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宇宙演化
話說宇宙演化
1、最初三分鐘
宇宙的最初源頭是一個奇點,即所謂的「宇宙蛋」,它凝聚了所有的時空質能,孕育著未來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天體和生命。
大約150億年以前,宇宙蛋在一場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猝然爆發。大爆炸震撼出時空,物質世界破殼面出,宇宙史的紀元從此開始。
剛剛誕生的宇宙,空間從無到有並急劇猛增,僅僅10e-32秒後,就暴脹到大約1光年的直徑。在1 秒鐘時,由於大爆炸產生的極強高能輻身均勻地充滿整個空間,宇宙成為100億k高溫的熔爐,所有物質被熬成一鍋基本粒子湯。
緊接著,一場肆虐的原始宇宙風暴開始了,基本粒子之間發生猛烈撞擊,中子熔入質子形成了氦核。這個過程延續了大約三分鐘,直至所有的中子消耗殆盡為止。有約22%質量的物質聚合成氦核,餘下的物質幾乎為沒有聚合的質子,即氫核,僅有十萬分之幾屬於同位素氦3和氘,百億分之幾歸之於鋰。
2、原始星雲形成
構建原始宇宙的原生物質(主要是約78%的氫和22%的氦)的產生過程,在宇宙史的最初三分鐘便告完成;在此後宇宙由於膨脹而冷卻,如此大規模的核合成過程再也不可能發生了,而小規模的核合成也只有等到恆星產生以後。
初生宇宙的空間充斥著極強壯的高能輻射,熾熱驚人。原生物質氫核和氦核均勻分布在整個太空,它們之間的引力微弱,遠不足以克服巨大的擴散壓力和輻射壓,因此無法凝聚成團。看來要打破這種物質均勻分布的狀態,還要等宇宙冷卻到足夠的程度。
光陰一分分,一年年地流逝著,30萬年過去,宇宙的溫度溫度急降到了4000k,然而其均勻狀態依然如故;1000萬年過去,宇宙中高能輻射冷卻變成
微波背景輻射,氫核和氦核形成了各自的原子,原子間的引力也終於戰勝擴散壓力和輻射壓,在它的作用下漸漸形成了一個個物質密度較大的地區,並繼續向中心收縮;原始星雲就這樣形成了。
在宇宙誕生1000萬年以後,由氫、氦兩種元素構成的巨大原始星雲瀰漫著太空,雖然非常稀薄,卻表明宇宙物質不再處於均勻分布的狀態,這預示了宇宙星光燦爛的未來。
3、恆星形成
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繼續向中心聚集,並因星雲間的潮汐作用開始旋轉,漸漸形成雙凸透鏡的形狀。星雲收縮使引力不斷增強,從而促使旋轉不斷加速,而旋轉加速又導致星雲緣不穩定,從而裂成兩個旋臂。旋臂上發生局部的凝結,每個凝塊具有適當體積,可以在我們所見的恆星狹小限度內形成恆星。
以上過程不斷進行著,整個星雲最終演化成星系。宇宙中最初形成星系的時間大約是大爆炸後十億年。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可以發現在我們星系以外的遙遠空間里正在形成的其它星系,那正是幾十億年前形成這些星系的情形。
目前用天文望遠鏡觀測的星系總數須以10億來計算,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而已。這些星系都是龐大的恆星集團,且距離我們極其遙遠,因此稱之為「島宇宙」。十幾個或幾十個星系由引力維繫在一起,組成星系團;隨著宇宙的膨脹,星系團間正彼此遠離。
4、恆星的生命歷程
恆星是宇宙物質凝聚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起源於旋渦星雲臂上的一塊區域。在這塊區域物質較密集的部分,由於自身的引力較強,就會使物質聚集得更快,溫度也上升更快,旋轉得更快。這一過程逐漸加劇,當某一區域的中心溫度上升到約1000萬k時,就會引發熱核反應,向外發放輻射,恆星的生命歷程便開始了;而旋轉速度達到一定值時,恆星就會分裂成互相繞行的雙星或多星。
雙星(或多星)是恆星演化的正常規程,而伴有行星的單星(例如太陽)則是恆星演化中極其罕見的事件,大約在十萬個恆星中才有一個,它的起源過程至今仍然只是一個猜想:在恆星演化的某一早期階段,兩個氣體星運行到彼此鄰近時,便產生了潮汐波。及至兩星接近到某一臨界距離時,這潮汐波即射出長臂狀的物質,然後再裂成具有適當大小與特性的物體,形成像地球這樣的行星。
起源於原始星雲中的恆星為第一代恆星,它們是由原生物質組成的氣體星球。宇宙史紀元50億年時,第一代恆星產生了,它們照亮了幽暗的太空,從此一個新的宇宙時代來臨了。
5、恆星的生命歷程
恆星形成後開始進入生命周期中的氫燃燒階段,氫的原子核聚變成氦,並向外發放光和熱。當恆星中的氫消耗掉10%時就發生收縮,恆星中心部位的溫度升高到1 億k以上。同時,由於恆星內部的活動,恆星外層被中心區域推開,膨脹的恆星變成一顆紅巨星。於是,在星球密度很大溫度極高的中心部分開始發生氦的燃燒,氦核聚變成鈹,碳和氧。這一階段一直延續到恆星中心部分的氦消耗殆盡,碳和氧所佔的比例大致相等時才結束。
氦的燃燒階段結束時,星球中心區域收縮,溫度重新上升。在一些質量足夠大(質量至少是太陽的4倍)的恆星里,中心的溫度可以達到10億k,碳和氧的燃燒得以開始,結果形成了鈉、鎂、硅和硫等元素。當恆星中心部分的碳和氧消耗殆盡並富含硅時,便開始了硅的燃燒階段,硅轉化成硫,氬和其它一些更重的元素。如果恆星通過收縮,能使內部溫度升到30億k左右,那麼恆星便開始了它生命周期中的平衡階段,形成鐵及附近的一些元素。鐵在所有元素中,其原子核最為穩定,因此一顆恆星能燃燒到生命的終結,將形成一個鐵球,它的末日也便來臨了。
垂死的恆星與自身的引力作著最後抗爭,但最終還是跌進了引力深淵之中。外圍各層數以萬億噸計的物質以每秒幾萬公里的速度朝核區坍縮,與核區發生了極為強烈的碰撞,這就是「超新星爆發」。爆發的巨大能量使恆星外圍物質得以加熱,鐵吸收中子及能量後,在恆星熔爐的是最後階段煉出了金、鉛、鈾等更重的元素。以上過程表明目前人類所利用的核能(確切說應該是核裂變能)歸根到底是久遠的超新星爆發能,正如煤、石油所含的化學能是古老的太陽能一般。
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巨大激波,將恆星外圍的物質拋入廣闊無垠的太空;這些物質由恆星各個燃燒階段產生的92種元素構成。恆星的一生燦爛輝煌,它的光和熱孵育了生命;它亦是宇宙中神奇的煉金爐,組成我們及地球的每一個原子,都曾在那些久已熄滅的古老恆星中經受熔煉。
6、恆星的物質循環
第一代恆星消亡了,它歸宿於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然而悲壯的死亡中醞釀著燦爛的新生,在它們的廢墟上將升起新一輪的恆星,一個有生命的宇宙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超新星爆發拋出的物質,在廣袤的星際空間漫無目的地遨遊,在碰撞和輻射的作用下,被原始星支攜帶著運行。幾百萬年過去了,這些物質因膨脹而變得稀薄,最終與原始星雲混而為一了,因此宇宙中的星雲不再只是由原生物質氫和氦構成,而是遭到重元素的污染;由於這種污染,恆星之外有了出現自然景觀,生命,技術和能源的可能。
在宇宙史紀元100億年時,這種被「污染」的星雲在引力作用下收縮,坍縮和碎裂。核子活動再度爆發,第二代恆星及行星誕生了,太陽便是其中一例。這些恆星也將開始其生命歷程,最終與會因缺乏燃料而死去;它們的碎屑又與尚未聚集成恆星的原生物質一道凝聚成下一代恆星。但這種物質的再循環並非永無止境的,原生物質會一點一點地併入新生的恆星,直至全部用完。當最後一代恆星走完它們的生命輪迴而死亡時,宇宙永恆的長夜就來臨了。
7、生命的形成與進化
生命是宇宙物質演化的最高級形式,也有人認為生命只是宇宙演化的副產物中微不足道的偶然現象,由於發生了種種時間和空間的巧合,才得以在地球上出現。
的確,在宇宙中滿足生命形成與演化所必需的地方,即使不是唯有地球,也是很少的。地球所繞轉的太陽是恆星中少有的單星,使得它外圍有穩定的生態圈存在;太陽又是第二代恆星,使得其行星從一開始形成就有生命所必需的碳,氧等重元素存在;太陽大小適宜,使它既有足夠的存在時間供生命形成與進化,又有足夠的光和熱去孵育和養育生命;地球本身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星,它的軌道全部在太陽的生態圈內;它大小適宜,使它的引力能保留住水和大氣,且大氣層厚薄適當,既擋掉了大多數紫外線,又不至於遮住過多的陽光;地球有較強的磁場,使生命免遭宇宙帶電粒子的致命轟擊……,總之地球在許多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生命存在條件,使其成為宇宙中少有的生命家園。
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後,便開始了生命形成歷程:原始地球中的無機物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形成了簡單有機物,它們通過水流彙集于海洋,在那裡化合成複雜的有機物。這些複雜有機物形成生命的過程,至今仍然是個疑案,但其中必定有不計其數的巧合,在地球形成生命的過程中幸運地發生了;這樣,原始生命在地球形成15億年後出現了。
原始生命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進化:16億前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出現,7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出現,3.7億年前陸地生物出現,2.8億年前爬行動物出現,1.8億年哺乳動物出現,7000萬年前靈長目動物出現,3500萬年前類人猿出現,400萬直前原人出現,50萬年前直立人出現,直至3.5萬年前出現了現代人類;於是在宇宙史紀元150億年時,宇宙中便有了智慧生物創造的技術和文明。我們目前所知的生命僅限於地球生命,而科學家對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樂觀估計是:僅銀河系就可能有6億個行星有生命存在,其中擁有技術和文明的的行星也多達100萬個!
8、宇宙的終結
宇宙的未來命運如何?科學家、哲學家和神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目前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宇宙作為物質世界的全部,也就遵守物質自身和規律;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得出的結 論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宇宙將在遙遠的未來走向死亡——永恆的死亡。
設想在非常非常遙遠的未來,所有恆星因缺乏燃料而熄滅,宇宙一片黑暗。在這漆黑的浩瀚太空中,潛伏著許多帶自轉的黑洞、離散的中子星和黑矮星,另外還有一些行星級的天體,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進行著一場戰爭,戰爭的結局是星系解散了,絕大多數天體被引力彈弓拋入星系際空間,永遠漫遊在膨脹著的太空中;而星系中心的黑洞取得了兼并戰的局部勝利,它吞併了百分之幾的天體,形成了更大的黑洞。這場戰爭持續時間長得超乎想像,大約是今天宇宙年齡的十億倍。
在又一段長長得超乎想像的時間裡,當宇宙背景輻射由於膨脹降至足夠低的程度時,所有的黑洞最終都會在一陣快輻射中一下子化為烏有,在宇宙永恆夜幕中划出一道道瞬現即逝的閃光;而其它天體也將在這漫長和時間裡發生衰變而漸漸蒸發,直至完全消失,變成正電子或其它粒子;宇宙變成一鍋令人難以置信的稀湯,其中有光子、中微子及數量正在逐漸減少的電子和正電子。宇宙曾經擁有的輝煌,包括閃爍的群星以及智慧生命創造的無數奇蹟,都湮沒在這荒涼而又空虛的宇宙中,不留下任何記憶,只有時間在無休止地流逝,空間在無止境地膨脹……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月亮有時候是橢圓形的?
※科幻微小說 鏡中差異
※我們所理解的世界都是我們所能理解的世界,那真實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黑洞是否旋轉?又是否無盡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