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者父親遇到醫生父親
導讀:當患者的父親遇到了醫者的父親——父親節到了,這一回,我們不談醫患,只談親情。
作者:鄭智
來源:「醫學界雜誌」微信號
六月,本來是充滿親情的月份(又是兒童節又是父親節),卻被硝煙瀰漫的醫患關係所籠罩。父親節到了,說醫患關係這個話題太沉重了,我們還是談談父子或父女親情吧!不管是醫也好,是患也罷,他們總是家庭的一份子,他們是子女,也是父母,他們和家人也有生病的時候。或許從這一共性出發,看看醫生是怎麼看待家人生病和看病的問題,或許能給現在緊張的醫患關係減減壓。
故事一
兩位素不相識的父親(一個是患者的父親,一個是醫者的父親)相遇了,聊起了他們各自的兒子。
患者父親:「前段時間我兒子出車禍送到醫院,病情很危急,要做手術,但等了半天,主刀醫生才匆匆趕到,剛做完手術,主刀醫生話都沒說幾句就離開了,真不像話。幸虧我兒子命大,要不,早被這些玩忽職守的醫生害死了。」
醫者父親:「我兒子是醫生,原以為家裡有個醫生會對家人治病有幫助,沒想到前段時間老伴得了腫瘤要做手術,當醫生的兒子說好了來陪我們,但手術當天看不到人,說是他醫院有急診手術,回去救人去了,到手術後第二天兒子才出現。後來沒多久,老伴還是走了。我想如果手術的時候兒子在,老伴是不是會活的時間長些。兒子也很愧疚,但安慰我,大家已經儘力了。」
事件真相還原:本來醫生是休假回老家陪母親手術的,但因為突發車禍事故,醫生所在醫院臨時召集醫生給故事中的病人做急診手術,手術很成功,醫生向值班的醫護交接完病情後匆匆趕上了回老家的火車看家裡手術的老母親去了。
故事二
兒科急診室擠滿了就診和等待就診的小孩和家長,一位醫生(也是一位父親)正在按挂號的順序給患兒看病,另一個患兒的父親衝到診室里大喊:「怎麼這麼多病人,醫生都跑哪去了,快給我小孩看病,出了問題你們都跑不了。」 醫生說:「同志,請您排隊,按號看病。」這時,醫生的電話響了,不知道電話對方說的什麼,醫生說:「快到家裡對面的醫院去看,我們這裡太多人了,有事再聯繫我,別緊張,按醫生說的做就行,沒事的」。大吵的父親更氣了:「有沒有醫德,這麼多病人等你看病,你還打電話……」 醫生隨即開始認真按號看病人,這個大吵父親也沒停過罵聲。等到這個大吵父親的患兒,醫生認真檢查完,確診是一般的感冒,安排了合理的治療後,大吵父親仍沒一句感激的話,還說:「如果有什麼問題我要來找你的……」
事件真相還原:醫生父親接到的是家裡的電話,兒子在家發燒,家裡人想來給在大醫院當醫生的爸爸看看,就給爸爸打電話。但爸爸正在值班,而且病人太多了,爸爸建議自己家人把小孩帶到離家近的醫院(那裡病人少些,當然也沒有爸爸所在醫院名氣大)。醫生爸爸安慰家人,小孩感冒發燒是發育過程中正常的現象,不要太緊張,小醫院也能看好。最後這位醫生爸爸在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家看自己的孩子。而在急診室大吵父親的小孩也好了,沒再來醫院找麻煩。
上面的兩個故事情景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相信很多非醫療界的朋友覺得故事的前半截怎麼這麼熟悉啊,但他們不知道後半截的真相。也相信很多醫務人員都親身經歷過這些,但他們沒有把真相告之天下。
這兩個故事我有兩點深刻的體會。第一,醫務人員和非醫療界對待自己家人看病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醫生對於疾病、生死的認識更加理性,因為他們知道生老病死本來就是自然規律,儘力治療,問心無愧也就行了,沒有辦法追求一定要治好的結果。但非醫療界普遍認為,我得病已經很不幸了,醫生要把我的病治好。病治好了是醫生應該做的,沒治好就是你沒醫德造成的。第二,在就醫過程中,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就醫和非醫療界病人的就醫沒有本質區別,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的就醫沒有任何特權,也沒有因為家裡有個醫生而享受任何優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不如非醫療界病人。像故事二裡面,醫生爸爸情願讓家人把兒子帶到家裡附近的一個小醫院看病,也不到自己所在的大醫院來。
親愛的病人,如果你在生活當中遇到什麼不如意,又或許在看病過程中有很多不順心,這個時候請你看看我們醫務人員是怎麼對待自己和自己家人看病的,或許這樣大家心裡就沒有那麼多怨氣了。
父親節到了,懂事的女兒給醫生爸比一份特殊的父親節禮物,一幅醫護守候健康的畫。當然,小小年紀的女兒還不懂什麼醫患關係,她只知道醫生爸比是在守候著健康。真心希望小朋友最真實的想法能影響我們成人,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能有這個想法就好了。
扯遠了,說好的,父親節到了,不談醫患,只談親情。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本文為「醫學界雜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優培景程問答:在美國學臨床醫學的幾個階段,時長和費用
※當心內科醫生遇上整形科醫生!
※講一下我的求醫經歷。
※換頭手術為什麼遭到了專家的質疑?
※90 後醫生版周杰倫:鹿語和他的《平凡從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