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何被劉邦輕而易舉殺掉?

韓信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戰績的一位戰神式人物,他出身不顯,背景不厚,家學不深,師出無名。他當初甚至只是淮陰鄉下一個好吃懶做的無業貧民,靠到別人家東一頓、西一頓地蹭飯而苟延殘喘,為人所厭惡。一個屠夫就可當眾羞辱他,逼得他從自己胯下鑽過去。可以說,年輕時的韓信,活得窩窩囊囊,與鄉下那些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浪蕩子無異。

然而,出身不顯、好吃懶做的韓信,卻在後來的秦末戰場和楚漢戰爭中,掀起了巨大的風潮,影響和推動了秦末的戰爭格局,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其大將風範、英雄膽識、橫掃六合的驕人戰績,讓人刮目相看。

韓信作為戰略家,他指揮的井陘之戰和濰水之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軍事家,拜為大將後,他向劉邦提出「還定三秦,揮師東征」的「漢中對」,是楚漢戰爭勝利的基本戰略方針;作為大將,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所戰之處,幾乎無一敗績,為劉邦最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韓信,最後為何被劉邦輕而易舉的殺掉了呢?其原因一是鋒芒早露;二是胸無大志;三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鋒芒早露:前203年,韓信平定齊國後,內心就開始躁動起來,他認為,他攻城無數,按功勞足可封王,有了這個想法後,他立即修書一封呈劉邦,說齊人狡詐,不易訓服,加上南面有楚國,容易聯合串通,因此請求劉邦封給他一個假王,以便威懾齊、楚。當時,劉邦正在廣武澗與項羽對峙,勝敗不知,前途未卜,韓信卻來信要求封王,這對劉邦的心裡,無疑造成了一種壓力,雖然當時劉邦在張良的勸說下,確實封韓信為齊王,但劉邦對韓信的戒心,開始有了。

胸無大志:就在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韓信立刻領軍西進,與自己一起夾擊項羽。就在韓信準備開拔之時,先有項羽手下武涉來勸韓信:「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建議他反漢中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後有他手下謀士蒯也建議:「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如果說武涉有離間之嫌,但蒯通作為韓信的智囊,總不會害他。但對於這些良策,韓信都一一拒絕了,表面上他說劉邦對他有恩,不能背信棄義。但實質上,這是因為他胸無大志,當個齊王足矣,反映出他目光短淺,也為後來被殺埋下禍根。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前面說了,劉邦對韓信的疑心,從韓信要求封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只不過為當時形勢所迫,不宜早動干戈。但是,不宜早動干戈,卻可以步步為營、慢慢收拾。後來,劉邦又將他改封為楚王,表面上地盤大了,實際上是讓韓信置於諸侯的包圍中,給他埋下了一個「四面楚歌」的伏筆,說明劉邦對他已經非常警惕。

當得知韓信收留了鍾離眛後,劉邦用「偽游雲夢」之計,將韓信抓至洛陽,劉邦當時已經動了殺機,在大臣的勸說下,才沒有動手,又將他降為淮陰侯,軟禁於身邊。至於呂后設計暗殺韓信,不過是順應了劉邦的心意和默許而已,如同順勢推倒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牌。

於是,韓信這位「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人傑」,最後死在了婦人之手、鍾室之中。


推薦閱讀:

劉邦成功的最大助力竟不是韓信張良,而是不起眼的他!意想不到
歷史奇案:韓信為什麼甘心鑽人褲襠
韓信歸鄉:你們從來都不認識我
蕭何為何獻計殺掉一手推薦的韓信? 不是韓信死就是他死
韓信被殺謎團

TAG:韓信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