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也可成為健康人

1.一旦發現血糖升高,就可能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在偶爾一次查體中發現自己血糖值高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了呢?榮海欽教授說,連續兩次查空腹血糖升高超過7.0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超過11.1毫摩爾每升時,就可以確診為糖尿病了。雖然這兩個切點是人為確定的,但有著大量科學依據作支撐,因為血糖超過這個水平,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經的損害發生率就非常顯著的增高。同時,榮教授提醒說,很大一部分人的血糖低於上述血糖值但超出正常範圍,處在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的中間狀態,即亞健康狀態。這部分人能通過一次查體及時發現自己處在這個狀態,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敲響了警鐘,可以早控制、早處理,及早恢復到健康狀態。

2.糖尿病不是單純的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要爭取做個「條件健康人」。榮教授強調,科學防治糖尿病首先要「理念先行」。大多數人,包括很多糖尿病患者總認為糖尿病就是血糖升高,只要通過藥物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榮教授說,要充分認識糖尿病的複雜性和嚴重性。在我國95%以上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與高血糖同時存在的還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黏度、高血凝狀態等「12高」,隱藏在血糖高這個指標背後的是體內長期的代謝紊亂,是名副其實的代謝綜合征。防治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外,還必須全面控制體內的其它代謝紊亂,修復自身受損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重視糖尿病,不意味著畏懼糖尿病。榮教授說,每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成為一個「條件健康人」。也就是說,當你把血糖、尿糖、糖化血紅蛋白,再加上血脂、血壓等「12高」都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沒有併發症的發生,你就是一個健康人。但要維持這個健康,你需要做到以下五點:教育治療為主導,理念先行;飲食控制為基礎,終身如日;運動鍛煉要適宜,貴在堅持;藥物治療講效果,治必達標;血糖監測務必做,及時調控。3.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什麼都可以吃一點。水果應該飯前吃。對於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來說,飲食控制是基礎。榮教授非常精鍊的將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句話:少飲酒,不抽煙,多果菜,限制肥肉,限制糖,合理膳食,少放鹽,主食宜粗不宜細,超重肥胖要避免。糖尿病飲食控制療法的首要原則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入。榮教授說,用不著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矯枉過正,但是也不能隨意攝入,否則就突破了要控制的總熱量而使病情加重。很多患者常常抱怨說我吃的飯很少為什麼體重不但不減還有所增加呢。仔細一問,原來他們副食和零食吃的較多。人不可能通過光合作用將水和空氣合成體內的結構物質,如果體重降不下來,肯定還是攝入多了。榮教授強調說,糖尿病患者限制糖不等於不能吃糖。有些病人連做魚放點糖也認為不妥,甚至放過糖的炒菜也不敢吃,這是沒有必要的。吃水果要科學安排時間。我國很多地方習慣餐後吃水果,有些老年人習慣兩餐之間吃水果,這對糖尿病患者都是不合適的時間,因為這樣會使已經升高的血糖更高。糖尿病患者應在餐前吃水果比較合適,至少應在上一餐的三個半小時以後吃,但也要適量。這樣有三個好處,第一補充了營養,第二可避免餐前低血糖,第三由於減輕了飢餓感有利於餐時的飲食控制。4.口渴就要喝水,喝酒計入熱量。榮教授在門診上經常碰到一些糖尿病患者不敢多飲水,究其原因是他們認為糖尿病如不控制飲水量,會使病情加重。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糖尿病患者的口渴是由於持續性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增高刺激腦內的口渴中樞所導致的,通過多飲水來降低滲透壓,是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不需要限制,否則會對機體有損害。口渴就要喝水,這對機體有益無害。至於飲酒,榮教授說,嚴格的講在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時,應絕對禁酒特別是白酒。每克酒精可產熱7千卡,喝酒會嚴重打亂糖尿病飲食控制計劃。更重要的是酒精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干擾體內的脂肪代謝,加重脂代謝紊亂,促使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髮展。對於糖尿病病情控制比較好的病人,如欲飲少量的酒,應選擇含酒精低的酒類如啤酒、葡萄酒等。但也要計算熱量減少主食,最好不要空腹飲酒。5.不宜晨起空腹運動,最好在三餐後1小時左右選擇強度小、持續時間長的有氧運動。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鍛煉,關鍵是貴在堅持。榮教授說,糖尿病患者不宜早晨空腹運動,容易出現低血糖狀態。糖尿病患者運動的最佳時間是三餐後45分鐘到1小時左右。運動時要選擇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打太極拳等。運動強度控制在自己的心率在運動後不超過170減去年齡數。每次的運動持續時間在1小時左右。6.精神放鬆情緒穩。緊張、焦慮、發怒、恐懼、孤獨、絕望等不良情緒,會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反覆或加重。榮教授強調,糖尿病患者要放寬心境,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這對控制血糖非常關鍵。遇到不愉快的事不要輕易發火,喜怒要有所節制,盡量保持平靜,避免刺激和興奮因素,保持情緒穩定。7.不要隨便加藥,不要任意換藥,不要突然停葯。談到這一點,榮教授非常幽默的說,現在很多藥品和保健品名稱起的很誘人,什麼「降糖靈」啊,「平糖寶」啊,「拜糖平」啊……看了這些藥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種購買的衝動。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榮教授說,糖尿病患者用藥經驗不具備普遍性,不能聽說別的病人吃什麼葯管用就去買。每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病理、病機、病程都是有差異的,一定不要照搬別人的治療方案。要相信自己的專科醫生,多與之交流。而且一旦確診為糖尿病,一定要做好終生堅持治療的思想準備,持之以恆,不要隨意中斷甚至停止治療,不要今天看這個醫生,明天換那個大夫。8.胰島素不是「毒品」,正確應用胰島素對糖尿病患者有利無害。榮教授常常碰到這種情況,每當他建議用胰島素治療時,很多糖尿病患者會拒絕。究其原因,有人認為「打上胰島素這輩子就完了」,有人甚至認為胰島素像大麻、鴉片一樣會成癮。這是非常錯誤的。榮教授解釋說,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胰島素分泌障礙,應用胰島素會有效解除「高糖毒性」狀態,減輕胰島細胞的沉重負荷,不但對保護胰島功能非常重要。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胰島素治療,是否用胰島素治療只是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榮教授常常對病人說,不是你用上胰島素就依賴胰島素,而是你該用胰島素或該早用胰島素卻不用或不早用,導致胰島功能衰竭,你才「依賴」上胰島素了。9.不要只重視空腹血糖,這只是個「不值錢」的「泥指標」。榮教授說,在血糖監測這一重要問題上存在許多誤區,最經常碰到的就是絕大多數患者只監測空腹血糖,僅憑這一指標來判斷自己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好壞。其實血糖監測有很多指標,空腹血糖充其量只是個「泥指標」。而根據其重要性,餐後兩小時血糖為「銅指標」,糖化血清蛋白為「銀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的監測值作為血糖監測的「金指標」。動態血糖監測是比「金指標」還要重要的「鑽石指標」,因為它能清晰顯示24~72小時內血糖的波動情況,準確調整降糖治療方案。所謂空腹血糖,是機體在禁食8~10小時後未進行體力活動時測得的血糖值。嚴格來講只有住院患者,在早晨醒來後還沒有下床活動時,測定的血糖值才能算真正的空腹血糖。如果起床後洗漱完畢,匆匆騎自行車、趕公共汽車或打的去醫院,到醫院後排隊挂號,在樓梯間爬上爬下,再排隊等醫生看病後開出檢查單,交費、排隊、抽血、化驗,最後拿到的這個檢測報告中的血糖結果能算是你的真實血糖值嗎?更不用說還有很多因素直接影響該數值的準確性!如夜間的睡眠情況、早上的心情、頭一天的藥物服用等等。家中有血糖儀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血糖也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而至少應查「四點血糖」即空腹血糖加上三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更精確的應查「七點血糖」,即三餐前的血糖,三餐後兩小時血糖加上睡前血糖。監測頻率不宜過頻,兩三周一次即可。專家簡介:榮海欽,早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曾留學歐洲8年,獲瑞典皇家醫學院醫學、科學博士(MD&PhD),現任山東省內分泌與代謝病研究所名譽所長,山東省內分泌與代謝病醫院院長,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山東省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理事。
推薦閱讀:

晚上睡前吃五粒枸杞有什麼好處?
咽喉炎和咽喉癌的區別在哪裡呢?
打耳洞或者文身獲得艾滋病或者其他血液類疾病的幾率有多大?
早上吃兩個包子,一杯酸奶會胖嗎?

TAG:健康 | 糖尿病 | 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