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輕聲的兩個問題

2009年01月14日  來源:山東語言文字網  點擊:16次 在現代漢語中,輕聲是一種使用非常普遍、出現頻率相當高的語音現象。輕聲不僅在以北方話為基礎的普通話里大量使用,在其他廣大的漢語方言中也普遍存在。現有的方言材料證明:官話方言(包括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蘭銀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晉語、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閩方言、客家話,甚至某些地區的白話、平話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輕聲。本文側重於探討方言中的輕聲現象及其性質,從輕聲音節在輕聲詞語中的位置和輕聲的聲學特徵兩方面比較了方言中輕聲與普通話輕聲的異同之處,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輕聲在現代漢語中的存在狀態和分布規律。現代漢語方言眾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每種方言選取一個或幾個代表點加以考察。資料來源主要是《方言》雜誌和《中國語文》雜誌,已出版的方言志和方言詞典。而平話材料太少,粵語中(除某些地區的白話外)幾乎沒有輕聲,客家話中一般只有[e]尾、「子」尾和一些助詞、語氣詞讀輕聲,晉語中一般也只有「子、們」尾和「的、著、了」等語助詞讀輕聲,其他輕聲詞語數量很少,故文中粵語、晉語、客家話、平話涉及很少。 一、輕聲音節的位置 普通話中,輕聲音節一般位於雙音節詞或詞語的後一音節。如:筷子、石頭、我的、拿著、走了、去過、爸爸、看看、上頭、前面、底下、屋裡、起來、出去、厚道、在乎、稀罕、蘿蔔等。有輕聲的多音節詞語中,輕聲音節一般也是在後的。如:糊塗蟲、功夫茶、孩子氣、娃娃魚,第二音節讀輕聲;泡蘑菇、翹尾巴、要飯的、同志們,末一音節讀輕聲;黑不溜秋、稀里糊塗、笨了呱嘰、別彆扭扭,第二音節讀輕聲;拾掇拾掇、胳膊肘子、外甥閨女、木頭疙瘩,二、四音節讀輕聲。 有輕聲的漢語方言中輕聲音節的位置大多與普通話一致,例如東北官話哈爾濱話里:咋的、多昝、歪歪、埋汰、磨叨、掏騰(想辦法弄到),末一音節讀輕聲;嘗一嘗、吃不完、看不看、打把式(睡覺來回翻滾),中間音節讀輕聲;(氣得)一鼓鼓、一嗷嗷(哭)、八輩子、籬笆子(監獄),末一音節讀輕聲;二二思思、病病歪歪、呼呼拉拉、鬧了歸齊(歸根到底),第二音節讀輕聲;勒大脖子(敲詐勒索),第四音節讀輕聲。屬於蘭銀官話的蘭州話里的輕聲詞語如:花兒、新的、盒子、婆婆、壞的、進去,後一音節讀輕聲;罐罐茶、分分錢、浪(逛)浪街,中間音節讀輕聲;煙鍋鍋、抬上走(去)、酸糾糾、紅嘰嘰,末一音節讀輕聲;菜菜水水、捉捉摸摸、素里素氣、灰不楚楚,二、四音節讀輕聲。 湘方言衡陽話里的輕聲詞語如:姊妹、木匠、精瘦、早飯、洋派、捂住,後一音節讀聲;舌子尖、扒子手、小氣鬼、跳子棋,中間音節讀輕聲;酒罈子、冒主意、晌午飯、絆一踐(腳),末一音節讀輕聲;肩膀骨頭、大腳把子(大腿)、哈里哈氣,第四音節讀輕聲;老弟媳婦、緞子袍子、料子裙子,二、四音節讀輕聲。

 代表贛方言的南昌話里也有很多輕聲詞語,如:衣裳、日頭、拿起、阿婆、老公、斗笠,後一音節讀輕聲;屋裡人、茉莉花、三伏天、城門洞,中間音節讀輕聲;市面上、吃獨食、變把戲、打赤腳,末一音節讀輕聲;古董玩具、無緣無故、事事如意、破衣爛衫,第二音節讀輕聲;細細子吃、打抱不平、單眼睛皮,第三音節讀輕聲;跌跌倒倒、長統襪子、叔伯哥哥,第四音節讀輕聲;妻室兒女、祖祖輩輩、生身父母,二、四音節讀輕聲。所考察的其他方言如:北京話、濟南話、煙台話、南京話、武漢話、太原話、蘇州話等方言中輕聲音節的位置都有這樣的規律,即輕聲出現於雙音節詞的後一音節、多音節詞語的中、末音節。除了輕聲音節在後外,方言中輕聲音節的位置還有較為特殊的情況: 1、輕聲音節居前 吳方言溫州話中有首字入聲讀輕聲的情況。溫州話入聲在平、上、去、入之前都讀得非常輕短,都可記作1調,如:百花、白花(入聲+平聲),百丈、白象(入聲+上聲),設計、雜誌、失事、習字(入聲+去聲),節日、值日(入聲+入聲);三字組中也有首字入聲的輕短讀法,如:出入證、熱水瓶、百貨店。此外,溫州城區和城郊話中凡是帶詞頭的、重疊的、量詞前加「一、兩」的特殊結構類型的兒尾詞,首字也讀輕聲短調,如:老三兒、阿奼(姐)兒、阿婆兒(喜娘)、阿龍兒、一雙兒、一節兒、兩袋兒、兩針兒、慢慢兒、棒棒兒,都是詞語首字讀輕聲。 除了輕聲音節在後的情況外,蘇州話在說得很自然、語速較快時會出現一種「前輕聲」。這種前輕聲必定處於一個連讀單位或一個句子開頭的位置,其後的成份在內容和數量上都不受限制,多數是單音節詞,以單音節代詞、副詞、量詞最為常見,如:代詞「我、倷(你)、俚(他)、搿(這)」,副詞「蠻、最、倒、裁(都)」等;也可以是多音節詞,甚至幾個詞全讀輕聲,如:交差、皮厚、裁(都)來哉、匣(也)會得寫葛(的)、張紙頭破脫哉、我弗搭俚多拌(不跟他多糾纏)、那麼勿好哉、條魚忒貴。在音值上,這些前輕聲都讀得很輕,基本上沒有聲調的高低變化,無論原來是什麼調,都可以記作中調3。是否讀前輕聲主要決定於說話人強調的重點所在,如強調後面的內容就用前輕聲。另外,說得越快前輕聲就越多。 考察中還發現,屬於粵方言的廣西容縣「白話」中,其親戚稱呼「阿公[aku?](爺爺)、阿婆[a po](奶奶)」,還有長輩對晚輩以排行稱呼如:阿一[a jбn](老大)、阿六[a lu?](老六)、阿十[a sбm](老十)等詞語,前面的詞頭「阿」都讀輕聲。輕聲音節居前的情況並非只出現在南方方言中,北方話中也有輕聲在前的情況。屬於膠遼官話的榮成話中就常出現首字輕聲的情況,如:沒高矮兒[m?kau iair]、不來[p? lai]、「他是不去[t『p c『y]?」,輕聲音節出現在短語或句子開頭時,無論後面音節的調值是什麼,輕聲音節一律讀低調1,並且對後面的音節沒有任何影響。 西南官話武漢話中「個」和「些」這兩個輕聲字也常出現在詞、句的開頭,如:個傢伙、個糊塗蟲、些樹、些人、些書(表示多數),這也是輕聲音節居前的情況。 屬於江淮官話的南京話中還存在著一種前附性的輕聲,這些前附性成分在不需強調的時候常失去本調,念得很短而輕,如:發問詞「阿、還」,它們一般緊靠於後面的詞,如:「你阿去?」「你還吃過啦?」都讀前附性的輕聲. 普通話中一般沒有前字輕聲的情況,但有時句子開頭的代詞、副詞等受語氣、語調的影響,可以讀得輕短,如:「他行嗎?你行嗎?這行嗎?還行嗎?」中的「他、你、這、還」,當強調後面的詞語時,這些詞可以讀成輕聲,但是這樣的詞語很少,是否輕讀由具體的語氣、語調決定,而這些音節的音高由這個音節的本調調值決定,本調調值起點高則輕聲音高高,本調調值起點低則低。這種情況並非真正的「輕聲」,而應屬於邏輯的「輕音」。 2、連續多音節讀輕聲 連續多音節讀輕聲的情況在普通話中比較少,主要有以下幾種:動趨式的V一V: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V不得:去不得、打不得、巴不得;——得慌:累得慌、氣得慌、急得慌;趨向補語:拿出來、站起來、飛上去;另外還有:姑娘家、婆婆家、朋友們、先生們、三十個、六十個、提溜著、回去吧、看見了等詞語,都是後兩個音節連讀輕聲。其中第一個輕聲音節的音高由前面重讀音節調值決定,第二個輕聲則依據第一個輕聲的音高逐級下降一度。普通話中陰平後輕聲音高為2度,後一輕聲音節一般為1度,如:姑娘家、先生們;普通話中陽平後的輕聲音高為3度,後一輕聲音節一般為2度,如:朋友們、拿出來;普通話中上聲後的輕聲音高為4度,後一輕聲音節一般為3度,如:打不得、走出來。  銀川話、煙台話、壽光話、揚州話、武漢話、南昌話、廈門話、崇明話等方言中則大量存在著相連兩個或多個音節讀輕聲的情況。例如膠遼官話煙台話中有些多音節詞語,如:熱疙瘩、下半晌、噎著了、睡著了、新噌噌的、怎麼的啦,後兩個音節都讀輕聲,而且一般前一輕聲高於後一輕聲,這與普通話的情況一致。方言中相連輕聲音節的音高情況也有與普通話中不同的,如冀魯官話中的壽光話,其相連輕聲音節的音高是相同的:「白蘿蔔、大師傅(廚師)、酸石榴、大喇叭、三嬸子、春棒子、爬起來、轉過去、胡叨叨、看見了、閨女們、鄰舍家、四下里」等詞語後兩個音節都讀輕聲;「三箢斗子、錮爐子家、前窩裡的」等詞語則是後三個音節連讀輕聲;也有後四個音節都讀輕聲的,如:三木匠家的。幾個音節連續讀輕聲時其音高都相同,而不像普通話里連續多音節輕聲那樣音高逐級下降。屬於膠遼官話的榮成話和江淮官話揚州話中連續多音節輕聲的音高也有這一特點。 許多方言中都存在連續多音節讀輕聲的情況。武漢話中也有很多詞語如:侄兒子(侄子)、侄姑娘、孫娃子(孫子)、孫姑娘(孫女)、爺伙里(爺倆兒)、娘伙里(娘倆兒)、婆屋裡(婆家)、娘屋裡(娘家)、刺規子(刺蝟)、紡線婆(紡織娘)、落腳貨(次品)、黑黃豆(黑豆)、缺巴齒(缺牙的人)、試一下子、嘗一下子等詞語,都是從第二音節起連讀輕聲的;還有西南官話中廣泛使用的表示某種動的狀態的形容詞「A·A·sn(神)」也是末兩音節連讀輕聲的,如:梆梆s?n、咚咚s?n、哈哈s?n、汪汪s?n、翻翻s?n、眨眨s?n、絞絞s?n、痒痒s?n、呼呼s?n等。 閩語廈門話中也有連續讀輕聲的情況。但廈門話中輕聲與調組(與意義組合相適應的呼氣群即調組)密切相關,是調組核心字(調組中不變調的那個音節即調組的核心字)後的輕音節,又服從一定的語法結構,與普通話中輕聲的規律不完全一致。一般句尾以代詞構成的片語讀輕聲:表示被動意義的後附成分讀輕聲:名詞詞尾和動量詞片語讀輕聲:句尾表示完成的謂語形式讀輕聲,還有副詞性的後附成分如:跋落去(跌下去)、倚起來(站起來),也是連續讀輕聲的情況。 吳語中也有大量連續多音節讀輕聲的情況,崇明話中「新省長、天主教、金首飾、新小米、京貨店、雙季稻、搬兩趟、關幾天、盛兩碗、停幾天、鄉下去、鎮上去、報紙里、大碗里、書底下、相信我、鞋底上、歡喜你、盤問我」等詞語,後兩音節都連讀輕聲。但吳語中輕聲多服從一定的連讀變調模式,與普通話中所說的輕聲詞也不完全相同,詞語是否讀輕聲是由是否符合一定的連調式決定的,連續多音節輕聲的成因也是如此。崇明話中三字組的連調中,陰平、陽平字都讀55調,陰上、陰去、陽上、陽去都讀輕聲,陰入、陽入都讀55調或輕聲,這樣,符合一定連調格式的詞語,就會出現連續讀輕聲的情況,如:新省長(陰平+陰上+陰上)、天主教(陰平+陰上+陰去)、做手藝(陰去+陰上+陽去)。蘇州話中也有這種情況,蘇州話多音節連調式中第一、二音節基本上按雙音節變調規律來變讀,從第三音節起則一律變成一個降調型的輕聲,這個輕聲的調值與雙音節變調中前字為陰入、陽平時後字的調值很相近,陰調都是31,陽調都是21,但是音量很弱,如:蝦子醬油、人民公社、拖身體娘娘,都是從第三音節起連讀輕聲。 二、輕聲音節的聲學特徵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北京話輕聲的聲學特徵主要表現在音強上,但這一看法已為現代實驗語音學的研究成果所否定。林茂燦、顏景助對自然語音的測量分析和林燾利用語音合成技術進行的實驗研究都證明:北京話輕聲音節的音長一般只是前面重音音節長度的一半左右,北京話輕聲的聲學特徵主要不在音強而是在音長上,其次是音高降低,音強減弱。林燾在《探討北京話輕音性質的初步實驗》一文中明確指出:在北京話里,音強對分辨輕重音所起的作用很小;音長在聽辨北京話輕重音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學者扎多延柯在《漢語弱讀音節和輕聲的實驗研究》一文中也證明,弱讀音節在量的方面有較大變化。當音節變短,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質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母音的性質(有時也改變輔音的性質),改變調型和調高。有時很少的量就能直接影響到質,從而導致音節弱化。從這些語音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北京話中輕聲音節的特徵是時長(音長)顯著縮短,但是並不一定削弱音強;當音節變短,一定程度的量變會導致輕聲音節音質的變化。可以說輕聲的聲學本質實際上是由發音時時長大大縮短而導致的音節的弱化。 大部分現代漢語方言中輕聲的聲學特徵與北京話是相同的,但音短音弱並不是所有方言輕聲的決定性特徵,漢語方言中還存在著聲學特徵與北京話輕聲不盡相同的輕聲。 1、輕聲音節不一定輕短 根據曹德和《巴里坤話的輕音詞》一文所述,新疆巴里坤地區的漢語方言中輕聲音節從聽感上說並不輕短,聲學實驗也證明:巴里坤話輕聲詞的主要聲學特徵不在音強上,也不在音長上。雖然在總均值上巴里坤話後音節的時長短於前音節,但一般巴里坤話輕聲詞前後音節互有長短,即使部分詞語後音節較前音節短,後一音節仍接近前一音節音長的90%,與北京話輕聲詞中輕重音節的二分之一的比例也相差很遠。但巴里坤話的輕聲詞語不輕仍應作輕聲處理,因為巴里坤話的輕聲符合輕聲的綜合特徵:

1)中和性,表現為輕聲詞的後一音節總是按照歸納式變調而使處於該位置的不同調類失去對立。

2)依附性,表現為輕聲詞後音節的音高形式總是為前一音節所制約。巴里坤話的輕聲音節在陰、陽、上、去四聲之後都失去原調,並形成了新的固定的調高和調型。陰平44後讀52調,如:今個、他的、東面、抓住、冰水、蛛蛛、高頭;陽平44後讀21調,如:十月、紅的、南面、懷裡、連手、回回、孱頭;上聲21後讀52調,如:尾巴、買上、跑著、洗過、你們、往年、底下;去聲21後讀24調,如:葉子、這麼、忘了、後年、正月、右邊、外家、妹妹。

3)模糊性,表現為輕聲詞的後音節大多音量短弱,並往往伴有母音央化、清音濁化等現象。

4)語法語用的對應性,表現為輕聲詞一般與名詞性疊音詞和動詞重疊式以及實虛結構相對應,與口語中使用頻率高的語詞相對應。巴里坤話中讀輕聲成分一般是:構詞的虛語素「子、頭、巴、個、家、么」,構形的虛語素「著、了、過、的、們」,某些時間詞的後一音節,方位詞「邊、面、頭、上、下、里」,量詞「個」,名詞性疊音詞及動詞重疊式的末一音節等,這些都與北方話讀輕聲的辭彙和語法規律一致。因此,雖然這些輕聲音節不一定讀得十分輕短,但也應視為輕聲。 輕聲音節不一定輕短這一特點並不是巴里坤話所獨有的,現代漢語中還有一些方言中的輕聲也有此特點。煙台話的輕聲調值就是如此,平聲31後的輕聲調值為21,如:親戚、稀罕、收拾;上聲214後輕聲調值為55,如:尾巴、肘子、點心;去聲55後輕聲調值為31,如:長蟲、笑話、尋思。其輕聲音節讀音也不象普通話輕聲那樣輕短。廈門話的輕聲與語法、語義關係密切,輕聲字不論舒促一律讀低調11或21,其輕聲的音量特徵與普通話輕聲也不盡相同。 即使在同一方言內部,輕聲的聲學特徵也並不完全一致,在一定條件下輕聲音節讀得輕短,在一定條件下則讀得較長。例如屬於冀魯官話的博山話中,平聲214後的輕聲有兩種情況,一種讀23調,讀得輕短,如:莊稼、山藥、東西;一種讀33調,讀得輕但長,如:媳婦、噁心、玻璃。上聲55後的輕聲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54調,讀得輕短,如:裁縫、黃瓜、蘿蔔;另外一種讀55調,拖得較長,如:耳朵、省下、我的。去聲後的輕聲讀31調,讀得輕短,如:力氣、告訴、豆腐。屬於中原官話的河南獲嘉話里輕聲也是如此:去聲後的輕聲讀短而弱的3調,如:弟弟、柿餅;而陰平、陽平、上聲、入聲後的輕聲則音長較長,標作13調,如:磚頭、甘草(前字陰平);饃饃、行頭(前字陽平);奶奶、裡頭(前字上聲);石頭、媳婦(前字入聲)。 2、輕聲音節的音高與前字調值的關係 普通話中輕聲音節的音高隨前字聲調而定:不論原字調為何,輕聲音節在陰平55後都讀2調,如:媽媽、跟頭;在陽平35後都讀3調,如:棉花、石頭;在上聲214後都讀4調,如:點心、裡頭;在去聲51後都讀1調,如:地方、木頭。輕聲音節的實際音高與前字調值的尾音可能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明顯。大部分方言中輕聲的調值與普通話一致,都是隨前字調值而定的。此不贅舉。有些方言中輕聲音節的音高則明顯地與前字調尾音高相同,例如:海安話屬於江淮官話,其輕聲在不同聲調後也有不同的音高表現,但海安話中所有輕聲的音高都與其前面非輕聲音節的調尾音高相同,因此,海安話輕聲的具體音高都可以從前面非輕聲字調中推斷出來:陰平21後的輕聲讀低調1,如:腥氣;陽平35後的輕聲讀高調5,如:和尚;上聲213後的輕聲讀中調3,如:本事;去聲33後的輕聲讀中調3,如:罐頭;陰入3後的輕聲讀中調3,如:黑子(皮膚黑的人);陽入35後的輕聲讀高調5,如:學生。其中,上聲、陽入在輕聲前要發生變調,上聲213變讀為21調,陽入35變讀為3調,但後面輕聲音節的音高仍與前字單字調調尾保持一致。同屬江淮官話的揚州話中輕聲音高的高低也與前字調尾音高相同,輕聲在陰平11調後讀1調,如:朝家(過去、以前);在陽平34調後讀4調,如:霞子(孩子);在上聲42調後讀2調,如:老—(老是、總是);在去聲55調後讀5調,如:待怪(偏偏);在入聲4調後讀4調,如:作興(可能、應該、可以、時興),輕聲音節的調值可以說是前字調值的延長。 屬於膠遼官話的牟平話中也有這種情況。牟平話中陰平在輕聲前的讀音有三種情況:一種是不變調,仍讀51調,其後輕聲調值為1,如:書房、歡氣;第二種是陰平在輕聲前變讀53調,其後輕聲調值為3,如:糧食、門市;第三種陰平在輕聲前變讀213調,其後輕聲調值為3,如:山東、加上。陽平53後的輕聲讀3調,如:財主、和尚。上聲在輕聲前讀音又有兩種情況:不變調時讀原調213,其後輕聲調值為3,如:木匠、臘月;有些上聲在輕聲前變讀53調,其後輕聲調值為3,如:烙鐵、把手兒。去聲在輕聲前也有兩種讀音:去聲131在輕聲前變讀為53調時,其後輕聲讀3調,如:太陽、志氣;去聲不變調時,其後輕聲仍讀3調,如:丈人、肚子。總之,不論前字在輕聲前是否變調,牟平話中輕聲音節的音高總是與前一非輕聲音節的調尾音高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方言中的輕聲與普通話中的輕聲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很多獨特的地方,體現在輕聲音節的位置和聲學特徵兩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除了輕聲音節在後的情況外,方言中還有輕聲音節居前的情況,連續多音節讀輕聲的情況也遠比普通話中普遍;普通話及多數方言的輕聲以輕短為主要聲學特徵,方言中還存在著並不短弱的輕聲,有些方言中輕聲音節的音高與前面非輕聲音節調尾音高有著特殊的關係,輕聲音節的調值可以說是前字調值的延長。漢語博大精深,值得我們深入考察和研究的輕聲問題還有很多,本文淺嘗輒止,疏漏之處,敬請指正。

推薦閱讀:

漢語的能指與所指
近人否定「六書說」的過程及錯誤分析
學界有關「六書說」形成時間的兩種意見及其錯誤分析
岳建一:愧痛漢語危機
家·舍·拙·小——漢語謙詞漫話

TAG:漢語 | 方言 | 漢語方言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