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寶善《易道太極說》一書連載之十二

第七章:十二、五大本體釋

圖8 宇宙五大本體圖

依據《易道》陰陽兩性原理,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存在著「隱」與「顯」、「幽」與「明」兩種狀態。探索真理應既要知「明」,也要知「幽」,在探索「顯」的同時,也要深究「隱」,才能達到臻善的境界。

我們在第一章「無極之原說」中已充分論述了無極,即「無、始、母、0、星雲團」等概念是無形無象的渾沌世界;在第二章「太極生成說」中又揭示了宇宙在渾沌世界基礎上孕育出一條曲線5,謂之「太極(基)」(見圖1);這是宇宙原始渾沌世界孕育演化有形有象的首現,向世人展示了宇宙本體的存在數理。我們依據數學符號科學規律,結合自然界主導性存在現象認為,這條曲線代表符號就是數字元號5。這個數,雖然說在久遠的遠古時期顯現,但它確確實實又在人類歷史的「後來」,在數學符號科學0 1 2 3 4 5 6 7 8 9 10中,位處中心,對全部數學符號的產生髮揮了無可置疑的決定性和主導性作用。同時,結合現代科學各領域研究成果綜合考慮,確認5的蘊義也理所當然地就是在宇宙生命生成、演化過程中起決定性和主導性作用的「精、炁、神、道、陰陽」(見圖8)。這就是宇宙之原始本體存在。這個存在是宇宙生成與發展中,自始至終的存在。她既是本原存在,又是永恆存在。

本章將進一步分析、探討這5大本體各自的性質、特點及其相互關係。

精。宇宙原始存在5大本體之一。精為物,是從宇宙原始(無極)渾沌世界到實有(太極)有形有象世界的存在物。它是物質及其能量的表現形式;是存在於時空中的客觀顯象實在。「精」,位處後天八卦坤之位,坤為地,為物。一切物質均具有陰陽兩種屬性,它制約於自身的生存之道及其演化規律,受炁的影響和宇宙意識的主導。正如道家名著《悟真篇》所說:「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身為物質實體,而心呢,古人則認為是思維意識(神)之源,固身(物體)受意識(神)之主導。氣(炁)是這種「主導」發生的橋樑和動力形式,失之則無濟於事。道家有的學者誤認為,「氣就是神,神不守,服氣便徒勞無功。」(《形神可固論》)氣與神混一是錯誤的,唯物論者認為物質可產生意識的觀點也是不對的。

炁。宇宙原始存在5大本體之一。炁為介,流存於宇宙一切物象之中,是從宇宙原始(無極)混沌世界到實有(太極)有形有象世界,一切物象間之橋樑和動力形式之表現。炁,對應後天八卦巽之位,巽為風,為氣。

炁與氣有本質的區別。炁為本原存在,純而潔;而氣則是由於炁的流動參雜了塵埃物質而形成。炁為先天純凈之存在本體,而氣為後天混合而成。氣的主體是炁。為了便於討論問題,我們在本文中還暫時使用「氣」這個字。

氣無形無狀,它流動和充實於萬物之間,屬於介質。它制約於物質生成及其演化之規律(道),受陰陽性質的影響和意識的主導。

道家學者認為:「人因陰陽二氣化合而成男女,因氣而生精,因氣而生神」(《養生延命錄》)。氣在人與精、人與神之間發揮著尤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生命的生成演化中,氣聚而精生,氣通則神存;氣泄而精散,氣斷則神亡。所以說氣道相通,氣識相成。氣與物與識相隨而有別。古代有的學者認為,五氣:「軟氣、溫氣、柔氣、剛氣、風氣」分別化為「水、火、木、金、土」五行,將氣(炁)與物混,這顯然是錯誤的。

神。宇宙原始存在5大本體之一。神為識,是思維與意識的存在形式,是從宇宙原始(無極)渾沌世界到有形有象(太極)實有世界,萬事萬物的主導者,隱存於太極之中心,陰陽不測之謂神。她位處5大本體之中位,以物為體,以氣為介,法道而行,循陰陽之性而成。具有主導性和決定性,但無隨意性和任意性。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遵守道德,奉行規律,神靈不能另行其事,對人絕無傷害。《淮南子·本經訓》也認為,「法陰陽者,德與天地參,明與日月並,精與鬼神總」。

神是宇宙思維與宇宙意識。思維並非都有意識,但意識都具有思維。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不但具有思維能力,而且還具有意識和意識反饋;而動物卻只具有思維而沒有意識與意識反饋。

人的意識與意識反饋,是宇宙本體意識的優遺傳,動物的思維是宇宙本體意識的劣遺傳。宇宙生命具有優劣階梯遺傳之道。

神遵道而主理,故不亂為。人被傷害者,是因為自己違背了天道、地道與人道之故。

神如大腦一般(思維意識),她與精(物)、炁(介)、道(律)、陰陽(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組成了一個嚴密的有機體結構。

道。宇宙原始存在5大本體之一。道為律,是宇宙萬事萬物產生、演化及其發展的自然法則和規律;它不是一個實性本體,而屬於虛性本體。它通過形式邏輯系統和一種特殊的「能」或「式」的方式表現出來。「式」主靜,「能」主動,兩者同時發生,謂之道。它貫穿於事物發展的自始至終。道,處後天八卦乾之位。乾為天,立天之道曰陰與陽。老子最早發覺宇宙本體及其萬物中道的存在,這是一個偉大而神聖的智慧。

自然行為,不外乎兩種形式:一是遵道循規有序的法自然;二是無矩無束亂為無序的任自然。宇宙之所以是一個統一的系統整體,是法自然而不是任自然,原因就在於神(識)的主導。這個主導當然是法性主導,而不可能是任性主導。

老子所稱之道,有兩種性質:一是宇宙本體存在之道;二是事物變化發展之道;本體有存在之道,發展有變化之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形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經》)。很明顯,老子在這裡所曰之道,是宇宙原始(無極)渾沌世界之本體存在之道;而「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道德經》)所指之道,就是萬事萬物變化發展之道。

現實世界之特質來源於本體。

道 ,因精(物)而生,因炁(介)而能,因性(陰陽)而成,因識(神)而聖。尚若宇宙中沒有精、炁、神與陰陽的存在,也就無所謂「道」了。

陰陽。宇宙原始存在5大本體之一。陰陽為性,是萬事萬物固有的兩種天然屬性;最早的陰陽二字出現在《詩·大雅·公劉》:「既景乃岡,相其陰陽」,是說在山頭上觀察日影,看哪一面是陰,哪一面是陽。經過長期提煉,老子將其高度概括為對自然界一切事物中相互對應的兩個方面。它也不是實性本體,而屬於虛性本體。它隨著事物的產生而產生,同時又隨著事物的消亡而消亡。陰主靜而陽主動,動靜相隨,前後相依,互為其根。「陰陽」, 位處後天八卦艮之位,艮為山。

伏羲氏最早發現萬物具有陰陽兩種屬性,並用兩個符號(陰爻與陽爻)始創八卦及64卦系統,雖然沒有陰陽二字,只有陰陽符號,但這是一個偉大而神聖的創舉。

陰與陽是一事物立體狀態的兩極。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說明萬物陰陽二性既相隨又相依,在氣的「介入」之下,萬物才能保持平衡、穩定、生長、發育。莊子說:「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一靜一動,陰陽調和。無陰,陽不能生;無陽,陰不能成;陰以陽成,陽以陰生。

在現實世界中,陰陽現象無時不在無時不有,天有日月,地有寒熱,植物有雌雄,動物有公母,人有男女;諸事有前後,亦有正反……萬事萬物無不如此。宇宙中若沒有實性本體的存在,就不會有陰陽之存在。

氣有陰陽,但陰陽不等於就是氣。有些學者把氣與陰陽混而為一,這是錯誤的。

不少學者認為,「陰陽是對立的兩個方面」。本作者認為,陰與陽之間只有互相吸引,而不會互相排斥。所以,陰陽是對應的統一體,而不可能是「對立的兩個方面」。

精、炁、神、道、陰陽5大本體,是宇宙原始本體存在,是宇宙萬事萬物產生、孕育、演化和發展的根本原因。萬物都孕育在這裡,來源於這裡、產生自這裡。她們之間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對應而統一;絕不排斥、絕不對立、絕不鬥爭。精、炁、神、道、陰陽,與天地同其根,與萬物同其體;萬物得之則生,失之則亡。

5大本體虛實結合,排列有致。精為物,炁為介,神為識,為實性獨有存在;我國道家認為,精、炁、神是人體賴以存在的三大因素。《雲笈七籤》卷五五稱:「夫修身之道,乃國之寶也。然一身之根有三:一為神,二為精,三為氣。」真可謂言之有理。

道為律,陰陽為性,兩者為虛性附有存在。虛性附有存在因實性獨有存在而存在,因實性獨有存在之消亡而消亡。神、精充溢而元氣狀實,元氣旺盛而神、精奕奕。

精為物,有形有狀,萬物實有存在形式;

炁為介,無形無象,流動和充實於萬物之間;

神為識,主理。以物為體,以炁為介,法道而行,循陰陽之性而成就萬物,具有主導性而無隨意性。認為神是萬能,任意主宰一切的觀點是錯誤的。神主公平、正義,認為有求必應的思想也是不對的。

道為律與陰陽二性,隨有則有,隨無則無。

精、炁、神、道、陰陽,隱藏於太極中心,以S曲線的形式顯現在人們面前,其軌跡是數學符號中之5,其兩側為老陰6和老陽9,表明其具有全方位信息。

5的另一極(負極)即是數學符號中之2;正極5與負極2構成中心軸之兩極,與陰陽正極69、負極96,共同形成一個嚴密的立體有機結構。

太極圖神奇,絕妙無比,堪稱「天下第一」,名符其實。(


推薦閱讀:

練好太極話松胯(五)
tjboyue的【太極拳】
淺談太極拳的剛柔——張立岐
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動作要點提示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