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的偉大遺訓

釋迦牟尼的偉大遺訓

是因為,故事距離今天這個時代太遙遠,所以,讓我們無比懷念。是因為,故事的發生是那樣的神奇與不可思議,所以,讓我們為之感動。是因為,故事的主人公精神是那樣的充滿靈性,所以,讓我們慕名追隨。是因為……,不只是因為他——悉達多太子捨棄王位,為了自身煩惱與生死的解脫、出家修行。是因為他對眾生的慈悲,「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無盡行願,一步一個腳印,默默耕耘與教化向眾生宣說永恆不變的「真理「。昔日靈山風景不在,但佛陀的精神依舊是那樣的感人;恆河之水流逝,佛陀的慈悲法音,依舊是那樣的流傳千古……  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之後,即開始了他在人間的游化,于波羅奈附近的鹿野苑,為他的一群老同修——五個苦行者,作第一次的說法。從這刻起、歷經四十五年之久,他的教化沒有停止過,他教導了各階層的男女——國王、佃農、婆羅門、賤民、巨富、乞丐、聖徒、盜賊、妓女等,凡是來聽聞佛法的,被度化的、或者棄邪歸正的,佛陀無不一一接受,施予他們最需要的法葯。清涼的法雨、平等的攝受、慈悲的教化,使得佛陀這個名字一下傳遍了五印度,並且信仰他,跟他出家修行的人越來越多,他的教化也越來越廣,因為佛陀是一位慈悲的導師、因為佛陀是一切智者、因為佛教沒有種族歧視、因為佛法是最究竟與徹底解決人的生死與煩惱的法門。  平等與慈悲:《佛教聖典》記載了阿闍世王和佛陀的一段談話。這段談話提到,王者和奴隸二者在僧衣之前是平等的。喬答摩佛陀問阿闍世王說:「如果陛下的一個奴隸或一個僕人穿上了黃色的袈裟,成為一個僧人,身口意三業清凈無過,那麼,您還會說:『好吧,讓這人仍然是我的奴隸和僕人,站在我的面前,給我叩首行禮,負責執行我的訓令,關照我的享樂;恭順地說話,諦聽我的言詞。』嗎?」阿闇世王回答道:「不,世尊,我應該向他敬禮,請他坐下,給予他衣食住生活上所需的東西;如果他病,給予他醫藥;同時,我應保證保衛他、關照他,看護他。」  《楞嚴經》里敘說了阿難因為外出化緣被魔燈伽女以咒術迷惑而遇難之際,佛陀定中觀見,於是派文殊前往救護,最後佛陀七處征心破除了阿難的「妄心」,並且也為魔燈伽女說法,破除了她的「情執」。  處世與生活:《阿含經》載:有一個叫做長生的人,有一次在拜訪佛陀時說道:「世尊啊!我們只是普通的居士,與妻子兒女一起過著家庭生活。可否請世尊教我們一些佛法,能使我們在今生後世都享有快樂?」  佛陀即告訴他有四件事可使他現生得到快樂。第一:不論他從事那種職業,必須求精求效,誠懇努力,並熟諳其業務。第二:對於以其本身血汗換來的收益,必須善加守護第三:須親近忠實、博學、有德、寬大、有智而能協助他遠離邪途、走入正道的善知識。第四:用錢必須合理而與收入成比例,不可靡費,亦不可慳吝。意即不可貪心積聚財富,亦不可奢侈揮霍。」  接著,佛陀又解說四種可以導致在家眾身後陝樂的德行。 (一)信:他應當兼通道德精神與理性的各種價值。 (二)戒:他應當克制自己,不毀傷、殺害生物,不偷盜、欺詐,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三)施:他應當奉行慈悲,對於財富無所貪著。 (四)慧:他應當發展能夠導致徹底滅苦、證入涅盤的智慧。  和平與自由:佛陀處世時的印度社會如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稱霸,群雄並起,弱肉強食。佛陀對於政治、戰爭與和平,也同樣的清楚。佛陀宣揚和平非暴,並以之為救世的褔音。他不贊成任何形式的暴力與殺生,佛陀不僅教導和平非暴,更曾親赴戰場勸阻戰事之發生。釋迦族與拘梨耶族因爭盧呬尼河水,而準備訴之干戈的時候,佛陀出面阻止。又以一言阻止了阿閭世王攻略跋耆國。特別是好多國王受到他的教化後都行仁政,以佛法作為治政與施政的綱要與準則,並頒布全國施行。如頻婆娑羅王皈依、波斯匿王皈依,阿闍世王誠心懺悔,棄邪歸正。佛陀滅後二百年左右,阿育王統一了全印度。根據大磨崖法敕一至四章、十一章,及石柱法敕五章、七章記載,阿育王在即位後曾特赦囚犯二十五次,每年開無遮大會一次,此外,禁殺生、行布施、植樹、修道路、鑿井、造佛寺、並建佛塔,遍及全國。又設立正法大官,巡迴各地以宣揚正法,廣施仁政,愛護萬民。派弘法使者至國外弘化,以宣揚和平,增進國際友善交往。並派自己的子女到斯里蘭卡弘化布教。由此可見,佛教在阿育王時代,即已成了世界性的宗教,而佛陀的教化,更為後來世界和平與國際交往鋪開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最後的遺教:佛陀游化到最後選擇了在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下入滅,夕陽西下,餘輝未盡,佛陀吉祥而卧,阿難陀非常悲傷,佛陀說:「阿難陀!你不要悲傷!有相會就有別離,有繁榮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甚麼缺陷,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你不久就會離開煩惱的系縛,能開悟證果!」當時有一個外道須跋陀羅,年齡已一百餘歲,在外道中很有道德與學問,然未聞正法,始終沒有開悟,當他聽到佛陀要在這裡寂滅,想到慧燈將要息滅,法船將要沉沒,於是趕來向佛陀請教開示。阿難陀拒絕他不要打擾佛陀,佛陀知道後,親自為他受皈依與說法開示,成為佛陀最後教化的弟子。  夜的寂靜,佛陀安詳的神態與慈悲的開示把時空凝固了。佛陀說:「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們要撐好智慧的法船,渡過愚痴愛執的濁流,燃著智慧的燈光,走過無明暗冥的世間,常以聞思修的智慧,才能進入三摩地。」  「諸比丘弟子,我所說的四聖諦、十二因緣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將要涅磐』如有疑問,可速問我,我當為你們解答。」  於是阿難陀把大家共同認定的四個疑問請教佛陀:  第一、佛陀涅槃後,以誰為師?  第二、佛陀涅槃後,以甚麼安住?  第三、佛陀涅槃後,惡人如何調伏?  第四、佛陀涅槃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讚歎道:「善哉,善哉!阿難陀!你和大家好好記住,你們應依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就叫人起信。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處!」  現代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經濟的利益與物慾的追求,全球的互動與地球村的鏈接,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然而,人性的弱點貪得無厭,需求無度,永遠不知滿足。渴望自由與和平的聲音在恐怖報復與飛彈轟炸之中成為了犧牲品。為甚麼科技愈發達、物質愈豐富、反而人與人、社會與社會、種族與種族,乃至國際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卻是有增無減呢?戰爭、恐怖、自殺、天災、人禍、瘟疫等無時不在威脅人的生命。依據釋迦牟尼佛的教訓,這都是基於人類輸入許多錯誤的生命程式所造成,以致追求幸福而得不到幸褔,企望和平,戰爭卻不斷出現。其癥結即在於人類生活在只知外求而不知內明或自覺的生命觀中,無法突破貪瞋痴三毒的束縛,無法駕馭生命,使得人生充滿煩惱與痛苦。如果我們都能來信奉與接受佛陀的遺訓,並且依之奉行與實踐在生活之中,那麼,世界之太平,人生之快樂,生命之解脫不就在眼前嗎? ——無心偃月/般舟
推薦閱讀:

他可能是20世紀最後一個,也是21世紀第一個偉大的作家和詩人
家庭主婦才是最偉大的人
20 世紀最偉大的聖誕禮物排行榜
1981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提出
六個「為什麼」連載之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TAG:釋迦牟尼 | 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