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蘇軾絕筆詩對比 晶晶帖

李白、蘇軾絕筆詩對比聽偉人生命盡頭的歌唱,更見其人格之高標,才知晚霞更美麗;品讀「詩仙」與「坡仙」的絕世遺文,領略唐音宋調的華彩樂章,乃悟落日亦輝煌。 鵬無墜日,美玉永藏——聆聽雙「仙」最後之歌唱 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銘》中說:「(李白)賦臨終歌而卒」。 《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王直方詩話》說:「東坡將亡前數日,夢中作一詩寄朱行中」,「東坡絕筆也」。 《夢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誰知貴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號空山。 相如起睨柱,頭與璧俱還。 何如鄭子產,有禮國自閑。 雖微韓宣子,鄙夫亦辭環。 至今不貪寶,凜然照塵寰。 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太白詩以庄、騷為大源」李白的這首騷體絕筆也體現了想像奇特的莊子和憂時傷世的屈原的特色。《臨終歌》第一層寫展翅高飛的大鵬中天摧折,令人驚,令人撼;第二層寫大鵬左翼受傷,但餘風仍可激蕩千秋萬代,令人敬,令人羨;第三層寫泣麟的孔子已死,今世已無人為大鵬的隕落長天而痛哭,令人哀,令人嘆。 朱行中,即朱服。浙江湖州人。小蘇軾十一歲。歷任知州、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等職。朱行中以廉潔著稱。「士大夫頗以廉潔少(輕視)之」,以為他「不合時宜」,而蘇軾卻「愛行中至矣」。(朱弁《風月堂詩話》)。 一個借鵬喻己,一個借人寫己,可謂異曲同工之妙。 李白是偉大的,也是孤獨的,更是可悲的。他既有壯士不遇的悲憤,又有被寵被棄的波折。他一生抱有「濟蒼生」的理想,卻一次次受挫,最後以「從璘附逆」的罪名而流放夜郎。在生命將行結束之時,詩人無比憤懣地對當時的社會發出吶喊,控訴這埋沒人才、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的不合理社會。蘇軾生活在矛盾衝突十分複雜的時代環境中,滿肚皮不合時宜,所以左右支絀,動輒得咎,一生謫居生涯的空間之廣大和時間之漫長,令人唏噓不己。 李白一生都在希冀超越自我與自我的不可超越中無法平衡;而蘇軾則是在渴求超越現實與現實的不可超越中矛盾重重。李白以詩人的心靈去構想現實,又以過於執著的世俗追求不斷傷害著超俗的自己。李白心比天高,卻腳踏現實。以塵外之思來應對紅塵,必然要造成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脫節。蘇軾一方面想積極入世,成就一番事業;另一方面,又想遺世獨立,自足自悅。外在的環境使兩者都無法實現,既不能兼善天下,又不能忘懷天下。無論是李白還是蘇軾都承載了太多的矛盾和痛苦。他們一生都想超越一生又都在掙扎。 李白之苦更多的來自於自我,所以他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理想時,就把理想人格徹底地投注或寄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以藝術創作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在藝術里得到了延伸,並使致命的痛苦得以緩解和釋放。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他強化他的理想,至死不衰。因為那是他唯一的一切,面對人生的自信,面對厄運的勇氣,全賴於此。蘇軾之苦更多的來自於現實,所以他要捨棄塵世的桎梏,獲得精神心靈的自由。隨時體察處世經驗,總結人生,是東坡尋求靈魂拯救的常用思辯方法,而求諸內心又是他習慣性的思維方式。他能夠自解自慰,在內心的平和中體察人世,總結人生,以此來對抗現實苦難,尋求靈魂拯救。在生命困境中,蘇軾顯示出了生存智慧;在與外界的抗爭中,蘇軾展示著獨有的氣度、識見和高遠的人生境界。積極入世的精神為他帶來的更多的是悲哀與不幸,而曠達出世的精神的確讓他能坦然接受辛酸與無奈,從而笑傲人生,仰俯天地。 一個是天上謫仙人,雄視闊步,無所羈絆,如大鵬展翅,高翔天外;一個是士大夫典範,注重人格道德之修養,如無暇美玉,玉壺之冰,可垂範古今。無論是李白的張揚野性還是蘇軾的沉穩理性,同樣都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美」,是時代饋贈給後人的最珍貴禮物。高雲遊空,流水行地——品味兩代美妙之華章 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李(白)詩如高雲之游空」,「蘇(軾)詩如流水之行地」。對比李、蘇,一個是唐音的絕唱,一個是宋調的顛峰;一個如豪情少年,意氣風發,一個如沉穩中年,善於思考。他們不單有自己典型的個性,也能反映出兩個時代之特色。 一、唐詩重形象宋詩愛議論 李白飽蘸一生豪情,苦心孤詣,以系列的詩歌塑造了大鵬這一讓人熱血沸騰,嘆為觀止的高大形象。確如「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皮日休《劉棗強碑文》) 蘇詩議論如風行水上,波瀾迭起。全詩議論和說理十分明顯,也見出宋詩的明顯風尚。詩人筆走龍蛇,娓娓而談最後卒章顯志,以畫龍點睛之筆盛讚朱行中「至今不貪寶,凜然照塵寰」的高尚人格。其實,這些璀璨的美玉不僅是朱服品格的再現,也是蘇軾品格的化身。縱觀蘇軾一生,懷瑾握玉,坦坦蕩蕩。所以,《宋史》對蘇軾的節操評價極高:「忠規讜論,挺挺大節,群臣無出其右」(《蘇軾傳》)他不「俯身從眾,卑論趨時」,(蘇軾《登州謝上表》)陸遊對蘇軾十分景仰:「公不以一生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放翁題跋·跋東坡帖》蘇軾自嶺南北歸常州後曾用盡積蓄購房一處,準備遷居此處。一晚踏月散步,聽一老嫗哭訴百年老屋被不肖子孫典賣,原來正是自己所買之屋。遂退還,且所用購房之錢一文不要,而自己卻不得不借房居住,最後病逝於所借孫宅中。臨死前,召子至床前說:「吾生不惡,死必不墜(下地獄)」。 二、唐詩工比興宋詩愛用典 這隻奔涌著詩人熾熱感情的大鵬正是作者運用出人意表的想像,動人心魄的誇張,引人入勝的神話,發人深省的傳說塑造的至大至剛的藝術形象。大鵬是詩人靈魂的實化,理想的物化。全詩無一字直接涉己,卻句句字字皆是自己。唐詩人是運用比興的高手,李白更是高手中的高手。 蘇軾之詩用典故如探囊取物,俯拾皆是,如數家珍,無不稱心。短短一首詩中,蘇軾竟連用五個典故來比喻行中的高尚人格。①用《周禮春官·大宗伯》「(舜)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的典故。②用《韓非子》中卞和獻璞的典故。③用《史記》中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④用鄭子產對待強晉的不卑不亢,不隨意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的典故。⑤用韓起醒悟後退還玉環的典故。(後兩則典故見於《左傳·昭公十六年》)以上五個典故全涉寶玉。珍視玉,保全玉,愛惜玉,不貪玉,一重接一重,一浪排一浪,令人目不暇接又心服口服。以氣貫注,以氣導引,文氣剛健浩蕩,文風縱橫恣肆,用典多但不板滯,有議論但不覺枯燥,確為大師手筆,令人嘆為觀止。 三、唐詩氣象闊大宋詩縝密流暢 李詩具有縱橫開闔,一瀉千里的壯闊氣象。即使絕筆,也是壯懷高歌。李詩中心意象是雄飛九天的大鵬,忽而翱翔天外,忽而折翅雲端,由令人驚、令人撼到令人敬、令人羨再到令人哀、令人嘆。大開大闔的構思,大起大落的情節,壯大的場面,驚心動魄的情節,悲壯震撼的藝術效果,一如李白的主要風格。蘇詩表情達意,神至筆隨,抒慨寫志,酣暢淋漓,理思縝密,一層一層如剝繭抽絲,最後見出中心論題。全篇構思清晰有條理,毫不拖泥帶水,恰也可見出宋人重理思的時尚。網遊之議1、「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情。」 這事蘇軾在烏台詩案中在獄中以為自己要死的時候給蘇轍寫的一首詩,或許我覺得這首詩的感情來的更加真切。更向某種意義上的「絕筆」,也一路蘇軾的其他名作一樣,讓人有一種強烈的感動。他在生命盡頭的時候念念不忘還是那種真情。願「世世為兄弟」,也體現了蘇軾一向重情的性格。不過是寄給子由,也並沒有談及對生命的感嘆。2、三蘇墳由三蘇陵園、廣慶寺、三蘇祠三部分組成。三蘇陵園,總面積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兩側有石柱、石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對排列,儀仗嚴整。陵園門兩側蹲一對石雕雄獅。進入紅漆大門,迎面是一座高5米、寬3米的紅石牌坊,左右石柱隸刻蘇軾《獄中示子由》詞句:」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3、僅僅表達我的個人觀點吧,如果問我中國5000年來最偉大的詩人排行榜的話,我定會首推蘇東坡,其次李白,蘇的魅力在於他的曠達放蕩,在於他對於人生的思考;李白的魅力在於他的詩的氣勢恢弘和人格的浪漫與不羈...
推薦閱讀:

佛系的90後大媽VS精緻的00後少女
德美日SUV對比評測 哪款車性價比最高?-頭條網
第十四講:旋律的發展·對比式展開手法·段落內部的對比
關於超度親屬亡人、超度冤親債主,各種方法之功效對比分析,供參考:_吉祥果
今天,你積極對比了嗎?

TAG:蘇軾 | 李白 | 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