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同盟國軍隊的「鐘擺轟炸」計劃
戰爭絕不僅僅是武器裝備上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
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同盟國的軍隊希望利用轟炸機,儘可能多地癱瘓法西斯德國的工業設施和軍事目標,同時呢,還要儘可能少地減少己方轟炸機的損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0822656_1.html/ ]要同時實現以上兩個目標,難度很大。為了找出一條最優的解決之道,盟軍專門組織了一個智囊團來尋求對策。而智囊團中的統計學家此時就發揮了很大用處,他們統計被德軍擊傷、擊落的飛機資料時,驚奇地發現:盟軍的飛機在前去轟炸的路上和轟炸時,被擊中的數量,低于飛機返航途中的數量。
真是奇怪,這是為什麼呢?
後來,統計學家們分析後,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德軍經常採用守株待兔的策略——在受到轟炸後,德軍就會立即調動戰鬥機在盟軍的返航路線上提前佔據非常有利的位置,只要盟軍飛機一露面,就迅速展開攻擊。
找到原因後,統計學家提出了「鐘擺轟炸」計劃。
這個計劃是這樣的,盟軍的飛機從英國機場起飛,轟炸完後並不返回英國,而是繼續向東飛到蘇聯境內(或者其他盟國),在前蘇聯的基地補充燃料彈藥後進行反向轟炸,最後才返回到英國基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這招果然好使,盟軍飛機損失開始減少。「鐘擺轟炸」計劃,其實就是戰術上的「穿梭轟炸」。
這種戰術有以下幾大好處。
一:大大地增加了飛機的作戰半徑
二戰時,如果轟炸機要從英國起飛去轟炸德國的一個目標時,那麼,不使用穿梭轟炸時則是上圖的路線。這種來回轟炸對於一些距離比較近的目標沒問題,但如果目標超過了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就無法實現了,轟炸完目標後,剩下的油不夠返回原地。
但是,如果像上圖一樣,進行穿梭式轟炸,轟炸完目標,不掉頭,就近朝一個盟國飛去,如此,就相當於是大大地增加了飛機的作戰半徑了。(這裡的關鍵是,你得有盟國)
二:如前文所說,穿梭式轟炸沒有給對手充分的準備時間,增加了突然性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若是按照之前的,轟炸完後就返回,那麼敵方很容易推斷出轟炸機的返航路線,從而可以提前準備,佔據有利位置,進行攔截。但如果不返航,既增加了作戰半徑不說,還增加了突然性。因為敵方可能一時難以判斷你會降落在哪個基地。(這裡的關鍵還是,你的盟國得多)
三:提高了轟炸效率
如上圖,這麼一個大來回,但是才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轟炸。
如果盟國距離敵國的目標比較近,那麼就可能會出現上圖這種情況,差不多相同的飛行路程,卻可以進行兩次有效的轟炸。
以上圖片才接近於二戰時的穿梭轟炸戰術。[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10822656_1.html/ ]
此為二戰時一次真實的穿梭轟炸路線圖。
二戰時,美國的羅斯福總統說服斯大林,允許美國的轟炸機從英國起飛,轟炸德國後,在前蘇聯降落。斯大林同意了,圖為美國戰機在前蘇聯降落後,飛行員拿出了「珍藏寶物」——某雜誌,「污染」兩位純潔的前蘇聯士兵(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實際上這是一本純潔且充滿正義的,美國軍方出版的雜誌,雖然雜誌上經常放一些迷人女孩的泳裝照片,但目的還是為了鼓勵前線士兵~
比如上面這種照片。
比如上面這種照片~
推薦閱讀:
※班務計劃
※男人8條穿衣搭配技巧,型男蛻變計劃
※這是目標?還是夢想?
※「大憲章」與「稜鏡」監控計劃
※如果知乎是一本書。自製話題索引:番外篇、規劃/計劃/目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