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樓」遍布全國 尤以中國東半部為多

「逸夫樓」遍布全國 尤以中國東半部為多

  • 正文
  • 我來說兩句(3355人參與)
  • 掃描到手機 2014年01月08日02:08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客戶端
  • 保存到博客
  • 大|中|小
  • 列印
  • 據不完全統計,458所中國各類學校有逸夫樓。

      昨天清晨,107歲的邵逸夫在香港家中安詳離世。這個「熟悉的名字」一下勾起了許多網友學生時代的記憶。「如果你的學校里有過一棟逸夫樓的話,來為老人家點一根蠟燭吧。」北京晨報記者昨日走訪了多所有「逸夫樓」的在京高校,感受他老人家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探訪

      在京高校 至少22所建有逸夫樓

      在北京大學東門內有棟白色的教學樓,北京晨報記者看到外牆有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逸夫苑」,相鄰的另一棟樓寫著「逸夫二樓」。路過的北大學子稱,雖叫「逸夫苑」,仍習慣稱為「逸夫樓」,現在裡面是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記者詢問名稱的由來,對方驚訝地表示,「你不知道嗎?這是邵逸夫捐的,從外表看應該有年頭了吧,具體哪年蓋的真不清楚。」

      晨報記者又來到逸夫二樓,有兩位男同學正在一層看告示牌,他們自稱是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大一的學生,逸夫二樓也是用捐贈人邵逸夫名字命名的。至於是否會在近期舉行悼念活動,對方嘆了口氣表示不太清楚,正忙著複習期末考試。

      北大教育基金會一位老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北大理科樓群是集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建築群,當時,很多香港、台灣的社會熱心友好人士出資捐助了樓群的建設。其中,邵逸夫先生先後捐資4200萬元支持這項工程。「理科樓群的建成,緩解了北京大學教學科研用房緊張的狀況,改善了師生的工作學習環境。」這位老師說,為感謝邵逸夫,北大將大樓命名為「逸夫一樓」和「逸夫二樓」,也就是現在的「逸夫苑」。

      在中國地質大學東門,也有一棟逸夫實驗樓,門外還掛著中國地質大學科學研究院和博物館的牌子,這棟宏偉的大樓共13層,地下1層地上12層。介紹大樓時,樓內執勤保安都知道是邵逸夫捐贈的,算校園裡比較新的建築。

      與地質大學相鄰的北京語言大學裡,還有逸夫體育館和逸夫教學樓。北京晨報記者發現,體育館佔地面積不小,工作人員表示內有標準規格的游泳池,撞球、羽毛球、乒乓球、沙壺球場地,還有會員制辦卡的健身房。

      「今早得知邵逸夫先生去世,覺得非常突然和沉痛。邵逸夫先生在中國內地沒有任何生意業務,但長期向中國內地捐助巨額慈善資金,受惠學校及教育項目遍布全國」,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曹國永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北交大逸夫樓2007年投入使用,是該校容量最大的教學樓和標誌性建築之一,2005年,邵先生曾為這棟樓的建設捐贈五百萬元,「邵先生對學校的捐贈和幫助,實實在在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設施」。

      地圖顯示共有22所建有逸夫樓的在京高校,除上述提到的4所外,還有北京理工大學逸夫樓,北京大學醫學部逸夫教學樓,北京科技大學逸夫樓,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逸夫樓,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逸夫樓,北京電影學院逸夫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逸夫航天樓,中央民族大學逸夫體育館,北京工業大學逸夫圖書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逸夫科研樓,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中央戲劇學院逸夫劇場,北京化工大學逸夫圖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逸夫教學樓,中國戲曲學院逸夫圖書館,北京中醫藥大學逸夫科學館,清華大學逸夫技術科學樓,中國傳媒大學逸夫綜合樓。

      追憶

      學子感嘆 逸夫樓陪伴每一個階段

      在「南卡同學」的記憶中,逸夫樓是校園裡最堅固的那棟石青色教學樓。網名為「南卡同學」的大三學生,來自甘肅平涼,現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小學、初中、高中都有逸夫教學樓,大學有逸夫體育館。」在他目前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身邊都有一座逸夫樓。

      昨天,邵逸夫先生逝世的消息在網上鋪天蓋地地傳播,「南卡同學」第一次遍查有關邵逸夫的一切背景,「突然感到很自豪,今天很多人都會問起—你們學校是不是也有一棟逸夫樓?」

      2008年汶川地震,就讀於平涼一中的「南卡同學」正準備上課,突然感到了強烈的震感。他回憶,當時我們上課的教學樓一側裂開了一個大口子。遭受地震後,學校里的教學樓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有的出現裂紋,有的基本垮塌,都不能再繼續上課。後來,這些教學樓都進行了重建。但在這次地震中,只有那棟石青色的逸夫樓挺了過來。「南卡同學」說,當時並沒有看到逸夫樓有裂紋,後來學校里的其他樓都進行了重建,也只有逸夫樓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南卡同學」說,在西北的校園裡有很多逸夫樓,小時候他並沒感到奇怪,也不知道出處。「原來還以為『逸夫』兩個字出自《詩經》、《周易》之類的古書。」直到中學時,同學們課下討論一個武俠片,老師聽到後告訴他們,武俠片的投資方邵氏影業的總裁叫邵逸夫,「學校的逸夫樓就是他建的。」

      學生時代,逸夫樓總是最好的象徵。高中時,逸夫樓里有生物實驗室、多功能廳,英語聽說教室,總之所有應用到新媒體的課都在逸夫樓上,是學校里擁有最先進設備的教學樓。

      2011年,「南卡同學」考入位於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學。沒想到,背井離鄉,他又在校園裡見到了冠以「逸夫」二字的建築—逸夫體育館。「南卡同學」說,2001年的第21屆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女籃比賽,就是在這舉辦的。「這也是學校里唯一一個室內體育館。」他說,體育館很大,平時同學們在體育館裡打籃球、打羽毛球、練健美操,每每舉辦體育賽事,場上男生揮汗如雨,場邊都擠滿了女生打氣加油。

      悼念

      網友爭曬「逸夫樓」

      「剛聽到這個消息,我現在正在逸夫樓里上自習呢」、「最美好的三年,都在逸夫教學樓里度過了」、「致敬,邵先生走好」……昨天,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一傳出,不少網友爭相曬逸夫樓,不僅僅在大學,許多初高中甚至小學也有「逸夫」二字。

      昨天早上9點58分,網友「丁道師」發布了一條微博:「用百度地圖搜索邵逸夫在全國各地捐助的相關教育和醫療單位,結果非常震驚!致敬邵逸夫,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首善。」文字下附上了一張百度地圖照片,地圖上邵逸夫捐助的相關機構以紅色標註,密密麻麻,尤其以中國東半部為多。「丁道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地圖上所顯示的,不止是樓,還有其他機構。記者使用地圖進行搜索,僅北京市內的搜索結果就有66條,全國範圍內的搜索結果達2000多條。

      百度貼吧一位叫「xiajiav5b」的網友稱,「在中國,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常常可以找到共同點,他們曾就讀的學校里都有一座『逸夫樓』。無論是逸夫樓、逸夫中學,還是逸夫體育館,很多人知道邵逸夫其人,是因為這些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影視的輝煌帶給他無窮無盡的財富,然而他更大的名望不是財富,而是來自於他對慈善事業的專註以及對捐資助學的一擲千金。」

      專家解讀

      「逸夫樓」是怎樣誕生的?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邵逸夫先生捐贈的教育項目和學校,鮮有捲入爭議者,這源於其規範的基金會運作與管理,建立與我國內地辦學環境相適應的捐贈機制,這也是值得我國公益機構學習、借鑒的。

      邵逸夫對內地高等學校和基礎教育的捐贈,都是通過香港邵逸夫基金實施的,而在實施過程中,與我國教育部建立緊密合作,可以說,這是民間慈善基金會與官方合作,共同改善我國學校辦學條件的典範。

      根據《香港邵逸夫基金內地教育事業贈款項目管理辦法》,不論是高等教育領域還是基礎教育領域項目的申請,都要經教育部聘請的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並向邵氏基金推薦。未經專家評審的項目,將不能獲得邵氏基金資助。邵氏基金之所以採取這種辦法,是結合我國內地的教育實際的,一方面,通過教育部門的評審,以確保其捐建的項目,不是「短命」項目—邵氏基金明確規定,贈款興建的基礎教育項目,應建設在經過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後的,長期保留的學校;項目的使用期至少在五十年以上。另一方面,通過教育部的參與,明確被捐學校履行的義務,並得到有力的實施,比如,邵氏基金要求捐贈高校的建築物,項目單位確保能夠提供不低於1比3比例的配套資金。

      財富解碼

      邵氏基金是怎麼賺錢的?

      儘管邵逸夫創辦的TVB影響了香港幾個時代的流行文化,但邵逸夫的兒子對接手他的娛樂生意並沒有多大興趣。有別於傳統富豪,邵逸夫並不強求自己的企業一代傳一代,在1975年就成立邵氏基金。邵氏家族把從傳媒帝國賺來的錢通過基金投到海外,由專業資產管理公司打理,為慈善工作的持續展開奠立基礎,成為家族基金運作的典範。

      邵氏基金早在1985年開始就與內地教育部門合作,協助發展教育、醫療事業。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獎金主要來源同樣是靠邵逸夫家族基金的「錢生錢」。

      2011年邵逸夫以62.64億港元的價格出售其所持電視廣播(TVB)26%的控股股權之後,TVB的「邵逸夫時代」正式結束。儘管個人所持股權已經全部出售,但邵逸夫旗下邵氏基金仍然持有TVB的股份。昨日,TVB股價一度跳水,截至收盤,股價下跌0.99%,收於50.1港元。

      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

      ●中國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邵逸夫星」

      ●英帝國司令勳章、級勛位爵士、皇后勳章

      ●比利時皇冠勳章、司令勳章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章

      ●萬寶龍藝術贊助大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世紀影壇成就大獎

      ●舊金山的每年9月8日被命名為「邵逸夫日」

      100億港元

      1970年代成立香港邵逸夫基金。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億港元(約合78億元人民幣)。

      教育

      ●設立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大學。

      ●1985年開始在中國內地持續捐資辦學。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

      ●1994年,向牛津大學捐贈300萬英鎊,成立了中國研究所。

      醫療

      ●1977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贊助該會的工作,在1984年為該會成立首個輸血服務中心。

      藝術

      ●1977年出資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

      ●1985年出資協助保護敦煌莫高窟壁畫。

      科研

      ●2003年創立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第一屆於2004年舉行,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100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所未涵括的。

      救災

      ●1999年捐2500萬港元救助台灣9·21大地震災民。

      ●2005年捐1000萬港元救助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2008年捐1億港元重建四川地震災區學校。

      ●2009年捐1億新台幣救助台灣8·8颱風水災。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張樹婧

      張璐 劉洋 陳瓊

    (責任編輯:UN643)

  • 分享:
  • [保存到博客]
  • 本文相關推薦

  • 中國象棋全國冠軍名單
  • 施恩第一人邵逸夫
  • 邵逸夫陳游標
  • 中國製造遍布世界的影響
  • 學樂中國 全國最大的...
  • 逸夫教學樓
  • 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
  • 邵逸夫的高清視頻
  • 杭州邵逸夫醫院
  • 浙江邵逸夫醫院
  • 邵逸夫有幾個老婆
  • 邵逸夫醫院官網
  • 我來說兩句(3355人參與)


    推薦閱讀:

    逸夫樓
    中國為何遍地「逸夫樓」?
    邵逸夫,他是娛樂圈教父,他是身家百億富豪,他更是慈善大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蘇州校園裡至少有5座「逸夫樓」
    逸夫走了逸夫樓還在

    TAG:中國 | 全國 | 逸夫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