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蓋世的楊氏太極拳「五虎將」,你都聽說過嗎?
楊氏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一樣,是中國太極拳最大的兩個流派!在太極拳的發展史上,楊氏太極拳同樣做出了巨大貢獻!楊氏太極拳有「五虎將」之說,是指常伴隨太極宗師楊澄甫的五個武藝出眾的弟子:陳微明、褚桂亭、田兆麟、武匯川、董英傑。他們對太極拳在全社會的普及和推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虎將」之陳微明——著書創社推廣太極功在千秋陳微明(1881-1958),湖北蘄水人。1913年北洋政府設立清史館,他是《清史稿》的二十多位作者之一。在編修史稿的同時,開始學習武藝。1915年從師孫祿堂學習形意、八卦,後又拜楊澄甫為師,學藝8年,盡得楊式太極拳之精髓。
陳微明在楊澄甫門下學藝七年,成為楊先生的衣缽傳人。學藝期間,陳微明將楊先生口授身演的太極拳技藝一一做了筆記,最終彙集裝訂成冊,並且把成稿贈與楊先生,以謝師恩。楊先生將書稿「藏之數年,不以付梓」,從不以示人,可見對書稿珍視有加。
後經友人倡議,徵得楊澄甫首肯,陳微明將書稿要回來,連同楊澄甫所贈的五十餘幅拳照,由名流鄭孝胥題寫書名「太極拳術」,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書中套路部分的圖片均為楊澄甫拳照,缺圖的地方由陳微明補加。
「五虎將」之陳微明
《太極拳術》的出版是楊式太極拳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對於楊式太極拳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促進和普及作用,書中的「練拳十要」和楊澄甫的拳照成為楊式太極拳的經典,講拳學理論必提「十要」、講姿勢必看楊澄甫的拳照為衡量拳架正確與否的標準。
陳微明南下上海後,1925年在上海西藏中路創辦致柔拳社,自任社長,傳授內家的太極、八卦、形意等拳術。報刊媒體將辦社消息發出後,報名者紛至沓來,從學者甚眾。學員來自社會各階層,陳微明在上海十里洋場名聲鵲起,始開南方太極拳運動之先河。
後來,陳微明在蘇州、廣州等地設立分會。「致柔拳社」中的「致柔」二字,源自《老子》「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一語。拳社以流傳國技、注重養生為辦社宗旨。學習者以祛病、養生為目的,一年學制;以體用兼通為目的者,三年學制。三年制的學習內容為:第一年太極拳、定步推手、太極劍;第二年太極長拳、活步推手;第三年大捋、散手、對劍、太極槍。
1927年,陳微明的另一武學專著《太極劍術》問世,該書彌補了《太極拳術》有拳無械的不足。1929年秋,陳微明第三部武學專著《太極答問》出版。這時,太極拳在上海成為一種運動時尚而風靡一時,在上海開辦的武館社均開設了太極拳。陳微明在書中將太極拳老套路拆繁化簡,精選為24式單式練法。
陳微明的三部武學專著對太極拳的普及和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在當時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三部著作無論是理論性還是技術系統性,均堪稱經典之作,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致柔拳社六周年紀念
陳微明創立的「致柔拳社」對楊式太極拳的傳播、推廣有不可磨滅的貢獻。1929年11月在杭州國術遊藝大會開幕式上,表演了集體太極拳。陳微明與田兆麟合作,先後多次表演太極推手、太極對劍等,對推廣太極拳起了一定作用。
陳微明不僅武技精湛,理論研究深入,而且品德高尚,待人謙和,治學嚴謹,其辦學思路及影響是有跨時代意義的。趙朴初先生曾評價陳微明:「今則亞州及歐美等國慕名而研究學習者日眾,其反映先生之倡守之功不可沒也。」
20世紀50年代後期,由於陳微明逝世及其他一些原因,致柔拳社停止活動。90年代,陳微明的弟子分別在無錫、寧波、上海等地恢復致柔拳社的活動。
「五虎將」之褚桂亭——兼通形意八卦的一代太極大師褚桂亭(1892-1977),河北任邱人。自幼酷愛武藝,8歲即向當地名師姜玉和、於炳忠、陳德路諸先生學拳練功。1912年深受形意八卦大師李存義青睞,正式收為其入室弟子。其後於1921年在杭州正式拜楊澄甫為師,後成為楊家「五虎將」之一。
1916年起至40年代,主要在江、浙、滬活動。先後在保定軍官學校、中央國術館、中央警官學校、總統府侍衛處、國民政府軍政部等機構,或私人開班授課。50年代定居上海,在外灘公園、人民公園設場授課,其間也應邀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政府公安系統、永安公司等處開班授課。
「五虎將」之褚桂亭
1956年受上海市體委委託,與蔡龍雲、傅鍾文,張玉等共同編定了五十式精簡楊式太極拳,以便普及太極拳在廣大教職員工中的學習。1957年,受國家體委武術科之邀,與顧留馨、傅鍾文等赴京參與審核、統一制定了楊式八十八式太極拳,並創編了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褚桂亭技藝廣采博學,內外兼修。無論拳功器械,都深得三昧,已臻神妙。觀其演拳,直覺氣滿神足,庄似虎坐,身似龍行,風采多姿,內涵深邃。無論繁簡招式,刀槍劍鉤,一伸手即充滿內家神韻,其中妙處難以言傳,凡目睹者有嘆為觀止之感!
褚桂亭授徒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順乎自然,尤其注重武德。褚桂亭對於可以培養的人首重站樁,先調身、調息、調心。綜觀褚桂亭技藝無論體用,都達相當高度,確有獨到一家風格。由於褚桂亭秉性厚直,淡泊名利,論藝時從未自詡成家立派。然以其成就,雖不言家,已自成家;不欲立派,足可言派。
叄
「五虎將」之田兆麟——師從健侯、少侯、澄甫,盡得楊門精華
田兆麟(1891-1959),生於北京,幼年喪父,八歲時因不忍見其母過於勞累,便主動退學私塾,於自家門前設攤販賣水果,養家糊口。當時北京太極名家楊府離田兆麟家不遠,楊健侯老先生過往常經田兆麟家門前,日久漸對他引起關注。
田兆麟十三歲那年,一日,楊老先生問他是否喜歡學拳?田兆麟雖甚喜歡,但慮於一家生計,又很猶豫。楊健侯聞後說:「這好辦」。當即與其母商議,全家每月生活由楊健侯供應。自此,田兆麟便進楊府與楊健侯二位公子楊少侯、楊澄甫同宿共餐。楊健侯親自執教,三人日夜勤練太極神功秘術。
據田兆麟回憶,當初無極式站樁和太極起勢,就足足練了半年之久。由於基本功紮實,加上田兆麟甚有悟性,每日在楊家勤學苦練,功夫大有長進,多次請求拜師。因其性急好鬥,楊健侯不允。
「五虎將」之田兆麟
整整七年,田兆麟天資聰穎,學拳刻苦努力,盡得楊門絕技真傳,一身兼諳楊家之老架子和大、中、小拳架精粹,以及推手、大捋、散手、刀、劍、槍、棍,田兆麟皆得真傳實授。此時,田兆麟遵師命正式拜帖在楊少侯門下。
1912年,提倡健身強國運動,並首次在南京創辦全國南北武術擂台賽。田兆麟奉命代表楊家參賽,從而一舉成名。當時南京首先創辦南京國術館,田兆麟恭請楊少侯先生上任就職。田兆麟隨後一路南下訪武交友,直至廣州。待返回後,杭州又創辦浙江國術館,聘請楊澄甫及田兆麟坐館執教,廣傳拳藝。1915年,田兆麟24歲,被選為救火隊領班,楊健侯指定其向楊澄甫叩頭拜師,仍由楊健侯代子傳藝。
1917年,師祖逝世,田兆麟再投楊少侯門下,苦練楊氏家傳的快拳及散手,身手柔綿而氣勢速猛。少侯有「千手觀音」之美譽,田兆麟手法多變而步法靈巧,頗有少侯的風格。
1921年,田兆麟隨楊少侯至杭州。杭州人力車夫素有濫收車費的惡習。田兆麟坐上車後,車夫聽他是北方口音,遂索要雙倍車費。田兆麟不允,車夫上前扯其衣袖,田兆麟順手一探,車夫跌了一個大筋斗。在路邊候客的眾車夫見狀大嘩,十餘人一涌而上,將田兆麟圍在核心。但聞哼哈之聲不絕於耳,傾刻間,十餘名車夫均被放倒在地。
又一次,田兆麟在西湖邊茶樓憑窗而坐,品茶觀景。兩名國民黨下級軍官要田讓座,田兆麟不允。軍官撒野動手,被田兆麟發出丈外。軍官回營召集十餘名士兵前來圍攻田兆麟,田兆麟乘機大顯身手,從從容容,將來人一一放倒。田兆麟兩次遭十餘人圍攻,所向披靡而本人毫髮無損,於是名聲鵲起,上門求藝者絡繹不絕。
太極宗師楊澄甫
1923年,楊澄甫在北京重開山門,功夫爐火純青。田兆麟聞訊後,專程趕回北京,與楊澄甫試手。不料一出手即被楊澄甫粘住,一籌莫展,連續數次被楊澄甫發至丈外。田兆麟原以為自己熟練楊健侯之中架子及楊少侯之小架子快拳,楊家的功夫已集於一身,萬萬未曾想到楊澄甫宗造詣如此深厚,不禁號啕大哭,跪地不起,重新叩頭拜師,虛心求教。由於田兆麟曾經得到楊健侯、楊少侯及楊澄甫等宗師親傳口授,功夫不同凡響,曾在杭州國術比賽擂台奪魁。
1930年代初,田兆麟在上海南市珠寶公所設館授拳,工商界人士慕名而來者甚眾。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杭州淪陷時,田兆麟應邀,全家到上海定居。當時曾於上海武術界前輩佟忠義、王子平等名師摯交頗深。
新中國成立後,田兆麟一生感念師恩,維護太極拳楊門聲譽,門徒學生遍及我國沿海省市及南北各地。田兆麟逝於1959年,早年所收弟子如崇壽永、董柏承、金達鍾等也均先後歸於道山。田兆麟共生三子,以二子田穎嘉得到田兆麟真傳,技藝最精,又學得最多最全。
「五虎將」之武匯川——在楊門中功夫僅次於楊澄甫
武匯川,原籍河北昌平,身體偉岸,技藝精湛,為楊澄甫早年入室弟子。原本練少林拳,1912年在中山公園與牛春明比試失利,遂改學太極。同年,武匯川在北京中山公園從楊澄甫學拳,1914年正式拜師入門,其拳藝未經楊健侯傳授,直接師承楊澄甫。
楊家結成對手的推手散手搭檔,稱為「相手」。楊澄甫身材魁梧異常,精心挑選身長力大、反應靈敏的門徒為「相手」。武匯川、李雅軒、董英傑均擔任過楊澄甫的「相手」,其中以武匯川擔任「相手」時間最長,平時陪練推手、散手、粘劍、粘槍以及與楊澄甫表演的機會最多。
楊澄甫授拳,只示範,不多言。徒弟唯有在推手或粘桿對練之時,細心體會楊澄甫的身勢、發勁、表情,在挨打之中學習。武匯川體重200 余斤,常被楊澄甫發出一二丈外,因此熟悉楊澄甫松沉發勁之方法,善發寸勁,入內透里,氣勢兇猛。
「五虎將」之武匯川
武匯川精心挑選身材偉岸的張玉、吳雲倬為入室弟子,此二人體重均在180 斤以上,武匯川與他們演練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如漆似膠,不即不離,突然發勁,則張、吳二徒必騰空飛出,失重落地之時,猶如山崩地裂,樓板劇烈震動。故上海武術界稱田兆麟、武匯川為楊門「哼哈二將」,李雅軒亦稱讚武匯川的松沉及軟彈勁深得楊澄甫真傳。
武匯川身強力壯,單臂握住一條桌腿,可將整桌酒席平穩舉起,桌面上杯中之酒水絲毫不外溢。太極門一般不練沙袋,武匯川按照少林門習慣,在武館大樹上弔掛6隻200 斤的沙袋,共1200斤。武匯川站在中間,將6隻沙袋推開,沙袋因慣性同時盪回,武匯川拳打、足踢、頭撞、肩靠、肘擊,不斷將沙袋打出,經過長期鍛練,周身各處均可發勁。
楊澄甫南下時,他亦隨往。1928年創辦「匯川太極拳社」,是繼陳微明、葉大密之後在上海有影響的太極拳組織。
武匯川教徒嚴肅認真,因此門生很多,主要的有張玉、吳雲倬、武貴卿三人。張玉是上海的推手名家,吳雲倬與武貴卿二先生,功夫也不在張玉之下,吳在上海辦有「用中太極拳社」。
1928年,葉大密受《申報》報館的委託,組織各門派武術家義演,募集夜校助學金。武匯川頭戴禮帽,身披黑色斗蓬,昂首闊步進入會場,脫下衣帽往張玉手中一丟,一副旁若無人之態。吳鑒泉從座位上起身相迎,武匯川稍微點點頭,態度傲慢。表演之時,眾武術家往往點到為止,武匯川連發猛勁,將張玉打得在地毯上翻滾。
1933年,中央國術館張之江帶領他的學員到上海江灣復旦大學高中部表演武術。隨後該校由吳劍嵐教授(他是武匯川的弟子)帶頭成立了國術研究會,並發貼請上海各國術社到該校表演,共到五十餘人,都是武林高手,武匯川和他的入室弟子張玉、吳雲倬都在場。
各門各派的精彩表演,當然勝過中央國術館的一般學員。其他門派不說,在太極拳方面,張玉和吳雲倬表演了武當對劍,武匯川則和吳雲倬表演了太極拳活步推手、大捋和散手。他們二人的身體重量都在一百八十斤以上,看起來似乎不會怎樣靈活,誰知二人一搭上手;四腳如蝴蝶穿花,落在體育館的地板上,一點沒有聲音,而身手翻騰起伏,如神龍天矯,儘管變化無窮,卻似膠黏膝附,不即不離。
武匯川弟子張玉和其他太極拳名家在一起
每當武一發勁,吳則驚惶失措,輒被拋擲尋丈以外,其失重落地之勢,猶如山崩地裂,地板下面的樓板子嚓嚓作響,如摧折一樣,使觀眾大開眼界。當時上海武術界一致公認楊式太極拳功夫,除了楊澄甫本人,就要推武匯川先生為第一。
至1935年,約有一千人參加「匯川太極拳社」,顧留馨先生曾經為該社門生。
李雅軒先生於其師兄弟中都少所讚許,惟對於武匯川則謂其真有本領,功夫既深湛,又全面,推手、散手、刀劍、槍等無一不精。當楊澄甫在世時,只有武匯川可以同他對練。雖然也免不了要被挫敗,但比起其他師兄弟在楊澄甫面前就強得多了。李雅軒又說武的徒弟張玉功夫也不錯,曾在杭州國術館與該館推手很有水平的楊某較量,一出手楊即被打得騰空飛起,跌出一丈以外。
上海的張嘯林聘請武匯川為武術教師,送他一輛包車,一塊手牌,在張所管轄之青樓,均可免費自由出入,武匯川樂此不疲,酒食徵逐,夜夜笙歌。又與人合作投資股票失利,半生積蓄付諸東流。
武匯川練推手喜發猛勁,曾失手將某資本家打傷。此人多次僱用打手伺機報復,均被武匯川擊敗。資本家遂駕汽車將武匯川撞傷。武匯川在接二連三打擊之下,一病不起,患急性肝壞死逝世,僅享年四十七歲。陳微明說:「師兄像金剛一樣的身體,我們這些人誰也趕他不上,然而他竟這樣早逝,真是武術界中不可補償的損失,這也只能說是死生有命了」。
「五虎將」之董英傑——讓太極傳播海外的國際武術巨子董英傑(1897-1961),河北邢台人。自幼聰慧,體弱而好武。曾師從李增魁學習「十三式」。董家世交劉瀛州先生,介紹董英傑拜李香遠為師,學習武式小架開合太極拳。李師以一中指以內勁微按肌膚,令其痛入骨髓。董英傑刻苦用功,數年之後,基礎紮實,體魄魁梧,廣納四方豪傑,以武會友。
1926年,董英傑慕楊氏太極之名,踵門跪求楊澄甫收錄為徒。楊公見其態度誠懇,遂允其拜師入門,改習楊氏太極。董英傑深得楊氏太極之精髓,其功底淳厚,拳架氣派宏大,輕靈沉著兼備,善用粘黏揉搓勁,推手之時,與人一搭手,對方即東倒西歪立足不穩,他便乘機發勁。董英傑成為楊澄甫入室弟子,極得楊澄甫賞識,為楊式傳人中代表性的人物。楊澄甫之《太極拳使用法》即為其手編。
20世紀30年代,在香港創立了太極拳健身院,廣收港、澳弟子傳授拳藝,名聲顯赫。民國時期南京打擂,打敗了英國拳王,從而威震天下。
「五虎將」之董英傑
因陳濟棠、李宗仁來函恭請,楊澄甫於1933年率董英傑、楊守中等赴粵,任廣東省政府參事,教授公職人員練拳,董英傑擔任其主要助手與演練推手、散手時之「相手」。1935年,楊公水腫病複發,回滬就醫,董英傑與師弟守中(楊澄甫之長子振銘)共承衣缽,留粵傳授太極拳。日寇佔領廣州、香港時,董英傑隱居澳門,不願同流合污。
抗日戰爭勝利後,董英傑前往泰國授拳。泰拳善用肘擊、膝打等各種毒招,令對手傷殘,乃舉世聞名之兇狠猛惡拳法。董英傑初至泰國之時,泰拳名手上門比試者絡繹不絕,與董英傑交手,即被發出尋丈之外,無一倖免者。鬆柔和緩的太極拳,居然在尚武之鄉泰國站穩足跟,發揚光大。
1948年,英傑太極拳學院出版董英傑所著《太極拳釋義》,包括董英傑本人之拳照,以及得自楊家之太極拳古典經論;在技術上有所創建,理論研究亦獨有心得。董英傑之開山弟子為劉同祿,在滬著名傳人為樂煥之、董世祚,海外傳人甚多,不及一一詳記。
20世紀50年代,董英傑先生除了應邀前往泰國外,又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教拳授藝。長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授拳,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子董虎嶺、女董茉莉皆為太極拳知名人士,並分別在美國、香港等地傳播太極拳多年。董氏太極拳目前已有海外弟子5萬多人,在國際武術界影響巨大。
推薦閱讀:
※聽說,水裡長出的植物更純凈美麗
※聽說期中烤來襲,先背幾個牛詞壓壓驚|每周牛詞
※很少聽說吧,生肖的最主要功能原來在這裡
※聽說很多人還不會綁相機帶
※聽說中國開放二胎,外國的奶牛紛紛都嚇暈過去了 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