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見到它們,想不心動都難啊難|文景8月新書

我想,做書最開心的不止是經歷一本書從無到有的過程,更在於書能夠真的遇到願意去閱讀、了解它的人。無論喜歡也好、討厭也罷,讀得完還是讀不完,你們其實都是在「互相選擇」,取決於你們相遇的時機、你們之間的「核磁共振」。

而今天,文景微信君所能做的,就是為了讓你與書更快地相遇,把我們有關社科、文學、藝術的一批新的好書都放在你的眼前。看不看,由你。反正,我是看到這些書,就已經心動得不行啦——

無論是音樂救贖英國鋼琴演奏家詹姆斯·羅茲的經歷,還是加州學派領軍人彭慕蘭的研究心血;

無論是親歷戰爭的修昔底德講述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臘世界大戰」,還是那寫給一代被革命誘惑又拋棄的孤兒的情歌;

無論是從繪畫、碑拓、建築、攝影、電影等方面講述屬於中國的 「廢墟的故事」,還是「97種愛與性的姿態,所有的愛恨情仇都因為一個女人」的故事;

……

真正讓你與眾不同的,是你的選擇。

PS:以下新書在上海書展(8月16日—8月22日)現場均有售。網路書店及實體書店約9月上旬上架。書展期間,文景的微店將會有促銷活動。

社科

《腹地的構建——華北內地的

國家、社會和經濟(1853—1937)》

[美]彭慕蘭 著

馬俊亞 譯

黑白7幅插圖精裝

費正清獎獲獎作品,美國歷史學會會長彭慕蘭成名之作;2017年全新修訂,精善呈現加州學派領軍人研究心血。

本書運用多個國家的豐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間、官方等級別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清末民初1853—1937年間,華北內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變遷及其原因進行探索。

作者在書中描繪了華北內陸地區,尤其是河南、山東等一帶當時的社會情形,包括對當地的金融、農作、交通、稅收情況和農民的反抗鬥爭進行了全面描述,同時將當時華北內陸與沿海地區的發展作對比。

他認為華北內陸在這段時期社會生態與自然生態發展呈現出衰退的跡象。作者不僅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波瀾壯闊的華北內陸生態群像,更是運用了社會學理論、歷史地理學、社會區域理論等多重視角,分析了華北內陸衰敗的原因。他指出,中國內陸腹地並非生來「落後」,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國家以及時局造成。

《頂級對話——

理解變化中的經濟世界》

張軍 著

彩色16幅插圖 精裝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對話伯南克、蒙代爾、諾思、席勒、斯科爾斯、皮凱蒂等世界級經濟學家,百家爭鳴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思想交融。

本書精選了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張軍與世界一流經濟學家的對話。這些談話既涉及經濟學的基礎層面,如貨幣、世界經濟體系,也涉及經濟學家對未來經濟趨勢的預測。在這些平等的談話中,映射著中國經濟在世界舞台的側影。

被訪談者在經濟學領域都是重量級的——羅伯特·席勒、道格拉斯·諾斯、羅伯特·蒙代爾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伯南克是美聯儲主席,皮凱蒂是當紅經濟學新人。

  • 關懷本土

    對話雙方都是世界水平的經濟學家,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經濟學的中西對話。這些受訪的頂尖經濟學者多少都就中國經濟狀況、面臨的挑戰、前景等等做出了分析。

  • 去學科化

    這些對話並沒有充斥著專業術語;相反,是平易近人的。

  • 經濟學家創造世界

    經濟學的特殊性在於,通過政策,能夠由理論直接導向實踐。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當代世界的樣貌,很大程度上,是這些經濟學家的思想推動的。這些對話以經濟學的眼光,為理解變化中的世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 《重要的是音樂:

    充滿癲狂、藥物與鋼琴的前半生》

    [英]詹姆斯·羅茲 著

    周河清 譯

    精裝

    英國鋼琴演奏家詹姆斯·羅茲個人傳記,坦誠年幼創傷,講述音樂的力量。好友「卷福」、史蒂芬·弗萊站台支持。

    「現在我知道音樂能治癒人了。

    我知道它拯救了我的生命,讓我生存,

    在我一無所有的時候給我希望。」

    詹姆斯·羅茲6歲時被學校體育老師強姦了。不止一次。

    三十餘年過去了,他依然被這一事件糾纏。在這本書中,他毫不掩飾地講述了自己人生里每一個灼熱的細節:性侵、借毒品和酒精逃避、自殺、精神病院里的強制治療;初戀、婚姻、孩子的降臨、離異、再次戀愛……

    但真正讓他與眾不同的,是音樂。10歲時,在寄宿中學讀書的羅茲聽到了巴赫的《恰空》,之後瘋狂地自學鋼琴。音樂和鋼琴陪伴著他,經過了數次重大身體修復手術、艱難的學生時代、低落陰沉的心理狀態,還錄了唱片、開了演奏會、寫了這本書。音樂,是他的救贖;音樂,可以救命。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詳註修訂本(上下)》

    [古希臘]修昔底德 著

    徐松岩 譯註

    21幅插圖 精裝

    歷史寫作才能的頂點,真正的歷史學之開端;西方古典文明研究學者徐松岩教授傾力譯註18載,2017全新修訂本;匯聚古典學30餘年研究精華。

    公元前431—前404年,數百個城邦捲入了規模空前的「希臘世界大戰」,戰火幾乎波及當時整個地中海文明世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和雅典帝國這兩大軍事集團,一方在陸上稱雄,一方在海上稱霸,雙方巧施權謀,展開長期的拉鋸戰。正當雙方兩敗俱傷、財盡兵竭之時,虎視眈眈的波斯人藉機干涉,最終幫助斯巴達人擊敗雅典人,摧毀了盛極一時的雅典海上帝國。這場戰爭對希臘諸邦政治造成巨大的衝擊和震蕩,對於社會經濟無異於一場浩劫,對於其後希臘人的思想文化、對於地中海世界的國際局勢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親歷這場大戰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以其客觀冷靜的態度,生動豪放的史筆,簡潔流暢的文字,不僅全面地記載了戰爭的主要史實(迄前411年),展示了陸戰海戰的恢宏場面,黨派鬥爭的嚴酷慘烈,還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其間人們心理心態的微妙變化。

    此著是希臘古典文明極盛時期的文化精品。

    《大地的法》(施米特文集)

    [德]卡爾·施米特 著

    劉毅、張陳果譯

    平裝

    大地承諾了和平,只有新的大地法思想可以實現和平。20世紀爭議性政治思想家施米特,漢語學界期盼已久的公法論著首度中譯。

    《大地的法》是施米特在國際法方面的重要論著,表明施米特已經從戰後聆訊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回到自己在「二戰」期間開始思考的現代性問題,完整地提出了「大地的法」這一概念,與《憲法學說》合璧,形成施米特完整的公法理論。

    《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

    吳新文 著

    精裝

    中國話語主題讀本,為中國崛起構建理論根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吳新文,深度解析為什麼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會成為中國道路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20世紀30年代至今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思想理論和實踐運動。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既反對忽視理論的經驗主義或機會主義,對各種思想理論資源保持有選擇的開放態度,同時又反對把某些思想或理論原則形而上學化的教條主義,逐漸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理論品格。

    本書的特點在於從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不斷融合、相互激發和提升的角度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豐富性、複雜性與正當性。

    文學

    《未知大學》

    [智利]羅貝托?波拉尼奧 著

    范曄 楊玲 譯

    精裝

    《百年孤獨》譯者范曄推薦:

    1 這不是一部詩集。

    2 這是一份文學病人的病歷。

    3 這是一部分行(但不一定押韻)的黑白公路電影。

    4 這是《荒野偵探》的官方同人 (Copyright ?2666)。

    5 這是拉美青年藝術家的畫像x護身符x袖珍黑洞拼圖。

    6 這是一本詩體「小說」——如果《2666》也是一首一千頁的敘事詩的話。

    7 這是一種反抒情(這甜膩之霾!)的大顆粒反詩歌。

    8 這是尼卡諾爾?帕拉(波拉尼奧摯愛的智利詩人)開著「海之星」飛碟在墨西哥城上空用氣體寫成的恆定青春版《解放神學》。

    9 這是寫給一代(被)革命(誘惑又拋棄的)孤兒的情歌。

    忘掉上面所有的廢話:這是一部詩集而已。

    隨書有精美單頁,立體展現波拉尼奧作品之間的內在聯繫。

    中文版波拉尼奧詩集幾近涵蓋波拉尼奧1978—1994年間創作的全部詩歌,並基本保留了各部詩集的完整形態,包含主詩集《未知大學》及另3部詩集《安特衛普》《浪漫主義狗》《三》。

    深陷波拉尼奧文學之界的讀者會輕易發現,《未知大學》有他之前作品的影子。對於了解波拉尼奧小說的讀者而言,相似的主題充盈他的詩中:性、死亡、政治、偵探、年齡、時間、勇氣、犯罪、墮落、墨西哥、西班牙、毀滅與漠視、遺忘、晦澀的作家、老朋友、燈塔、折刀和駝背小人……

    《安特衛普》是56個緊湊、短小及碎片化的詩作,是文學上的一次實驗。《浪漫主義狗》是波拉尼奧最強烈的個性表達之書,收錄44首詩——形式多變,長短不一,是一種讀者曾經未見的新的詩歌文學表達。「浪漫主義狗」取自一個簡單的比喻:靈魂是一隻狗,心是蓬頭垢面的流浪漢。《三》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赫羅納秋天散文》是散文詩;第二部分是長詩《新智利人》;第三部分《文學散步》由有數字標記的57段短文組成。

    《杜弗的動與靜》

    [法]伊夫·博納富瓦著

    樹才 郭宏安譯

    精裝

    「沉默的經典」詩歌譯叢最新一輯,裝幀升級,詩歌愛好者收藏佳品。

    伊夫·博納富瓦是龔古爾文學獎、卡夫卡文學獎得主,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詩人、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也是「二戰」後世界詩壇舉足輕重的巨匠,很多人將其與波德萊爾、馬拉美和瓦雷里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本部詩集收入博納富瓦代表作,譯者精心修訂譯文。

    「不需要詩歌的年代」,

    更需要偉大的詩歌。

    博納富瓦的詩宗于波德萊爾、馬拉美、瓦雷里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入了現代主義藝術的創新活力,代表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法國詩歌主流。

    他的詩優美而繁複,時見玄秘,通過語言的創造從日常經驗上升到空靈無上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風格在整個20世紀法國詩壇上獨樹一幟。《杜弗的動與靜》收入博納富瓦早期的四本詩集,包括《杜弗的動與靜》《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頭》《在門檻的圈套中》,均為詩人代表作。

    《噬夢人》

    伊格言著

    平裝

    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台灣新生代小說家伊格言里程碑之作,《聯合文學》年度之書。

    新世紀的後人類史詩,人與魔鬼的所有可能。這是「生物朋克」的《盜夢空間》,類神經世界的《諜影重重》+《攻殼機動隊》。

    一場間諜戰爭;

    一個被遺棄的生化人;

    一場熾烈如火的悲劇性畸戀;

    一個甚至背叛了陰謀者自身的間諜陰謀……

    許多年後,來到了這樣的時代:人的夢境可被粹取,儲存於水瓢蟲體內。豢養水瓢蟲,是為了保鮮夢境;而若令水瓢蟲分裂生殖,夢境便可隨之無限複製。許多年後,來到了這樣的時代:生化人匿藏於人類之中,難以被有效區隔辨識。人類研發「夢境分析」篩檢法,希望藉由對夢境的敘事學分析,準確標識出那些偽扮為人類的生化人,將之全數殲滅。

    身為國家情報總署技術標準局局長,生化人K的身世卻是個彌天大謊。他不記得自己的出廠編號,也沒有關於身份的任何記憶。儘管他編撰身世,偽扮為人匿藏於人類群體之中,卻始終不確知自己真正的來處……

    一道「內部清查」的緊急命令啟動了K的逃亡之旅。接踵而來的連串事故絕非偶然。K的身世秘密,涉及的究竟是一個輝煌的偉大理想,抑或是一場蜃影般的虛無幻象?

    《幻艙》

    高翊峰 著

    平裝

    如果將卡夫卡的《城堡》寫成科幻,那就是《幻艙》。華語科幻星雲獎提名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評論家南方朔推薦。

    台灣70後最具都會節奏感的小說旗手高翊峰10年來的創作高峰。

    一部令人坐立難安的小說——詭譎迷離的荒誕筆觸,直指現代人行將崩毀的愛與生命力。

    文字工作者達利被秘密送入一處封閉的下水道臨時避難所。

    這裡衣食無缺、物資充足,唯獨失去了時間和陽光;這裡,已「入住」了形形色色的人:痞子「蒼蠅」、呆笨的「高胖」、從乾癟慢慢回復豐盈的身體工作者日春小姐、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的管家、兩個不停較勁的魔術師……

    這些人和一心找尋出口、心懷突圍的達利不同的是,他們全都安於失去時間的現狀,不願離開。究竟是怎樣的恐懼,讓他們情願被豢養、被禁錮在這個地底的幻象避難所,也不願邁向太陽底下的自由生活?

    《赫拉巴爾之書》

    [匈牙利]艾斯特哈茲·彼得 著

    餘澤民譯

    精裝

    《赫拉巴爾之書》靈光四射,每一頁都有關於歐洲政治、歷史、文化的典故,可以說三句就有一個「梗」,領會到這些戲仿和隱喻的讀者自然能會心而笑。

    艾斯特哈茲是語言大師,他將粗俗與高雅、直白與隱晦熔於一爐,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不可複製的節奏。他的小說是文本的實驗,更是語言的狂歡。他是當代歐洲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兩名天使開著汽車走街串巷,他們奉上帝之命來到人間,刺耳的鳴笛聲驚嚇了周圍的居民——其實他們只為一個叫安娜的女人而來。

    安娜的丈夫是一位作家,正在寫作一部關於捷克文學大師赫拉巴爾的書。他深陷瓶頸,無暇他顧,甚至不知道妻子懷孕了,而且有意放棄這個孩子。安娜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愛好布魯斯音樂。她愛上了赫拉巴爾——在心靈層面上。她把自己的思考、苦悶、幻想和柔情在內心向赫拉巴爾一一傾訴。她的傾訴寧靜、深沉、強大。上帝被打動了。

    為了安撫安娜,上帝決定向查理·派克學習吹薩克斯。

    上帝能成功嗎?

    《一個女人》

    [匈牙利]艾斯特哈茲·彼得 著

    餘澤民譯

    精裝

    《一個女人》是一部實驗性極強的小說,全書由97個小節組成。96種不同類型的女人和唯一的敘事男主人公一起,形成了一個兩性關係的萬花筒。

    97段羅曼司,97種愛與性的姿態,

    所有的愛恨情仇都因為一個女人。

    本書由97個小節組成,每一個小節長短不一,長的有數千字,短的只有一句話。97個小節採用了類似音樂中的「賦格」或者「卡農」的方法,不同聲部反覆交替吟詠同一個主題,每一節的開頭都是「有一個女人」,緊接著是「她愛我」「她恨我」「愛」「恨」反覆交替。這些描寫展現了參差多態的女性和男女關係,既有愛的體驗和兩性的衝突,也有激情的遊戲,以及自我意識的碎片。

    作者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文筆和廣博的學識,精闢從容地探討這個永恆的話題,為這個話題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鮮視角。作者的文筆精緻優雅,充分顯示出作者的語言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藝術

    《中國古代藝術與

    建築中的「紀念碑性」》

    [美]巫鴻 著

    李清泉 鄭岩等 譯

    黑白280幅插圖 精裝

    國際學術界最具影響力的美術史家最富爭議的學術專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重新構建。

    以圭璧鐘鼎為國之重器的禮制藝術時代如何興起,又如何逐漸衰亡,演變成以宗廟、宮殿與墓葬為主體的建築性紀念碑時代?

    長安,這個從土木方興時起就不斷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時期統治者的榮耀?

    一座座零散而無言的墳塋和祠堂,如何訴說歷史長河中一個個普通家族的懿德?而這些具有明顯公共意義的禮儀美術傳統,又如何在漢代以後轉化為藝術家打造個人歷史的藝術行為?

    本書嘗試打破美術史研究中的門類之別,以「紀念碑」這一西方古代藝術的核心概念為線索,將裝飾藝術、圖像藝術和建築藝術納入更大範圍內藝術的發展變化,重構中國古代美術的宏觀敘述。

    《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

    [美]巫鴻 著

    文丹 譯 黃小峰 校

    黑白107幅 彩色90幅插圖 精裝

    本書首次嘗試把中國繪畫既視為物質產品也看作圖畫再現來研究。這種新的研究方式打破了圖像、實物和原境之間的界限,把美術史與物質文化研究聯繫起來。

    屏風入畫,畫入屏風。

    集合了准建築形式、繪畫媒材和繪畫圖像的多樣角色與模糊身份,屏風賦予畫家絕妙的靈感,也給希望提供嶄新視角、探尋複雜路徑的美術史家帶來契機與挑戰。

    本書的研究將圍繞屏風展開,打破圖像、實物和原境之間的界限,涵蓋多種藝術和文化類型,從肖像與圖畫敘事到窺視與偽裝,探索屏風在中國藝術中的獨特地位,進而關注一個頗為宏大的問題——什麼是傳統中國繪畫?

    答案在層疊縱深的空間之內,在亦真亦幻的畫屏之上,在綿聯展現的手卷之中。

    《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

    的「在場」與「缺席」》

    [美]巫鴻 著

    肖鐵 譯 巫鴻 校

    黑白90幅 彩色110幅插圖 精裝

    廢墟主題,縱橫捭闔,探討中國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實踐與經驗,領域橫跨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並與西方藝術參照並觀,令人眼界大開。

    寒煙衰草,古木遙岑,豐碑特立,四無行跡,觀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結構為基礎的建築形態造就了中國古代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廢墟」觀念,極少表現廢棄人造建築的繪畫傳統以獨特的方式傳達時間的流逝。傳統中國對「往昔」的視覺感受和審美在歷史的進程中與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誕生了一種全新的現代中國視覺文化;而抗日戰爭結束以後,當中華民族走出了那個滿目瘡痍的時代,那些昏暗而危險的廢墟應該何去何從?

    本書在全球語境中思考中國的美術和視覺文化,分析了一系列豐富的傳統和當代視覺材料,包括繪畫、碑拓、建築、攝影、電影、印刷品,以及裝置與行為藝術,講述屬於中國的 「廢墟的故事」。

    編輯整理 | 不二齋


    推薦閱讀:

    《藏富密碼》來啦!邀請您參加馮瑋瑜最新力作鵬城首發!
    賈誼《新書·先醒》原文及翻譯
    新書 #2
    星光熠熠——《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香港首發回顧!
    3月不能錯過的7本新書

    TAG:心動 | 新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