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宗之祖」鳩摩羅什 離紅塵最近的高僧
鳩摩羅什(344年—413年),東晉高僧,祖籍天竺,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他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生來便是天地間的一段傳奇。他半歲說話,3歲認字,5歲開始博覽群書;7歲隨母出家,先習小乘,後入大乘;他精通多國文字,悲心深廣,大量翻譯佛經,開啟了漢傳佛教的大乘氣象;身為法師,他一生中兩次被逼舍戒還俗,娶妻甚至生子,卻「不負如來不負卿」。
因此,有人說鳩摩羅什是離紅塵最近的高僧。
佛國神童
魏晉時期,龜茲(今新疆庫車)是西域的一個佛國。《晉書·西戎》記載:「龜茲國西去洛陽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廟千所。人以田種畜牧為業,男女皆翦發垂項。王宮壯麗,煥若神居。」
當時,龜茲的國師是鳩摩炎。他原本是天竺(今印度)婆羅門,家族中的長子世代在國為相。然而,在即將繼嗣宰相之時,他卻舍俗出家,投身佛門。
為弘揚佛陀的大乘教法,鳩摩炎東度蔥嶺,來到西域。龜茲國王帛純十分敬慕鳩摩炎,讓他出任國師,還將妹妹耆婆公主嫁給了他。
據《高僧傳》記載,懷孕的耆婆有一天突然開口講起了印度梵語。眾人十分驚訝。高僧達摩瞿沙預言說,公主孕育的孩子一定懷有大智慧,就像當年的舍利弗一樣。舍利弗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據說他母親懷孕時,變得智慧過人,連婆羅門中最負盛名的雄辯家都辯不過她。然而,當舍利弗降生後,她就恢復到了從前的樣子。果然,344年,鳩摩羅什降生後,耆婆公主又變得對梵語一無所知了。
傳說,鳩摩羅什異常聰慧,半歲說話,3歲識字,5歲便開始博覽群書。7歲時,他隨母親出家,開始接觸小乘經典。9歲時,他前往佛教聖地罽(音同「即」)賓國(今阿富汗東部到克什米爾一帶),師從高僧槃頭達多誦讀佛典。
12歲時,鳩摩羅什跟隨母親遊歷各國,遍訪名僧大德,深究佛法妙義。在月氏北山,一位隱居的高僧見到他後,對耆婆說:「這個孩子如果35歲時仍不破戒,將來必會大興佛法,利益眾生。」
在疏勒國的一所寺院參學時,鳩摩羅什看到一個大鐵缽,覺得好玩,戴在頭上,當時並沒感覺到沉重。他覺得奇怪,這麼大的鐵缽怎麼這麼輕呢?心中剛起了這個念頭,鐵缽頓時變得奇重無比。他雙手托舉不住,鐵缽鐺的一聲掉到地上。
母親聞聲而來,問:「怎麼啦?」
鳩摩羅什說:「因為我的心有分別,鐵缽就有了輕重。佛法說『境由心造』,現在我明白了。此後修習佛法,我再也不敢讓心散亂了!」
20歲時,鳩摩羅什回到龜茲,在王宮裡受具足戒,成為正式僧人。他師從須利耶蘇摩習學大乘佛教,感嘆道:「昔日我學小乘,不識大乘,猶如人不識金,以礦石為妙。」他廣求大乘佛教的義要,受持讀誦《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成為名揚西域的大師。
後來,母親要返回天竺隱修。臨行前,她對鳩摩羅什說:「兒子,你擔負佛法東傳的使命,但道路曲折艱難,你也將歷盡人間煎熬。」
鳩摩羅什說:「假如能使大乘佛法流傳東土,使迷濛眾生得以醒悟,即便歷盡人間煎熬,我也無怨無悔。」
鳩摩羅什的小乘經師槃頭達多,不遠千里從罽賓國來到龜茲國。他問鳩摩羅什:「你崇尚大乘經典,曾見到什麼妙義?」鳩摩羅什說:「大乘義理深妙圓融,徹底地闡明了我空、法空的真實義;小乘偏安於局部的真理,有許多缺失。」
槃頭達多聽後大笑,他提醒鳩摩羅什說:「你認為一切法皆空,這是非常可怕的!哪有舍離『有』而愛好『空』的呢?從前有個狂人,命令織匠造出最細的棉絲。織匠織出像微塵般的細絲,狂人還嫌太粗。織匠無奈,指著虛空說:『這是最細的棉絲!』狂人疑惑地問:『為什麼我看不見呢?』織匠說:『因為這棉絲太細了。』狂人聽後很高興,付錢給織匠。現在你所說的空法,就像那則故事一樣。」
鳩摩羅什並不放棄,他苦口婆心以各種比喻來闡述「因緣」「空」的義理,與槃頭達多詳說大乘妙義。師徒二人辯論了一個多月,槃頭達多最終被說服,信受了大乘。他對鳩摩羅什說:「我是你在小乘法中的師父,你是我在大乘法中的師父。」
在接下來的20餘年裡,鳩摩羅什繼續留居龜茲,深入大乘經論。
東土路遙
379年,到龜茲遊學的僧人回到長安,跟道安法師稱述龜茲佛教盛況。道安法師極為傾慕,他多次向苻堅進言,建議迎請鳩摩羅什來華。3年後,苻堅派大將呂光率7萬大軍出西域,伐龜茲。
384年,呂光俘獲了鳩摩羅什。最初,呂光看不出鳩摩羅什的才得,經常捉弄他,讓他騎乘猛牛烈馬,「欣賞」他摔倒在地的狼狽相;還強令鳩摩羅什與龜茲公主成婚,看到他拒不從命,就將鳩摩羅什灌醉,將他與龜茲公主關進一間密室。
見到鳩摩羅什破戒,呂光洋洋自得,率軍踏上歸途。途中向晚,安營紮寨時,鳩摩羅什說:「應到山高處駐紮,此地不可久留。」呂光不聽。孰料當晚大雨滂沱,山洪暴發,將士折損近千人。自此之後,呂光對鳩摩羅什暗生尊重。
到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後,呂光聽到了從長安傳來的消息:淝水之戰中苻堅大敗,前秦國陷入內亂,姚萇殺掉苻堅,建立了後秦。於是,呂光便在涼州割據,建立了後涼國。
呂光逝後,其子呂纂自立為王。有一天,呂纂和鳩摩羅什下棋,他吃掉鳩摩羅什一粒棋子,說:「殺胡奴頭。」鳩摩羅什說:「不能殺胡奴頭,胡奴將殺人頭。」對鳩摩羅什的話,呂纂不以為意。後來,呂纂的堂弟呂超,殺死呂纂,擁立呂隆為帝,而呂超的小字正是「胡奴」,大家才悟到原來鳩摩羅什早有預見。
滯留涼州期間,鳩摩羅什無法傳授佛法,他便潛心學習漢語,為日後譯經弘法做足準備。
在這期間,後秦國主姚萇曾多次派使者到後涼,迎請鳩摩羅什到長安弘揚佛法。儘管後涼的呂氏王室不信佛教,但仍拒絕放鳩摩羅什東行。
401年,姚興率軍攻滅後涼,迎請鳩摩羅什來到長安。這一年,鳩摩羅什已經57歲。
「鳩摩羅什之在涼州積年,呂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蘊其深解,無所宣化。」《晉書》中這輕描淡寫的幾十字,概括了鳩摩羅什羈旅涼州的17年歲月。如今,留給他在俗世的時光,只剩下12年。
譯經大師
篤信佛教的姚興,對鳩摩羅什奉以國師之禮,並請他入住皇家園林——逍遙園,鳩摩羅什終於迎來了他一生中最耀眼的時刻。
在逍遙園,鳩摩羅什悉心講法、譯經。他傳授馬鳴菩薩、鳩摩羅陀等諸家禪要,並翻譯出《坐禪三昧經》《禪法要解》等,為大乘禪法的弘通奠定了基礎。
鳩摩羅什精熟梵文,又通曉漢文,他所譯的佛典,典雅而不失原意,簡潔流暢,便於讀誦。據《出三藏記集》載,鳩摩羅什在長安譯經十餘年間,譯出經論35部,共294卷,被公認為「漢傳佛教八宗之祖」。他所譯的佛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傳至隋代成三論宗;《妙法蓮華經》肇啟天台宗之端緒;《成實論》為成實學派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十住毗婆沙論》為凈土宗立宗之所依;《彌勒成佛經》促成了漢地彌勒信仰之興起;《坐禪三昧經》促成了「菩薩禪」的流行;自《梵網經》始,中土得傳大乘戒;《十誦律》則提供了研究律學之重要資料。可以說,後世漢傳佛教幾乎所有宗派或學派,其淵源都在這裡。
在譯經的同時,鳩摩羅什也注重培養僧才。他門下弟子三千,名僧數十人,其中以僧肇、僧叡(睿的異體字)、道融、道生最為著名,被稱為「什門四聖」。
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鳩摩羅什將印度佛教哲學中龍樹、提婆一系的中觀思想首次介紹到中國,促進了漢傳佛教對般若學的研究與實踐。中觀思想是大乘佛學的兩大基本潮流之一,中心論題即是「空」。有學者認為,沒有鳩摩羅什,就沒有中國大乘佛教。
唯舌不灰
姚興認為鳩摩羅什智慧超凡,應該有承繼之人:「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後世,何可使法種無嗣?」於是,他強迫鳩摩羅什接受了宮女10名,不讓他再住僧坊,而是另立房舍,供給豐盈。
大師娶妻生子,引起眾多議論。有僧人對鳩摩羅什生起輕慢之心,有僧人則羨慕他「艷福不淺」,妄想仿效。
一天,在齋堂用餐時,鳩摩羅什讓侍者端來滿滿一缽鐵針,他面色凝重地說:「如果有人想學我,一定要學習全部,不要學習某些不如法的部分。否則,請各自安心辦道,謹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說完,他用筷子夾起鐵針放進嘴裡,像吃飯一樣,將滿缽鐵針吃進肚裡。這稀有的示現,令僧眾們驚服,原來心懷妄想者也感到非常慚愧。
雖然如此,每次登座講法時,鳩摩羅什還是提醒僧眾,應以他的著譯事業而不是生活行事為準繩。他說:「蓮花生長在淤泥中,卻能出淤泥而不染,你們但取蓮花勿取泥啊!」
413年4月13日,鳩摩羅什在長安示寂,享年70歲。
圓寂前,鳩摩羅什召集僧眾說:「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意思是說,如果傳譯的佛典保存了原意,那麼在火化時,舌頭不會被燒毀。當烈焰止熄,僧眾們發現,「薪滅形碎,唯舌不灰」的奇蹟果真出現了。
遵照鳩摩羅什的遺囑,僧眾們將他的舌舍利護送到涼州鳩摩羅什寺,建塔供奉。而這座世間唯一的舌舍利塔,至今仍高聳於天地之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