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無極丨王吉祥書法作品欣賞

藝術家簡介

王吉祥,1954年生於河北,號凈妙,別署若木齋主。中國文化藝術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物協會會員、北京市民革黨員、北京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1992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藝術專業,師承於歐陽中石、吳未淳、卜希暘諸位先生。三十餘載醉心書法藝術,得益於二爨及北碑墓誌等,猶善隸楷,旁涉諸體,崇尚古拙質樸的書風。篆刻受教於熊伯齊、余正、陳振濂諸位先生。宗法秦漢,刀法古拙,灑落奔放,頗得秦漢之雄渾博大氣息。金石書畫之餘,更廣泛涉獵詩文詞章、文物鑒定等多方學科。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展,人選各大碑林,收人《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詞典》、《京華篆刻家作品集》等多種畫集,並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作品欣賞

?書法?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臨石鼓文

甲骨文歌

?

王侯將相天所位

道德禮樂聖之淵

多駕鹿車游汗

寫來鯉簡識平

臨石鼓圖

?篆刻?

明道若昧

花好月圓

桂林山水甲天下

?

人長壽

平情處世

到處雲山是我師

美意延年

翰墨古韻隸印頌吉祥

——王吉祥書印藝術風格初探

文_佐之

以文會友,書畫結緣,歷來是文化藝術界常見的社交活動與交友方式。不無意外,在一次南國深圳的筆會上,我有幸結識了已在北京「榮寶齋」供職多年的王吉祥先生,且由此而成了朋友。不同的是,在此之前,我已在另外場合聲聞其人,並拜讀過他的作品。可謂「由作品,而品人」成為朋友,便是自然的事了。

交往之中獲知,吉祥先生少時即醉心於書法藝術。習字之餘,累年拜帖不掇,可謂是上溯周、秦、漢古籀及南北朝碑版,下至近現代書法名作,無不精研涉獵。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吉祥先生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藝術專業,其間,因深得歐陽中石、吳未淳、卜希暘等名家真傳而書藝大進。篆刻治印則在熊伯齊、余正、陳振濂的親授指點下,日臻成熟。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大展,入選各大碑林,收人《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京華篆刻家作品集》等多種專集,亦受國內外業界人士歡迎與好評,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文化發展史證明,中國人從甲骨文的出現開始,便以其書法獨有的「寫意性」形象而內在地去折射中國哲學和東方理論的靈魂,進而用書法藝術特具的「意像」態勢來表達生命與生活的內涵。所以,古代的中國人把寫字的行為謂之曰「書」。書者,如也。在古漢語中,「如」字,慣有「依照」、「象似」、「狀態」等多種解釋。也就是說,人們寫出來的字是人們內心想法與對行為事物認知的表達。於是,在中國人的文化里,便又衍生出了「字如其人」和「文如其人」的理念與審視標準。

世人品評中國書法藝術,謂之為「線」的藝術。王吉祥先生在書藝研磨中猶善隸楷,而隸書則更能多方面地體現「線」的組合美感。故而,王吉祥先生在隸書作品的創作中,十分講究筆法的運用,在結字千姿百態的變化中,把中鋒、藏鋒、逆起、回收等筆法的運用都掌握的恰到好處,使得作品中每字每幅皆自具情趣,令人觀之浮想聯翩,其味無窮。

大盂鼎銘文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骨力、形勢、神彩、韻味」稱之為書法精品的「四大要素」,王吉祥先生的書法篆刻作品,無不力追所旨,常常是為書之前,認真調墨、鋪紙、潤筆,一如氣功大師做功之前,或含胸撥背,或氣沉丹田,無不給人以力的感受,往往是,一字初成,便能在筆參造化,自然隨意,奇宕勁逸中,使書風特色極盡所達顯示於讀者面前。

時下書界,有人追求所謂的個性張揚。於是,狂、怪、佻、滑的書風便撩塵而起。對此、王吉祥先生頗不為然。他的主張是「道法自然」。筆者認為,中國各類藝術的精髓,究根到底,是由儒、道精神契合而成的「心齋」境界。

回望歷史,自宋以來,中國便有「以禪論書」之說。所謂「禪」對藝術的影響,實際上就是庄學與玄學的集成與融合。故而,歷代好的書法作品在點線與字裡行間中,無不閃耀著豪放、雄強、奇偉、雋秀及古雅、拙樸的書風特色。由此再看王吉祥先生的作品,無論是他擅長的隸書,還是旁涉其他諸體的創作,追求的都是「揮毫當如凌空取勢,飛灑縱橫;運筆應是斜正穿插,相互呼應」的氣勢效果。也正是因為這樣,王吉祥先生的作品才能夠在筆畫的乾濕、肥瘦、秀拙與輕重見神韻;在筆法的提頓、轉折、疾遲與藏露中顯功力。由此而使得每幅作品都有一種內在的美,都能在不事雕飾的古雅之中氣機流宕,天趣溢發,讓人覺得格高韻足,著人回味。

古人云:「書以足志」這正是王吉祥先生在創作實踐中的動人之處。古往今來,人們品評一篇書法或篆刻作品的優劣,通常是「一看功力,二看學問,三看境界」,王吉祥先生作品,歷來追求上乘之道,意在把中國古文明中的質樸、謙和的美德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志趣與情懷融為一體。如果筆者沒有說錯的話,這也許正是王吉祥先生書法造詣能不斷有新的高度和嘗試的關鍵所在。

始平公造像(局部)

縱觀王吉祥先生書印藝術風格的形成,就在於他能多師尊變,並逐步走向成熟。而他的「多師尊變」,不僅表現在他學路之上有幸師承諸位名家,更重要的是他對歷史古貼及傳世書法名篇的學習與感悟。如——

從唐·孫過庭的《書譜》中感悟書法的魏晉遺風和二王勁挺剛斷的用筆法度;從唐·顏真卿的《湖州貼》中,學習書法園轉連綿,豐麗超動,渾厚清峻,沉著遒勁的筆法;從唐·懷素的《自敘貼》中,惴度書法中運筆可隨手變化,及飛動圓轉的中鋒的運用;從唐·柳公權的《蒙詔帖》中學習楷書遒媚勁健,端莊縝密的結體方法;從清·吳昌碩的《臨石鼓文軸》中學:習書寫石鼓文時筆法沉厚渾樸,筆力雄健和線條粗細變化的駕馭能力並做到能師其意,得其形。

從宋·米芾的《書盛制貼》中取法晉人顛放舒展的獨特風格並為己所用;從宋·蔡襄《扈從貼》中學習古人在書法創作中不刻意求工,而能自然瀟洒,展示天然精美的創作態度;從元·楊桓的《無逸篇》中,以「出筆」和「入筆」為著眼點,從筆鋒上認知秦漢以來篆書「尚婉而通」的筆致;從元·鮮於樞的《老子道德經卷》中學習楷書清爽勁利的書寫體勢;從元·趙孟頫的《宗陽宮貼》和《臨定武蘭亭序卷》中學習書法作品,應注意筆力厚重,筆法精美和內在力度的創作主旨。

從清·鄧石如的《七言詩軸》中學習隸書作品創作中行距緊密而字距寬疏,且墨氣濃重、用筆挺健、轉折處方園互見、撇捺之筆應復真北碑形態的方法等等。這種讀貼、臨帖的長期實踐,使王吉祥先生碑貼在胸。也正是這樣對書法傳統精華的廣泛汲取,使他在書法篆刻作品的創作中,理性增加了,激情提高了;先練膽,後求法,既學形,又取神,有暢達之情,少荒率之弊,悟性、而整體面貌,又無雷同之感。表現在治印上,先生的作品在執著而通變的追求中,也逐漸鑄成了自己清剛雄渾,古風逸出的藝術格調與個性氣質。

「追風非大趣,忘我是真經。」祝吉祥先生的藝術之樹常青!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推薦閱讀:

長樂路,再見……
五代宰相長樂老的《榮枯鑒》
你沒看錯,我用100塊在長樂路吃了七家店!
長樂公主(後梁太祖女長樂公主)—搜狗百科
長樂琴江古村:中國東南滿族第一村

TAG:書法 | 作品 | 無極 | 長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