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赤壁之戰周瑜與黃蓋用過苦肉計嗎
淺淺絲語 等級:狐法師 送禮物 發消息 |
樓主 真真假假:赤壁之戰周瑜與黃蓋用過苦肉計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中敘及赤壁大戰時,曾寫到東吳的大將黃蓋用「苦肉計」詐降,騙得曹操的信任一事。由於這位羅先生文筆確是過人,所以,使大部分讀者都信以為真,一來二去,竟留下來一個相關的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真是達到了亂真的程度。 那些在說話或寫文章中屢屢提及「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人,可能一點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步入了一個誤區—— 坊間流行的一些「三十六計」古今談的書籍中,在敘及「苦肉計」這條計謀時,常常引《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打黃蓋」做例子,給一些不明白歷史真相的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在赤壁之戰時,東吳的這一帥一將真的玩過這種小孩把戲呢。 假作真時真不假 《三十六計》「苦肉計」一案的原文是:「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 據小說家者流稱,周瑜「打」黃蓋發生在赤壁之戰時,因此,在識別真假歷史時我們有必要先簡單地介紹一下赤壁之戰。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8年,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是役也,曹操率軍二十萬,號稱一百萬,揮師南下,連破劉琮,奪取荊州,敗劉備,聲言欲與孫權「會獵於東吳」。值此危急存亡關頭,孫權起用周瑜挂帥出征。但傾東吳全國兵,聯合荊州新敗的劉備在內,所得不過五萬餘人,與曹軍相比,仍是寡眾懸殊。 可周瑜最後卻打敗了曹操。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念奴嬌》一詞中寫道: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以文學的手法描繪了當時的歷史——周瑜周公瑾「談笑間」,使敵方的戰船「灰飛煙滅」。但沒有交待周公瑾是怎樣才使敵艦灰飛煙灰的。 唐朝人杜牧在《赤壁》懷古詩中倒是做了一點交待: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但也只是提了「東風」與便——給予的方便,沒有言及是誰幫助周瑜完成火燒曹軍艦船任務的。 羅貫中老先生很熱情,他在《三國演義》中說是諸葛亮奪天地之造化,於南屏山築七星壇借得一場東風,使得周瑜得以實現火燒曹軍的宏偉計劃。 這種說法也不過是「小說家者言」。 沒辦法,我們還得求助於歷史。 《三國志·吳·周瑜魯肅呂蒙傳》載:「(孫)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預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鄭。」 這段為嚴謹的史學家們所認可的歷史告訴我們,幫助周瑜完成火燒曹軍艦船任務的人是黃蓋。 由於黃蓋用的是三十六計中的詐降計,所以,喜歡想像的小說家以為除了詐降計以外,還應該有配套的「苦肉計」。 實則不然。 兩封書信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中引錄了一封所謂黃蓋寫給曹操的詐降書信: 蓋受孫氏厚恩,本不當懷二心。然以今日事勢論之:用江東六郡之卒,當中國百萬之師,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吳將吏,無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伏聞丞相誠心待物,虛懷納士,蓋願率眾歸降,以圖建功雪恥,糧草軍仗,隨船獻納。泣血拜白,萬勿見疑。 只看樓主 回復 發表於 07-05-30 05:07:03 |
---|
淺淺絲語 等級:狐法師 送禮物 發消息 |
沙發 在裴松之注引的《三國志》中我們發現了另外一封信,這封信也是黃蓋寫給曹操的詐降信。信云: 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過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能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兩封信的內容大體相同,但《三國演義》中的那封信卻多了「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這樣幾句話,又因為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魯肅曾以同情者的身份為黃蓋講過情,勸周瑜不要打黃蓋,所以小說中引錄的黃蓋詐降信中只罵周瑜。 兩封信比較起來,羅貫中筆下的那封確實生動、感人,但卻只是小說家者言。 對待歷史事件的真偽,我們應該相信的只能是歷史典籍,如《三國志》,而不應盲從歷史演義小說,這是常識。 記得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他(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初學人體構造圖時,曾覺得某處人體部位構造不是很美,因而按照自己的審美眼光對其做了「修正」。藤野先生以科學的態度對魯迅的「藝術作品」進行了修改,使人體解剖圖恢復了本來面貌。事後藤野語重心長地告誡年輕的周樹人,科學是科學,藝術是藝術,決不應將二者混為一談(大意如此)。 藤野先生的話雖然是對當年的魯迅說的,但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說,我們更願意相信羅貫中的那封信,因為它讀起來的確有聲有色,有理有據,煞是感人。但從尊重歷史的角度而言,我們只應相信《三國志》。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號稱「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的一部詳盡賅明的史書,該書在提及赤壁之戰時周瑜、黃蓋的表現時是這樣寫的: 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繫於其尾。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 在這段記載中,我們也只能看到黃蓋「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而已,並沒有發現黃蓋使用過什麼「苦肉計」。 《三國演義》被後世稱為「計謀小說」,但這些計謀卻真真假假,虛實難測。 由「周瑜打黃蓋」這個苦肉計的虛而不實,我們不由得想到周瑜與蔣干——就是「群英會」中的那個蔣干——玩的「反間計」。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想必不會忘記書中「群英會蔣干中計」一章的精彩描寫。 那一章說的是赤壁之戰前,曹軍與吳軍對峙於三江口。曹操見不能輕易戰勝對方,就命與周瑜有同窗之誼的蔣干前去遊說,勸周投誠。蔣乾果然「不虛此行」,很快就在周瑜的中軍大帳內「探聽」出曹操的水軍統領蔡氏兄弟是姦細,立刻也顧不得與老同學辭行,覺也不睡了,飯也不吃了,偷了一條小船,渡江飛報曹操。曹操盛怒之下,果然不辨真偽,殺了二蔡。周瑜不費吹灰之力,就為東吳除去了兩個心腹之患。 看了這章的人倘若真的以為周瑜用反間計「玩」過蔣干,那你就又錯了。因為周瑜雖然曾經接待過蔣干,並與他一起喝過酒,敘過舊,但卻並沒有對老同學用過什麼反間計。 有意思的是羅貫中玩的這個「紙上談兵」的遊戲竟被清太祖努爾哈赤當成了聖典。公元1629年,努爾哈赤率後金(清)軍繞道自古北口一段越過長城,進圍北京,時任大明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的袁崇煥星夜馳援,屢敗後金之軍。努爾哈赤從被他視為兵書經典的《三國演義》中學來周瑜騙蔣干所用的「反間計」,故意命人將被他俘獲的兩個明室太監放回,在放兩個太監走之前,安排了一段「對話」,大意是說明朝的大將軍袁崇煥已經決定歸順後金,努爾哈赤準備打下明朝天下後,封袁崇煥為王。那兩個太監於慶幸自己大難不死的同時,又意外地偵知這個「秘密」,不由得喜出望外,即刻回去向崇禎皇帝告密。崇禎皇帝一聽,火冒三丈,立刻命人將袁崇煥逮捕,用最殘酷的磔刑將他處死。努爾哈赤聽知這個消息,簡直是樂不可支。 看來,《三國演義》中周瑜對蔣干使用的反間計雖然不是真有其事,但努爾哈赤卻把它變成了現實。 同理,赤壁之戰時,周瑜和黃蓋雖然未曾導演過「苦肉計」,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句歇後語卻被不少歇後語辭典收錄進去。 該怎樣看待這種「於史無證現實有」的問題? 筆者的看法是:首先應該承認「三十六計」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集體智慧的結晶。 其次,應該承認「苦肉計」和「反間計」等計謀如運用得當,確實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最後還應該讓每一個研讀歷史小說的人明白,不論歷史小說寫得多麼引人入勝,栩栩如生,但它也只是小說,而非歷史。 順便說一句,對於類似「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種歇後語,我們應該盡量不用,倘若不得已而收入辭典中時,應向讀者交待清楚,周瑜與黃蓋只有詐降之舉,未有「苦肉之計」。 |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