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下肢部常用穴位

小兒推拿-下肢部常用穴位

◆ 下肢部穴位 【箕門】 線狀穴位。 位置:大腿內側,骸骨內上角至腹股溝中點一直線。 操作:以食、中二指自骸骨內上角向腹股溝部作直推,稱推箕門。 次數: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澀不利、尿閉、水瀉等。 臨床應用:箕門穴性平和,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①用於尿儲留,可與揉丹田、按揉三陰交等穴合用; ②用於小便赤澀不利,可與清小腸穴合用。 【百蟲】 位置:膝上內側肌肉豐厚處。 操作:按或拿,稱按百蟲或拿百蟲(圖236)。

次數:5~10次。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癖。 臨床應用:按、拿百蟲能通經絡、止抽搐,多用於下肢痹痛和癱瘓等症,可與拿委中、按揉足三里、揉解溪等穴合用。若用於驚風、抽搐,手法應加強刺激。 【 足三里】 位置:膝關節外側間隙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 操作:以指端作按揉,稱按揉足三里。 次數:50~100次。 主治:腹脹、腹痛、泄瀉嘔吐、下肢痿、痹等證。 臨床應用:本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主穴。①腹脹、腹痛可與摩腹、揉脾俞穴合用;②嘔吐,可與推天柱骨、分腹陰陽穴合用;③脾虛腹瀉可與推上七節、補大腸穴合用;④與捏脊、摩腹合用,可作為小兒保健常規手法;⑤下肢痿、痹證可輔局部成人手法醫療(詳見成人推拿有關治療內容)。 【前承山】 位置:小腿前部、脛骨外側與後承山穴相對處。 操作:掐、揉本穴,稱掐前承山或揉前承山。 次數:掐5次;揉30次。 主治:下肢抽搐。 臨床應用:常與拿委中,按百蟲、掐解溪等穴合用治療角弓反張,下肢抽搐。 【豐隆】 位置: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寸5分,脛腓骨之間。 操作:以拇指或中指揉,稱揉豐隆。 次數:50~100次。 主治:咳嗽、痰鳴、氣喘。 臨床應用:揉豐隆能和胃氣,化痰濕。主要用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症,可與揉膻中,揉肺俞,運內八卦等穴合用。 【三陰交】 位置: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 操作:以拇指或食指作按揉,稱按揉三陰交(圖237)。

次數:100~300次。 主治:遺尿、癃閉、小便頻數澀痛不利,下肢痹痛等。 臨床應用:按揉三陰交能通血脈、活經絡、疏下焦、利濕熱、通調水道,亦能健脾胃、助運化等,是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主穴。如遺尿、尿閉、小便不利,可與揉丹田、推箕門、推腎經等穴合用。下肢痹痛,可參閱成人推拿治療中有關章節。健脾胃,助運化可與揉中院、推脾經等穴合用。 【解溪】 位置:踝關節前橫紋中,兩筋間凹陷中。 操作:掐和揉本穴,稱掐解溪或揉解溪。 次數:掐 3~5次;揉 50~100次。 主治:驚風,吐瀉不止,踝關節屈伸不利。 臨床應用:①驚風,吐瀉用掐法,可與按百蟲,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踝關節屈伸不利用揉法,可配合其他成人手法合用。 【委中】 位置:腘窩中央,兩大筋之間。 操作:以食指指端提拿鉤拔腘窩中軟組織,稱拿委中(圖238)。

次數:3~5次。 主治:驚風抽搐、下肢痿軟。 臨床應用:①驚風抽搐,可與按百蟲、掐老龍等穴合用;②下肢痿軟,可與按揉足三里,按揉股四頭肌,脛前肌合用。 【後承山(承山)】 位置:腓腸肌肌腹下陷中。 操作:用拿法,稱拿後承山。 次數:3~5次。 主治:腿痛轉筋,下肢痿軟。 臨床應用:拿承山能止抽搐、通經絡,常與拿委中、按揉足三里、拿腓腸肌配合、治療腓腸肌痙攣、下肢展軟等病症。 【仆參】 位置:足外踝下凹陷中。 操作:以拿或掐本穴,稱拿仆參、掐仆參(圖239)。

次數:3~5次。 主治:昏厥、驚風。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昏厥,可與掐人中、掐老龍等穴合用。 【湧泉】 點狀、線狀相結合穴位。 位置:蜷足時,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操作(圖240):①以拇指從湧泉穴向足趾方向直推,稱推湧泉;②以指端揉,稱揉湧泉。

次數:50~100次。 主治:發熱、五心煩熱、嘔吐,腹瀉。 臨床應用:①推湧泉能引火歸元,退虛熱,主要用於五心煩熱,煩躁不安等症,可與揉上馬,運內勞宮等穴合用。退實熱,可與推脊,退下六腑,清天河水等穴合用;②揉湧泉能治吐瀉,左揉止吐,右揉止瀉。 【下肢部常用穴位小結】 1.百蟲、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參 諸穴均能治驚風抽搐和下肢轉筋,亦能治下肢痿痹諸證。 2.箕門、三陰交 兩穴能治尿閉、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統疾病。 3.有個性的穴位 足三里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主穴。豐隆能化痰濕,止咳平喘。推湧泉屬釜底抽薪之法,不僅能退實熱也能除虛熱。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2010-01-28 16:10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

  1、箕門

  【位置】大腿內側、膝蓋上緣至腹股溝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蓋內側上緣推至腹股溝,稱推箕門。

  【次數】100~300次。

  【主治】小便短赤,尿閉,水瀉等症。

  【臨床應用】推箕門性平和,有較好的利尿作用。用於尿閉,多與揉丹田、揉三陰交合用;

  用於小便赤澀不利,多與清小腸合用;用於水瀉無尿,有利小便實大便的作用。

  2、血海

  【位置】膝上內側肌肉豐厚處。

  【操作】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對稱提拿,稱拿百蟲,用拇指端按揉,稱按揉百蟲。

  【次數】拿3~5次,按揉10~20次。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辟不用。

  【臨床應用】拿、按揉百蟲能通經絡、止抽搐,多用於下肢癱瘓及痹痛等症,常與拿委中、

  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3、膝眼

  【位置】膝蓋兩旁凹陷中。

  【操作】用拇、食二指分別在兩側膝眼上按揉,稱按揉膝眼法。

  【次數】50~100次。

  【主治】下肢痿軟無力,驚風抽搐。

  【臨床應用】按膝眼能熄風止痙,揉膝眼配合拿委中治療小兒麻痹症而致的下肢痿軟無力,

  膝痛及膝關節扭傷等。

  4、足三里

  【位置】外側膝眼下3寸,股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用拇指按揉,稱按揉足三里。

  【次數】20~50次。

  【主治】腹脹,腹痛,嘔吐,瀉泄等症。

  【臨床應用】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多用於消化道疾患。治療嘔吐,多與推

  大柱骨、分腹陰陽合用;治療腹虛腹瀉,多與補大腸、推上七節骨合用;另外,還與摩腹、捏

  脊等配合應用於小兒保健。

  5、三陰交

  【位置】內踝尖直上3寸處。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稱按揉三陰交。

  【次數】20~30次。

  【主治】遺尿,尿閉,小便短赤澀痛,消化不良等症。

  【臨床應用】按揉三陰交能通血脈、活經絡,疏下焦、利濕熱、通調水道,亦能健脾胃、

  助運化,主要用於泌尿系統疾病,如遺尿、癃閉等症,常與揉丹田、推箕門合用。

  6、解溪

  【位置】踝關節前橫紋中點,兩筋之間凹陷處。

  【操作】用拇指甲掐,稱掐解溪。

  【次數】3~5次。

  【主治】驚風、吐瀉,踝關節屈伸不利。

  【臨床應用】掐解溪能解痙、止吐瀉,對驚風、吐瀉及踝關節功能障礙有效。

  7、大敦

  【位置】足大趾外側爪甲根與趾關節之間。

  【操作】用拇指甲掐,稱掐大敦。

  【次數】5~10次。

  【主治】驚風,四肢抽搐。

  【臨床應用】掐大敦能解痙熄風、對驚風、四肢抽搐有效,臨床常與掐老龍,掐十宣合用。

  8、豐隆

  【位置】外踝尖上8寸,股骨前緣外側1.5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稱揉豐降。

  【次數】20~30次。

  【主治】痰鳴氣喘。

  【臨床應用】揉豐隆能和胃氣、化痰濕,主要用於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症,多與揉膻中、

  運內八卦合用。

  9、委中

  【位置】(月國)窩中央,兩大筋間。

  【操作】用拇食指拿(月國)窩中筋鍵,稱拿委中。

  【次數】3~5次。

  【主治】驚風抽搐,下肢痿軟無力。

  【臨床應用】拿委中能止抽搐、通經絡、常與揉膝眼配合,治療四肢抽搐,下肢痿軟無力。

  10、湧泉

  【位置】足掌心前 1/3凹陷處。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稱揉湧泉,用兩拇指面輪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稱推湧泉。

  【次數】揉30~50次,推100~300次。

  【主治】發熱,嘔吐,腹瀉,五心煩熱。

  【臨床應用】推湧泉能引火歸元、退虛熱、常與揉二馬、運內勞宮等配伍,治療煩躁不安、

  夜啼等症;若與退六腑、清天河水配合,亦可用於實熱證。揉湧泉能治吐瀉,左揉止吐,右揉

  止瀉。

推薦閱讀:

中醫小兒推拿更靠譜
常見的小兒推拿手法(一)
小兒推拿咳嗽歸納
孩子脾虛不虛,胃口好不好,讓鼻子告訴你答案,收藏啦!
幾種常用的推拿手法

TAG:推拿 | 穴位 | 小兒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