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數象推演來看歷代注家如何「褻瀆」《傷寒論》

從數象推演來看歷代注家如何「褻瀆」《傷寒論》

摘自專著《劉東軍易演傷寒論》

大道廢

有仁義

國家昏亂有忠臣

六親不和有孝慈

《傷寒論》乃是1800年來空前絕後將象數推演之法合二為一的書。是取法《素問》,《九卷》。以及《神農本草經》等,並運用了一種人類史上最先進的推演程序加以論述的書。如果說《內經》的癥候是沒有筋骨的。那麼《傷寒論》則是第一次給《內經》諸症穿上了筋骨。

《傷寒論》是有筋骨的。也正是因為《傷寒論》的「有筋骨」,致使之後的中醫人就「沒了筋骨」。可以說1800年來就整體《傷寒論》演法而言,後世醫家註解均屬於盲人摸象。這種註解與濫注實無兩異。於是,他們不得不特突出了一個這樣的名詞---「有是證用是葯」。美其名曰「辨證施治」。彷彿只要打出「辨證施治」,「有是證,用是葯」的旗號來,就可以掩蓋所有對《傷寒論》基本常識的無知。這種不能揭示仲景六經辨證起運落勢的的依據的註解。只能將仲景先師越註解越成為一個「謎」。這又何談不被仲景「牽著鼻子」走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窮盡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雖洋洋洒洒,忙的不亦樂乎,然舍其本而求其末者。實於仲景之道風馬牛相及甚遠矣。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天元政紀大論》至《病本論》俗稱「運氣九篇」。它其實是把六氣和五運行依照以十二辟卦為骨架,來演繹六十四卦從排序到變序從而以達到論述人之宇宙和天地之宇宙的這種收縮和擴張力的變化過程。尤其是包括西醫所謂癌腫,白血病之類的病症,其實這些疾病的發病之標本在《素問》運氣學九篇里均有著詳述,只不過必須運用嚴謹的易經數象推演基礎以及數象模型來對病機陰陽結構的推演轉換才能知陰陽趨勢之必然而非偶然。並更加形象化,嚴謹化。-----我在我的另一部即將完稿的書---《中醫武將劉東軍易演《內經》運氣力學原理》---暫擬書名,因為當初為了複查仲景所能運用的《內經》裡面的力學依據而隨手做了註解記錄,結果成了兩部書的幾乎同時註解。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無視《傷寒論》根源於《九卷》,無視仲景駕數象期數所至太過與不及,視天地氣交加臨於宇宙一體而不顧,對於癥狀表述最為吝嗇的《傷寒論》來說,無視《傷寒論》癥狀背後陰陽力的形成結構,唯「有是症,則用是葯」者,實等於對醫道之神明最大褻瀆,也是自己對自己最大的「體罰」,最終逃不掉「致今日中醫苟延殘喘之最大禍首」之罪名矣。

照《六元政紀大論》來說,物質世界之所以物質。是因為六元的存在(既宇宙的構成元素)。絢麗多彩的世界之所以絢麗多彩,是因為六元所在天,地,人三界之間的位置不同,而這種不同位置上的六元結構、一旦交叉、換位、被旋轉起來,那麼就會演變出無數個不同的物質世界。正如《六微旨大論》所謂,一旦天道六六之節盛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的時候。於是就有了「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一旦要研究「物,何以生其應;氣,何以脈其應。」如何預知和等候的時候。應該說:於是,就有了《傷寒論》。

那麼,《傷寒論》所推論癥狀組合背後的物質依據與方法是什麼呢?

劉東軍在此鄭重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傷寒論》的基礎以及基本辨證方法主要就是建立在《至真要大論》中所謂「五六相合」上,其具體應用方法則是建立在十二辟卦辨證上。當學會運用六經標本演易的時候,六經辨證則完全成為十二辟卦辨證,而不是無序的八綱辨證。

中醫的問題,是如何看待陰和陽,收縮和擴張力的問題。那麼研究這種陰陽收縮和擴張力的整體性規律也就是如何看待和運用易經規律的問題。

那麼,《內經》運氣學中的六氣與《傷寒論》之六氣有什麼關聯和不同呢?

現以陽明病為例:運氣學之陽明是把陽明放置一個大圓的六分之一中來講解的。講的是六元之陽明之本。譬如:六元中的陽明是陽彰顯於外的西陽明,而不是《傷寒論》之陽彰顯於內的東南陽明,六元中的陽明之清燥繼承了少陽的熱燥。《傷寒論》所謂六經辨證,實際是十二經辨證。是把運氣學之六元素彼此消長之過程----十二辟卦的坤卦經復,臨,泰,大壯,夬卦(陽之左升)當做受病主結構次序來論述的。是按照宇宙的擴張力趨勢,既生、長。化、收、藏次序之生和長過程規律中所遇到的反作用力---既五之氣寒水收縮,六之氣厥陰風堵之後,人體的主體宇宙空間結構趨勢所隨之做出的相應反應。故而說主病的是寒,是收,是氣塞風堵。是陰是寒(既所謂「傷寒」),受病的是生,是長。是陽,是火。寒壓火既會成熱。因此,《傷寒論》描述的三之氣火長區域既陽明,太陽病區域一旦受寒就會發熱,就會發脹。因此,寒不受寒(寒復內余),清不受燥(清復內余)。「本標不同,氣應異象」也。那麼這個火標區是哪裡呢?依照《內經》的界定。就是自泰卦開始三陽區域,皆是火之標。火勢最高的區位是哪裡呢。它就是緊挨著乾卦的夬卦區域和緊挨著泰卦的大壯卦區域。而這個區域則是陽氣正旺的太陽區域。和陽明區域。《內經》運氣學中從縱方向排序稱此地為「三之氣」。實際就是少陰君火彰顯的範圍。

《五運行大論》說「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仲景演易人中之陰陽便用的就是「數之可數」的六元推演。而天地陰陽者,仲景則用的是六元標本及十二辟卦結構來說明它們的存在,其形式則是用病傳日期所輪值產生的陰陽薄厚之勢力引發人中陰陽的癥狀。也就是說,實際上,仲景已經將《五運行大論》中的這幾句話變為現實。

主體宇宙的偏衡皆為宇宙病位形成。一旦與客臨物質結構結合之後,其病機形態又會隨新成立的宇宙結構而變化。這就是《內經》所謂的應病。這種應病反應繁雜多變。然《傷寒論》則恰當地運用了十二辟卦的數序方位結構來一一做《內經》的六氣加臨推演。並且更多地是依照主客陰陽結構所能引發的可能性癥狀進行輪序推演。而不是完全依照《素問》運氣學九篇的散漫癥狀進行隨症辨證。這一點如果學術界不加以明確和改正,仲景的易演思想將繼續戲耍後世中醫,後世中醫也將繼續無情地「褻瀆」張仲景;《傷寒論》學術乃自中醫學術將繼續行入萬劫不復之地!

量子力學的解釋涉及許多哲學問題,那麼易經中的陰陽也是哲學問題。量子力學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實在問題。那麼陰陽五行的立法,尤其是仲景所運用的太極陰陽來推演出人病的天體物理學規律也是按陰陽動力學意義上的因果律來說的,量子力學的運動方程是因果律方程,而太極圖在仲景的《傷寒論》推演當中也是恰當地運用了天體的「當其位則順,不當其位則病」的《內經》五運六氣原理來描述人體宇宙中那種非「均速直線運動」而產生的「報氣伏屈」的病態現象。由此,當太極圖中所包括的若干天體結構以某一時刻的相互作用狀態既《傷寒論》所謂傷寒某幾日被知道時,我們則可以根據太極圖的運動結構方程來預言它的未來和過去任意時刻的病態。由此可以說,張仲景發現和運用宇宙天體相對論要比愛因斯坦早一千六百年之久,張仲景運用系統相對論以及力學原理來改變人體宇宙的各時刻病態要早於牛頓發現力學定律一千三百年之久。而古老的易經的產生應該上溯到人類上古某個時期。

然而回顧一下易經學術界的研究,在這個方面,可以說中國的歷代有關易經的研究者只注重了易經學術的本體考證;卻忽略了易經力學理論在中醫力學方面系統的實際運用。

因此可以定論:《傷寒論》的易演取法不是以天之六氣侵入地之六氣,用《內經》的話說,不是天之六氣下加地之六氣,而是以天之六氣下加人之五運。也就是說,《傷寒論》是一部以天之陰陽六氣結構逐部輪換下加人之生,長,壯,老,已各個環節的方式來論述。同時又把人之五行趨勢所受天之六氣的各個環節以始終不動易位的地之六氣來迎對這種輪換下加。從而起到了以六氣陰陽薄厚來匡扶人之五運結構從而形成一個宇宙整體的五六元素模型來推演,以論述人之五運定位卻可以輪值臨上來自天之六氣所發生的宇宙內在活動的宏偉局面。世界上一切科學家一旦察覺到吾師張仲景這種1800年前的創舉相信都會為之震驚的。而之前所有對《傷寒論》概以臨床實踐論的論定實際上是對古中醫思想家的一種低估和對上古聖人流傳下來的象數思維方式的一種褻瀆。反觀西方的學者,他們卻心有靈犀般聰明地「感悟」到了這種數象思維而運用於許多領域。比如《相對論》等。而中國的中醫專業學者以及易經專業學者卻將中醫、易經的研究融入與儒家思想的大染缸,至今為止只能說或許依然「因師而瞎」。悲夫!

不知易的《傷寒論》註解從一開始就註定是「無休止的爭論」註解

《傷寒論》原文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中醫武將批註:熱無犯熱,寒無犯寒;發於陽是由陰爻之下的陽爻開始發。故發熱,並且比直接發於陰爻里要晚一步。如太陽病;若在夬卦天位陰中開發,那麼第一步就是大壯卦,第二步是泰卦,到剝卦兌沖而解時正好是六步。也就是說途徑六種結構即可到達自解的剝卦結構;若在夬卦陽中開始發則是途徑本卦天部一陰算一步。比從頂部陰爻內開始發多了一步。故此發在陽易經七次而解,發在陰易經六次而解。實非六日七日也。實際則是說其餘類推也。

用如上十二辟卦易演辨證來對照本條《傷寒論講義》所引證的歷代七八位注家觀點論述則看出:本條關於為何會出現「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之說;「何謂以陽數七、陰數六」。至今未得實質性答案。實原本很簡單的問題。主編的「河圖水火之成數」之說更是不知所云。

六經標本主病結構兌沖模型圖

一.論述太陽傷寒與傷風癥狀背後的物質原因:

原文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中醫武將註解:太陽之為病,何病?六之氣太陽寒水也,剝卦下加夬卦也。

簡述如下:

《傷寒論》太陽之為病,就是論述太陽位,既表證,實際乃是五運中火長階段,六氣中三之氣位置遇到寒邪收縮引起的脹痛系列癥狀。也是《內經》運氣七篇中所論太陽寒系病的致病原因既六之氣太陽剝卦寒水收引不通的結構下加到了體表上。故出現「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傷寒論》原文第2條。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中醫武將註解:太陽傷寒是被太陽寒水之卦剝卦性質加臨;太陽傷風則是被厥陰坤卦性質大堵加臨。

太陽寒水剝卦的正確排序是六之氣冬季,有著它的寒性收縮性,所以傷寒無汗而不通,以痛為主。

厥陰坤卦大堵會產生大氣壓的形成,中醫將這種大氣壓稱作為風象。(這是與現代氣象學相同的)所以說,有坤卦大堵得地方就會有風的出現。厥陰大堵,會氣脹,當然也會發熱,當然也會出汗,當然也怕風。所謂同氣相拆,此之謂也。但有一條需注意,那就是傷風者不痛。痛者都是客寒在外,而熱在內。

因此,本條所論太陽傷風於第一條說的「太陽之為病」是兩種不同致病結構下加於體表位。另因為兩卦距離很近,寒性收縮的時候就是剝卦致病,就會疼痛;不寒性收縮的時候就是坤卦致病。就會不痛,就會出汗,所以說,外受風寒,不是風就是寒,不是寒就是風,實際就是剝卦坤卦兩種不同性質的致病結構互換加臨體表所引起的。坤為靜,剝為動。一靜一動兩回事兒。

原文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中醫武將註解:第1條太陽病的主要證據。2條為夬卦位置的中風主要證據。3條才是外寒侵襲體表的論述。太陽病,既辰時位夬卦區域受寒,整個體表出現體表蒙受寒性收壓跡象。陰脈為乾卦至坤卦的陽勢表現既收陰象。陽脈為復卦至乾卦的陽勢表現既升發象。太陽病的陰陽脈,就是左右升降全是緊脈。陽氣之標受到太陽寒水剝卦收引結構的侵襲後,因此體表不通,就會出現頭痛嘔逆癥狀,名為傷寒。位置上來說,陽之標者,太陽也。

原文第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中醫武將易解:此條為論述足太陽經結構致病未經過他經加臨時的在六氣結構中的夬卦位置。

中醫武將批註: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何謂器,器皿也。人之一身無不就是一個器皿皮囊也。結構決定運勢,運勢促進結構。人體宇宙器皿有六氣,《內經》稱之為「六節」,吾曰「六層」卦曰「六爻」。《道德經》「守其黑」此之謂也。

本條一日非一日也,實天寒入天位第一圈也。所謂太陽者。足太陽夬卦區呈現著的外一陰壓內五陽之勢態結構也。此為一種陰寒不當其位的病態之下的宇宙結構。此結構皆仲景以及《素問》熱論篇「傷寒一日巨陽受寒也」。不然何以解此結構之病態近可延及數日,遠可數月數年耳。故曰仲景之言「一日」而不言一圈,不言一卦。更不言一卦六變,更不言十二復辟七十二變者。實仲景不傳之千年隱秘也;諸醫被戲皆在於此耳。

因篇幅有限,謹將陽明篇的有關個別註解貼上

《傷寒論》原文第179條: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一雲絡)是也;

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劉東軍註解:大壯卦所顯現出的是兩陽合明於內的東南足陽明,此方位和此結構也正是運氣學所說的三之氣少陰火區,與夬卦一起前後最接近於「君火以明」之地的最後一步既乾卦。而《傷寒論》從陰爻加臨乾卦外部第一圈即為夬卦足太陽病開始算起,二日即為陽明大壯卦主卦之病矣!

所謂少陰所至,寒毒不生,此處不生寒。一旦外寒加臨於外,則氣應異象。內與中勢必高熱。所以《傷寒論》陽明一旦受陰爻不當位加臨,其內熱是由其固定的時空位置的陰陽結構所產生的。而陽明篇中因為其他客病因素影響所能折射出的合病則是由所遇客卦特性來決定。而與此正對的西北手陽明觀卦卻是內陰外陽的清燥陰實結構。依照排序觀卦正好是五之氣,所以說。《傷寒論》將陽明病假以足陽明之名,實際講的是三之氣少陰火區遇到各結構之陰陽卦氣加臨之所應矣。

故,179條問曰應該這樣進行∶

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也,手太陽剝卦加臨陽明大壯也,受此結構影響,表證自解,內熱呈燥也。太陰不降。故曰「脾約」。

正陽陽明者,乃手陽明觀卦加臨足陽明大壯卦也。《經》曰:「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陽明為三陽之正中,手陽明觀卦所聚斂的乃有形之陰實,所釋放的是西北燥寒之氣;足陽明大壯所包容的乃三之氣之火,謂胃家實者。實手足陽明兩卦正相合對也。故曰正陽陽明也;

少陽陽明者,乃手陽明三焦否卦加臨足陽明大壯卦也。人體宇宙受這兩種卦象結構的合併影響,自會出現內三圈的不通和外兩圈的閉火相結合。故而令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熱在外三圈。水路不通也。故往外用發汗透熱、往下用小便利熱則已,

另對太陽陽明乃「脾約者」的附加說明:陽明表證合病也。表層乃天地人之六節中最外一圈,落實到到六臟實屬於肺圈。此圈也是乾卦轉坤卦中第一步,也是收陰的第一步。土化四季,脾運四方。三之氣後,四之氣乃太陰收下主化。故此說太陽陽明乃是脾土氣化收陰的第一步。太陰回收第一步也就是夬卦受寒第一步。此易演於中醫之至理者,把握整體前後內外也。故此從先天收陰的角度來說。說太陽陽明謂「脾約」其實一點也不為過矣。

《傷寒論》原文第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一作寒)是也。

中醫武將註解:此條說的是正陽明。觀卦加臨大壯卦,胃實症不通之症。

183.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汗出而惡熱也。

中醫武將註解:得病一日不發熱者,發病與陰也。發於陰則惡寒。隨即病發於第三圈的陽爻之時則汗出則惡熱也。

《傷寒論》原文第184條: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

為陽明病也。

中醫武將註解:兩陽合明謂之陽明。大壯陽明是中圈之兩陽爻;臨卦之太陰是中圈兩陰爻。故此說六道輪迴之中兩陽既是中土也。一日曰一圈。大壯卦外兩圈乃是陰爻也。少陽陽明此兩陽破出兩圈即是見天日也。故而惡寒之症,說二日自止也。

《傷寒論》原文第185條: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ji)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中醫武將註解:太陽病夬卦區域發汗不徹底。內熱沒有出來,反而傷津。促使寒邪更深入一步進而進入大壯結構外圈陰爻之內於內之兩陽相見。故而外開始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ji)濈然者」此於內兩陽相見後旋即而手心汗出也。故而說是轉屬陽明也。

注意:濈濈,音ji,同漢字「及」:聚集貌;也就是指很多東西聚在一起的樣子。

此所謂反汗出濈(ji)濈然者,不是循序而出的體表之汗,否則不但與前句所說「無汗」矛盾。而且也不符合陽明為大壯卦內有兩陽外爭,外有兩層陰爻壓縮勢必陽氣聚集一起的物理結構。所以我的判斷應該是手心冒汗,或者頸項出汗。絕不是歷代《傷寒論》註解家們人云亦云所謂那種體表之汗。如此重要的一個鑒別癥狀,不要說望文生義,無端揣測,即便不加以甚解,那都是對仲景原意的一種褻瀆!

《傷寒論》原文第231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

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方十八。(用上方。)

中醫武將註解:天有六節,地有五行,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陽明在泉司天各有不同。陽明在泉為辛化。內有兩陽合明支撐於外的力量,外有厥陰坤卦的封堵;中國的傳統醫學就是一門這樣的力學;可想而知:內之大氣壓的力量給物器帶來多大的支撐力;而這種支撐力一旦遇到坤卦結構的陰性封堵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抵抗情景?

脈弦乃是少陽泰卦之象。陽明本是洪大而長;泰卦脈弦之象。卻出現陽明內熱滿脹之症,致使弦不弦,洪不洪,長不長。曰「脈弦浮大」。這說明人體宇宙之內,陽明卦階段中的運動之勢受到了壓迫和阻擋。那麼,是什麼阻擋了這種力勢呢?仲景在本條正是演繹了這種力量。

此231條與232條應前後對看。正如由里到外的六圈層一樣,太陽夬卦居最外層,太陽中風是堵表,因此而胸滿;陽明中風是堵膈。因此而腹滿;何謂?因為大壯卦陰陽交割地處外第二圈與第三圈,此地相當於人體膈肌一帶。坤卦大堵加臨,內之兩陽火氣之標必被坤卦陰質大堵於此,膈不通,膈不通則腹必滿。此處被堵,處處皆不通也。余者,諸如肋下以及心窩疼痛應該說也是腹腔跟胸腔交接處的疼痛,也是膈不通脹滿使然。從物理的角度來講:內熱越大,氣壓越大,氣塞越緊,越是沒有汗。嗜卧也是被堵而氣傷所致。一身及目黃,小便難,正如236條所說:乃是水熱熱結於內。耳前後腫皆是熱結陽明下侵少陽循經脹滿所致。坤卦大堵陽明中風,正解用茵陳蒿湯。治成過經十次後的輪到乾卦結構加臨。本條曰「病過十日」矣。

《傷寒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那就是,逢太陽傷寒五六日則曰中風。逢傷寒十三日必定曰當解未解或續熱。此規律其實正是印證了逢乾卦寒當自解的宇宙的物理結構轉換中的一般規律,也是中國從古自今比較成熟的物理時空系統論。所以說,此條曰「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其實就是說的自大壯卦被坤卦加臨後,逆時針變卦十次正好就是乾卦,此卦加臨,病當自解也。

關於「外不解」的說明:

說是「病過十日」,實際是病的內部被堵得實質性的東西若被茵陳蒿湯拿去大部,由此人體的宇宙內在結構之變化已經到了近似乾卦結構。這個地方應該是脈虛而不應該是脈浮。故此說用了茵陳蒿湯後,其他癥狀消失唯獨脈浮者,此時就是說的「外不解」。此時內已解,那麼如何解外呢?小柴胡湯也。此君的特長前面的218條;99條已經說過。此時小柴胡湯再次出馬,將復卦至乾卦之間的所剩陰質的東西「均而和之」。乃為正解。此所用小柴胡湯,其實是治療陽明中風即坤卦被剝下後至乾卦未解凈之後遺症矣。

這裡只是中風,也就是所謂的腔體內氣脹,而不是寒堵,寒堵者屬於收引。屬於壓縮。故曰寒堵疼重,風堵脹重。圖示如下:

《傷寒論》的不同解讀比比皆是,再選擇一兩條

以十二辟卦辨證,將傷寒論原文放置推演「沙盤」竟然發現與教科書有著截不同的結果。以《傷寒論》少陰篇為例:

《傷寒論》原文第287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劉東軍註解:少陰病,脈緊是因為陰寒收縮嚴密所致,故而最內圈一陽跳動的緊。如此這般,由足少陰復卦逆時針變卦七八次輪到乾卦加臨。此時的復卦由於受乾卦全陽豁達的結構影響。復卦外五圈的陰爻隨之豁然消失,曾被收壓的內圈一陽之氣豁然釋放、失去壓力。故而說「脈暴微」手足不再厥冷,手足反溫,脈緊反去。此為欲解。因為乾卦是通陽之脈,是上下通利之結構。所以儘管此位置受此結構影響還會出現下利,心煩,然而必自愈。此皆屬六氣卦象結構「在泉司天」變換使然。此道之所屬,工之所疑也。千百年來注家盲人摸象者,有辱仲景聖意也。驅易經之法,駕內經運氣學原理,仲景此條之謎,如序而解也。知證知序,知數象陰陽本位,曰仲景世界,陰陽次序,皆有法為。圖解如下:

《傷寒論》原文第300條: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卧、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卧寐者,死。

劉東軍註解:少陰病乃是復卦主卦,致使人體宇宙在陽氣初動階段即承受五圈層的陰性寒水之壓力。陽氣的空間是被壓縮的,故脈微細而沉。人慾卧。出汗也不是內熱發動的通身面汗。而應該是下體浸出之汗。自欲吐者,屬於少陰火煎厥欲出,與少陰病發熱同一道理,少陰主卦結構使然;圖一如下:

至五六日自利者。乃是少陰病復卦起卦算起,變經五六次後輪到手太陰遁卦加臨。形成圖二所示意結構。

此遁卦結構的外四圈陰爻豁然開朗,氣上悠利。兩種卦結構的結合勢必影響人體少陰復卦原有的致病陰陽結構。致使原來的復卦外五圈陰爻隨遁卦結構的開釋而開釋。故此說少陰病,至五六日而自利。此自利是上自利。非下利也。也就是說,不是腹瀉,而是一種說介於噴嚏與咳嗽的一種大出氣跡象。也是《內經》中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的一種出氣過程的表現。是本復卦少陰病的五運行之氣中的木生之氣受到外層宇宙既六氣結構的輪換加臨後因為大環境的改變而促進自身得以解釋得一種過程。因此,人體宇宙外五層陰氣開釋後,復卦主導的本少陰病亦應當自解。脈微細而沉應當改為浮虛而大。若能卧寐者、而不煩躁者,說明陰氣未因遁卦外自利主而散絕。少陰病因此而自解。但若煩躁不得眠者,說明陰絕而不能讓此位「金行乘水」也。火為木之標,水為金之標,外陰散而金強行做水。《平脈法》故曰逆。此條言復煩躁不得卧寐者,既逆,既死也。

另外,余就本條如何加快和促進本復卦少陰病的主導卦體向遁卦,姤卦加速行進以便儘早令遁卦加臨的問題有如下設想:

一:脈數者,戌時後,用三黃片削下。促使剝卦結構輪換加速。

二 :戌時上用302條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揭發剝卦的表部陰爻促使剝卦迅速形成。

三:第一方案執行後,在次日的午時用301條的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與復卦兌沖。

四 :一旦出現腹脹不大便的觀卦加臨跡象,立即用小承氣湯促成否卦加臨;繼而用四逆散迅速促成遁卦加臨的勢態。

歷代註解醫家均稱「五六日後復見自利是陰盛陽虛更甚」,實為大謬特謬盲人摸象耳,不知《傷寒論》基本立論既宇宙特定結構數象轉換常識也。云:差之毫厘,尚謬以千里。況乎盲人摸象乎?不知五六日自利為少陰病逢遁卦欲自解有生之象;皆不知少陰病至五六日自利遇遁卦外解後復煩躁不得寐而死也?仲景聖書,實已被1800年來注家辱沒矣。

不知易演,則不知《傷寒論》「所以然」。

《傷寒論》原文第293.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劉東軍註解:少陰病,何來能病至「一身手足盡熱」乎?唯乾卦不息之陽加臨也。必便血者,復感先天收陰,既少陰病乾卦手厥陰心包加臨繼續逆轉一卦,轉為夬卦足太陽膀胱加臨也。受此陰陽結構影響,乾卦的火熱宣上勢力在少陰復卦主導的人體宇宙中驟然被從外部回收繼而轉下。因此火熱突然由外利轉為下利排泄不及,一身之熱因感受外寒而驟然變為內火也。內火波及前面所說的一身盡熱。所以必傷及血絡,注意:此傷必定是全身血絡之傷,而非膀胱之傷也。如此這般,血絡隨水而最終滲入膀胱,故此說便血者,必是小便下血也。而非千百年來註解醫家盲人摸象所謂大便小便之血爭論不休也。

武將再論:少陰病,復卦算起,得病後逆時針方向深入變卦六七次,至姤卦加臨當兌沖自解而不論,七八次變卦至乾卦全陽加臨當出現287條痊癒也不論,此兩不論之卦加臨復卦,病當外圈陰爻自解而痊癒本條卻對此全然不提,卻單獨論述「八九日」,這就突出了《素問。氣交變大論》「陰陽往複,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頃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這幾句話。如此這般,時空宇宙特定的位置排序;如此這般,時空宇宙特定的位置排序中物化作用的排序,在此藉助象數《易經》的推演後,便都有了如此經典的易醫運氣學規律。仲景本條如此論述六氣,恰如六道輪迴,而未曾停頓,猶如剎車卻又從來沒有剎住,慣性使然,結果繼姤卦,乾卦加臨復卦後繼續轉經至八九次後,則又輪到夬卦足太陽膀胱經加臨。如此這般,此時的少陰病已非彼時的少陰病矣,彼時是子時位,此時是辰時位,此時的少陰病借乾卦全陽加臨之勢,已是虛火宣通,暢行無阻。故曰「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這就與284條、294條所推演的少陰病被火熱葯無傷於內熱毒排泄不出去是一個陰陽物理框架一樣。故說,此《傷寒論》象數易演法則又一見證。易醫之啟迪也。圖示如下:

《傷寒論》原文第294條: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中醫武將註解:復卦足少陰病,但厥,無汗,實並非一定就是陽衰。此復卦主病一陽爻在下,又遇厥陰坤卦厥堵加臨也,屬於少陰病中風。正確治療應當先薄其外在陰爻。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大黃。先下至姤卦位。所以之前的復卦一陽,必須委曲求全,解郁必以待時日,薄其外而行其內。若遇所謂「經方火神之醫」不分陰陽薄厚,祭起所謂「經方就是經典之方」的大量姜、桂、附,走陽道而強行扶陽發散,這就猶如一輛載重二噸的貨車卻裝了八噸的貨物,還要高速檔起步,爬陡坡。結果這輛車一是怎麼踩油門兒也是爬坡爬不上去,最終倒回來。而言患者的表現則是有兩種,一:上利發汗不成轉為下利腹瀉。腹瀉、全身爆瀉、以泄火毒;再一種就是沒爬上坡去,半路上「爆缸了」,機器報廢了,表現在患者就是發汗沒發出來,結果心臟病發作了。胸悶了,心慌了,舌頭打顫了,壯火泄氣了等等。「火神」者,是「假傷寒」真害人。原因就是宇宙間的這種五運六氣的時空結構轉換機理不明卻所致。千百年來,失德存道,失道存法,失法存方,失方存葯,此道者,不是沒有,實失之久矣。本條可參考284條

老子說:「絕學無憂,唯之與阿」--《劉東軍易演傷寒論》獻給讀者的其中又一大餐。

----看整個《傷寒論》各條中推演跨度最大的其中一條在這裡。

《傷寒論》原文第251條: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一雲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方三十五。(用前第二方。)

中醫武將註解:此條是逆時針方向四個變卦步驟分解:

一.「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

得病二三日,既是陽明大壯卦逆時針變卦推進二三步以後輪到足太陰臨卦結構加臨。由此構成了陽明燥結病與太陰病合病的局勢。所以無泰卦加臨之症,也無夬卦加臨之症。既「脈弱,無太陽柴胡證。但卻有煩躁、心下硬」太陰陽明合病,此之謂也。這個結構一方面有太陰寒濕下壓於燥熱交結致使出現心下硬,另一方面也是令木運不能臨卯當其位。既屬於金克木。氣不通。又屬於太陰加臨下壓令陽明不退位。形成第二圈的膠著狀態。

二.「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

坤卦加臨夬卦太陽病是五六日,坤卦加臨大壯卦比夬卦少一日,因此等到了變卦四五日輪到足厥陰坤卦結構加臨的時候,那就是厥陰風氣加臨了,所以說雖然能食,實乃是陽明中風也。故以小承氣湯來小小下一下就可以。另一方面目的也是促進變卦移位。促成第六次變卦後的剝卦結構出現。(這裡他省去了發於陰比發於陽少一步的數五。實際就是前面演示的傷寒五六日那個意思。)因此則後面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

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

至六日,乃是變卦六次後輪到剝卦加臨。前面不是已經說到在變卦至四五日厥陰坤卦加臨的時候熬了一鍋小承氣湯嗎。那麼去掉前面的「少少與」,現在剩下一升小承氣湯,如今到了變卦六日的剝卦結構加臨大壯的時候,正好再用上。

四: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一雲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

若是不大便六七日輪到觀卦加臨時候,那麼也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一,確實是大便堅硬不通。二,雖然不大便,但也是頭硬尾溏,未成為硬便。攻之恐怕便溏。所以儘管說事態結構是手陽明觀卦燥氣加臨結構,理當大便堅硬,但是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作。可以考慮是否先利小便,是否待到「屎定硬」後,乃可攻之,如此這般,攻者,此位宜大承氣湯。

本條推演跨度是整個傷寒論條款中最大。描述了整個病體宇器的陰陽薄厚之結構所決定了五運趨勢的變化。在變卦過程中以等待變卦和促進變卦的方式,做到始終把握大便是否下來,以及是否利小便促進大便堅硬的時機;還有如何把握運用小承氣湯和大承氣湯的時機,既司天在泉的陰陽結構推演。這就是仲景先師巧妙運用十二辟卦的陰陽數象輪換加臨於起卦位的應變規律,以此來推演疾病未來走勢,這是一種空前絕後的醫學實戰演卦矩陣。

老子《道德經》所謂「絕學無憂」。所謂「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皆在與此。倘需結合實際臨床辨證者。經典思維過程耳。

易演中醫來看少陽篇則是另一種審視觀

中醫武將《劉東軍易演傷寒論》少陽篇全篇註解中的選摘

原文:第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中醫武將註解:參見264條。

原文第264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中醫武將註解:腎開竅於耳,什麼樣的氣堵可以讓腎竅不開兩耳無所聞呢?厥陰坤卦下加足少陽泰卦陰陽交合處也。此處一堵,卻與坤卦下加堵住了外圈三之氣夬卦區域的太陽中風發熱不同。此堵是內圈相火剛釋放既遇此堵也。因此堵,圍住的是肝膽圈層,直接受擠壓的最近圈位是肝膽,肝開竅於目故目赤,膽氣不舒,膽汁上行故口苦;因此堵,圍住了中圈升降樞機,故胸中滿而煩;因此堵,也圍住了內圈的腎火,故兩耳無所聞,咽干也。

因結點不上不下,故治療不因吐下而吐下也。否則,傷下陰則驚,傷上陽則心悸。

此條久又因有了「中風」二字,不小心誤把讀書人戲耍了一千八百餘載。因此少陽風火,外感風邪之類,風邪侵入少陽經絡之說,紛至沓來。其中風何謂,經絡何謂,實於仲景駕馭六經之道風馬牛不相及矣。醫道玄之又玄。可見一斑。圖示如下:

原文第265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

而悸。(一雲躁。)

中醫武將註解:就復卦到乾卦一路陰陽薄厚逐變來看,少陽泰卦屬於陰在外、陽在內的半堵半交合地帶。外三陽一旦被寒所困,脈壓勢必增大,故寒壓中圈則脈弦,只要相火不得欲解則越往下壓脈越弦越細。故少陽泰卦滿脹而不得四泄也。從整個人的身面來看,前後相比,則前為陰,後為陽,故此,少陽脹,則作經也是頭疼歸於兩側半里半表之偏頭痛矣;陽氣鬱悶則發熱。一旦陽被壓進太陰臨卦則沉細更甚。然所謂「胃氣和則愈」者,可以考慮少陽與陽明胃同屬中圈的位置。這裡需要一個和平共處的溫度環境以供陽升陰降而迎隨自如。胃和乃是外二圈心火、三圈脾胃、四圈肝膽相和也。因為三圈陰爻壓著四圈肝膽,所以脾胃圈層固定地就是需要肝膽的疏泄才會形成心火與脾胃和,故此說:少陽暢通,胃和則愈。原文所說「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這就是因為少陽的位置是被三圈陰爻壓著,實際少陽是在四圈中。一旦發汗則少陽就會從四圈被發到三圈,而三圈卻是陽明大壯卦的兩陽合明發力處,所以說,少陽病不可發汗,發汗則侵佔陽明胃的位置。陽明不得其位,則陽明上移,陽明上移則又侵佔了二圈心火的位置,心火乃神明之位置,神明之位若被陽明屎氣侵佔,能不譫語嗎?如何避免,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經提出了用和解方法來解決。所以說原文的下一句「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應該是若被帶出來水寒則心悸,若是火氣則煩躁)」。這就是重審中圈胃和的重要性。

如此之和,從器內寒邪次第而解的角度來講,陰寒下壓之弦得解郁之氣就是和。比如太陰轉經六七步後至遁卦手太陰則自解,而陽明欲解時辰正是遁卦處。少陽欲解正是夬卦處。這都是說的二之氣,三之氣的欲解次第排序而已。當然,若用小柴胡湯和解,變經而解,也是可以「被叫做和的」。

原文第266條: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方一。

柴胡(八兩) 人蔘(三兩) 黃芩(三兩) 甘草(炙,三兩)半夏(洗,半升) 生薑(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中醫武將劉東軍:木氣雖有餘,而位不過於君火。所謂五行之序:木行乘火為順,金行乘水為順;水行乘火為逆,火行乘木為逆。順者,是指的順序也。若是火行乘木則為逆,圖示如下:

此條皆可參閱本書260條陽明大壯被否卦加臨的註解。皆可對照230條陽明中風的論述。。本條於其他條款六氣加臨不同處在於使太陽本氣轉入少陽。由此形成少陽泰卦內部出現三之氣太陽的熱脹現象,所以癥狀出現「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由於少陽的空間限制了三之氣太陽火之標,所以出現少陽內脹「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的癥狀。這些都是內脹之氣交在三圈四圈的樞機上的緣故。治療用小柴胡來和解少陽,下陰氣以解中圈少陽之郁勢在必行。

小柴胡湯方解如下:柴胡由外往裡開啟中內圈氣壓之門,猶四兩撥千斤,故為豁堵首要。「清道夫」半夏開結下痰替柴胡掃清障礙。除生薑有發散之虞但圖和胃開陰散寒降逆以外,方中實無一用外發也。這就是為什麼病結在中下,陰包陽熱之郁必須上取外取,不可內發也。官稱「和解」。實為「卸勁兒」。故此臨床中常遇腫瘤患者,郁堵患者,經大小柴胡湯卸解後,患者多呈現血壓驟然降低。精神安靜之現象。此正和變經欲解的趨勢,為醫者不可不明矣。

《劉東軍易演傷寒論》的少陰篇註解也確實無法再謙虛了,就讓1800年來的《傷寒論》註解前輩們「說去吧」。

由於篇幅限制,所以只能把辨少陰病脈證全篇易演註解中的頭兩條貼出來給大伙兒看看。

原文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中醫武將註解:《傷寒論》所演少陰病以脈微細,但欲寐為準者,當以復卦足少陰當退不退,主卦太過也。由此臨卦太陰不遷正,內圈一陽爻勢必鼓動太弱,脈象故當微細;陽弱,故但欲寐也,圖示如下:

原文第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中醫武將註解:本條基於上條,再從陰陽結構的轉變中所表現出的變化規律來說明何謂少陰病,以及少陰病的運變次序原理。首先從下圖觀看:

從我繪製的十二辟卦兌沖圖可以看到:傷寒十一日手少陰姤卦輪值則足少陰病衰而自解。按照這個演算法,從少陰復卦算起,根據「發於陰七日,發於陽八日的演算法」來計算,變卦六七次正好就是姤卦。而變卦五六次呢。也就是遁卦加臨。其實到遁卦就可以破解少陰。後面還有到姤卦而解的。本條只是論述遁卦加臨。如上圖所示:

《經》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複,寒暑迎隨,真邪相薄,內外分離,六經波盪,五氣頃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本條所論少陰病也是在運動中說的。首先是復卦不退位。其整體結構就決定著火不及,伏陽不起。後面的二三之氣無法及時展開。故伏陽萎靡。欲吐不吐,心煩乃是陽氣在內蠢蠢欲動的反應。

遁卦的陰陽結構是,外四圈全部是陽爻,內兩圈全部是陰爻。那麼少陰病變卦至四五次後,此時遁卦結構加臨於少陰復卦,兩卦合二為一,陰陽互相影響,融匯一體。由此可想會是什麼結果呢?顯然,那就是曾經被複卦的外四圈陰爻下壓而抑鬱的一之氣得以豁然自利,自利就是陽氣豁然出利。陽氣彰顯於外,由內往外五圈陰爻全部轉陽,陰霾散去,人能不渴嗎?。

注意:此處所謂「自利」不是什麼脾腎陽虛跑肚拉稀的那種「拉肚子下利」,歷代中醫以及中醫《傷寒論》注家以及教材在此自是「盲人摸象」不知所云,大謬特謬誤害學者。

再次重申,此自利而是自上利。是往上悠利而出。所謂「虛故引水自救」者,這個虛,是上虛,是因為豁然間外四圈如釋重負的空蕩之虛。也是陽相對於陰而言的虛。故而說口渴是因為上自利陰爻虛無,陽爻實有而渴。非內熱之渴也。

若小便白者,說明少陰病的證據更加齊全了。

遁卦加臨少陰復卦,復卦自身最內一圈陽爻就弱。加上遁卦內兩圈陰爻覆蓋自會更加陽弱。雖外現自利。但仍是少陰之火無力也。遁卦屬肺金。故而尿現金象而令色白。


推薦閱讀:

《傷寒論》溫陽三方與心衰辨治
JT傷寒論筆記(六)
關於營衛理論的個人認識——兼談《傷寒論》53條
傷寒論方劑簡單整理
JT傷寒論筆記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