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原因可致糖尿病患者癱瘓
06-10
患者突然出現肢體活動不靈活或喪失,或為一側性肢體癱瘓,或分別為雙上肢、雙下肢癱瘓。人們一看到癱瘓,就會想到顱腦外傷、腫瘤、炎症、腦血管病等。殊不知,糖尿病也會引起癱瘓。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一:低血糖年逾七旬的張先生有10多年糖尿病史,長期口服二甲雙胍和消渴丸。前不久,他用血糖儀連續查了幾天,血糖都是偏高,於是自行加大藥量,將消渴丸由過去的每日兩次、每次10粒,增加為每日兩次、每次20粒。第二天早晨,一家人都起來了,只有張先生還躺在床上。家人走近一看,老人已經神志不清,全身大汗淋漓,並出現右側肢體癱瘓。送往醫院,疑為腦卒中。但經腦CT檢查,發現老人僅有輕度腦萎縮,其餘無異常。隨後再查血糖僅為1.4mmol/L,最後確診是「低血糖偏癱」。經過靜脈推注高滲糖和葡萄糖液維持靜脈滴注,1小時後病人神志轉清,偏癱癥狀消失。低血糖為什麼會引起偏癱,其發生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糖尿病人大多有肝腎功能減退,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很容易造成降糖葯蓄積,加之糖尿病人多有動脈硬化及狹窄,在血糖正常的情況下,這些狹窄動脈的供血區域尚能得到維持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量(血糖)。葡萄糖為腦細胞活動的主要能源,重度持續低血糖可抑制大腦皮層,造成大腦各部位供血不均衡,那些缺血相對較重的部位便會發生功能障礙,引起偏癱,甚至昏迷。原因二:腦梗死64歲的李奶奶被診斷為糖尿病,經藥物治療後癥狀已基本控制,故未經常去醫院檢查血糖,亦未能長期堅持服用降糖藥物。日前,她感到下肢無力、發麻,並逐漸加重,故轉來我院。經初步檢查,血壓160/70mmHg,空腹血糖11.1mmol/L,伸舌困難,左側肢體肌力0級。頭顱CT顯示糖尿病並右顳、頂部腦梗死。腦梗死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之一,其發病機制的認識正在深化:目前認為主要與糖尿病合併脂肪代謝異常,易促進動脈硬化形成有密切關係。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黏聚性增高,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濃度高,纖溶作用降低,血液易成為高凝狀態,在高血糖和脫水時更加顯著,容易在小動脈或神經乾的滋養血管內形成血栓。有人發現,糖尿病性腦卒中病人中,88%為腦血栓形成,或是腔隙性腦梗死、阻塞性腦血管病變。臨床表現常有頭暈、肢體麻木,嚴重時可出現偏癱、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原因三:脊髓病年過半百的肖先生,3天前早晨感到雙下肢乏力,排尿障礙,繼而卧床不起,被送至醫院。他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史10年,病前無發熱、嘔吐、腹瀉、服用藥物等誘因。經檢查,血壓160/100mmHg,神志清,項軟,心肺未見異常,血糖13.7mmol/L。頭顱CT顯示腦萎縮。椎管造影顯示,造影劑自腰骶段向上流至胸、頸段,椎管通暢,無阻塞。診斷為糖尿病性脊髓病。糖尿病並發脊髓病變臨床少見,據統計約佔0.2%。但隨著糖尿病人數增多,國內報道也相繼增多。目前主要從代謝紊亂角度來解釋這類病人出現的臨床現象,如血管病變由脂肪代謝紊亂所致,維生素缺乏、電解質代謝紊亂可導致周圍神經病、脊髓變性等。此病例提示我們,凡遇不明原因雙下肢截癱病人,不僅要考慮神經系統本身的疾病,而且也要考慮由糖尿病引起神經系統脊髓損害的併發症,儘早做有關檢查,爭取早期診斷及治療,以免延誤病情。美國糖尿病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患病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概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概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概率高達98%。糖友突然癱瘓也是糖尿病併發症之一,因此,治療糖尿病除嚴格控制血糖外,還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肥胖等,減少血糖波動,才能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科教授 羅學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照顧癱瘓養母12年並帶著養母上大學
※讓癱瘓者重新行走?腦——脊髓介面研究近況
※80後妻子跪地為癱瘓丈夫喂飯感動網友
※那麼,讓霍金痛苦了55年的漸凍症到底是什麼?
※李連杰面臨癱瘓晚年凄慘:老態龍鍾現身機場,竟無人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