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美式民主已成宣傳輸出西方意識形態利器

在國際關係中美國從來就不講民主,而是以「世界領袖」替天行道式的霸權作風,干涉別國內政,踐踏別國主權。「民主」已經成為美國和整個西方國家在國際社會博弈中的一張「百搭牌」,可以任意解釋,百變其身,為所欲為。

把世界各國與美國巨大的財富差距合理化,是美國全球意識形態教化的重要目標。人與人、國與國、民族與民族實現共同富裕,應該是人道主義的基本邏輯,這一邏輯自然要求在國際關係上應當合作共贏。美國的國際關係原則及其行為與此完全相反。從喬治·華盛頓1789年4月30日宣誓就任總統到現在227年間,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本土上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的大國,並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軍火財,直接間接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到二戰結束時,美國的工業生產比重從戰前在資本主義世界的36%提升為53.9%,控制了國際貿易的1/3,世界黃金儲備的3/4。

美國人過著世界上少有的奢侈生活,卻不能容忍它的非盟友國家的人民也過上像美國一樣富裕的生活。美國人口不到全球的5%,卻消耗了全球20%的能源、16%的淡水、15%的木材,生產10%的垃圾,排放25%的二氧化碳,這些巨大的資源支撐著美國人的奢侈生活,這是吸引世界人民眼球的基礎,也是美國人向世界炫耀美國價值觀的資本。既然美國要弘揚所謂「普世價值」,按理說,讓全世界的人都過上美國人式的富裕生活,應當是美國「普世價值」的邏輯使然和實踐要求,可是,美國對世界的價值觀宣傳與它的真實想法是不一致的。2010年4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出訪澳大利亞前夕接受澳大利亞電視台專訪時,通過電視鏡頭毫不遮掩地說:「如果10多億中國人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試想:如果連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富裕都不能容許,美國的所謂「普世價值」還有什麼普世內容?其普世標準又是什麼?人道性還有什麼實質內容?

人道主義干涉是冷戰後美國和西方國家干涉別國內政、踐踏他國人權的意識形態新教條。從阿富汗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戰爭,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在未獲聯合國授權、也未得到該國合法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以人道主義干涉的名義對一個又一個主權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粗暴軍事干預,不僅大量平民死於無辜,而且導致了世界近代以來的最大難民潮,製造了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駭人聽聞的人道災難。人道主義干涉成為美國及其西方夥伴謀求自身經濟利益、政治利益、軍事利益、文化利益的新模式。人道主義干涉的理論基礎是「人權高於主權」。但是,美國政府在處理國內問題時,當國家利益與人權發生矛盾時,人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比如,隱私權是人權的重要內容,可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對互聯網上的個人郵件、信息、通話、微博、微信等大範圍監聽、監視,無論是外國人的還是美國人的,無論是普通百姓的還是外國政要的,連美國盟國的領導人默克爾的手機、郵箱,都在監聽監視範圍。在其言行不一、雙重標準的背後,是美國的唯我獨尊和利己主義。

美國外交家基辛格曾呼籲,美國政府應當把「公信力」作為「外交商品」。早在1963年美國罷黜南越傀儡總統吳庭艷時,基辛格就說:「我不喜歡讓別人覺得我們是在心狠手辣地弄權。我們的歷史角色始終是用人類理想和最深切的希望來定義自己。如果我們失去這一寶貴遺產,一時的成功將會毫無意義。」基辛格的這種理想主義在美國冷酷現實的利己主義的面前,是多麼蒼白無力而又耐人尋味。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李艷玲

推薦閱讀:

甲午戰爭中的中日宣傳反差
防寫鳥類的宣傳標語
教開網店的宣傳18招——EKADOMINO依卡米諾服飾
宣傳畫:憶舊時的宣傳畫
圍繞「四個全面」開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TAG:意識 | 西方 | 宣傳 | 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