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獸醫系列講座第二講:生克制化——五行
編者語:在台灣地區和歐美等國家學習中獸醫都會學習中醫和中獸醫古文典籍,目前國內高校獸醫教學相對來說很少有這類課程,現代中獸醫學習的資料多為作者根據典籍原文或譯文添加自己的理解後編寫,經過不同人的理解和編寫難免與原意有所出入或不夠精確,因此本文雖然對有些讀者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小編仍將其推薦給大家。中醫理論基礎就是陰陽五行,本文作者引經據典地講解了五行學說的來歷、發展和具體內容,詳細說明了五行學說在傳統獸醫臨床中各方面的運用,值得獸醫工作者學習參考。
生克制化——五行
向春濤
(四川省屏山縣畜牧獸醫局 四川宜賓 645350)
《元亨療馬集·論馬陰陽運氣者何也》指出:「五行生剋,醫工仔細參詳。人之與獸,二五相同」;《活獸慈舟·論臟腑部》也說:「凡業畜科,或有牧養,當知(五行)生克之理,務明補瀉之功」。「五行」兩字,始出《尚書·洪範》,它和陰陽(學說)一樣,也是貫穿於中醫、中獸醫學整個理論體系的指導思想,是陰陽(學說)的發展和補充,是一種相互的普遍系統論。「生克制化」是五行(學說)主要內容之一。
1五行學說的起源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人用來分析世間萬物運動變化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模式,也是我國古人的一種說理工具。據考,五行學說起源於殷周時期,原本於與人類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通稱為「五材」。《尚書大傳·洪範》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生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此即明確指出了金、木、水、火、土乃人類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五種生產生活資料,即「五材」。《左傳·襄公》說:「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國語·鄭語》記載周幽王8年(公元前774年)史伯對鄭恆公說:「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即有了五行學說的雛形。《尚書·洪範》記載五行順序及其特性:「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五材是實相的物,是死的東西,是形而下的具體。五材不能化育萬物;五材是五行的前體,在實相具體的五材的基礎上,人們將五材的屬性通過分析、比類、歸納、抽象,逐步形成了五行的概念,即凡具有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屬性的事物的運動變化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從氣一元論角度看,五行學說是關於氣的運動規律的一門學問,五行的生克制化造就了大自然千姿百態的生命世界。五行是氣的五種運動方式,自然界氣的運行狀態有展放、上升、平穩、內收、下降,氣的這五態交替運動,化育了繁茂紛呈的精彩的生命世界。
2 五行學說的發展及其存廢之爭
五行學說是由具體事物的五材經過人們思維的不斷抽象概括而逐步發展形成的。五行的抽象特性包括:木,曲直,即彎曲與伸直,為樹木的性質,具有向上、向外伸(舒)展,易動、柔和、能曲能直的特性;火,炎上,溫熱、升騰、化物、紅亮,具有炎烈向上的特性;土,稼穡,種植、生長、收穫農作物,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具有善長養萬物的特性;金,從革,變革,凡具有清潔、肅降(殺)、收斂、發聲作用的事物,均歸屬為「金」,具有堅韌,從火化,可變革的特性。水,潤下、滋潤、向下之性,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閉藏等屬性的事物均歸屬為「水」。
晚清民國時期國學泰斗章太炎先生考證認為:五行之說,原本無定例,有以肝為木,心為火,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者;也有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腎水之說(《古尚書》),《月令》也有相似配對,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心,秋祭肝,冬祭腎,認為五臟附屬五行,並無定例。章氏對五行學說是「抱持堅決否定的態度」(見《章太炎醫論》「論五臟附五行無定說」)。1915年江蘇鎮江名醫、神州醫藥總會評議員袁桂生首先將「廢五行說」作為一項提案交神州醫藥總會討論(《神州醫藥學報》第26期),袁氏主張廢五行,存陰陽,認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全書皆言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方葯及救誤之法,與五行生剋無絲毫關係」。「陰陽虛實為古人精神上之文明,亦與今日之博物學相當,與五行生剋風馬牛不相及」。袁氏此論當時即遭到束子嘉、黎北海等多位醫家的駁議,在中醫界掀起了一場延續7年之久的論辯,直到1922年論辯方才餘波漸息。
著名中醫臨床大家章次公先生認為:五行起源於戰國時期,距今約近三千年,由於章次公系章太炎近親晚輩且跟從太炎先生學習國學,因而也持廢除五行學說之觀點。1956年章次公撰文《從太炎先生「論中醫與五行說」談起》例舉了章太炎、楊寬、劉師培、呂思勉等近代國學大師以及國內南北兩位著名中醫富雪廠、葉古紅關於否定五行的觀點,章次公認為:「原始的五行學說通過了方士的利用而一變再變,早已不是樸素的唯物論,而是成為抽象的代名詞。醫家因它是每朝的顯學,而受到當時社會政治的影響,自然要很快地參入醫經,於是五行學說就成了醫學理論的主要骨幹。……中醫的好處決不在於五行生剋的理論方面,五行生剋也指導不了中醫的臨床實踐(《新中醫藥》1956年10期)。」章氏此論,又掀起了中醫界一場不小的論爭風波,最後以章氏撰文承認自己持論偏頗而結束這場論爭。2010年6月,廣東科技出版社發行了廣州中醫藥大學著名中醫專家、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編著的《中醫五臟相關學說研究——從五行到五臟相關》,鄧氏指出,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最重要的意義是五臟相關思想,而其原有的一些機械思維脫離中醫臨床實際,應加以揚棄,提出以中醫五臟相關學說取代五行學說的觀點。
3 五行學說的具體內容
五行學說就是關於木、火、土、金、水五類事物的生克制化規律的學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國古人對於世間萬事萬物(包括自然和社會)彼此之間相互關係、相互作用的規律性認識。這門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生克乘侮、制化勝復。
3.1 相生
有滋生、促進的意義。即二者之間的關係猶如母子,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母具有滋生、促進子方的作用。如木與火,木燃燒生火,木是生火一方,為火之母;火是木之所生,為木之子。火燃盡則成灰土,故火生土。土孕育生成各類金屬礦物,即土生金;金屬固體經高溫變成液體,具有水的特性,故金生水。水滋潤樹木生長,故水生木。在五行的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生和生我的母子相生關係。《元亨療馬集·馬師皇問對脈色論》「帝曰:二五生者,始於何也?師皇對曰:二五始混,生者,根也;根者,腎也;腎者,水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也」。
3.2 相剋
有克伐、抑制的意義。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我克者,為我所勝。木破土而出,故木克土;土可磊而阻擋水的泛濫,故土克水;水可滅火,故水克火;火能爍金,使其熔化成液態,故火克金;金屬製成刀斧之類的工具可以砍伐樹木,故金克木。在五行的相剋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克我的關係。《元亨療馬集·馬師皇問對脈色論》「帝曰:五行生剋者何如?對曰:木逢金而伐,火逢水而滅,土逢木而達,金遇火而缺,水遇土而絕,萬物皆然,無所異也」。
3.3 相乘
乘虛侵襲,相剋太過,乘彼之不足而襲之。超過正常制約程度,使原本協調平衡的系統失去平衡。在五行相剋中,一行對其所勝的一行的過度制約稱為五行相乘。相剋一方勢力太大,被克一方力量太弱小,以致相剋方對被克方克伐抑制太過,而造成系統的平衡被打破。如正常情況木克土,若土氣太弱,則木氣相對太盛,木氣乘土之虛而侵襲之,此即木乘土;另一種情況就是木氣太盛,克土太甚,也屬木乘土。
3.4相侮
被克反侮,欺侮,恃強凌弱,恃己之強,侮彼之弱。五行中任一行勢力過強,原來克它的一行,不僅不能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稱反侮。五行相侮的順序與五行相剋反向,即木侮金,火侮水,土侮木,金侮火,水侮土。相侮的情況有二:金克木,若木氣太盛,則金不僅不能克木,反而被木所反侮。當木過度衰弱,不僅金要乘木,而且土也要反侮木,即「木郁土壅」。
總之,凡是相生、相剋、相侮都需要在自身之氣充實的情況下才能發生,也即只有自身健旺才能生子,自身之氣有餘才能克其所勝和侮所不勝,若自身之氣虛弱不及,則不但不能克所勝而反為所不勝乘侮。
3.5 制化
制,節制、壓抑,即相互制約,運動變化。五行之間的關係都存在相互制約、相互砥礪、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無克,勢必亢盛之極而為害,因此必須抵禦這種亢盛之氣,令其節制,方能維持事物的正常協調狀態。《素問·六微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即指五行之一因過度亢盛而為害機體產生疾病,須相剋之一行起而抵禦以節制其過度之亢盛。其承製之機理為:火之下,水承之;水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按:此處風氣即木之氣;火分君、相,君火陰精承製,陰精即真陰之水;相火寒水承製)。
3.6 勝復
勝復指勝氣和復氣的關係。五行勝復即五行相勝相制中的剋制與反克制關係。五行學說把由於太過或不及引起的對「己所勝」的過度克制,稱為「勝氣」,而這種勝氣在五行系統內必然招致另一種相反的力量(報復之氣)將其壓制下去,這種能報復「勝氣」之氣,稱為「復氣」。「勝復規律」是五行結構系統中對於五運之間太過、不及所產生的不平衡的自身調節機制(內穩定機制)。例如:若火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度克金,而使金氣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則木氣偏勝而加劇克土,土氣受制而減弱克水之力,於是水氣旺盛起來把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又重新恢復五行平衡,這裡火氣為勝氣,水氣就稱為「復氣」。
4 五行學說在傳統獸醫臨床中的運用
五行學說在傳統醫學理論的生理、病理、診法等方面都有滲透和運用,早在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比較系統深入的論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系統論述了五行與五方、五臟、五味、五體、五竅之關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脈要精微論》說「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精,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五行學說也是中國傳統獸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少在唐代以前五行學說就已經與傳統獸醫學緊密結合。唐代·李石編著的獸醫名著《司牧安驥集·看馬五臟變動形相七十二大病》云:「昔神農黃帝創置藥草八百餘種,救療病馬……又能知五臟六腑之病源,察五行衰旺之氣候,有病,針葯隨療即瘳」。此後,歷代獸醫典籍都援引五行學說,並靈活運用到了獸醫學的基本生命理論、五臟理論、病機理論、疾病診斷以及治療理論中,並作為一種闡述醫理、分析病機、確定證候,探討治法的方法和說理模式被廣泛地得到應用。
4.1五臟生理方面
中獸醫理論將五行學說用於說明家畜機體與自然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將五臟比類對應於五行,用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關係推論五臟六腑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制衡情況。獸醫鼻祖馬師皇說:「馬者,獸也。稟二氣五行,長於灰台之下,與人並生於天地之間,有任重致遠之功,代人之勞,而也待人之養(《元亨療馬集·馬師皇問對脈色論》)。《元亨療馬集·論馬口色者何也》謂:「夫肝者,東方木也,甲乙為主,壬癸相生,庚辛相剋。色應左部卧蠶,合於周圍排齒,旺於春季,寅卯辰月當權。……心者,南方火也,丙丁為主,甲乙相生,壬癸相剋。……旺於夏季,巳午當權。……夫脾者,中央土也,戊己為主,火部相生,木星為難,應之於唇,合之於舌,旺於四季月末,辰戌丑未當權。……夫肺者,西方金也,庚辛為主,戊己相生,丙丁為難,色應右關,合於唇色,旺於秋季,申酉戌月當權。……夫腎者,壬癸水也,水星為主,金部相生,土星為難,應於排齒,合於玉戶,旺在三冬,亥子丑月當權。」
五行與家畜體、自然界配對錶
(參考《印會河中醫學基礎講稿》)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家 畜 體 |
家畜 | 雞 | 羊 | 牛 | 馬 | 豬 |
五臟 | 肝 | 心、心包 | 脾 | 肺 | 腎 | |
六腑 | 膽 | 小腸、三焦 | 胃 | 大腸 | 膀胱 | |
五官 | 目 | 舌 | 口 | 鼻 | 耳 | |
五體 | 筋 | 脈 | 肉 | 皮毛 | 骨 | |
五神 | 魂 | 神 | 意 | 魄 | 志 | |
七情 | 怒 | 喜 | 憂思 | 悲 | 驚恐 | |
自 然 界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咸 |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黑 | |
五化 | 生 | 長 | 化 | 收 | 藏 | |
五氣 | 風 | 熱 | 濕 | 燥 | 寒 | |
五方 | 東 | 南 | 中 | 西 | 北 | |
五季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冬 | |
五變 | 握 | 憂 | 噦 | 咳 | 栗 | |
五聲 | 呼 | 笑 | 歌 | 哭 | 呻 | |
五音 | 角 | 征 | 宮 | 商 | 羽 |
4.2診斷方面
中獸醫常常運用五行學說以判斷家畜疾病預後和治療難易。《元亨療馬集·論馬口色者何也》謂「察色者,先令觀其金關左竅,次驗兩輪排齒。金關光潤,根本正也,排齒鮮明,水生木也,其疾可治。金關暗昧,……其症難醫,變黃者可治,變紅者可治,變黑者難治,變白如枯骨者,金克木,亦難治也」。《元亨療馬集·相四季口色形候》說:「春季,口中色青者,病在肝,難治也。若變黑者,可治,謂水生木也;變白者,不可治,謂金克木也。夏季,口中赤者,並在心,難治也。若變青者,即可治,謂木生火也;變黑者,不可治,謂水克火也。秋季,口中白者,病在肺,難治也。若變黃者,即可治,謂土生金也;變赤者,不可治,謂火克金也。冬季,口中黑者,病在腎,難治也。若變白者,即可治,謂金生水也;變黃者,不可治,謂土克水也。」
4.3 病機分析方面
中獸醫理論主要是運用五行生剋乘侮規律來說明臟腑病變後相互間的影響或傳變。不過病邪傳變與否,關係到某一髒的虛實,即所謂「虛則受邪,實則不受邪」。其次也關係到病邪的性質和治療的措施,故不能將五臟病邪傳變與五行生剋機械死板地硬套。《馬師皇問對脈色論》在論及不同季節診察口色,以判斷家畜機體平、病、和、生、危、死,就是運用五行生剋理論進行判斷的。如:春者,肝旺也,甲乙當令,壬癸相生。凡口中之色鮮明光潤如桃色者,平;白者,病;紅者,和;黃者,生;黑者,危;青者,死。何謂平?春色如桃,百病俱消。白色者,肺金之色也,春現者,病,蓋木逢金也。黃色者,脾土之色,春見者,生,蓋肝病傳脾,木賴土滋也。黑色者,腎水之色,春見者,危,蓋三春黑色,五臟滅絕。青色者,肝木之色,春見者,死,蓋春間青紫,木虧肝死。下表為四季口色與機體狀況之關係表。
春 | 夏 | 秋 | 冬 | |
平 | 鮮明光潤如桃色 | 鮮明光潤如蓮色 | 鮮明光潤如桃色 | 鮮明光潤如桃色 |
病 | 白 | 黑 | 青 | 白 |
和 | 紅 | 黃 | 黃 | 紅 |
生 | 黃 | 白 | 紅 | 黃 |
危 | 黑 | 赤 | 白 | 青 |
死 | 青 | 紫 | 黑 | 黑 |
註:不同季節家畜處於不同狀態時所表現的口色對照表,編者略有調整。
4.4治療和疾病預後方面
中獸醫理論認為,家畜疾病系臟腑機能太過(亢進)、不及(衰退)以及臟腑之間的機能失去平衡協調所致,也即五行生剋關係失常所致。某一臟(腑)的機能失常(發生病變),均可以通過生克關係相互傳變至其他臟(腑),引起其他臟(腑)的機能發生改變(病變),如腎陰虛可致肝陽上亢,稱為「水不涵木」。肝氣橫達,導致胃脘疼痛不適,吞酸嘔吐等,稱為「肝胃不和」。治療上,除調整原發病變髒腑本身外,還須考慮到與其相關的其他臟腑,調整其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而使臟腑之間的機能平衡協調,也就是要按照五行生剋乘侮關係來確定治療法則。《難經》謂「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如肺金虧損,可以直接治其本臟,用補肺、化痰,降氣、平喘治法,也可培土以生金,通過補益脾土達到治療肺病的目的。五行乘侮關係,不僅可用於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而且還可以用來預測疾病的傳變路徑,確定預防傳變的原則和方法。東漢醫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利用五行生剋關係來預測疾病的傳變並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葉天士《溫熱論》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肺屬金,心包為心之宮牆,屬火,火克金,金受邪重則順傳陽明胃土,即所謂子病犯母;逆傳則上犯心包,所謂反侮者是也,這也是利用五行生剋關係預測疾病傳變的一個範例。此外,運用五行生剋乘侮關係確定的治療方法還有:滋水涵木、瀉火平木、佐金平木(清金制木、清肺瀉肝)、扶土抑木、培土製水、補火生土、壯水制火、金水相生(補腎潤肺、補腎平喘)、瀉南補北(瀉心火滋腎水)、執中央以運四旁等等。
總之,五行學說起源於古人日常生活對自然的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春秋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將五行生剋理論引入解釋社會變遷,使五行學說為陰陽家所發展運用。五行學說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它著重於分析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用取象比類、抽象歸納等思維方法以及生克乘侮的工具來說明自然社會萬事萬物之間複雜的運動變化及其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發展的規律。五行學說引入中獸醫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並與中獸醫學理論有機地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傳統中獸醫學在運用五行學說時,常常容易陷入機械唯物主義的泥潭,作為中國傳統獸醫學的主要診療對象馬牛羊雞犬豬等家畜禽機體,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開放的複雜巨系統,這個巨系統無時無刻不與它周圍的世界發生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交換,也無時無刻不受到外界的影響與制約。因此我們在獸醫臨床診療實踐中,在運用五行學說分析病情、病機以及確定治療法則,判斷預後吉凶順逆時,一定不要陷入機械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泥潭,不要犯死板教條、機械推論的錯誤,要遵循和牢牢掌握醫聖張仲景教導我們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論治精神以及《素問》的「必先歲氣,毋伐天和」「謹察陰陽而調之」的原則,這些才是傳統獸醫學理論活的精髓與靈魂。(編輯:狄慧)
【複習思考題】
- 何謂五材與五行?
- 試述五行之間的基本關係。
- 傳統獸醫學中哪些方面可以運用五行學說?
- 中獸醫臨床中運用五行學說分析病機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本期主講:向春濤,高級獸醫師、國家執業藥師,兼任西南地區中獸醫學會常務理事、屏山縣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公開發表了《唯象獸醫學概論》、出版了《豬經大全新解》和《牛經大全新解》。
下期內容:孫健主講《以和為貴——五臟》。
本文原文刊於《中國動物保健雜誌》2014年8月刊,更多內容可關注本刊微信訂閱號zgdwbj
可發送「目次」獲得最新期目次頁,或其他關鍵詞獲得相關信息。
推薦閱讀:
※(1)生克制化合、刑沖合害破(上 )
※人類「3大慾望」哪種最難克制?
※生克制化的信息之象及應用
※一個人的自控力達到巔峰,會有怎樣的情況出現?
※傷官克制旺七殺,不做大哥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