長,它們就能產生相當於原先兩倍之多的ClpB蛋白。

  研究人員向小鼠與大鼠體內注射了大腸桿菌在生長停滯期產生的蛋白。與沒有進行注射的同類相比,它們確實吃得更少了,並且它們腸道內的ClpB蛋白含量也比原先有所升高。研究者們還發現,ClpB蛋白可以促進酪酪肽(peptide YY)的釋放——這一激素與食慾的遏制有關,並能刺激神經細胞減輕飢餓程度。

  大腸桿菌產生的這些蛋白似乎可以影響小鼠與大鼠的攝食行為。但現在還無法確定這一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Murphy表示,我們還需通過進一步研究來證明這一發現具有怎樣的生理學意義。

  Fetissov稱,人們對腸道細菌與其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了解得還並不透徹,因此探究與攝食行為有關的通路與機制是很重要的。比如說,人類腸道細菌也許在肥胖的發病中發揮著作用,像這一方面的研究也許就有助於解釋微生物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係。


推薦閱讀:

由於濫用抗生素每年細菌致死70萬人,哪些葯屬於抗生素藥物?
我們能否培養和人體「互惠互利」的細菌對抗感染?
買羽絨服當心飛絲有細菌 教你挑最合適的羽絨服
慧眼識菌——人體細菌知多少
中醫如何理解細菌與病毒(三)

TAG:細菌 | 腸道 | 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