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青春期發育和內分泌特點
女性青春期發育和內分泌特點
摘要:女性的一生自胎兒期開始生殖系統的發生、分化、發育直至成熟均在神經內分泌調節和支配下。青春期是兒童期向性生熟期發育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她們經歷了體格、性徵、內分泌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變化。這一時期是決定她們一生中身體素質、生理功能、智能發育、心理素質乃至對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時期。本文討論了青春期的定義和分期,詳細論述了青春發育過程中相關內分泌的變化和功能,對青春期生殖器官的發育、第二性徵的發育和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關關係進行了闡述。在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今天,本文強調隨著青春期生理髮育的變化,對青春期心理變化應引起重視,並強調對青春期子女進行心理疏導和性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青春發育 女性 內分泌 生理 第二性徵
課前問答: 現在某些家長為了孩子成「龍」成「鳳」,總是給孩子買各種零食、滋補品,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家長認為孩子長身體,學習壓力又大,所以更是想盡辦法給孩子吃各種營養品,作為醫生,應該如何給家長和孩子以正確的指導? 性早熟是臨床常見的青春期發育異常的疾病,對於這些患者往往要檢查激素水平,請問其中的GnRH激發試驗如何做?
青春期定義、起止時間和分期 (一)青春期定義 青春期(adolescence, puberty)是指自兒童期向性成熟期發育的過渡時期。此期為性器官開始發育,出現第二性徵直至生殖功能基本成熟的時期,也是女性身體生長發育的最後階段,在此階段她們將經歷體格、性徵、內分泌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因此;也是決定她們一生中身體素質、生理功能、智能發育、心理素質乃至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時期。 (二)青春發育的起止時間 青春發育開始的年齡因受遺傳、營養、種族、社會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很大,即使是平均年齡,也會受各種可變因素的影響而改變。 青春發育期起止時間各國報道不一;日本婦產科學會將青春期開始時間定為8~9歲,終止時間為17~18歲;美國則將青春期的起止時間分別定為平均10歲和20歲左右,我國的資料表明:青春期開始可早至8~9歲,一般為10~12歲,至17~22歲時,女性第二性徵和生殖功能方逐漸完善,故青春期的起止時間大約各為9~12歲和18~20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營養狀況的改善以及文化特別是性文化信息過多的社會現實,青春期已有提早出現的趨勢。 (三)青春發育分期及特點 青春發育一般可分為3個時期或階段:①青春早期,自第二性徵初現至月經初潮(menarche)為止,年齡為9~12歲,此期以體格生長突增(growth spurt)為主;②青春中期,此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徵發育為主,故也稱性徵發育期,已出現月經,年齡為13~16歲;③青春晚期,自出現規律性月經周期至生殖功能基本成熟(卵巢產生成熟卵泡並有周期性排卵),此期年齡約為17~20歲。青春期各性徵出現的年齡不盡相同,既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並相互重疊。 來自國內外的資料表明:乳房初長(thelarche, breast budding)可早自8歲晚至13歲,如超過13歲乳房仍未開始發育,青春期可能延遲或不能自然啟動。而性毛或陰毛初長(sexual hair growth, pubarche)的年齡約在8~14歲間。生長突增則始於8~9歲,貫穿於正個青春期,直至18~20歲卵巢發育成熟,此時骨骺完全閉合,身高增長停止。女性青春期發育的生理 女性一生自胎兒期開始,生殖系統的發生、分化、發育和成熟,均在神經內分泌的調節和支配下,並與體內其他內分泌腺有著一定的關聯,從而賦於女性自兒童期至青春期逐漸發育和具備女性特徵、行為、生理與心理以及生殖功能。青春期發育的4大特徵:乳房初長、性毛初長、生長突增和月經初潮的演變過程,無一不與該期的內分泌變化和功能特點有關。 (一)青春期的內分泌變化 1.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青春期前,大約自9歲開始,下丘腦對性激素負反饋作用的敏感性降低,故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的分泌開始增加,青春早期出現GnRH的脈衝式釋放,但僅在夜間睡眠時發生,並引發垂體前葉的FSH和LH的睡眠期脈衝式分泌。目前認為青春期的啟動即始於夜間GnRH脈衝引發的FSH和LH的脈衝式釋放。隨著青春發育的進展,GnRH脈衝分泌的晝夜變化消失,而代之以24h的脈衝釋放和振幅增加。當GnRH脈衝晝夜分泌一致時,進而調節促性腺激素(GnH)的分泌,卵泡充分發育並引發月經周期中期的LH峰,誘發排卵,從而出現排卵性月經周期,後者標誌著青春期發育的初步成熟和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 Axis)的逐步完善。 2.促性腺激素 兒童期一直處於低分泌水平的GnH,當神經系統的抑制再次被解除後,青春發育即被啟動,GnRH的脈衝式釋放使青春前期處於低水平的FSH和LH開始進行性上升,並以FSH的上升為先導,LH的上升較晚,月經初潮後LH方顯著增加。由於青春早期出現特徵性的睡眠期FSH和LH的脈衝釋放,故可做為預示青春期來臨的指標。近期的研究發現,生物活性LH(BALH)在青春前期水平很低,而青春期血中水平顯著上升,故認為測BALH較測夜間睡眠狀態下的免疫活性LH(IALH)更為敏感。 GnH的脈衝分泌反映了GnRH的脈衝分泌形式,至青春中期FSH和LH的分泌頻率和幅度增加,青春晚期呈現有規律的脈衝釋放。但二者對GnRH的反應性各不相同,青春初期FSH對GnRH的反應較LH強,進入青春期後,LH的反應逐漸增強,而FSH對GnRH的反應則相對下降。故可根據二者對GnRH興奮試驗的反應評估H-P的成熟度,當給於GnRH刺激後,LH峰值>基礎值3~3.5倍時,常表明H-P-O軸功能已達性成熟期水平。 3.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GH)由垂體前葉分泌,是一種調節物質代謝的重要激素,GH在兒童期僅於睡眠時分泌,青春早期開始晝夜分泌,但仍以夜間分泌為主,故充足的睡眠對兒童的生長和青春期發育有重要意義。GH的分泌形式為脈衝釋放,至青春期分泌量明顯增加,與身高突增相關,青春中期GH的分泌率為700μg/ 24h,較兒童期增高7~8倍。有資料證明:青春發育期性甾體激素的大量分泌可促進GH的分泌。青春期的生長高峰2/3是性甾體激素的作用,而另1/3則是GH的作用,故GH和雌激素對青春期的生長發育有協同作用。GH除對骨骼的增長增粗起作用外,還可通過IGF-1介導,使全身組織細胞增生肥大,促進蛋白質合成和脂肪儲存。GH通過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協同作用,使腎上腺體積增大、發育成熟。青春期如GH分泌過多可發生異常身高或巨人症,如分泌不足則可致身材矮小。 4.泌乳素 青春發育期血中泌乳素(PRL)水平隨雌激素(E)水平的上升而增加。至青春晚期,完善的月經周期建立後,PRL呈現規律的脈衝式釋放和周期性變化。PRL的分泌有明顯的晝夜變化,夜間分泌明顯增多。因有類GH的作用故能促進骨骼生長。在青春發動過程中PRL是促使乳腺發育的眾多因素之一,並參與卵泡發育、排卵、黃體形成和退化的過程。當血中PRL升高時,可抑制GnH的分泌和卵巢激素的產生,導致黃體功能不足、無排卵乃至閉經。PRL為一應激激素,可因不同生理環境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升高,故測定PRL時,采血應在空腹9~10am情緒安定情況下進行。 5.雌激素 兒童期時,血中雌激素(E2)水平很低(低於36.7pmol/L或10pg/ml),如前所述,青春期的啟動始於FSH和LH的夜間脈衝分泌,並逐步誘導卵巢內卵泡發育和分泌E2。青春早期乳房開始發育時,血中E2水平已明顯增加並進行性上升。E2參與刺激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促進脂肪的沉積和骨骺的癒合。至青春晚期,E2通過正、負反饋機制雙相調節垂體GnH的分泌,此時晝夜一致的GnH脈衝釋放刺激卵巢的發育,當卵巢周期中E2達高峰值時,以正反饋作用引發周期中期的LH峰,從而誘導排卵,達到青春發育的成熟階段。 6.孕激素 青春早期月經初潮以前,孕激素一直呈低水平。月經初潮後 1~1 1/2 年也大多為不排卵月經,故血中孕激素仍持續低水平。月經初潮後2~3年,建立規律的排卵周期,此時方出現卵泡期向黃體期的轉換和孕酮周期性分泌,黃體期血孕酮值>20.7mmol/L時提示有排卵和黃體形成。因此,月經初潮僅代表青春期成熟的開始,並不代表已建立完善的H-P-O軸功能,大約需經歷4~5年的過渡期,大部分女孩才能建立有規律的排卵性月經周期。 7.雄激素 女孩出生後雄激素(androgen, A)一直維持低水平。6~8歲時血中開始出現脫氫表雄酮(DHEA)和脫氫表雄酮-硫酸鹽(DHEA-S),它們主要來源於腎上腺而非卵巢,故早於月經初潮前2年陰毛、腋毛的初現也稱為腎上腺功能初現(adrenarche),在青春期這2種腎上腺分泌的A持續增加,而卵巢分泌的A卻很少。目前的研究證明青春期出現的腎上腺功能初現並不依賴於GnRH、GnH或卵巢的功能。腎上腺皮質分泌的A,對促進青春期生長突增、陰蒂、大陰唇、陰毛、腋毛的發育起重要作用。如青春期A分泌過多,則可發生臨床上常見的多囊性卵巢綜合征(PCOS),表現為月經稀發、持續性無排卵、閉經、多毛、高胰島素血或胰島素抵抗。 8.甲狀腺素 非常有趣的是在胎兒期甲狀腺是最早發生的內分泌腺(約在胚胎第4周),因T3、T4、TSH均不能通過胎盤,故胎兒的甲狀腺素來源於胎兒自身的甲狀腺。胎齡28周時胎兒甲狀腺素分泌達高峰,足月時甚至超過母體水平。研究還發現青春發育前,女孩隨著年齡增長,血中甲狀腺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均有下降趨勢,特別在青春發育早期乳房初長和陰毛初現階段,說明甲狀腺分泌功能的這一變化可能與青春期啟動有關。甲狀腺能促進細胞和組織代謝,可能通過影響GH的合成和分泌,對青春期生長發育以及正常生殖周期的維持起一定作用。青春期如缺乏甲狀腺素可致生長發育停滯、智力低下,發生克汀病。 9.瘦素 瘦素(Leptin)是脂肪組織分泌的肥胖基因編碼的蛋白類激素,具有降低食慾,增加能量消耗從而減輕體重的功能。如前所述,青春期發育的重要標誌之一月經初潮與體重和體脂比率關係十分密切。女孩無論高、矮、胖、瘦,其相對體脂必需達體重的22%,月經初潮方會出現,如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10%~15%,則會出現閉經(如神經性厭食症)。研究證實,青春發育期瘦素水平兩性間有顯著差異,女孩高於男孩,且青春期血清瘦素水平與月經初潮年齡相關,血清瘦素每增加1ng/ml,月經初潮提前1個月,而身體脂肪每增加
現在某些家長為了孩子成「龍」成「鳳」,總是給孩子買各種零食、滋補品,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家長認為孩子長身體,學習壓力又大,所以更是想盡辦法給孩子吃各種營養品,作為醫生,應該如何給家長和孩子以正確的指導?
大量盲目補養會產生副作用,引發以下「四大危險」。一是會長成「小胖墩」。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健康,因而放縱孩子的食慾,給孩子大量進補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三高」食品和補品,造成孩子偏食,出現體重超標、體態變形,導致行動遲緩、動作不靈活,容易出現骨折及扭傷。研究發現,肥胖發生的年齡越小、肥胖病史越長,各種代謝障礙就越嚴重,成年後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膽石症、痛風等疾病的危險性就越大。二是導致兒童性早熟。這些性早熟兒以外源性性早熟為主,這是因為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盲目進補,過量攝入激素造成的。促使兒童性早熟的激素一般「藏」於兒童益智增高類的滋補品及一些高能營養食品中。 三是導致免疫系統疾病。研究發現,兒童患紫癜可能與多種食品添加劑有關。紫癜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可引起人體全身性出血,嚴重者出現呼吸道、胃腸道出血,並累及腎臟、大腦等關鍵器官,且不易治癒。四、容易引發脂肪肝。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吃得好,但更要吃得對、吃得科學。
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 青春期發動內分泌的關鍵是下丘腦——垂體——性腺軸進入活動期 B FSH和LH對雄激素、雌激素起刺激作用,而對孕酮起抑制作用 C 青春發育期甲狀腺體積增大,但不伴有外周甲狀腺激素水平的上升 D 泌乳素在女孩發育的中晚期起作用 參考答案:AC B FSH和LH對雄激素、雌激素、孕酮起刺激作用 D 泌乳素在女孩發育的早中期起作用
病例分析
患兒,女1歲零10個月,因乳房腫脹近3月入院,全身體檢發現:患兒皮膚脂肪增厚,雙側乳房如暈增大,大小陰唇非正常發育,且有色素沉著,智能同年齡發育。PROG<0.03ng/ml;E2<5pg/ml.CT顱腦檢查:松果體區混濁;B超檢查:子宮
男孩的青春發育過程和平均年齡是怎樣的?
年齡(歲) 發育情況 10-11 睾丸首次發育 11-12 陰囊發育和色素沉著,陰莖發育 12-13 前列腺活性,陰毛髮育 13-14 睾丸和陰莖迅速發育,乳暈下乳腺組織發育 14-15 腋毛、上唇向下,聲音變調 15-16 精子成熟
病例分析
小剛(男)和小丹(女)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鄰居,所以從小就是好朋友,但是當他們11、12歲的時候,兩個人開始慢慢有意疏遠。雙方家長認為有必要對他倆進行一些青春期發育以及性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請問他們該如何著手呢? 參考答案:性生理教育:正確認識性別差異和性別特徵的出現,讓孩子了解男女生殖器官(睾丸、陰莖;卵巢、子宮、陰道)是第一性徵。男子的喉結、變聲、鬍鬚,女子的乳房,寬大的骨盆等等,為第二性徵。而男女兩性在氣質、性格上的差異即心理學領域的差異,又稱為第三性徵。 性衛生教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常的生理髮,什麼是異常的病例狀態,對女孩子進行初潮前教育,教育如何講究經期衛生等。讓男孩能正確對待遺精和日益增強的性衝動。正確對待性衝動、正確認識性病、艾滋病等的危害和基本防範知識。 性心理教育:父母要適當的指點孩子,讓他們沿著正確的航向,順利度過人生的急流險灘。告訴孩子不必恐懼性夢。
推薦閱讀:
※月經紊亂、長黃斑,內分泌失調該怎麼調理?太全了~~
※內分泌科的疾病關聯全身
※內分泌可能引發婦科病
※內分泌失調的癥狀
※這些癥狀預示男性內分泌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