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趣談清朝皇帝

趣談清朝皇帝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後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清代自努爾哈赤稱帝至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享國295年!

清朝,特別是晚清政府給國人的記憶是慘痛的!今天談個輕鬆的話題:趣談清朝皇帝

1

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開創者,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

古人以為君權神授,統治者自稱受命於天,故謂之天命。努爾哈赤知曉漢文,曾被明廷封為龍虎將軍,「天命」二字足見努爾哈赤受漢文化影響之深。

被秀才打死的努爾哈赤

清太祖努爾哈赤於16世紀後期和17世紀初期,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舞台上,他戎馬一生,自從他25歲用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後卻敗死在了一個秀才的手裡。

《清太祖實錄》記載,說他從25歲用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惟獨敗在這個袁崇煥手下。當年袁崇煥才42歲,進士出生,名不見經傳。努爾哈赤68歲,是身經百戰,沙場老將。但是就這一仗,就這一幕悲劇就決定了努爾哈赤最後悲慘的結局,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2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國號「金」為「清」,稱皇帝,改元「崇德」。

皇太極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認識到後金政權是在馬背上打下來的,要實現長治久安,並進一步開疆擴土,必須吸收漢民族的優秀文化。皇太極仿明制,設六部,籠絡蒙漢官僚,招攬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極當時的政治理念。

皇太極·順治父子二人,兩代情聖

皇太極像

提到清太宗皇太極,人們眼前就會出現一個能征慣戰的少數民族馬上皇帝形象,然而,這位一生戎馬的滿人皇帝,還是一位對愛情十分執著的性情中人。

在皇太極的十五位后妃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庄妃,就是後來的孝庄皇太后布木布泰,但這位庄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政治原因和若隱若現的緋聞,而皇太極生前最寵愛的並不是庄妃,而是庄妃的姐姐宸妃海蘭珠。

天聰八年(1634年),二十六歲的海蘭珠進入皇太極後宮,兩年後的崇德元年封為宸妃,列在皇太極四妃之首,即除皇后哲哲之外的第一妃子。天聰二年七月初八,海蘭珠生下一子,此子為皇太極第八子,巧合的是皇太極本人是天命汗努兒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大喜,他頒布了開清以來第一次大赦令,赦免除十惡罪之外的所有罪犯。大赦令中稱:「今蒙天眷,關睢宮宸妃誕育皇嗣,故而大赦天下,使萬民咸被恩澤。」也就是說,這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就被確立為皇位的繼承人。然而,樂極生悲,就在夫妻倆興高采烈之時,第二年正月二十八,這個可憐的嬰兒尚沒來得及命名就夭折了。值得一談的是,庄妃在她姐姐的孩子夭折後兩天生下皇九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

兒子的夭折使海蘭珠十分悲傷,身體也隨之大壞,儘管皇太極對她依然情意綿綿,已近專寵,還想盡各種方法使海蘭珠歡心,但這些都不能使海蘭珠的身體有所好轉,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海蘭珠大病,生命垂危。這時,皇太極正率兵與明軍大戰於松錦,大家都知道,從明崇禎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開始的松錦大戰,明清雙方都投入全力,可謂以國運相搏,到崇德六年時,清軍雖已取得優勢,但尚未全勝,松錦等城還在明軍手中。而當皇太極聽到愛妃病重的消息,竟不顧戰事正急,連夜快馬奔回瀋陽,想見海蘭珠最後一面!要知道,皇太極曾在戰場上鼻子大出血,他用碗接血,就是不下戰場。然而可惜的是,九月十八日,當他剛到盛京大西門(瀋陽懷遠門,上世紀五十年代拆毀,近年復建)時,就得到海蘭珠的死迅,皇太極奔入宮中,在海蘭珠遺體前聲淚俱下,悲痛欲絕,其後幾天水米不進。五天後,他竟差點隨愛妃而去,自此他再也沒有回到激戰正酣的松錦戰場。皇太極為海蘭珠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清代妃子得謚均為兩字,唯海蘭珠謚號為四字,皇太極給海蘭珠的謚號中,將她稱為元妃,也就是第一個妻子的意思,而當時,皇后哲哲尚在。

海蘭珠死後,雖然皇太極也說過:「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但實際上,他還是長時間不能從悲痛中自拔。一次大臣們動員他外出射獵,但回程時,竟又路過海蘭珠的墓地,於是,皇太極又是一場昏天黑地的大哭。從此以後,皇太極的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連政務也不能親自處理,不到兩年後的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這位與「八」字有著不解之緣的滿清皇帝,就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時年五十二歲。

公元前三十一年,古羅馬大將安東尼為了他所愛的埃及豔后克里奧佩特拉而與羅馬決裂,引發了和羅馬執政烏大維的戰爭,安東尼與他的艷后組成的聯合艦隊與羅馬海軍大戰於東地中海,戰鬥中,艷后見安東尼一方稍處不利,便陣前逃跑,安東尼竟置全軍於不顧,放棄指揮而去追趕他的愛人,結果他的部隊大敗,安東尼自殺。當然,比安東尼幸運的是,清軍取得了松錦大戰的勝利。但在對愛情的執著上,皇太極和安東尼一樣,達到愛江山更愛美人的程度。

3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在位期間,清人實現了入主中原的願望,「順治」是其年號。

順治帝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順治。順治即位前,皇太極統一了整個東北,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這時的清帝國,雄心勃勃,兵鋒屢指關內,意欲逐鹿中原,一統華夏。年號「順治」反映了清人的這一理想。順,順利;治,治理。順治,即「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

情聖順治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此話在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福臨身上得到驗證,這位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在對愛情的追求上,比其父更甚。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四歲的福臨依其叔叔攝政王多爾袞生前的安排,冊立孝庄太后娘家哥哥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為皇后,但福臨卻不顧滿蒙聯姻所代表的政治利益,對皇后很冷淡,加上這位蒙古皇后生活奢侈,多欲善妒,這些都與順治格格不入,而且皇后的脾氣也不好,經常與順治作對,所以,順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被廢掉,後來雖然孝庄太后又給他娶了一位科爾沁蒙古皇后,同樣沒有得到他的寵幸。

福臨所愛的人是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十八歲的董鄂氏入宮,同月二十二日即以「性資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壹儀」而立為賢妃,一個月後,晉封為皇貴妃,在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在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的同時,還破格大赦天下,可見恩眷至隆。福臨對董鄂氏的家人也很照顧,其父鄂碩由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等子)晉為三等伯,還大量賞賜,死後追封為候。而對同時入宮的漢軍旗固山額真佟養性之女佟妃,則相當漠視,雖然佟氏生了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帝,但順治對這母子二人毫無感情,不但對佟氏越加冷遇,還以小玄燁未曾出痘,將他遷出皇宮,與保姆居於宮外一處府第,就是現在的北京福佑寺。

董鄂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順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生皇四子,順治喜出望外,竟欲將這個孩子立為皇嗣。但不過三個月,此子就病死了!而董鄂妃本人也被喪子之痛擊倒,雖然順治帝追封這個沒來得及序齒的兒子為和碩榮親王,並對董鄂妃百般呵護,但這都無法排解她的悲痛,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二十二歲的董鄂妃離開人世。

愛妃的離去,使多情的順治帝哀痛欲絕,以至達到瘋狂狀態,為使愛妃在另一個世界裡有人服伺,他竟下令賜死三十名太監宮女,用這種已被禁止的野蠻行為來表達對董鄂氏的至愛,不過,後被諫阻。順治帝為愛妃之死輟朝五日,用藍筆批閱奏章達四個月,清制國喪停用硃批不過二十七天!順治追封董鄂妃為皇后,謚:「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移靈時,抬董鄂氏梓宮的全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員,這在有清一代皇帝、皇后葬禮上也是沒有的。

儘管順治帝竭其所能,給予董鄂氏超常的身後哀榮,但仍無法消除心中憂傷,本來就諳信佛教的他萬念俱滅,竟動了出家的念頭,甚至於這一年十月初由和尚昂溪森主持了他的淨髮儀式。這把皇太后與一班大臣嚇壞了,萬般無奈,孝庄皇太后把昂溪森的師傅玉林秀找來,玉林秀聽說徒弟給皇帝剃度,知道事情不好,一面勸順治帝放棄出家的想法,一面聚集徒眾,架起柴火,要把昂溪森燒死,在這種情況下,順治帝才答應蓄髮,不再堅持出家當和尚。但由於他對愛妃思念過度,身體越來越不好,不久又染上天花,在董鄂氏死後不到半年的第二年正月,在位十八載,年僅二十四歲的清順治帝福臨就隨他的愛人而去了!

歷代后妃絕大多數不過是帝王的附庸,生死操在帝王手中,今天可能寵愛有加,明天就可能失寵貶斥,甚至稍有不慎就一命歸西。而皇太極之于海蘭珠,順治帝之於董鄂妃皆情深意厚,生死相依,這對皇帝父子對所愛之人的感情投入在帝王之中實屬少見,而海蘭珠和董鄂氏皆天生麗質,並都得到皇帝專寵,但兩人都先失愛子,並於盛年早逝,可謂紅顏薄命,這都不能不讓後人唏噓不已。

4 康熙皇帝是順治帝的第三子,清人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其年號。

康熙帝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順治時,前明的殘餘勢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裝,基本上被消滅,華夏一統的理想得以實現。對清人來說,打下「江山」後實現國泰民安,是新的時代主題。「康熙」二字就反映了這一理想。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和天花奮鬥一生的康熙皇帝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順治皇帝病逝後的第三天,一個不滿八歲的小孩一身孝服坐在了紫禁城金鑾殿的寶座中,成為新一代少年天子,這個叫玄燁的小孩,就是康熙皇帝。

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此時,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會發現小皇帝的臉上竟然有幾粒稀疏的麻子。也許他們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幾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夠坐上今天的龍椅。

內幕是這樣的:

順治皇帝突然病逝時年齡不到二十三歲。此前對於接班人問題他並沒有太多心理準備,直到染病卧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順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順治皇帝的母親孝庄皇太后則更傾向於立皇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這個第三者,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在清宮服務有年,官至一品。他與順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間長期保持著某種親密關係,順治皇帝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

理智的老西洋傳教士很快就幫助順治皇帝下定了決心:皇三子玄燁最合適。理由簡單而充分:玄燁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順治皇帝終於接受了建議。

天花幫助康熙當上了皇帝,但康熙對天花卻心存餘悸。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痘魔的陰影下。玄燁一出生,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棲身於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悉心照料下,硬是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出來,臉上卻留下了與痘魔殊死博斗的點點痕迹。這個經歷,在康熙幼小心靈中留下了不滅的烙印。《聖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躲過天花之劫,玄燁進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一刻也沒離去。灰色的宮中「避痘」歲月,像是一場噩夢。由於天花連年爆發,深宮中也常常一夕三驚。如果宮中有人得了水痘,父皇等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水痘病人,四周就得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進出。這些驚恐與動蕩的灰暗記憶填滿了玄燁幼年的夢。

康熙意識到了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在總結了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統化。他在太醫院下專門設痘診科,廣徵名醫。北京城內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最終,康熙和天花伴隨和奮鬥了一生!

5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雍正」是其年號。

雍正帝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權臣的力量繼位的,在奪位過程中使用了殘酷的手段,參與奪位的諸弟多不得善終,康熙帝的許多近臣也遭到貶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當性,在當時就受到懷疑。「雍正」是「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喜歡煉丹的雍正皇帝

皇帝煉丹,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不可能有記載。可是,在清宮秘檔中仍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活計檔》,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的有關記載是在1730年冬天的《活計檔》四則。這四則檔案向人們透露,1730年末,在圓明園東南角的秀清村,在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主持操辦下,先後運入4千餘斤木柴煤炭,利用礦銀等物開始為雍正皇帝煉丹。

雍正皇帝丹爐一開,燒煉之火便沒有再滅。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自1730年冬至1735年秋的五年間,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157次,平均每個月有兩三次。累計算來,共有黑煤192噸,木炭42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鐵、銅、鉛制器皿,以及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並有大量的衫木架黃紙牌位、糊黃絹木盤、黃布(絹)桌圍等物件。所有這些物品,都是煉丹活動所必不可少的。

可見,在雍正皇帝的旨意下,成百噸的煤炭被運進皇家宮苑,在長達幾年的時間裡,爐火不滅,煉丹不止,把個山清水秀的圓明園搞得何等烏煙瘴氣!一爐又一爐的金丹大葯由此煉成。這期間,與雍正皇帝打得火熱的道士中間,後來者居上的便是張太虛、王定乾。可以這麼認為,直接導致雍正皇帝死亡的兇手,就是主持煉丹的張太虛和王定乾等人。

在雍正突然死亡的前幾天,清宮檔案《雍正朝起居註冊》中有這樣的記錄,說是在1735年10月3日(農曆八月十八日),時年58歲的雍正皇帝在圓明園與大臣議事;10月5日(農曆八月二十日)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又過了一天仍照常辦公;10月7日(農曆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突然得病,當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寢宮,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皇帝宣布傳位給乾隆;10月8日(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圓明園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6 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與康熙齊名,他們開創的「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國力相當強盛的時期。

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時,清朝開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時得到進一步鞏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

畢其一生精力致力於收藏事業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一生都喜歡收藏。皇帝收藏是有很大優勢的,因為下面的人會投其所好,皆盡所能幫忙搜羅天下所有藏品後進貢給乾隆,到乾隆後期,天下好的藏品基本都歸為乾隆一人所有,最後所有藏品編撰成書名叫【石渠寶笈】,現在的拍買會上,凡是被錄入【石渠寶笈】的書畫作品,價格比沒有錄入的要高出好幾倍!

但有一副被稱作『神畫』的【清明上河圖】卻成了乾隆帝一生的遺憾,這個遺憾就是乾隆帝一生都沒有收藏到【清明上河圖】,這副神圖卻被湖廣總督畢沅收藏,這個湖廣總督竟然膽大妄為,明知乾隆帝喜歡書畫卻不上貢,因為自己也太喜收藏書畫了,就頂著掉官職甚至掉腦袋的危險把這副畫據為己有,這還不算,他進貢給乾隆帝的所有書畫竟然都是贗品,真跡全留給自己,而且全都寫進自己的日記里,膽子敢大到這種地步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乾隆帝的鑒定水平不高,這也導致乾隆帝不要說收藏,就連看一眼清明上河圖的機會都沒有了。(當然能有機會看一眼的話,那一定就是自己的了)

乾隆帝另外一個愛好就是寫詩,一生著文吟詩,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餘首,幾與《全唐詩》相等。當然這幾萬首詩只有數量而沒有質量了。

7 嘉慶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間,清代的鼎盛時期終結。「嘉慶」是他的年號。

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慶。慶,普天同慶。「嘉慶」的意思是「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被刺客差點刺死的嘉慶皇帝

這樁刺殺皇帝的大案,發生在嘉慶八年(1803)。這年的閏二月二十日,嘉慶皇帝從圓明園返回皇宮。就在這一天,一個叫陳德的壯漢,帶著年僅15歲的大兒子陳祿兒混進紫禁城的東華門,繞到皇宮的北門神武門,潛伏在神武門旁順貞門外西廂房的山牆後,等待嘉慶皇帝鑾輿的到來。當嘉慶皇帝的鑾輿進入神武門,剛要轉向順貞門時,陳德突然躥出,手持尖刀,直奔皇帝沖了過去。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壞了守衛神武門、順貞門之間的上百名侍衛,他們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危急時刻竟沒有一人上前抓捕。只有嘉慶帝的侄子、御前大臣定親王綿恩,嘉慶帝的姐夫、乾清門侍衛喀爾喀親王拉旺多爾濟,乾清門侍衛、喀喇沁公丹巴多爾濟和御前侍衛扎克塔爾等6個人還算鎮定,緊急關頭挺身而出,一邊護衛嘉慶帝的轎子,一邊奮力捉拿刺客。嘉慶帝坐著轎子,很快躲入順貞門內。經過一番搏鬥,綿恩的衣服被刺破,丹巴多爾濟的身上被刺傷三處。刺客陳德奮力搏鬥,但最終寡不敵眾,很快被制伏捉拿。陳德的兒子陳祿兒,趁亂溜出皇宮,跑回家裡,很快也被捉拿。這次皇宮行刺,嘉慶皇帝雖然沒有受傷,但也受到不小的驚嚇。發生在大內的刺殺皇帝案,如同一場政治強震,驚動朝野,鬧得人心惶惶。

8 道光帝是嘉慶皇帝的長子,在他統治時期,「鴉片戰爭」爆發,清朝走向衰落。「道光」是他的年號。

道光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輝」。

史上最摳門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以節儉著稱,甚至被認為是「史上最摳門皇帝」,在道光帝的影響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道光皇帝哪裡知道,此時北京城裡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髒弄破加上補丁。然後穿給自己的頂頭上司皇帝老子道光帝看,來討好道光,瞧得道光皇帝心裡那個樂呵,可孰不知,這些臣子們的舊衣破褲只不過穿過道光一個人看而已,在皇帝的視線範圍外,誰比誰更奢侈更享受,大家都心知肚明。

平日里,道光皇帝自己也很少吃肉,常常派太監出宮去買燒餅,與妻鈕祜祿氏就著白開水啃嚼一番,一頓晚餐就算解決,而且,「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迴路遠,太監懷裡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道光力圖重整朝綱,規定「宮中歲入不得超過二十萬」,拼了命地節約開支,以支援前方禁煙,甚至想備戰和英國人干一仗,可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卻是道光皇帝簽的,中國近代史恥辱柱上的第一人,也便成了道光帝。

道光崇尚節儉,卻沒能力挽狂瀾。《中英南京條約》簽約後,消息傳到北京,清史記載:道光「上退朝後,伏首於便殿階上,一日夜未嘗暫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乎頓足長嘆。」道光很難受,他沒有「僅為一己之安,出賣國土,喪權辱國」,其實,我們都知道。因而,錯的不是「節儉」本身;自然,錯也不在於道光帝的節儉。

9 逃跑皇帝咸豐

1851年,極不尋常的一年。這年,咸豐帝還沒從當上皇帝的喜悅中緩過神來,國內便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大清帝國與太平天國之間的生死較量開始了。實際上,這也是咸豐帝與洪秀全之間的戰爭。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與一個三十八歲的成年人鬥智斗勇,不是件容易的事。咸豐帝有廣闊的領土,眾多的人口,比較豐富的兵力與財力,誠然占很大便宜。可惜,他生長深宮,毫無行政經驗與作戰經驗,面臨太平軍這樣的巨敵,委實難以應付。終於,他失望了,墮落了,失敗了。太平天國的問題還沒解決,英法聯軍的挑釁接踵而至。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清王朝一再敗北,已屆而立之年的咸豐帝在北京坐不住了,他必須離開,離開北京這個讓人留戀又讓人生厭的是非之地,離開北京這個讓人夢想又讓人無奈的傷心之所!咸豐帝選擇了承德,那裡有一處清廷的離宮。在太平之年,皇帝們可以以「行獵」的名義去那裡住上幾天。這次,咸豐帝決定以同樣的名義向那裡奔去……然而,承德也並非天上人間,這裡也有苦悶,也有紛爭,有也迷惘。但是,咸豐帝很快適應了這裡的生活。最終,在靡靡之音、聲色犬馬的相伴下,三十一歲的咸豐帝走完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年頭!  

9咸豐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咸豐」是他的年號。

咸豐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豐」。咸,普遍;豐,富足。「咸豐」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咸豐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豐」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願望。

10 同治皇帝是咸豐帝與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獨生子,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是其年號。

同治皇帝生於咸豐六年(1856年),即位時才5歲,按咸豐帝詔命,由肅順等八大臣輔政。肅順等準備以「祺祥」作為幼君的年號。慈禧(咸豐帝的貴妃,其子即位後被尊為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訁斤發動政變,逮治了肅順等八大臣。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咸豐帝皇后)垂簾聽政。並取消「祺祥」年號,改用「同治」,隱含兩宮太后與眾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喜歡逛妓院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的皇后,不但長得好看惹人疼愛,而且還特別賢惠,同治皇帝非常喜歡。可是,慈禧皇太后見不上兒媳婦,也不讓小兩口卿卿我我。她一心讓同治與自己喜歡的妃子多來往,同治皇帝很是鬱悶。自己喜歡的愛不成,母親中意的自己又不來電,萬般無奈,只好另尋出路。

與同治皇帝一塊長大的發小太監們,看到哥兒們情緒整日無精打采,就想法設法給同治皇帝找樂子。啟發同治皇帝,咱在宮內沒辦法快樂,不如到宮外去,一則可以看看民間百姓的生活,二則還可以把青春期的性衝動宣洩宣洩。於是,這幫太監們經常和同治微服到宮外玩耍,名義上是體察民情或視察正在修繕的圓明園,實則領著同治皇帝到酒樓聽樂曲、逛妓院。但是,又害怕到八大胡同等正規妓院被人認出來,皇帝臉上無光,只好帶同治到京城崇文門等處下等妓院那裡快活。每次出門都有一、兩個小太監陪同,事先約好美其名「體察民情」。時間一久,同治皇帝覺得外面世界很精彩,比大內皇宮有意思多了。可你想,那些暗娼誰都敢接,眼裡只有錢,又是些沒有起碼衛生條件的主兒,個個都有性病,而且有些還得是致命的梅毒。同治皇帝雖說貴為真命天子,可他也是人呵,一不小心就染上最要命的梅毒。

那有不透風的牆呢!同治皇帝到宮外嫖娼的事情,最終還是被皇家知道,慈禧知道後十分憤怒,可也是沒有辦法。這事太丟皇家的面子,慈禧下諭旨讓御醫按天花治療,而且囑咐宮內的所有人,對外只能說同治皇帝德的是天花。同治皇帝自己知道得了不治之症,說「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給同治看病的御醫很無奈,我們也沒有法,這是「太后的命令。」據野史記載,同治皇帝臨死前的幾天,陰莖處已經潰爛流濃,睾丸下面有銅錢大的瘡口,而且臭味難聞。

11 光緒帝的父親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親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為這種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後,得以繼承大統。「光緒」是他的年號.

光緒出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緒」,由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光,光大;緒,未竟之功業。「光緒」即「光大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重振國力的願望。

被砒霜毒死的光緒皇帝

1908年11月14日的傍晚,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內,38歲的光緒皇帝悲涼地撒手人寰。僅過22個小時後,掌控晚清政權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儀鸞殿內,終年74歲。消息傳出,震驚海內外。那些逃亡海外的保皇黨,一邊為光緒弔喪,一邊大肆聲討慈禧太后與袁世凱,指責他們是謀害光緒的主犯;國內人眾也狐疑滿腹,流言紛紛。然而,猜疑歸猜疑,流言歸流言,誰也無法提供光緒被害的確鑿證據,因此,光緒的死因成為歷史上一個無法破解之謎。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個疑霧重重的清宮之謎,在光緒死後百年之際終於破解。

光緒的頭髮為我們揭開了這個百年之迷

為驗證光緒帝的頭髮砷含量是否確屬異常,研究人員分別提取了隆裕皇后、一清代草料官及當代人的頭髮樣本分別進行同時代、同環境、同性別發砷測試。結果證實,光緒帝的幾處頭髮截段中最高砷含量不僅遠遠高於當代人樣本,也分別是隆裕皇后的261倍和清代草料官的132倍。

光緒皇帝【中】

根據相關研究,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會中毒死亡。光緒帝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至此,光緒帝死因終於破解,即: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

這次檢測和研究的詳情、方法、數據和結論由鍾里滿等十三位專家寫成《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結論是:「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而用砒霜殺死光緒皇帝的兇手是誰?無疑,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了!

12 溥儀是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年號「宣統」。

溥儀是光緒皇帝弟弟載灃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生了重病,在他臨死前,慈禧太后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由於光緒帝無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父親載灃監國。半個多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統」。1912年2月12日,溥儀被迫退位,清王朝滅亡,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結束。宣,大。「宣統」即「大統」。溥儀即位時,反清浪潮席捲華夏大地,「宣統」二字有為清王朝統治的正當性作辯護的意思。

小偷皇帝溥儀

辛亥革命以後,遜位皇帝溥儀居宮11年中大肆竊取宮中財物。1922年7月13日,溥儀開始以「賞賜」其弟溥傑為名,趁溥傑、溥佳二人每天上午進宮陪其讀書之機,從珍貴的宋、元版善本書下手,一個包袱接一個包袱地運出紫禁城。至1922年12月12日,總共盜出歷代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這是國民政府「清室善後委員會」根據1925年7月31日發現的「賞溥傑單」和「收到單」統計的數字。
推薦閱讀:

漢服在清朝到底經歷了什麼⊙_⊙?
鐵蹄之下是河山——驍騎營的甲
他是李鴻章異姓大哥 替清朝向日索要琉球
清朝四大重臣,書法都不賴!
有哪些好看的明清小說?

TAG:清朝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