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大屠夫之大清國

中國歷史上的大屠夫之大清國清廷統治者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多爾袞,都以兇悍殘忍著稱於史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句話對他們不完全適用,因為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是說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後不分軍民,不論參與抵抗或未參與抵抗,通通屠殺或掠取為奴婢。努爾哈赤在遼東的屠戮殺漢民,皇太極時三次深入畿輔、山東等地的屠殺搶掠在許多方誌中有明確記載!大清屠夫:【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進關之初,為了取得漢族官紳的支持曾經一度有所收斂。從順治二年四月遣兵南下開始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殺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悲劇。 「揚州十日」、「嘉定屠城」因為有專書記載為人們所熟知。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滿洲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滿清大屠殺不一樣,首先屠殺的範圍不一樣,不僅是戰俘,而滿清大屠殺屠殺範圍極廣,一城抵抗,全城不管平民百姓、老弱婦孺全給殺完。不僅如此,連周圍四鄰八鄉也跟著遭殃,也要斬盡殺絕。一遇抵抗,必「焚其廬舍」,「殺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滿所欲」,與日寇絕無二致!天聰八年(1634),濟南遭到了清軍的洗劫,許多無辜百姓都死在了清軍的屠刀之下,城內外留下的屍體達13萬具之多,景象悲慘之極,運河之水變紅!!!其手段之殘忍、屠殺之野蠻、破壞之慘重遠遠超過日本鬼子之「掃蕩」。其兇殘不遜於他爸(努爾哈赤率軍佔領遼東地區後,擔心當地窮人無法生活而造反,把遼東地區的貧民都抓起來殺掉,稱「殺窮鬼」。後來又怕遼東的富人不堪壓迫而反抗,又把遼東地區的富人幾乎殺光,稱為「殺富戶」。努爾哈赤共殺遼東漢民300多萬,遼東地區的漢民基本屠殺殆盡。充分展現了他的嗜血嗜殺的殘忍本性。),至於多爾袞,更是青出於藍。據史學家統計,滿清入關後,中國人口損失的總數,很可能是一個大大超過5000萬的驚人的天文數字;人口減員超過1億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四川在明末遭受過張獻忠的殺戮(有專家認為是滿清的栽贓),清軍進四川,殺的更乾淨,「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這是1649年滿清政府屠四川時張貼的公告!(日本人還掛出「皇軍不殺良民」之類的幌子遮掩遮掩,滿洲人連這都不用)。從順治二年四月清軍南下開始,滿清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殺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悲劇。大肆燒殺劫掠之後,滿清最高領導人-攝政王多爾袞頒行 「留髮不留頭」「剃髮易服,不隨本朝制度剃髮易衣冠者殺無赦」的命令拉開了征服中國人的序幕,「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髮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這是多爾袞代表滿洲貴族發布的「屠城令」,有蓄髮者立執而剃之,不服則斬,懸其頭於剃頭挑子所縛高竿之上示眾。漢人激烈反抗,多爾袞則一意孤行實行民族高壓政策,竟下令「凡有為剃頭、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牽連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漢人被迫改穿難看至極的滿人服飾,使延續三千多年的漢族衣冠毀於一旦。與其說忠於明朝,不如說保衛中國人民族生存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又以文天祥似的姿態在這一刻站立起來,民族的脊樑英勇反抗著外族侵略者和漢奸的聯合攻殺。殊死搏鬥後,於是其後就有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因為有專書記載為人們所熟知。爾後就是血洗江南、嶺南,屠江陰、屠崑山、屠嘉興、屠常熟、屠蘇州、屠海寧、屠廣州、屠贛州、屠湘潭。此外還有,屠大同、屠四川等等,清寇甚至勾結荷蘭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廈門)。這些屠戮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樣的血腥、殘忍,都是義士百姓屠戮殆盡,屍積成山,血流成河,不過是沒有專著記載而已。南方一帶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一個個被血海籠罩,明末的資本主義萌芽摧殘殆盡,至少六千萬人慘死,可能遠不止此數,還有很多被掠為農奴。多爾袞實乃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屠夫。【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之侄,濟爾哈朗受封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鐵帽子王」之一。1649年(順治六年)濟爾哈朗佔領湖南湘潭後借口「余賊未靖」,下令屠城,殺人四日方止,潭城慘不忍睹。湘潭城中百姓幾乎全被殺光,城中不滿百人。同年鎮壓大同總兵姜瓖為首的山西反清運動,不僅大同全城軍民屠戮殆盡,「附逆抗拒」州縣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殺。【平南王尚可喜】: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與耿繼茂攻克廣州進行十二日瘋狂屠城,慘絕人寰的程度相當於「揚州十日」,遠遠超過了倭人的南京大屠殺。《韃靼戰紀》記載「大屠殺從11月24日一直進行到12月5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殘酷地殺死,他們不說別的,只說:殺!殺死這些反叛的蠻子。《廣東通志》等史料記載:「殺七十萬人」。不光殺漢人,對其他民族也實施大屠殺。在西南成村的苗民被清軍消滅。連德、日法西斯比起來,恐怕也是小巫見大巫,自嘆弗如。【徐州總兵李成棟】:明末投清將領。山西(一說陝西)人,字廷貞,號虎子。嘉定三屠的劊子手!封為清朝提督!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最後被清軍打敗投水而死!【軍機大臣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湘鄉府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湘鄉府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1864年7月19日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湘軍進入天京(今南京)後,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財物與女子就搶。直殺得天京城內血流成河,屍體湧進長江,幾乎使江水不流。據曾國藩記載,湘軍「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城內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盪盡,而貢院倖存」, 「自五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愈於今日。」 這次屠殺,是歷來南京災難中最慘烈的一次。屠城、焚燒城後,南京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了。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所謂伏屍百萬,除了戰死者,就是曾國藩在城內外屠殺的平民。「皖南及江寧各屬,市人肉以相食,或數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顯然這次屠殺最保守估計也應該在50萬人以上,清人所說的伏屍百萬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對城市的毀壞程度也是歷史之冠。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城最多有100萬人。可到光緒登基的1875年,人口還不到50萬。後來李鴻章署理兩江,認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復。曾國藩因為在南京的屠殺手段殘暴,被人們稱為「曾屠戶」。【愛新覺羅·多鐸】:多鐸(1614年—1649年),滿族人,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清太祖太妃阿巴亥,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1645年4月,清兵在愛新覺羅.多鐸的率領下進攻南明,兵圍揚州。史可法正在揚州督師,固守孤城,急命各鎮赴援,但各鎮抗令拒不發兵。清軍乘機誘降,主帥多鐸先後五次致書,史可法都不啟封緘,嚴詞拒絕,誓死不降,歷七晝夜。二十五日城破,軍民逐巷奮戰,清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攻克了這座城市。城破時史可法被俘,守軍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多鐸勸他歸降,史可法說:「我中國男兒,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義。清軍主帥被揚州軍民的英勇抗敵精神激怒了,一則是獸性大發;二則是為了毀滅漢人的抵抗意志,竟然命令那支殺紅了眼的清軍在揚州大掠十日,血腥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燒殺淫掠,無所不為,無惡不作,象一群長著野蠻筋骨的怪獸,作盡傷天害理之事。十天之後,揚州的男人們被屠殺殆盡,繁華都市頓成廢墟。僅揚州一城,死者即達八十餘萬,不光是殺,任何婦女都有可能抓住被成群的士兵輪姦,和三百年後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一模一樣。後來僅僅是被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80萬具。當時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推薦閱讀:

「衝天」:什麼才是真正的熱血青年?
聶榮臻的臨終遺言?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書摘-17
(顛覆思維)想培養洞察力?別急,先從擺脫操縱開始吧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屠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