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艾灸守護健康守護愛
原始社會的人們在圍火取暖中,發現溫熱能消除身體某些病痛,或者在利用火的過程中,偶然不慎被火灼傷了某處,卻反而減輕了某種疾病的癥狀。
在這個基礎上,於是就逐步發展為溫灸法。隨著溫灸法的盛行.施灸用的材料也越來越多樣化,操作方法越來越豐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遠紅外線「電熱灸」應時而生,很多溫灸法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進。
古人講:「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氣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
溫灸法可單純使用,也可與其他配合應用,因此,其治病範圍非常廣泛;各有所長,或有專治。溫灸法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既治療很多慢性病,又治療一些急症;日常生活中體質虛寒、手足冰涼、怕冷部位。
特別是熱天怕熱多汗、冬天怕冷手足冰冷最適合溫灸。
特別是現代社會,空空調、冰箱、風扇、時裝的出現,許多人為了貪圖一時的舒服,禍延一生,致使人體從內到外都受到寒氣的影響。實際上現代許多人體難以解決的、不明原因的、所謂的奇難雜症,無不與寒氣有關。
溫灸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國醫學古老而又獨特的種醫療方法,它和其他療法一樣,也是在祖國醫學基本理論指導下,依據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等進行辨證論治的。利用艾或某種易燃材料和某種藥物,在穴位上燒灼、熏熨和貼敷,使其產生溫熱性或化學性的刺激,通過經絡穴位的作用而達到到治病的目的。它之所以有較好臨床療效,是由於它具有溫經散寒、調和氣血、消腫止痛、解毒生肌、回陽固脫等作用。不論整體或局部,只要虛寒怕都可用溫炙。
溫灸原理:溫經散寒、調氣和血:溫灸法是通過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而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
《黃帝內經》講:「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仁中有蓄血,血寒,故宜灸之。」古人講:「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由此可見灸法有溫經散寒、調氣和血的的作用。回陽固脫:溫灸法尚有回陽固脫之功。
《傷寒論》講:「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
《扁鵲心書》也指出「若能早灸,自然陽氣不絕。」由此可見,溫灸法有溫陽固脫的功效。
消腫止痛、解毒生肌。
保健防病:《針灸大成》也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幹」的論述。據資料介紹,日本北海道有一個長壽村,大部分人的年齡都在百歲以上,除了吃魚的習慣以外,日常就只懂得艾灸足三里一個穴位。
現時,市面上都有清艾條和葯艾條。但一般城市家庭、美容院都有空調、不適宜長期用艾條溫灸。現時自我溫灸保健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各種各樣的溫灸器應運而生,無煙溫灸療法、電熱遠紅外線溫灸療法,能給患者較長時間的熱量,舒適的刺激,更適合現代人的家庭需要,所以令溫灸也逐漸進人千家萬戶。
溫灸法的操作:
懸灸法:一手持艾條,以掌根為支撐點保持艾條的穩定,另一手食、中指分開按在所灸部位,以防過熱灼傷患者。在施灸部位上方,上下移動艾條。
溫灸距離一般以患者自我感覺微溫便可,隨著身體的強壯變化,溫灸距離可在2 - 10厘米變化,如果艾火距離部位有5厘米以上也感到溫熱,一般癥狀已得到明顯改善。
隔鹽灸:是用食鹽做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溫灸法。取食鹽適量,納入臍中,使與臍乎。本法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效,對於熱天怕熱大汗之人,療效非常常顯著。
溫盒灸:是用一種特製的盒灸具,內裝無煙艾粒固定在一定部位而施灸的一種方法。施灸時,把溫灸盒於所選的部位中央,點燃艾粒後,對準穴位放便可,每次每穴灸15-30分鐘。此法適用於各種常見病的治療,是比較安全和方便的一種溫灸法。
電熱遠紅外溫灸法:運用能發出遠紅外線的碳纖維陶瓷等材料作為熱源而溫灸的方法,比較適合家庭日常保健用灸法注意事項灸法的程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背部,後腹部;先頭部,後四肢;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初次溫灸不可貪熱太靠近皮膚。
特別是虛寒體質之人,對溫熱不敏,總以為不夠熱。許多臨床證實,過熱、時間過長很容易形成局部部高溫灼傷,一旦溫熱灼傷紅腫,最好馬上用酒精外塗多次以散發熱能。施灸後,皮膚多有紅暈灼熱感,不需處理,即可消失。如灸後皮膚起泡,可用消毒針頭穿破;出液體,及時處理。施灸過程中中,嚴防艾火燒壞病人衣服、被褥等物,施灸完畢,必須把艾卷艾柱徹底熄滅,以免引起火災。
禁灸或慎灸的穴位有睛明、絲竹空、瞳子髂、人迎、經渠、曲澤、委中等。
推薦閱讀: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神經衰弱的艾灸療法
※寶寶咳嗽有痰灸哪裡 艾灸家長看圖解就知道!
※乳癰的艾灸療法
※不懂艾灸養生 ,很容易傷陰
※大型時尚健康艾灸養生博覽會在漢盛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