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女性,也是一名社會學博士,我只想成為獨立的自己丨冰川觀察

在我眼裡,男權、女權都是生命力很弱的辭彙,它們都無視個體生命的自我塑造。如果我們想活出自己的完整性,就得以自我選擇、自我負責的方式來與這個世界相處。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這個節日最早起源於20世紀初的一系列女性政治運動,至今已走過一百多年歷史,其目的旨在於推進男女平等。

這場耗時巨大的平等運動最早訴諸於政治平等,抗議女性沒有投票權;後來發展到訴諸於社會平等,抗議女性在社會中的不公平待遇;現在已經衍生出幾十種我也分不清的平等,因為他們要求的越來越多……

我是女性,也是一名社會學博士。在我讀博士的時候,我經常會聽到一些身邊的人問:女孩讀那麼多書幹嘛?在網路上,我們也總能聽到各種「妖魔化」女博士的言論,比如,「人類有三種,男性、女性以及女博士」。

當然,針對女性的話還有其它各種方面的,比如「你都xx歲了,怎麼還不生孩子」「一個沒有婚姻的女人是不幸福」之類的云云。

說這種話的人,我們稱他們為男權主義者。為了抵抗這些男權主義者,「女權」誕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言論因為被說得多,就會讓人覺得不僅正常而且正確。但作為個體而言,我非常害怕和這樣的人交流,因為他們總是非常霸道地持有「因為你是A,所以你得B」這樣的偏見。

▲社會對「女博士」存有一定偏見

在我眼裡,帶有這樣邏輯的人,總是無視他人的主體性和情境性,簡單地說,就是「他們習慣於將每個人的可能性扼殺在固定的框架里」。

無論男權主義者,還是女權主義者,他們都有這樣的毛病。

如今,很多有了孩子的女性選擇離開職場,做全職太太,但是她們卻被女權分子說成是墮落。女權主義者言之鑿鑿地說什麼「女人要經濟獨立,要有自己的事業才符合現代女性要求」。

說實話,面對這些人,我心裡唯一的對話就是:你們怎麼都那麼閑呀!你們沒有自己的生活嗎?

如果說「男權」是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束縛,那「女權」就是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枷鎖。因為,不管「男權」或「女權」,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基於女性生理特徵賦予女性社會角色或要求。

其實在本質上,他們的話語模式是一樣的,即:作為女性,應該如何如何。

我很幸運,因為我有一個非常開明的父親。

記得小時候就有親戚問我爸爸:你怎麼把樂樂當男孩養?而我爸爸的回答讓我記憶猶勝:「我只是把她當人養」。

所以從小,我做任何事情,從來沒有想過「因為我是女孩我就要如何」這樣的問題;而是想著「作為一個愛思考、獨立的人」,我要如何活出我自己。

我的參照物是性格、品格、意志,而不是什麼行為言語上的規範。

▲做全職太太被女權分子說成是墮落

不管「男權」或「女權」,它們自誕生起就跟女性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的出發點也不是作為女性的人,而是社會秩序和政治訴求的產物。一天到晚訴諸於男權女權的人,在乎的只有他們關於自己的政治意見表達,而不是每一個女性所處的生活情境和日常行為的實際發生。

所謂的男權社會,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把對於男性的要求升級為整個社會價值的考量體系。表面上,是「男性話語」佔據主導,男性更有話語權,但實際上,這種話語權也使得男性落入了相當被動甚至被壓迫的局面。

比如在過去,大多數男性在職場上把持著重要崗位,社會習慣性地會把「職場上的成功」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而這條標準又會反過來使很多男性透不過氣。

反思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男權社會實際上使男性陷入了被安排、被指定的命運。事實上,男人在男權社會中要比女性更容易喪失自我:

一個顯赫官員是獨立人嗎?顯然不是,他連自己的主張和想法都不能有。

一個成功商人是獨立人嗎?商業本質是交換,他的一切都是在滿足他人基礎上,更不要談自己。

一個知名人士是獨立人嗎?當然也不是,他要迎合大眾口味,得琢磨熱點和吸睛的方式來設計自己的公開話語,無從談自己。

當然,若女性若也加入這個作為整體的生產性社會,亦要面對同樣的命運:一個以外在成就作為個體價值評判的社會。

▲穿「波卡」的阿富汗婦女

只有那些惰性思維的人們,才會不假思索地接受這樣一種假定,即:男權是壓迫女性的,女權是解放女性的。

女權自身有兩大問題:一是參照男性標準;二是部分女性加諸其它女性身上的要求。

很多女權一直在倡導和男性平等,雖然要求平等的表現方式近幾十年發生了變化,但我認為這種以他人標準來比照自己,就是主動失去自我的過程,並且以女權名義來要求和男性平等的做法,是在強化女性的弱者形象。

其實女性完全可以正面、正向地表達自己的社會訴求,而不是以男性作為參照物。

女性之間各有差異,一些有公共話語訴求的女性,常常綁架全體女性來實現其自身的權力意志,而剝奪其他女性的生活選擇。我不認為現代女性選擇家庭主婦式的生活就是墮落的表現;相反,家庭本身的經營於個體、於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19世紀美國婦女的獨立標誌

我寫這些並不是為了替男權申訴,也不是來批判女權。在我眼裡,男權、女權都是生命力很弱的辭彙,它們都無視個體生命的自我塑造。

我想說的是,作為女性,不要因為女性的生理特徵,就先入為主給自己設定女性式的生活或生命軌道;生理性別是生而不同,但社會性別是政治產物,我們沒必要按照他人的意志來左右自己的生活;不管男性、女性,最重要是還是先活著像個人,無關乎性別。

性別之外,還有階層、地域、職業等等之分,如果我們以這種外在的身份來指導自己生活,我們必將是被撕裂的;如果我們想活出自己的完整性,就得以自我選擇、自我負責的方式來與這個世界相處。

總之,男權不是壓迫女性,女權也不是服務女性。每個女性就是一個獨立的自己。

周樂

留法社會學博士

最近更新

義和團,大清帝國打的一手好爛牌

朝核與薩德互相傷害,樂天算不算躺槍?

移民積分制:商人特朗普光佔便宜不吃虧的如意算盤

罵他無教養易,破地鐵、渣、男三者代表的大都市生活困境難

做最好的綜合性思想平台

公眾號ID:bingchuansxk


推薦閱讀:

家庭的不幸福 讓女性婚變更容易焦慮抑鬱
如何看待偉大友誼往往存在於男性之間,以及女性小肚雞腸論?(本人認同)?
宮寒,到底有沒有這個鬼?到底是個什麼鬼?
參最高級的禪,做最混蛋的人 | 學霸貓
怎麼看待那些高舉「不將就」大牌的大齡未婚女青年?

TAG:社會學 | 社會 | 女性 | 博士 | 獨立 | 自己 | 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