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對電影里的女性歧視視而不見

女人過的,是自己的命。

……

前段時間網路上有一個很熱門的新聞:南方日報記者性侵女實習生。

一個名叫小卉的姑娘,在開具實習證明時,遭遇南方日報記者成某性侵,然後報警。緊接著,她的朋友在網上發布了一篇自述,講述與成某的事件經過。

圍繞事件激烈討論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發生性騷擾性侵行為中,大家都是對受害者進行揣測和懷疑,卻很少會去討伐傷害者。

在中國,兩性從來不平等,對於女性,總是抱有諸多的歧視。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甚至在電影中,無處不在。可怕的是我們常常忽略掉。

去年有幾部票房高的嚇死人的電影,在感情線的設定也是讓人反感,並不是反感感情線的雷同和巧合,而是反感裡面明顯的女性歧視。

「夏洛特煩惱」算是一部成功的喜劇片。情節設置巧妙,笑點十足,只是對感情線的三觀不敢苟同。

「中年不得志男」夏洛特,在事業上沒什麼成就,靠老婆養著還養出一堆大老爺們脾氣,一腔熱血的追逐『夢想』(某種程度上我更認為是逃避現實)和意淫女神。

在夢中兜兜轉轉轉了一圈後,幡然醒悟明白糟糠之妻的好,回到現實也未見得成為一個社會功能健全的人。

而「港囧」打著情懷的招牌,走的卻是一樣的套路。把一個出軌初戀情人的故事,巧妙的包裝成了祭奠青春,為自己的夢想勇敢一次的大冒險。最後讓男人良心發現,再回到老婆身邊。

影片女主蔡菠的存在幾乎從頭到尾就是『依附』在徐來身上的,自身性格形象不突出,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原因,或者說沒有進行有說服力的交代。

歸結起來,這些電影的通病就是如果他不嫌棄你,「浪子回頭」願意跟你好好過,那你就要原諒他愛他一輩子。

所以女性的命運,掌握在男人是否能夠「良心發現」。

可怕的是,在這樣的設定下,大部分人在觀看的過程中並沒有覺得有多大問題,那麼我們不妨想想,將劇中的性別互換,把影片里的感情線設計成:

瑪麗蘇女主結婚多年,丈夫數年如一日的寵愛著她,吃穿用度都不用愁,很快,女主對自己的丈夫感到厭倦,懷念起校園時期的初戀男友,於是想找初戀打一炮,當然也沒打成。突然良心發現,意識到最愛還是丈夫,於是回到丈夫身邊。

這樣的設定有沒有問題呢?有!社會輿論且不說,光是滿屏的彈幕都要被噴死,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個女人如果有一個愛她並對她很好的丈夫,她會選擇出軌嗎?

在社會中,男人出軌犯錯,僅僅只是犯錯,等他良心發現等他回心轉意就好。事實上,性別不是造成出軌的特質。

「第二性」作者波夫娃說:女性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被社會塑造成女人。

從你出生那一刻,你的性別就被決定了,然後你要帶著這個世界對你性別的偏見走完這一生,男人該做什麼女人該做什麼,這些在傳統里是很固化的觀念。

文化禁錮和社會輿論都是如此,可怕的是,大家沉浸其中卻不自知,所以,比歧視更可怕的,是意識不到歧視的存在。

還有那部火到爆的「老炮兒」。裡面有一個場景,是父子倆聊天,六爺說兒子是他最親近的人。於是兒子曉波問:「那霞姨怎麼說?」六爺輕蔑地瞥了下眼,語氣不屑地說:「女人?」

而他看不起的女人,不僅腦子比他靈活,還能借錢給他,最重要的是在他生病時依舊為他擔心。可六爺到最後還把她當外人。

反倒是六爺自己,固執的守著自己那套規矩,守著自己優越的男性身份。

影片高潮六爺扛著刀在冰面上衝過去,緊接著自然的倒下,所有人在這一刻感動到不行。

可讓我感動的,是跑在後面的話匣子,那一刻的她像個小姑娘一樣,跟著一幫子男人往前沖,她跑得那麼拚命,因為前面是她最愛的男人,她最愛的那個英雄...

這就是男人骨子裡的英雄情結。

在這些賣座的電影里,都有意無意的物化女性形象,但影片背后里的歧視女性卻甚少提及。

直到去年年底,上映的「師父」終於讓我看到了尊重女性的角色。

宋佳一出場,美的讓人屏息,她的眼,如遠山,淡而確定不移。

帶著天津姑娘的聰慧與傲氣,陳識一眼迷上了她。當陳識說要娶她,她嗤笑,不屑而瀟洒地說這不是她最好的命。

她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也不想讓男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她說: 「女人過的,是自己的命。」

大導演們通過鏡頭語言刻畫女人,有的悲天憫人,有的香艷奔放,而徐皓峰則進行了客觀詮釋,懂得女性的同時也懂得如何尊重女性。

我們的視而不見或無意識正帶領我們通往一個充滿偏見和不平等的世界......

拇指閱讀

生活 | 文藝 | 新知


推薦閱讀:

張國榮早逝之謎,換一個角度,讓我們從生辰八字來分析!
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我們是同學———中國EMBA班紀實
美圖心語:我要我們永遠在一起
《紅樓夢》中最令人深思十句話! 告訴了我們人情冷暖、世間百態

TAG:電影 | 歧視 | 女性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