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裝甲能不能防導彈?
隨著科技不斷地發展,武器威力越來越強大,之前的海上霸主戰列艦曾經可以依靠厚重的裝甲來抵禦對方艦炮的轟擊。但全面進入「導彈時代」之後,戰列艦的裝甲還有用嗎?舉個例子,如果在100km外用魚叉導彈不間斷攻擊衣阿華級會怎麼樣?
理論上說戰列艦的主裝甲可以抵擋本艦同口徑的艦炮,而魚叉導彈的速度和穿深都顯然不夠,裝葯也小於一般的航彈。實際上重裝甲防護對於導彈仍然有防禦效果。特別是以現在的裝甲鋼冶煉與製造技術,都是305mm裝甲,防護性能肯定是更加好的。
衣阿華級儘管防護性能較差但是也畢竟是條戰列艦,無需作為特例來討論
但是對於以航母特混艦隊為核心的海軍來說,首要任務是保證航母的安全,這就要求特混艦隊必然要配備大量執行反潛與防空等任務的中小型艦艇。而戰列艦由於沒法執行這種任務,所以在特混艦隊中的地位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我們都知道中小型艦艇,也就是巡洋艦和驅逐艦,還有護衛艦,由於噸位限制,不可能有很厚的裝甲,特別是現代艦艇加裝了大量的電子設備,極大的佔用了本來就珍貴的排水量,所以在這種艦艇上防禦導彈的襲擊,可行的方案就只有一種了,擊毀來襲導彈。
對空導彈和近防炮都是很常用的主動防禦武器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唯一能夠通過使用重型裝甲來防禦導彈襲擊的,具備這個條件的只有戰列艦,而我們都知道,現在已經沒有戰列艦在服役了。以航母為核心的航母編隊,在目前的海戰形式中,也用不到戰列艦了,所以艦艇的防禦思路也發生了變化。至於艦炮的威脅,這個地球上大多數艦炮不超過127mm,以現在的艦用裝甲鋼製造技術,並不需要很厚的裝甲就能達到預期的防禦效果。 至於為什麼戰列艦會落得如此境地,目前公認的,使得戰列艦退出歷史舞台的是海軍航空兵,是海軍航空兵,是海軍航空兵。實際上在二戰結束之後,面對反艦導彈的迅速發展,當時所有艦艇除戰列艦外基本都不具備硬抗的能力。所以為了在不增加裝甲厚度的情況下防禦導彈的襲擊,各海軍強國只能走別的路子,比如通過主動防禦的方式來擊落來襲的導彈,這個成果就是以AK630與密集陣系統為代表的近程武器防禦系統,其中AK630出現最早,1963年開始研製,正式服役是1976年,隨後,密集陣系統,守門員系統也相繼服役。而海拉姆和卡什坦則是更加後期的產物了。
如果把時間倒回到二戰時期,那麼對於戰列艦威脅最大的並不是導彈,而是海軍航空兵,自己去翻一翻戰史,統計一下制導反艦導彈擊沉的戰列艦多還是海軍航空兵的飛機擊沉的多,戰後淘汰戰列艦也是因為海軍航空兵的迅速發展,使得海戰中雙方的交戰距離大大增加,已經不是戰列艦主炮力所能及的範圍了,這才是戰列艦退出歷史舞台的核心原因,而不是什麼反艦導彈,至於慘死的羅馬號,那也是被Do-217帶著弗里茨X給擊沉的,否則最大射程只有5KM的弗里茨X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依靠自身動力飛到羅馬號的面前然後將其擊沉的。哦對了,根據現在的調查結果,羅馬號不是被炸沉的。:)
倒霉的羅馬號被擊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殲11戰機掛導彈攔截美軍P
※射程200公里黑科技「導彈」,價格「白菜化」,我軍能造上萬枚
※巴基斯坦展示中國護衛艦:試射C802反艦導彈
※朝鮮再射導彈,究竟射給誰看?
※南海魚叉-淺析瀕海戰鬥艦加裝魚叉反艦導彈
TAG: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