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既要善於表達 還要善於傾聽

當你在和一個人說話的時候,他是在洗耳恭聽,還是常常打斷你的談話,或者不停地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是後者,你會喜歡他們嗎?很顯然,不會。的確,如果一個人不管到了什麼地方,在什麼場合,都是滔滔不絕,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不肯給別人說話的機會,那麼他一定不會招人喜歡,也將註定無法積累更多的人脈。根據人性的知識,我們知道,人們往往對自己的事更感興趣,對自己的問題更關注,更喜歡自我表現。一旦有人專心傾聽我們談論自己時,我們就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卡耐基曾說:「專心聽別人講話的態度,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最大讚美。」一位顧客在一家商店購買了一套西服,由於掉顏色的問題,要求退貨,而售貨員堅持說是顧客自己的問題,所以兩個人就爭執起來。爭吵聲引來了商店經理,售貨員想向經理解釋,但被經理制止了。經理走到顧客面前,向他表示了真誠的道歉,然後又請他在旁邊的沙發上坐下來,把具體的情況說一下。經理誠懇地靜靜聽完顧客的抱怨和發泄,等顧客說完,他才讓售貨員說話。當徹底了解清楚爭吵的來龍去脈後,經理真誠地對顧客說:「真是萬分抱歉,我不知道這種西服會掉顏色。現在怎麼處理,本店完全聽從您的意見。」顧客說:「那麼,你知道有什麼法子可以防止西服掉顏色嗎?」經理問:「能否請您試穿一周,然後再作決定?如果到時候您還不滿意,那麼我們無條件讓您退貨。好嗎?」結果,顧客穿了一周後,西服果然沒有再掉顏色。這位經理就是有效地利用了傾聽這一技巧,使得本來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下來,並最終輕鬆地解決了問題。在社交過程中,善於傾聽無形中起到了褒獎對方的作用,仔細認真地傾聽對方的談話,是尊重對方的前提,能夠耐心地聽說話者訴說,就等於告訴對方「你說的東西很有價值」、「你是一個值得我結交的人」。無形中,說者的自尊得到了滿足。於是,說者對聽者就會產生一個感情上的飛躍,認為「聽話」者能理解自己,並欣慰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傾訴的機會。如此,彼此心靈間的交流就使得雙方的感情距離縮短了。事實上,在潛意識裡,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聲音是最重要的、最動聽的,並且每個人都有迫不及待表達自己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友善的傾聽者自然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此外,滔滔不絕的人,會給人夸夸其談,油嘴滑舌的感覺,甚至還會言多必有失,禍從口出。而靜心傾聽就遠沒有這些弊病,倒有兼聽則明的好處。善於傾聽的人,給人的印象是謙虛好學,是專心穩重,誠實可靠。所以說,善於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會交際的人,也才能打造豐富的人脈。當然,「傾聽」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辭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聽與不聽的問題。傾聽的一層涵義是聆聽,不僅如此,還要有所反應,並非都用語言,還要藉助表情,所有這些都會使對方談興大增。如果你要見的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且又是第一次見面的話,傾聽就更為重要。因為你在全神貫注傾聽的同時,會全力調動自己的所有知識、經驗儲備及感情,使大腦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當他接受到聆聽的信號以後,會立即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識別、歸類、解碼,並做出自己的態度反應,讓自己掌握談話的主動權。這種積極的傾聽,既有對語言信息的反饋,又有對非語信息的反饋。當一個人聽了一番思想活躍、觀點新穎、信息量大的談話後,聽者的感覺常常比說者要疲勞得多,這是因為聽者在聽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分析系統,修正自己的理解,以便達到與說話人同步思維。這種傾聽常常使個人直接受益較大。更為重要的是,你的傾聽給對方了一個滿足自我的機會,讓你們彼此拉近了距離,從陌生變得親切。在公共場合極力張揚自我,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但請你記住:留一點空間,留一點時間,讓對方來發揮,你就能抓住受眾的心,收穫更多的朋友。李尚隆《人脈即財脈》感悟:生活中不少人不善於傾聽。人往往有張揚的表現欲,喜歡在以自我為中心喋喋不休,喜歡將自己的優點在別人面前展示得一覽無餘,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喜歡看到別人被自己說得張口結舌不知所措的表情。於是,人們之間便多了一分隔閡,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些衝動.少了點理智。於是.寂寞、失意與種種懷才不遇便如同流感一樣穿行於大街小巷。傾聽是開拓人際關係的技巧,是為人處世的修養,甚至是生活和生存的藝術。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並不是單純地向別人灌輸自己的思想,我們還應該學會積極地傾聽。傾聽需要專心,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耐心和練習來發展這項能力。文/單眼老表
推薦閱讀:

懷著感恩的心 傾聽另一個生命
遊戲中傾聽:幫助孩子宣洩深藏的情緒
父母如何運用反映傾聽
走進曲沃 傾聽顧炎武與傅山的心靈對話(組圖)
傾聽內心的聲音

TAG:表達 | 做人 | 傾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