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用錢鼓勵孩子做家事,後患無窮…

現在有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有名氣的所謂教育專家公開倡導,用錢來鼓勵孩子做家事,孩子做多少家事便給多少錢。他們沾沾自喜,以為這是一種良好的激勵方式。

殊不知,《易經》家人卦的彖辭明白指出:「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事應該怎樣分配、採取什麼方式,最好由母親來決定。如果是大男人說三道四,涉及這些事宜,恐怕難以正家。奉勸這類教育專家,賺一些分內錢,不必在這些地方表達意見,對社會減少一些負面影響,於公於私應該都有益處。

學校教育亂了套,教不出可用之才已經夠糟糕,如果家庭教育又遭到嚴重的污染,真是讓人痛心。雖然,家不像家有時還可以用無奈來充當借口,但是,父不父、子不子,那就是「家庭企業化」所造成的慘劇。

對於子女的進步,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但是在分擔家事方面,卻十分不宜像西方家庭那樣「按勞付酬」———父親要兒子幫忙擦車,開價五美元;女兒幫媽媽洗碗,索要三英鎊。有的家長認為這樣很現代化,或者能夠培養子女的經濟頭腦,在這方面竟也奮起直追,恨不能迎頭趕上。可是哪一天父母生病了,讓孩子幫忙做點事情,他按照市場經濟辦事,說今天只想休班,不想賺錢了,父母又當如何呢?現在很多人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認為可以用金錢來激勵子女,卻不知道這是在用金錢玷污子女的心靈。因為子女既然是家庭里一分子,就應該分擔家事,一家人的親情永遠不是金錢所能夠計算的。如果做家事給錢,家人的親情在哪裡,責任感在哪裡?

父父子子,說的是一種責任。父親應該克盡父親的責任,子女也必須善盡子女的責任。《易經》啟示我們:家人在一起,並沒有什麼權利、義務可言。彼此的維繫,除了親情之外,就只有責任。有親情而不盡責任,容易造成「婦子嘻嘻」的下場——一家人彼此當朋友,嘻嘻哈哈的,治家不嚴謹,終吝;然而,只盡責任卻缺乏親情,則有「家人嗃嗃」的疑慮——治家太過嚴格,有悔有厲,但最終還是吉。

我們常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不要忘記家教對孩童的影響,會左右子女的一生。父母不應該把教育的責任全推給學校,就像教師很喜歡把教育的責任推給社會一樣,說什麼學校教育的成果,全被社會教育給摧殘了,這無非是卸責之辭。

每一對父母都有責任把自己的子女教好,使子女明白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的道理。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惜一般人聽到這種論點,大多視為神秘的因果報應,殊不知這才是科學的自然規律。坤卦《文言傳》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難道不是真的?家庭是子女最初接觸的生活環境,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既深且廣,如果在子女面前,表現出不屑的神情,請問子女長大之後,會對因果律有什麼看法?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現代家庭固然有一定的難處,但是治家的根本,就是一家人要同心協力。我們常說的齊家,齊的是什麼?是一家人的心。心都不能齊,怎麼算是一家人呢?然而,心又要用什麼來齊呢?用宗教還是法律嗎?好像都有很多困難。思前想後,只有以道德來齊,能共同遵循天道而合乎易理,自然可以長久齊心。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會變,唯有對道德的要求,應該是恆久不變的。

所以,家庭教育就要在這方面發力。家庭是子女最重要的教室,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所教的是知識、技能,在品德、習慣培養方面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將子女品德、習慣的培養寄希望於學校,恐怕最後只會失望。至於社會更不用說,各種花樣防不勝防,唯恐避之不及,更加不敢奢望。因此,父母一定要承擔好這份責任,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品德修養方面著重下力,從小培養責任感,為其一生打好基礎。

1、關於良心網

誠結易友,智會良師!分享易經的智慧,探究道德經的玄妙。學習中國式管理理念,實踐中國式管理方法。這裡是國內唯一經曾仕強教授授權的易經、道德經服務交流平台和中國式管理智慧學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園!

2、歷史消息

推薦閱讀:

碰到低潮,自己鼓勵自己
妻子如何鼓勵丈夫起來做頭呢?
怎樣鼓勵抑鬱症患者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丈夫出軌後鼓勵我婚外找平衡
成功的座右銘大全,鼓勵人奮勇前進的話

TAG:孩子 | 家事 | 曾仕強 | 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