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期待走出資源尷尬 - 藥材資訊 - 中國藥材市場
06-10
中醫藥期待走出資源尷尬 珍稀藥用動植物是我國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資源,對提高中藥防病治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珍稀動植物資源要保護,那麼還可不可以利用?含有珍稀動植物藥材的中藥品種是否會因資源的短缺而消失?在人類健康權與動植物發展權之間我們應如何平衡?3月21日,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藥協會共同召集業內專家,對珍稀藥用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及中醫藥發展戰略進行了研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在會上指出,要正確認識珍稀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辯證關係,把動物保護與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科學、規範養殖珍稀動物,最大限度地實現動物福利,有序利用藥用動物資源,保障百姓健康。 藥用動植物資源稀缺,影響用藥需求 中藥材由三大部分組成:藥用植物、動物和礦物。據了解,早在2000多年前,《神農本草經》中就有了麝香、犀角、羚羊角、龜甲等入葯的記載。許多在民間和醫院流傳很廣的中藥品種,就是用動植物命名的,比如烏雞白鳳丸、雲南白藥……無不含有珍稀藥用動植物資源。珍稀藥用動植物的療效也是無可置疑的。比如安宮牛黃丸,其中含有名貴中藥犀角,被診斷為腦死亡的劉海若成功蘇醒就是安宮牛黃丸的功勞;虎骨主要用於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和老年性腎虛骨萎的治療,如以前的虎骨粉、虎骨膠、虎骨酒(現已少見或用替代品製成);熊膽汁,主要用於清熱、明目、解毒、去癰腫、止痙等,現代研究發現,熊膽汁對溶解膽結石、慢性膽囊炎有很好的效果。「許多珍稀動植物中藥材在臨床醫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中藥『三寶』——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中成藥六神丸,中藥材穿山甲等,這些葯都非常好,我們在臨床中體會很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副書記殷海波教授說。 據了解,在我國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中,一級保護動物中藥用動物有48種;二級保護動物中,藥用動物有113種。「目前還有一些含珍稀動物類藥材的中成藥品種,如含羚羊角的有65個品種,45個廠家生產;含穿山甲片的有155種,133廠家生產;含有熊膽的在新版藥典收錄的品種中有76種。」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說,「珍稀藥用動物瀕危滅絕,使目前療效確切、臨床應用廣泛、不可替代的中藥品種面臨消失的危險,這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巨大損失,也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用藥需求。」「想到這些的時候,我總是感覺有一種悲哀:一方面我們在講大力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中醫藥的陣地越來越小,藥材價格上漲、成藥價格下降,物種的問題限制某些品種正常發展,使我們賴以治病的藥物範圍越來越小,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很可能會落到只能用很有限的幾味葯來治病,那將是很悲哀的事情!」房書亭憂心忡忡地說。 「目前我國共記載瀕危物種358種,其中藥物168種,佔到53%。換句話說,基本瀕危的東西都是珍稀藥用資源。」專門進行中藥資源研究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黃璐琦說,「我們中醫藥事業發展不希望、也不可能建立在貧乏、瀕危物種的基礎上。」 「保護珍稀藥用動植物資源與保障民生、保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息息相關的。」吳剛說。 保護珍稀動植物,行動早已開始 事實上,國家對珍稀藥用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早已開始。「麝、黑熊、麋鹿等動物的馴化和養殖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發展。黑熊養殖成功並且實現了產業化,不僅保障了中醫臨床用藥的需求,同時也保護了野生黑熊資源。」吳剛說。 房書亭也表示,我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一直非常重視對珍稀動植物的保護,對珍稀瀕危藥用物種堅持「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觀點。在管理體制上,政府部門有國家林業局,林業局有專門的瀕危物種管理辦公室,專門領導、管理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專家層面有中國科學院瀕危物種保護和管理委員會。「對於瀕危野生動植物,國家堅持科學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植物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國家對野生動物實施加強資源保護、積極繁殖、飼養,在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馴養繁殖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據介紹,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嚴格禁止對稀有動物的獵捕,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人工重點保護,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加強對珍稀瀕危藥用野生動物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對珍稀瀕危藥材因為物種人工養殖尚未取得成功的,國家有關部門積極組織開發尋找替代品。對於麝香、穿山甲等稀有資源進行年度消耗配置,科學調控消耗資源的總量,其中對麝香年度消耗最為嚴格,實行定品種、定廠家、定年度的消耗量「三定」措施。對稀有藥材類統一實行專用標識制度。 在制定政策和措施的基礎上,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國家每年都會組織對不同市場的調查,中國中藥協會曾多次參加國家林業局對瀕危物種的市場調查,檢查野生動物經營管理標識的實施情況。我本人也曾參加對貴州市場羚羊角的調查,看到當地在羚羊角使用上確實嚴格按照林業局專用標識進行管理,哪個企業使用羚羊角,一共庫存多少,每次用多少,有專門的箱子分裝、有專門的標識物,這樣的管理使我們在羚羊角的保護和利用上更加科學。」房書亭說。 與此同時,政府打擊和取締非法經營行為也毫不手軟。 科技進步,部分葯源難題得以解決 要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也要發展中醫藥事業。「國家通過加強對瀕危藥用動植物的繁育、採集與科研管理,來解決中醫藥資源問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探索一些包括『野生變家種、野養變家養』的路子,有成功也有失敗。比如四川、陝西、安徽等地早就在研究林麝;廣西等地在研究穿山甲的養殖問題,但因為穿山甲吃螞蟻,飼料問題不太好解決。」房書亭說。 成功的例子則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第一個是梅花鹿,現在人們不會再為買鹿茸而發愁了;第二個是鐵皮石斛,也曾被列為瀕危保護植物當中,現在南方地區每年種植面積達上萬畝;第三個是熊膽,黑熊已經成功實現從野生變家養,活熊取膽技術也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20年前活熊取膽的圖片發到網路上,蒙蔽了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甚至文體界明星。其實先進的無痛引流技術早已在全國推廣,沒有這個技術根本不允許養熊。」房書亭說,「我到熊廠看過,熊在取膽前要消毒,取膽時吃著喜歡吃的東西如蜂蜜等,一根小管子往外流著膽汁,不到10分鐘就結束了。絕對看不出痛苦的跡象。」 據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秘書長李明介紹,國家林業 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制定了一個黑熊養殖條例,對養殖廠地的大小,熊舍、熊籠的大小都有詳細規定。「我跑過很多熊廠,大部分企業養殖條件都符合動物福利要求,動物生活得挺好。無痛引流技術對熊不能說是一點傷害沒有,但我認為沒有大的傷害。因為熊在引流時吃著東西一點反應沒有。」 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高學敏教授認為,熊膽用藥在我國已有上千年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仍是臨床不可缺少的。熊膽粉既是成藥、又是成藥中重要的原料,其綜合功效尚無法用其他藥物代替。我國目前需使用熊膽的成藥有123個品種,涉及180多個廠家,形成了以熊膽為主要產品的產業鏈,為我國衛生保健事業和保障人民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像冠心病、肺炎、肝炎、膽囊炎、高熱、五官科以及外科使用熊膽的品種都非常多,還有16個藏藥品種也用熊膽,基本囊括了目前藏葯中的精品。」高學敏說。 熊膽作為中醫藥廣泛使用的品種,無疑需要穩定、合法的來源,而「養熊取膽」不僅解決了中醫藥的資源難題,還保護了野生黑熊的種群數量和生態環境。黑龍江自然資源研究所熊類專家馬逸清研究員的一份報告稱:目前我國現有黑熊人工種群規模已經能夠維持可持續發展,通過譜系血緣和調配,基本可以解決種質退化問題,不再依賴野外資源的引進。調查證實,養熊業促進了野生動物保護,野外黑熊的數量已逐漸上升。 加強研究規劃,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加強保護自然資源,積極開展人工種植養殖的同時,代用品、類同品的研究開發,也是緩解中醫藥資源緊張的一個方向,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黃等。此外,還有很多的研究工作需要去做。 「我們應該啟動一些臨床研究項目和基礎研究項目,證明那些珍稀藥用資源的真正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耀獻說。高學敏對搞好熊膽藥物供應提出幾點建議:人工養殖方面還應加大科研力度,真正做到安全、無痛取膽;加強基礎性研究,對於熊膽的藥效學、安全性拿出證據來,同時對臨床有效性和基礎研究也要立項,有研究數據才能使人工取膽被認可;加大體外培育力度。「如何在復方中使用替代品,這裡有很艱巨的研究工作要做,沒有國家的支持很難進行下去。」高學敏說。 黃璐琦認為,要做好珍稀藥用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第一要做好資源普查,查清楚家底。「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中藥普查,是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最快的20年,現在整個生態環境已跟那時有很大的差別,到底環境怎麼樣?第四次全國中藥普查工作已經開始,現在技術規範、分類代碼已經完成,今年準備搞5個省的試點。」第二要加強科學研究和評價工作。「藥用瀕危動植物的療效在哪?希望國家定一個項目,對珍稀瀕危動物好好評價一下。」第三要大力發展人工種植和養殖,這一點對解決珍稀瀕危藥用資源,尤其對解決珍稀資源是最有效的方法。第四要重視類同品的開發,主要針對瀕危藥用資料。「珍稀物種通過一定的保護措施能夠恢復;瀕危物種因為種群太小,應該進行類同品開發。」第五,為了適應工業化生產,應該實行定點種植和定向培養。第六,對珍稀資源應加強綜合利用開發的研究。「我們做過統計,工業化生產提取藥物,殘留的有效成分達40%~50%以上,這樣應該還可以進行二次提取,這值得我們進行研究。」黃璐琦說。 如何做到科學規範、合理使用珍稀藥用資源,也是一個大課題。 「首先要防止濫用。醫院要出台一些措施,比如規定使用珍稀藥用資源的醫生資質,建立珍稀藥用資源使用的處方權。」王耀獻說。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藥房主任曹俊嶺認為,甘草的野生品種已經很少了,很大程度上是臨床使用的普及性造成的,「用量特別大的藥材確實浪費很大,建議制訂一個珍稀藥物適應證指南以指導臨床用藥。」殷海波提出,「要加強對臨床醫生的宣傳。現在一些臨床醫生方子越開越大、越開越雜,存在浪費藥材的現象,所以應該加強研究、完善管理,減少不合理的處方、不合理的使用,特別是瀕危藥材的使用。」 「其次要在療效上下功夫,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珍稀的藥用資源用到解決一些疑難重症疾病上,用好這些珍稀資源,為老百姓解決重大疑難疾病。」王耀獻說。對此,殷海波建議,應該加強對中藥產品的評估工作,實行分類管理、保護重點。對於經典中藥、治療疑難病症的中藥,應該保證資源供應、保證正常生產;對於一般性藥品,則應減少珍稀藥材的用量或使用一些替代品。「珍稀藥材就應該高效利用,一定要用在精品葯上,精確地用在適應證上,恰當地用在患者身上,否則就是浪費。要做到這些,需要在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精髓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和利用。」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姚樹坤說。
推薦閱讀:
本文來源於 中國藥材市場
推薦閱讀:
※肝火旺盛有8種表現,養護肝臟4種方法最見效!
※中醫養生的三大法寶
※清晨中醫針灸療法
※貓爪草,夏天服中藥注意5點,失效是小事嚴重會傷身!展途貓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