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行的對話

關於五行的對話

這是筆者與一位學者的討論,該學者建議在「中醫理論」中廢除五行學說。紅色字兒是學者的提問,黑色字兒是筆者的作答。

五行,木火土金水,是表述物質還是規律?

五行,不是表述物質,而是表述規律。

五行,從來沒有過五元素含義,那是當代人仿照西方四元素學說,強行套在五行之上的,因為沒有任何史料支持五元素一說。《左傳·襄公·襄公二十七年》雖然提到「五材」,但也沒有表現出五元素或五種物質的意思來。後世注家的註解不能算作證據,這是起碼的訓詁常識。把《左傳·襄公·襄公二十七年》一段話,完整摘錄下來,讓大家依照前後文邏輯,看看五材哪有五元素或五種物質的含義?

宋左師請賞,曰:「請免死之邑。」公與之邑六十。以示子罕,子罕曰:「凡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事大國,所以存也。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誣乎?以誣道蔽諸侯,罪莫大焉。縱無大討,而又求賞,無厭之甚也!」削而投之。左師辭邑。向氏欲攻司城,左師曰:「我將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樂喜之謂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向戌之謂乎?」

《尚書》的五行雖然也被某些人稱之為「五材」,但卻是對生理的歸類。「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是自然氣候的規律還是自然界所有事物的規律?

五行表述的規律,首先是天體運行的規律,其次是隨同天體運行而表現出的物候規律,當然包括氣候規律,其三是以周期同構把各類事物事物聯繫在一起。如植物的生長周期是生長化收藏,動物的生長周期是生長壯老已,晝夜的變化周期是上午、中午、下午、前半夜、後半夜。沒有明顯周期性的一類事物,則採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如東西南北中,因為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

如果是自然界規律(不管哪一方面),產生這個規律的原因是什麼?

事物都是運動的。只要有運動,就有周期。只要有周期,都可分成五個相位(時相)。處在同一相位的不同類中某一事物,就同屬一行。當然,相位的劃分可以變化,比如中醫就分有四象、五行、六氣、十二月等。

如何發現的這個規律?

觀察、記錄、總結、建模,這是最原始,目前也最先進的科學研究方法,任何一門科學都不可捨棄。

五行這個規律在人體是否存在?

當然存在,大到人的一生,生長壯老已;小到晝夜旦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還沒有發現哪個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聽說誰可不睡覺。

如果存在,和自然界的五行規律是什麼關係?

天人合一,或稱天人相應的關係。

美國科學院院士史蒂夫·卡伊:「在地球自轉的自然規律下,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都是經曆日夜交替的情況下完成了進化。因此,許多生命有機體表現出了日常或晝夜的行為、生理機能和新陳代謝的規律。過去20年的研究表明,催生出這些明顯規律的是產生24小時定時信息的生物鐘-也被稱之為『生物振蕩器』。」「人類睡眠和清醒的周期交替是生物鐘的明顯例子。現在我們了解到,生物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複雜反饋迴路上,經過轉錄、轉譯後形成的,而這些定時信息將在細胞層面上產生。比如,任何類型的細胞內20%以上的轉錄組都以24小時為基礎的生物周轉。」

除了24小時生物鐘以外,中醫還發現了諸如,六經的浮沉節律,營衛的子午流注節律、月經周期、四季節律、五運節律、六氣節律等。如果加以研究,勢必會對發育生物學做出貢獻。

如何利用五行規律學習中醫理論?

從時間角度出發,抓住生命活動的節律失常,就是五行(當然是拓展了的)在中醫學上的應用。這個理論模型稱之為藏象,被現代中醫給曲解成了臟腑機械功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六氣的辨證,不同年份不同節氣不同物候變化對生命的影響。風熱濕燥寒火不是什麼外淫,而是對節氣及節氣內流行病的概括。恢復中醫經典理論,這些問題一目了然。不恢復中醫經典理論,在現代中醫理論中只能從七零八落的各個體系中查找出來了。一是六淫辨證中的風熱濕燥寒火;二是八綱辨證中的寒熱,三是臟腑辨證中的各臟之陰陽,如腎陽虛就是腎虛加寒濕之邪,腎陰虛就是腎虛加火燥之邪。

由於臟腑辨證曲解了藏象,真正的藏象和藏府辨證也就無從認識其本來面目了。

人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劃分五個階段,也就是可以應用五行學說來研究。(只是人的生命這個周期,只有一次,不可循環。----括弧這句是我加的。)這個說完以後,接下來,就是藏象學說里的五行五臟、氣血津液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如何應用五行學說的方法來研究,請繼續。

第一,生命也是周而復始的,草本的種子從發芽到結實又重演了生命的一個周期,木本和動物也是通過種子重演了生命的一個周期,只不過父代與子代會共同生存一段時間。經典中醫雖然沒有提到遺傳、重演律、進化,並形成一套理論,但在哲學上,對這種認識還是相當深刻的。關於這一點,筆者的相關文章有過闡述。

第二,藏象和藏府(臟腑)是兩個理論體系,筆者十幾年來不止一次闡述過這個問題。藏象(臟象)不是通過外在的現象對其體內生理病理的揣測,而是是研究藏府時相的,即五藏應時。換句話說,生理病理也是一種物候。分四象、五行、六節藏象,根據具體情況還可分其它幾個相位,如十二經的時相。氣候有勝復,那麼受氣候影響的流行病也會呈現不同特點。把氣候和流行病的觀測記錄,加以歸納總結就發現了勝復的規律。內經講勝復,難經講生克。也就是說五藏從時間聯繫機制上,具有生克的制約關係。

第三,藏府又稱器官,是研究藏府間機械聯繫的。西醫借用中醫名詞翻譯其概念的時候,西醫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倒是把當代中醫給弄蒙圈了。經典中醫的五藏六府四肢百骸,這些名詞的確來自解剖,是對解剖部件的命名。在作為標識的時候依舊是解剖意義上的,如心下、出血等等,但生理病理意義上的五藏六府就僅僅是借用解剖名詞罷了,定義的內涵是某些生理功能。這些功能單位是五藏的魂神意魄志、血脈營氣精,以及六府的營衛津液。經過辨析論證,經典中醫的這些功能單位,都是西醫神經及其控制的內分泌、免疫等。如果,像現代中醫理解的那樣,中西醫同名概念是通約的,那麼,經典中醫屈指可數的幾個概念顯然是欠缺的。大的方面沒有腦、神經、胰、卵巢、子宮、前列腺、睾丸等等,小的方面不知這個激素、那個細胞、分子等等。但是,若要正確理解經典中醫概念的內涵,這些概念足夠了,它涵蓋了西醫所有的東西。當然,不是指現代中醫理論體系,因為它把經典中醫的營衛給曲解了。假借營衛之名,把營衛內涵全部丟失了,而經典中醫的營衛內涵是極其豐富的。

您這一段,對五臟本質的認識,是迄今為止,我發現的唯一與我相同的認識。臟腑學說是中醫學理論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其他內容的不關緊要……您可以繼續闡述五行學說和您這個觀點的關係,您講的有理,五行不可缺,我會改變我對五行的觀點的……只是以前和光明先生討論,也是講完氣候就進行不下去了,所以,我對五行能夠解釋五臟,是很懷疑的。咱們討論也好爭論也好,有多少道理講多少,誰有理聽誰的。

第一,五行不解釋五藏六府的功能,只是用天五地六之數對這些功能進行了分類,以便與時間和空間聯繫相呼應。這些功能分別是五藏所藏的五精血脈營氣精,所藏的五神魂神意魄志,所主的五主筋脈肉皮骨,六府的營衛津液,以及十二官所言的「職權」。這些功能不用五行來解釋,至於教材所說的肝主升發、肺主肅降,那是五行所言的一日內的太陽視運動。生髮和肅降是形容太陽升降的,與生理的機械聯繫毫無關係,只能用於五藏應時。

第二,有些生理病理用機械聯繫是解釋不了的,至少經典中醫解釋不了,現代科學也未必都能解釋,所以,經典中醫用取象比類的方法,時間同構的原理把他們結合到一起。這就是藏象學說,從時間機制上解釋。解釋一詞並不準確,準確地講就是應用,因為中醫是一門應用科學,對治療沒有意義的也不用解釋。五行是藏象學說的一個分支,但藏象都是應用時間機制的,故用五行代替所有周期分段,來闡述這一學說。這些生理功能或病理改變包括,五情怒喜思悲恐、五竅目舌口鼻耳、五液淚汗涎涕唾、五味酸苦甘辛咸等等。它們與五藏功能的聯繫不是必然的機械聯繫,而是時間上的偶然聯繫,時間同構上同一行的事物盛者同盛、衰則同衰。

第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自於節氣的勝復。按著時間同構原理,既然,符合氣候系統,那麼,也應該符合其它系統,諸如怒喜思悲恐、魂神意魄志、肝心脾肺腎等等。以胸痹,即缺血性心絞痛為例,心肌缺血,就是脾營障礙;會造成調節力度,即腎精作強障礙;繼而造成調控,即心神任物障礙;繼而調節頻率,即肺氣治節障礙;繼而調節幅度,即肝血障礙;繼而脾營障礙加重,心肌梗死。至於神經、血管、內分泌,甚至免疫系統誰是病因,經典中醫無須明白,現代醫學也未必明白,五十步與百步罷了。反正,這是一個系統,具有相互制約的關係。如果,按著現代中醫所理解的肝心脾肺腎是解剖意義上的概念,那麼,心臟病導致肺功、肝功、脾功、腎功不全,就成了子虛烏有。五行沒錯,錯了的是現代中醫對經典中醫的概念幾乎全部曲解了。

第四,藏府學說的確是經典中醫的核心,藏象的時間機制和經絡的空間機制都是它發揮作用的。但是,就像一台汽車,光有發動機,沒有懸掛系統和車輪,是不能稱之為汽車的。藏府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還有全息學說(形體自相似)是聯合應用的。前面說了一點藏府與藏象的聯合應用,再簡略說一下藏府與經絡的聯合應用。魄門亦為五藏,身體的各處都是五藏。就像經緯度一樣,以經絡為標識,標示出在身體不同空間的五藏,其生理病理是不同的。經典中醫就是這樣治病的,至於現代中醫杜撰了一個心脈瘀阻(冠心病),病理解釋還是氣滯血瘀(痹),用藥還是理氣活血。就療效而言,經典中醫遠遠高於現代中醫,現代中醫又高於現代西醫。中西醫,誰更廣、誰更細還真不好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您的第一條,五行不解釋五藏六府的功能,只是用天五地六之數對這些功能進行了分類,以便與時間和空間聯繫相呼應。這一條涉及五臟理論的產生,五行學說在五臟理論產生過程中不起作用,這是我一貫的認識,您這次明確提出了……您的第二、三、四條,歸結起來是要講藏象的時間機制和經絡的空間機制,說老實話,我還沒有看懂--心脈瘀阻,是引進來西醫概念。對不對,可以討論。

第一,五行不解釋五藏六府的功能,但並不等於對五藏理論產生不起作用。經典中醫理論是怎麼來的,要看經典中醫使用了什麼樣的科學方法。《易傳·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中華先民就是這樣進行科研活動的, 只不過《黃帝內經》用的不是八卦,而是五運六氣的天文學模型。五運六氣模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關於疾病與天地萬物規律性的大數據,把這些數據從各種角度加以數理化處理,就是理論的構建。從時間聯繫角度認識生理病理,這就是藏象;把這個模型拓展到人體的空間上,從空間聯繫角度認識生理病理,這就是經絡;以五六之數為框架,把生理功能的機械聯繫進行分類,這就是器官;任何一個疾病都會體現在時間、空間、功能上,那麼整體自洽的理論模型就必須以五六之數為基本框架,所以中醫的器官只能是五藏六府,而不會有七藏八府抑或其它。

通過數據記錄,總結歸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瘈,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這是藏象學說的內容,是疾病的時間機制。上述模型的機理是什麼?其它不呈現時間規律性的疾病又是什麼機理?解釋它就形成了藏府(器官)學說。藏府(器官)學說,也是通過醫療實踐建立的,而不是通過解剖實驗發現的。這種實踐是通過對疾病的干預,看產生的療效。類似於現代科學的黑箱法,通過輸入和輸出,虛擬構建黑箱中的系統聯繫和制約模型。

第二,這個問題很簡單。生命是個時間過程,人體又佔據一定的空間。五藏六府做為一個系統,每一單位在時間周期中表現出一個時相,聯繫身體上一定的空間位置。

第三,如果,引進西醫概念,有了心脈、腦脈,那麼,以此類推,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就皆有其脈了,心藏脈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不是不允許現代中醫重新建立理論模型,但得交代清楚,因為,兩千多年的中醫經驗是與經典中醫理論一脈相承的。心脈瘀阻,病理是氣滯血瘀(痹),用的是理氣活血。而肝藏血、肺藏氣。這些,現代中醫並沒有任何交代,只能說現代中醫理論是混亂不堪的。除了給臨床添亂,沒有任何積極指導意義。

「五行不解釋五藏六府的功能,但並不等於對五藏理論產生不起作用。」和我認識一致……我幾次說明,廢除五行,不是針對五行,是提倡「廢除五行學說在中醫理論中的應用」。沒有臟腑學說,就沒有中醫理論,臟腑學說不用五行學說來解釋,那就是現在通行的中醫理論用不著五行學說……您的認識和五材五星都不一樣,那就是和我們要廢除的五行學說是兩碼事……您那個時間節律,我還沒有看懂,慢慢看著呢。

好,挺五行與反五行雙方,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這個共識是,建議在現代中醫理論,確切講就是中醫教材中,取消其所講的五行,即五元素學說。五元素學說與藏府學說是兩層皮,前者對後者沒有任何意義。生命體中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樹木之性。既不符合經典中醫之義,又對臨床起不到指導作用。

挺五行與反五行雙方,還是有些分歧的。反五行一方,是建議中醫教材取消五元素學說;挺五行一方,是建議中醫教材恢復五行學說本來面目,即時間醫學。中醫教材的一鍋漿糊,豈是這麼一點混亂,要修正的實在是太多了,就是臟腑學說也不是中醫教材說得那麼回事。這一點我們還有共識,希望能繼續討論下去。請看筆者的《中醫的「五藏」不過就是西醫的「神經」》,希望得以斧正。


推薦閱讀:

揭秘「奶嘴男」你該怎麼辦? 她們的對話
馬雲和扎克伯格的巔峰對話,都聊了啥?
余功保與太極拳名家楊振鐸的對話二簡潔才能有效 - 小中醫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朱建軍:意象對話的特點
香港特區政府與學聯21日將舉行兩小時對話

TAG:五行 | 對話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