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開示《大乘百法明門論》(第四講)下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座系列

師父開示《大乘百法明門論》筆記要點(第四講)下篇

(5月23日)

【原文】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此設疑問。意在欲人了悟。知一切法本自無我也。以問有五種。一、利樂有情問。謂菩薩知一切法無我。而眾生不知。為欲利樂。故問於佛。使其了悟革凡成聖也。二、不解問。謂自己於一切事理不明。而問於人也。三、愚痴問。謂愚暗痴迷於理事不分。而問於人也。四、試驗問。謂以己所知問於他人。以驗他知不知也。五、輕觸問。謂我慢無狀。而戲問於人也。此菩薩設此一問。即五問中利樂有情問也。

甲四、釋為何設問

乙一、明示設問目的

我們要去面對一切法,不是佛要說這麼多法。

這些法本來就是存在的,宇宙萬物、世出世間本身就有這麼多法。

世間上科學對萬法也有分類,例如礦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等,佛法也要對它進行分類,分類之後我們才有辦法下手,用功、觀照、轉變。如果不分類的話,我們就無從學起,無從修起。所以,「此設疑問。意在欲人了悟。知一切法本自無我也。」知道一切法本來就是沒有我。

乙二、辨析設問動機

「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此問為世親菩薩自問,下面自答。

【問有五種】

1.利樂有情問。菩薩知一切無我而眾生不知。為欲利樂故問於佛。使其了悟革凡成聖也。古往今來的菩薩大德問問題都是為了利益眾生,替眾生問問題。凡夫問不出來這些問題,一般人沒有興趣、耐心來替眾生問,我們都是為自己問。出發點不同。

2.不解問。謂自己於一切事理不明。而問於人也。自己不明白,向人家請教。我們不明白的問題太多了,多到我們不知道問什麼好。

3.愚痴問。謂愚暗痴迷於理事不分。而問於人也。理事不分,稀里糊塗。會做事的人一般理不明,會說理的人一般不會做事,通常是這樣,因為(只對其中一個)相應。所以華嚴上面(才會說)要理事圓滿、事事圓滿。

理好說,事難做。

【喻1】蓋樓,理上很好講,實際去做就不那麼容易了,要有地,要有設計、材料、工人等等。

【喻2】寫字、畫畫。說起來很好說,書法家可以給你講王羲之的字有多麼好,但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寫不到這麼好。

【從教至證】佛法也是如此,不是我們聽法師說了之後,自己就能做到的。要真正自己證到了,才是真正的成就,否則就只是種善根。

【次第進步】剛開始聽聞,種善根,內心有印象,知道這個法好,不斷熏習、希求,不斷有鑒別的能力,不斷知道生命的層次感在什麼地方,慢慢去進步,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證得)。

【錯誤現行】我們總覺得磕幾個大頭、念幾遍咒語,就能大徹大悟。

有幾個人敢講自己大徹大悟?越有成就的人越虛心。

【師父破斥】越是講大話的人,越是整天都是不切合實際的想法,都是對無我不通達的一個表現,總之要追逐外在的成就,沒有認識真正意義上內心的成就。內心上面的成就就是要把種種的問題去掉。

4.試驗問。謂以己所知問於他人。以驗他知不知也。

【師父破斥】這是我們常常會犯的毛病,喜歡去考別人,看他懂不懂,這是非常不好的!有時自己明明知道,卻裝著不知道,去問人家,別人答不好心裡就會暗暗嘲笑,這個心態很不好!如果長期去熏習這樣的心態,將來自己就會遇到這種情況。

我們還常常對法師如此,去問法師,看看他的功夫有多高,這個心態是很不對的,不能以考驗的心去問別人。

5.輕觸問。謂我慢無狀。而戲問於人也。就是漫不經心的狀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對我們要請教的對方很沒禮貌,很不用心,這也是我們常犯的毛病。

【結示】世親菩薩在這裡是利樂有情問。

【師父策勵】我們學習這段的目的,(是要認識到)若我們所想、所問都考慮到一切眾生,都是為利樂有情,目標不同,發心不同,起心動念不同,我們感果也就不同。

甲五、法之釋義

我們前面談到「我」的特性:常、一、主宰。

主,國主、皇帝;宰,宰相。我們能不能做自己的皇帝呢?我們能不能主宰自己呢?不能。我們既不能主宰自己,也主宰不了別人。都是無我、無常,怎麼主宰呢?

但無常也不能混為一談,無常是法。法義有通、有別。

【法之通義分四】

①佛所說教。即三藏十二部佛所說法。

②法是軌則。有其規範性。

③真如法性。

④宇宙萬有。

【法之別義唯一】持、軌範。釋義有三:

①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②能持自性而不變,以為規範,與他了解。

③有其自己之特性,能為吾人認識之對象。

【喻】火車的鐵軌,我們一看到鐵軌,就知道這是火車行駛的軌道。同樣,我們看到柏油路、水泥路知道這是汽車跑的高速公路。

【釋】任何一個法都有他的形態、外相,保持了外相才能讓眾生產生規範的理解。任何一個法都有差別的體相。

【喻】茶杯有茶杯的體相,茶壺有茶壺的體相,衣服有衣服的體相,都是它的軌則。

【一體兩面】(法)既講無常也講軌則,如果只講無常不講軌則,就是混亂的;如果只講軌則不講無常,就著相了。要在相上體會無常。

【錯誤現行】學佛如果學錯了、學偏了,對世間的相沒有興趣了,放棄了世間上的種種成就,不作為心中追求的目標了,但是佛法的相又沒有樹立起來,兩頭無所得,造成內心無所緣。

【對治方法】(只有對三寶建立信心才能避免這種現象。)

【體悟三寶】三寶,佛、法、僧。佛(的塑像),不會說話;經典(法),也不會說話;僧,才會說話。只有出家的法師才會說話。如果對會說話的(出家的法師)都不能產生信心,怎麼可能對不會說話的(佛、法)產生信心呢?這是不可能的事。佛法二寶,賴僧弘傳

【信心根本】我們如果對僧寶,對法師、善知識生不起信心來,就很麻煩。

【反顯】(如果對僧寶沒有信心,就無法很好的學習佛法,無法認識到萬法的軌則),內心當中已沒有軌則,然後自己內心生起一套軌則來,亂想出一套軌則來,(就會學偏、學錯)。

甲六、統攝闡發

乙一、依法提升

任何一個法,大到宇宙萬物,小到一草一木,都是有因有緣的,我們怎麼在這種時空因緣下體現生命的價值、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質?

【三寶功德】三寶具足無量神通變化,神通就是智通,他告訴我們方法,我們照著這種方法去做,問題就解決了,解決了他就變化了。

【如理認識】變化不是無中生有,不是變魔術。

【錯誤認知】我們常常認為神通就像變魔術才叫變化。

【喻】人變化了就變化了,平地變出一個大樓,也是變化。

【無常使然】變化需要種種條件,並非無中生有。通達了無常、無我,才能改變,而不是變魔術。

【師父破斥】神通不是變魔術,變魔術這種僥倖心理,不是我們佛法要的,那種東西是迷惑世間的。

【智慧為依】我們佛法所談的神通變化靠我們智慧,在這個無常變化過程中成就種種莊嚴。我們只有看到法性,只有證悟到不生不滅的狀態才有辦法做到。這些都是離緣受相,離名實相,離心緣相,不是靠語言能夠表達的,不是靠文字能夠敘述的,不是靠我們想像能夠想像出來的。他是我們一種體會,是生命最深層次的答案。

乙二、結合現實因緣,破除邪妄分別

【輪迴本質】我們長期以來在六道當中輪迴,都是一種虛妄、分別的心態。因為虛妄分別的這樣子心態,所有無法看透人世間的種種的關係。

【究其原因】我們用我們自己的觀點解釋萬法,而不是用佛法來解釋萬法。

【師父破斥】我們以自己虛妄分別的心態,去看、解釋、認識種種外在的問題,就會越認識越錯,越認識越遠,這就是造成我們禪定智慧缺乏的根本原因。

虛妄分別不是真分別,不是通過法類來分別,是通過種種世間的名利、是非、得失、計較來分別,這是很要不得很要不得的!

【向內用功】我們要得到佛法,要得到快樂,要遠離痛苦,只有從內在方面做功夫,只有從無貪無嗔無痴上面去努力。

彼此之間,諸法都是因緣和合,而不是一種競爭。

【對比認識】

◇世間上面所學的知識,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培養一種成就感。成就感,即自己比大部分都要厲害,能夠戰勝別人,很有競爭力。競爭過別人就洋洋得意,輸了就垂頭喪氣。世間肯定有輸有贏,外在成就有得有失,所以心就不平。

◇佛法告訴我們:彼此之間不要競爭,要和合。和合才有太平,不是要突出個人。

◇世俗社會給我們種種身份,如醫生、老師、科學家、學生,等等,我們在這些身份上要盡自己的責任。

◇修行人是在人的身份上去用功,這是不同的。

【師父破斥】我們太注重外在的身份,這是很不對的!

【應機譬喻】我們到法會當中,給你當組長你就高興,當組員就不高興;組長上面還有很多(更高的職位),總是當不到,苦惱就多。總是覺得我在佛門當中要有個什麼身份,要比別人高一點,這都是不對的!身份、職位都是工作的分工,不是說在基層就沒有功德。

【莫向外求】我們不能在外相、假相上虛妄分別,在虛妄分別上追逐成就,更多的要在諸法的實踐上面、在真實的成就上面來用功。

【隨自意樂】另一種誤區:認為我非要做組員,非要做什麼事情,這也是不對的,是不和合的。這都是我們學佛人常常遇到的問題,常常說自己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

願意去做,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成佛。

不願意去做,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還要多。

【如理認識】世俗社會的身份是要完成社會責任,佛門裡的責任是要成佛。所有外在種種事相都是為了歷事練心,在高位、低位,任何位置都能幹,才是對的。

【融入團隊】在任何時候,做什麼事我們都是一種歡喜心,做什麼事自己的業都能夠跟眾人的業和合,大家相應,這才是對的。今天你在前明天我在前,今天他在後明天他在前,眾緣和合。

【認識自心】(我們修行,就是要)透過外在的種種事相、種種境界,種種外緣來看我們的內心。

【錯誤現行】(我們常見的心理:)這個法師怎麼不欣賞我?這個法師怎麼看不到我這麼能幹?這個法師怎麼不知道我?好像自己有很大的冤枉一樣,有很大的委屈一樣,這都是不對的,不是學佛法的基本心態。

【平常心是道】學佛法(要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這些都是需要去分析的,分析才能夠改進,改進才能夠好。

相關鏈接: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座系列(第一講)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座系列(第二講)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座系列(第三講)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座系列(第四講)上篇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座系列(第四講)下篇


推薦閱讀:

慈法法師往生咒開示
海雲繼夢法師開示《准提法門〉(三)
沙彌律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七集)
常敏法師親聞記(8)
科注學習班(120集)開吉法師「念公《凈修捷要報恩談》之啟示」

TAG:法師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