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美食 —— 學會糖尿病食譜的制訂

對於很多糖友來說,怎麼能吃好又能穩糖是個關鍵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食譜制訂的話題。這篇文章不是那種隨意瀏覽一遍就能完全看懂的東東,需要多讀幾遍,最重要照著算幾遍,做幾遍。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就不用這麼算來算去,同樣能找回吃貨的樂趣。一 、 計算能量目標值(其實就是幫你算出你每天吃多少合適)成人的能量目標值計算方法:第一步:要確定理想體重(也叫標準體重)理想體重的確定有兩種方法:1)根據身高判斷身高(厘米)-105=理想體重 (公斤)(女性可以身高-100=理想體重)老年人的標準體重可以用公式:[身高(厘米)-100] ×0.9=理想體重

從上表可以看出:凡實際體重在理想體重的±10%範圍內均屬正常體重。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20%的時候稱為肥胖,介於肥胖和正常體重之間的體重稱為超重。反之實際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20%時候稱為消瘦,介於消瘦和正常體重之間的體重為偏瘦。2)用體重指數判斷體重指數(BMI)kg/m2=體重(kg)÷身高2(m2)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體重指數界限值分類體重指數(kg/m2)體重過低<18.5體重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一般來講,不管有無糖尿病都應該通過飲食方法和合理運動,使自身體重達到並保持理想體重。第二步:根據勞動量確定每日所需能量。成人糖尿病每日熱能供給量(千卡/公斤理想體重)體重狀態卧床輕體力勞動中度體力勞動重體力勞動消瘦25-30354045-50正常20-25303540超重或肥胖1520-253035第三步:計算每日所需能量成人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能量=理想體重×上述表格中對應的公斤體重所需熱量。舉例: 某人身高1.70米,體重72kg,則其BMI kg/m2=72/1.702=24.9 kg/m2,BMI在24-28 kg/m2之間即為超重,此人每日工作為輕體力勞動,對應表中查找,其每日所需能量應為:(170-105)×20 或25 =1300~1625千卡從表格不難看出,提倡胖點的人要少吃點,瘦點的人要多吃點,盡量保持理想體重。勞動量大的多吃點,勞動量小的少吃點,維持能量的平衡。2.兒童的能量目標值計算方法(很多糖媽找會長問過,這個公式就能幫助解決問題)兒童T1DM患者全日能量攝入的計算可採用下面公式:總熱量(kcal)=1000 + 年齡 ×(100~70)(括弧中的係數100~70即1~3歲兒童按100,3~6歲按90,7~10歲按80,大於10歲者按70分別計算)。例如 某兒童今年5歲,那麼他每日所需能量為1000+5×90=1450千卡二 、每日熱量的估算與分配我們都知道人體的能量來自於三大物質:碳水化合物(俗稱糖類)、蛋白質、脂肪。那麼,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當中,糖類、蛋白質、脂肪分別佔多少合適呢?根據《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10)》的建議,糖類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比例為50%-60%,脂肪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比例20%~30%,蛋白質提供的能量佔總能量的比例為10%~15%,兒童蛋白質供能比可以增加,可達到15%~20%。舉例 :上例五歲兒童每日所需能量為1450千卡,那麼根據三大物質能量比例,每日該兒童所攝取的三大物質的熱量應為:碳水化合物(糖類)(千卡)=1450×(50%~60%)=725~870千卡脂肪(千卡)=1450×(20%~30%)=290~435千卡蛋白質(千卡)=1450×(15%~20%)=217~290千卡同時我們要了解營養素的組成,也就是哪些食物含有哪些營養素。營養素的食物分配:碳水化合物:牛奶+蔬菜+水果+穀類蛋白質: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穀類 +瘦肉類脂肪:牛奶+雞蛋+瘦肉 +食用油三 、具體計算方法:根據上述結果我們分別計算三大產能物質(用這一方法首先要了解食物成分表)1.碳水化合物: 已知每克碳水化合物產生熱量4千卡,還是上述那個例子,那麼該兒童每日應食用多少克糖類呢?(725~870)/4=181~217克≈200克,從上面的營養素的分配我們知道糖類不等於主食,奶類、水果和蔬菜都含有糖類,它們屬於「非主食含糖類食物」。要計算由主食提供的糖類,必須先計算並扣除這些食物中的糖類。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每日非主食含糖類食物的數量相對固定,每日奶類250克左右,水果150克左右,蔬菜500克左右。奶類的含糖量大約4%,水果含糖量大約12%,蔬菜含糖量大約4%,因此計算結果:250×4%+150×12%+500×4%=48≈50克。由此可知,奶類水果的攝入量會影響到主食的攝入量,當奶類水果的攝入量增加時,就必須相應的減少主食量(一般不建議隨意調整奶類水果和主食的比例)。計算完每天副食所含的糖類,剩下就是每天主食所含的糖類了。200-50=150克,就是主食應提供的碳水化合物。我們又知道穀類的含糖量多為75%(乾重),則該兒童每天攝入的穀類應為150/75%=200克。到這一步,我們就算把每天應該吃的主食算出來了。下一步再計算蛋白質每天應該攝入多少克。2.蛋白質的攝入量: 蛋白質的攝入量的計算為了體現個體化並且能有效滿足生理需要量,我們採用每標準體重的蛋白質需要量計算。腎功能正常的成年T1DM患者每公斤標準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 但所佔總能量比例最高不超過20%;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及少年膳食蛋白質攝入應分別達到每天每公斤理想體重1.5-3.5克。《中國一型糖尿病指南2012版》。以五歲兒童舉例,五歲的理想體重約為19公斤,那麼該兒童每日所應該進食蛋白質量約為19×3.0=57克我們又知道含蛋白質的食物有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穀類和魚蝦瘦肉類,把每天應該攝入的牛奶、蔬菜、雞蛋、穀類中的蛋白質扣除,剩下的就是應該吃的魚蝦肉豆類所含的蛋白質了。水果和蔬菜蛋白質含量極少,可以忽略不計,查食物成分表得知,牛奶蛋白質含量3%,穀類蛋白質含量通常10%,雞蛋蛋白質含量12%,因此計算:250×3%=7.5克,200×10%=20克,一個雞蛋約50克,可提供蛋白質(50×12%=)6克,57-7.5-20-6≈23.5克,我們建議每天吃一些豆製品含蛋白質約8克,23.5-8=15.5克,即為魚蝦瘦肉類應該提供的蛋白質,我們知道,魚蝦瘦肉類蛋白質含量約為15%,那麼15.5/15%≈100克,就是每天魚蝦肉類應該攝入的重量。第二步的蛋白質也計算出來了。最後計算脂肪的具體攝入量。3.脂肪攝入量:計算脂肪攝入量時,為防止總能量攝入過多,要先從總能量里把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量減去,剩下就是脂肪的攝入量了。我們通過剛才的計算得知,該兒童需每日進食200克碳水化合物,200克碳水化物能產生的能量為:200克×4千卡/克=800千卡;另該兒童每日需進食蛋白質57克才是生理需要量,那麼57克蛋白質可以產生多少熱量?57克×4千卡/克=228千卡。1450-800-228=422千卡。已知每克脂肪產生熱量9千卡,那麼422/9≈47克,這就是每天所攝入的脂肪克重,那麼該兒童應該吃多少食用油合適呢?前面我們提到脂肪由牛奶、雞蛋、魚蝦肉類和食用油提供,我們也知道牛奶含脂肪3%,蛋類含脂肪10%,魚蝦和瘦肉類平均含脂肪量約為10%,大部分豆類食品的脂肪含量 是蛋白質的一半。因此8克蛋白質的豆類含脂肪4克,由此可以計算:250*3%+50*10%+100*10%+4=26.5克,47-26.5≈20克,因為食用油的脂肪含量為100%,因此剩餘的20 克脂肪由20克食用油提供。食用鹽成人要求每天不超6克,小兒也要相應酌減。2-6歲的兒童食鹽限制在2克以下。四 、配餐舉例那麼我們可以根據以上所得的食物量給這個兒童製作一日配餐舉例:早餐:雞蛋一個,花捲(濕重)75克,白菜燉豆腐(白菜100克,豆腐70克,食用油5克);早加餐:獼猴桃100克午餐:麵條100克(濕重),清燉魚80克(能量相當於50克瘦肉),炒胡蘿蔔菜花(瘦肉25克,菜花90克,胡蘿蔔50克,油5克)午加餐:蘋果50克晚餐:水餃(麵粉75克,瘦豬肉25克,芹菜150克,蔥花少許,油10克)睡前:純牛奶250克附一:需要注意問題,分清乾重和濕重。主食的重量通常有兩種表述方法,一種是以原料計的,如大米,麵粉等通常稱為乾重(或稱生重),另一種是以烹調好的食物計,如米飯,饅頭等,通常稱為濕重(或稱熟重)。兩者之間可以根據一定比例換算。一般地,大米和米飯的比例為1:2.5,麵粉和饅頭或者花捲的比例為1:1.5。當然這個比例和做飯時加的水有很大關係,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在家裡做飯時實踐一下,總結出自家確切的乾重和濕重的比例關係。2.肉蛋類、油脂類是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碳水化合物克重不等於主食克重,蛋白質克重不等於肉蛋類克重,脂肪類克重不等於油脂類克重。概念不要混淆。3.一般建議兒童一周至少吃兩次魚蝦類,對於兒童有健腦益智的作用,對於血脂的調控也是有益的。4 .我們提倡每天食用一包奶,100-200克水果,一個雞蛋。這樣既有助於滿足營養需要,又有利於血糖控制5.人類的食物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6 .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講,不提倡為控制血糖而嚴格限制飲食,或者使其飲食單調,缺乏食慾,在對其進行配餐時,應根據其血糖和血脂的控制目標以及生長發育的需要,來進行個體化的安排。附二:各年齡兒童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攝入(年齡單位:歲;能量單位:千卡)年齡123456789101112能量110012001300136014501540156016401720180017701840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號:拜廷青少年糖尿病陽光優享工程
推薦閱讀:

館友糖尿病5
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8種食物對糖尿病有益
糖尿病的併發症知多少?
糖尿病會影響壽命嗎?

TAG:美食 | 糖尿病 | 食譜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