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山奇松—黃山歸來不看岳(三)

來 源 / 網 絡複製·編輯 / 塞上齊翁【塞上齊翁按】 「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這幾乎已經成為眾多旅遊者的共識。黃山、九寨的美,不僅在於她的奇,她的幽,更在於她的自然,在於她的渾然天成,在於她的天然去雕飾。我曾於56歲、66歲時二上黃山,也曾二上廬山,還登過泰山、峨眉山,唯對黃山情有獨鍾。二上黃山時曾對同行的朋友立志揚言:75歲時三上黃山。或許是老天不同意我的 「宏圖大志」,73歲歲尾,我的疑是重症肌無力複發,語音障礙、咀嚼無力、吞咽困難,「進口」 出了問題,體重在短時間內急劇掉了30斤,只剩下110斤(與 「110」 報警巧合,豈不是天意?)。掉30斤,兩大盆肉啊!乖乖!我的體質幾乎垮了,三上黃山,已成黃粱一夢。我喜歡攝影,一直想用自己拍的照片編幾篇黃山的圖文日誌。但是,二上黃山用的都是膠片相機,想把底片變成數字文件,若自己買高質量帶底掃的掃描儀,價格昂貴,又不經常用,划不來。送圖片社,不知道人家的掃描儀質量如何,況且,掃底雖然我們覺得收費頗高,但利潤較底,恐怕人家不會給你認真做。我曾去試掃了10幾張,質量真的是慘不忍睹。黃山,讓我魂牽夢縈,割捨不下。於是乎把曾經在網上收集的黃山圖片翻出來,篩選整理、縮放為統一尺寸,進行簡單的光影處理,又把網上收集的文字重新編撰,編輯成《黃山歸來不看岳》,共五集,與大家共享。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黃山區境內(景區由市轄),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約160.6平方公里。黃山原稱「黟山」,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曾在此修鍊升仙。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改名黃山,這一天還被唐玄宗欽定為黃山的生日。黃山為道教聖地,三山五嶽中的三山之一,遺址遺迹眾多,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以日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五絕」(也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之說)著稱;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8℃,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黃山是獨特的花崗岩峰林,大大小小的峰巒,千姿百態的古松,惟妙惟肖的怪石,變幻莫測的雲海,構成了黃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巨幅畫卷,賦予了黃山藝術的魅力,塑造了黃山永恆的靈性、神奇的風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山中有溫泉、雲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六大景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黃山,以其奇偉俏麗、靈秀多姿的獨特魅力名揚遐邇,成為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療養勝地;國家5A級旅遊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評選為首批 「世界地質公園」,黃山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三大世界桂冠的旅遊勝地!黃山,作為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蹟,歷來享有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的美譽。酈道元、李白、徐霞客等古今名士都曾在此留下壯美的詩篇和歷史的足跡。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黃 山 奇 松黃山之美始於松。黃山奇松,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以石為母,以云為乳。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處處皆松,比比皆松。「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百年以上的黃山松就數以萬計黃山松,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說:「絕峴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髲,盤根虯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關於黃山的幾大名松,據有關史料說,康熙年間,史學家程宏志在其著作《黃山記》中首次給黃山松命名。他評出:黃山六大名松:卧龍松、破石松、蒲團松、擾龍松、接引松。後來,閩麟嗣編寫《黃山松石譜》,引薦:黃山九大名松:攏龍松、卧龍松、接引松、棋枰松、蒲團松、困龍松、迎送松、倒掛松、破石松。此時, 迎客松並未被列為名松,而迎客松已經在青獅石壁旁生長了數百年此後流傳的黃山十大名松是: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探海松、 蒲團松 、黑虎松 、卧龍松、 麒麟松、連理松。現在流傳的黃山十大名松是: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盼客松、望客松、蒲團松、探海松、倒掛松、望泉松、貼壁松。黃山十大名松、黃山十大奇松 ,可能還有其它不同版本,仁智之見,不足為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十大名松是:迎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 連理松,麒麟松,豎琴松,黑虎松,接引松,龍爪松。

1、迎 客 松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榦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現在的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的形象大使,成為黃山松的代表。他儀態大方,挺拔蒼勁,翠葉如蓋,,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讚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遊人目睹此松,精神為之一振,紛紛在此攝景留念,且引以為幸。在旅遊旺季,這裡人頭攢動,要找一個好的拍攝位置,往往要等好長時間。迎客松更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國之瑰寶,當之無愧。

2、陪 客 松陪客松在玉屏峰正前方文殊台上。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秀麗,似長年累月既陪伴遊人觀景、小憩。有詩讚曰:「玉屏樓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張羅。不語奇松能職守,無間風雨笑顏多。」陪客松旁邊一石上有 「果然」 二字題刻。

3、送 客 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枝葉側伸好像作揖送客,與名揚世界的黃山迎客松遙遙相對應,此松虯干蒼翠,側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送客松已與2005年12月枯死。據傳,現已遴選培育了多棵與送客松形似的 「接班松」,將擇時栽植在原來的位置。

4、盼 客 松位於天都新道,在 「天地一線」 回首,可見此松。海拔1680米。古松粗壯挺拔,巨臂前伸,姿態很像迎客松,只是立於高位,僻居深山,寂寞數百年,直至天都新道修通,才展現風采,多年盼望的客人終於到來,因而得名。此樹樹齡400年,高8.2米,干圍1.7米,冠幅直徑9.5米今人有詩讚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5、望 客 松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6、蒲 團 松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繫在一起,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繡,何如頂上好安眠。」

7、探 海 松又名小迎客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特點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乾二淨。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裡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8、倒 掛 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9、望 泉 松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10、貼 壁 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有詩讚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貼壁松有兩株。另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

11、團 結 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生長在黃山北海至西海的山路旁。古松鐵根盤結,五干圍抱,枝葉茂盛,團團簇簇,狀若兄弟五人相互擁抱,人稱「團結松」。

12、麒 麟 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榦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高枝如麟角,低枝似麟尾,主幹樹皮如麟甲斑斑,狀如送子麒麟,樹齡約500年。

13、連 理 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樹高20多米,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並蒂齊肩,其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因為人們常以連理比喻夫妻,所以附於此樹的傳說,也是愛恨纏綿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相傳二人曾於七夕明誓,百年之後同去黃山,修身養性再結連理。死後二人果然同游黃山,並留戀此地美景而化身為連理松。

14、黑 虎 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且冠蓋濃綠近黑,似一黑虎卧於坡下,故名「黑虎松」

15、 龍 爪 松黃山十大松之一,它位於始信峰上,5根主側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張,似蒼龍之爪,蒼勁有力,深扎岩中。從連理松前行,過一小拱形石橋,上坡約百步即到。這是一株約400年樹齡的松樹。

16、豎 琴 松黃山十大名松之一,位於卧雲峰北坡。豎琴松以形取勝,它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轅門松在卧雲峰東隅。奇松主幹挺直,頂如傘狀,另伸一千,形作倒「U」狀,宛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故名「轅門松」。可惜今已枯萎。有詩讚曰;「奇松態作古轅門,出入千乘萬馬屯。為覓人間稀世景,如雲遊客涌紛紛」。

17、擾 龍 松舊志所記九大名松之一。清康熙十八年刻印的《黃山志定本》「木屬」篇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攏龍松」:「散花塢中突兀一峰,下臨無際,一松破石以孕身,賈勇怒撐,上透峰頂,即偃其蓋,衡枝長二三丈,凌空飛舞,若龍爪搏擊。松中第一奇觀,見者駭矚,尊為帝松」。由於有:「散花塢中突兀一峰」之句,故而很多人誤把「夢筆生花」上的「筆花松」當做「擾龍松」了。其實古代散花塢的面積是很大的,始信峰、石筍矼下面的深壑均屬散花塢範圍。徐霞客《游黃山日記》中寫有:「晨餐後,由接引崖踐雪下。塢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結,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幾與峰等,所謂"擾龍松』是也」。黃山畫派著名畫家漸江大師,曾畫有始信峰下擾龍松一畫,畫上寫明右手高者為始信峰,左下手低矮的一座怪石上,即為擾龍石上擾龍松。據查:古代從北海景區去松谷庵的路線是從始信峰接引崖下行的,故而很容易看到擾龍松;而今是從清涼台旁經十八道彎、仙人鋪路等處下行松谷庵的,所以只能看到「夢筆生花」上的「筆花松」,而擾龍松的奇特雄姿,近百年來,再沒有人看見過。擾龍松在1982年枯死。「攏龍」之名,極傳神極寫意,謂其接近或頗得龍脈之氣也。據當時實地考察,攏龍古松,高3.7米,徑0.74米,樹齡在600年以上,死亡原因不明,可能是環境污染加自然衰老吧 。山園林部門於1984年在擾龍松原位置專門設計製作了一棵塑料松樹。真松成了假松,令人哀傷感慨不已。據悉,近年來,重新培育一棵「擾龍松」已作為重要研究課題。2004年3月26日,一棵高達1.75米、外形和擾龍松極為相似的松被移植到原樹位置上,千辛萬苦,終獲成功。

18、卧 龍 松舊志所記九大名松之二。地處始信峰東,橫生於卧雲峰東側懸崖石壁中。在樹榦20厘米處,分兩叉盤麴生長,頂枝反側融為一體,作伏卧狀,昂首,角嶄髯張,頗有蒼龍凌波之勢,清人將其描寫為「百尺偃神龍」。原先有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中,不知何年「破壁飛去」。

19、接 引 松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臨壑,唯有東南與另一峰相隔丈許,早先斷木為橋,以渡遊客。 此松生於兩峰隔谷邊緣,清人劉大櫆記述:「北岸有松,橫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遊人。後改木橋為石橋,名「渡仙橋」,游者仍扶此松枝過橋。接引松樹高4米,胸徑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樹齡約500年。

20、棋 枰 松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四。位於北海景區,盤踞在平天道旁,此松極奇古,松干較短,高僅二尺,但盤根蓋頂,冠幅蔭廣逾丈。因其頂平正若砥,須霞井井,如同圍棋盤上的黑白方格,故名「棋抨松」。相傳,從前有數仙童坐在枝桿橫斜、平正如棋盤的樹頂上下棋,有位名叫黃升的樵夫,看棋人迷,忘記下山,仙童即授之一棗,含之不飢。清人洪雲行有《棋枰松》詩詠之:「聞道驂鸞客,時來坐對松;樵柯從爛盡,此局幾時終?」此詩將棋抨松描繪成仙人的棋盤,給棋枰松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耐人玩味。今人亦有詩曰:「松頭對弈數仙童,昔日黃升伐木逢。贈棗含之人不餓,歸來壽逾百年翁。」

21、破 石 松列入世界遺產名,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四。生於西海排雲亭海拔1470米處,樹生石上,根扎石中,將整塊岩石劈成三塊。破石松樹高6.4米,胸徑37厘米,枝下高1.2米,冠幅7.5米×5米。樹齡約150年。

22、鳳 凰 松在海心亭東百米處,樹齡200年,在樹高40厘米處,分為兩條枝幹,繼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丫,如同鳳凰的首尾和兩翼,頗似鳳凰翅欲飛。此樹高3.15米,干圍1.55米,冠幅直徑7米。

23、雙 龍 松位於北海景區,在西海門迴音壁對面。雙龍松分作兩干,從石壁隙縫中伸出,盤旋虯曲於懸崖峭壁之上,形似雙龍嬉戲於雲海松濤之中,故名。雲霧中或陰雨天氣,遠遠望去,鱗甲閃動,角嶄髯張,更為神似。

1977年雙龍松遭雷擊後枯死,現樹榦尚存。往日那下臨深淵。吞雲吐霧,剛勁威武,勢若騰飛的姿態仍形神俱在,遊人依然可以領略和欣賞。樹齡已達800餘年,高25米,樹冠60平方米,胸徑120厘米。清晨,站在樹側,看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正好鑲嵌在樹榦之間,活脫脫一副二龍戲珠圖。

24、扇 子 松憑清涼台欄俯視,可見扇子松形如展開的摺扇,扇面平整,松針青翠如染,故名「扇子松」。遊人觀之,對其巧奪天工,無不嘆服。

25、大 王 松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西海途中海拔1490米處,主幹粗壯,高聳挺拔,冠幅蔭廣,形如巨傘,盡顯王者風範。大王松樹高14.4米,胸徑70.1厘米,地徑87.6厘米,主枝有40多根,樹冠濃密龐大,伸展開來方圓達150餘平方米。樹齡約450年。

26、孔 雀 松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長於白鵝嶺至白鵝山莊路旁海拔1550米處,主枝向上,側枝旁伸,頭高尾長,似孔雀昂首挺立,振翅欲飛。樹高6.6米,胸徑34.1厘米,地徑36.8厘米,樹齡約150年。

27、靈 芝松生於鰲魚洞老鷹石下,樹冠濃密,偏向一側,側枝斜向伸展,枝葉集中於冠頂,形似一棵巨大的靈芝,又如鰲魚洞前的一朵浮雲。樹榦自基部分三大主枝,胸徑分別為16厘米、21厘米、28.5厘米,樹高3.7米,枝下高0.2米,冠幅7.2米×8米。樹齡約180年。

28、聚 音 松聚音松是始信峰頂最大的一棵古松,其它三顆已枯死,獨此松干粗枝茂。生長旺盛。它與麗田琴台近在咫尺。相傳,麗田彈琴時,走獸蹲伏。飛鳥停空,傾聽他的美妙琴聲。連樹木花草也都愛聽。他彈琴數年,琴台旁即生出4株松樹,其中一顆在聽麗田彈琴時,竟隨著琴聲的仰揚變化而屈伸枝葉。更奇怪的是,此松還能將他的琴音收聚起來.待他停弦,松樹即發出美妙的琴聲,縷縷不絕;另一說,此松平日能將琴聲彙集起來,於大風時又將琴聲釋放出來,故名「聚音松」。峰上刻有「聚音松」三字,古樸典雅,不知何人所書。今人有詩詠道:「奇松能聚古琴音,一日客來訪故人。陣陣風吹松吐樂,遠聞恰似麗田聲。」此松於1992年7月枯死。2002年7月就地移植一株松樹,仍名聚音松。過去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成百上千種黃山松。《黃山松》明 朱鷺松無五仭高,矮者二三尺。敷枝或橫畝,平翠可布席。咄咄離奇者,石端絕上滋。根大於其本,短干特修枝。高既不盈尋,大亦不盈斗。霜蘚封蒼膚,糾結百重厚。一松王一石,蒼古看不厭。《黃山怪松歌》清 施閏章山中老松多詭絕,風伯手揉雲綰結。青枝如組踵屈鐵,根似引繩長百折。高可尋丈短尺許,寄生以石不以土。餐風飲霧無凡姿,倒身拂地翩躚舞。歡迎光臨頤心文苑
推薦閱讀:

考古中古(第二部:王者歸來)
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張庭賓:毛澤東歸來 60年大典只欠強大中華魂(上)
你是船,我是渡口,等你歸來,縱是千年萬年!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TAG:黃山 | 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