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智慧》韓易峰 第四講

陰陽理論各位同學,晚上好,又到了我們上課的時間,課程一開始先回答幾位同學的問題,都是在我的微信公眾號裡面留言的幾個代表性的問題,依次回答一下。第一個是一位小姑娘,面容姣好,眉清目秀,名字叫思禮春秋。這個名,好傢夥,五經里三經都被叫了,就差《尚書》和《易經》了。留言留了三條:有的老師推薦先讀《論語》,有的老師推薦先讀《易經》,不知道該怎麼著了;又說讀《易經》句句讀不懂,《論語》能讀懂,問我應該先讀哪個?還說我講的《易經》聽不明白,只好回去讀原文。哎呀我的天哪,如果你去直接讀原文,你會更不明白的!如果想讀原文,就在我公眾號里讀吧!我會陸續發原文和註解,註解(在一定程度上,我個人認為)是綜合了眾家所長的。慢慢讀,不著急,以你現在的年齡,讀不懂真的很正常。你太年輕,先慢慢讀著,慢慢就會清晰起來,理解的深度就會更加廣泛起來。第二位同學,姓林的同學,他說占卦了,問問運氣,佔到的是困卦,變卦是復卦,讓韓老師幫忙解一下,初學不會解卦。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方式占的,就先說你的卦吧。你的本卦是「澤水困」,支卦是「地雷復」,意味著你的澤水困有四個變爻,分別是初六、九二、九四、九五,四個變爻,因為本卦有四個變爻,導致變成了另外一個「地雷復」。易經解卦有個原則:當一個本卦有四個爻變的時候,解卦的爻辭主要看支卦,就是變卦,後來形成的卦裡面有兩個爻是未經變化的,就是那兩個沒有變的,以它們倆的爻辭占,以下位為主。一個六三沒有變,一個是上六沒有變,就看復卦的六三跟上六這兩個的爻辭,以下面的六三的爻辭為準。占卦這事給大家說一下。占出來的卦,本卦是事情的起因,變爻是事情的過程,最後的支卦或者叫變卦是事情的結果。每個卦會分以下幾種情況:比如說六個爻全部安靜,沒有一個爻變,怎麼辦?一個爻變,二個變,三個變……六個爻全變,一共七種情況。那分別是按卦辭占還是按爻辭占,幾個爻是按上位占還是按下位占,都是有講究的,回頭講到占卦的時候再細講,這裡就不多贅言了。還有文浩同學,他看了我的公眾號給大家發的《道德經》(插話:現在我在公眾號里,是一天發《易經》,一天發《道德經》,都是帶註解的,《易經》還配了一些漫畫,題材都是在網上找的圖片,也不是我的原創,我也沒有這水平,覺得合適加點字,讓大家方便有趣的理解。隔天發《道德經》,經文逐句註解,每句註解都是經過我推敲過的。),問我:您對「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釋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道。那麼,真正意義上的道指的是什麼呢?他還知道《道德經》有兩種版本,一個版本是「道可道非常道」,大家說原來是「非恆道」,到漢朝時為了避皇帝劉恆的名諱,東漢整理的時候把「恆」變成了「常」,所以,「道可道非恆道」就變成了「道可道非常道」。他還說傳統的解釋說這個「恆」是當永恆、不變講。他問我,這個真正意義上的道跟這個有什麼區別?說到這兒,咱們就多說兩句。老子的道到底是什麼?!我們現在怎麼理解啊?老子的『道』在五千言中出現了七十多次,到現在為止,對道的解釋到底是什麼?百家爭鳴,莫衷一是。我在初級課上講,這個道呢,你就認為它就是天地運行的大道、規律、法則,這是我在初級班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因為(如果)大家沒有接觸過的話,給大家說別的,他不明白。其實,嚴格意義上講,這個「道」,真的還不能理解為規律、法則。老子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仿地、地效仿天、天效仿道、道法自然。好多老師解釋的是「『道』效仿大自然。」我個人通過學習、讀各家的書,我倒認為,這個「自然」真的不能當「大自然」講。這個「自」就是它自己的「自」,這個「然」就是「然」它的本意,就是『什麼什麼的樣子』。所以,「道法自然」,就是道效仿它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是我個人的學習體會,大家可以商榷。那麼,「道」本身自己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呢?問老子,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繞一圈又繞回來了。老子對「道」有確切的定義嗎?有定過義嗎?老子沒有給「道」定義,連老子自己都說:「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德經》裡面的大、道、還有一,老子講的都是這個「道」。老子說:我不能給它定義,但我可以形容它。它是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老子這樣形容它。甚至用幾個四字排比句(大家都會背的),諸如: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道隱無名……。這是老子對道的解釋,始終沒有給出定義。還有一種我現在比較偏向的、對「道」的解釋:說道指的是一種生命力。我非常認可這個解釋。怎麼解釋?第一,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老子在描繪「道」的時候,他一直通過各種手段,把「道」形容成是混沌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惚兮恍兮,窈兮冥兮』,都是老子形容道的形態。正因為它的混沌性,所以才不能把它分割。所以老子說:分割不了,那就想法去感受它吧。『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它就這樣的,你想看看不到,想聽聽不見,想摸摸不著。那它究竟是什麼東西呢?你剛要問,老子在後面等著你呢: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就是說這三樣東西你就不要刨根問底啦,我也沒法回答你。這三種的形態都一樣,難以區分開來,所以是渾然一體的,就是那個「一」,就是那個「道」。還有一種法,說道是生命力。說道是生命力,是從這兒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大家都知道了。還有這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這個「一」指的也是道。這說的什麼?就是說「道」生命力是無比巨大的。說道是生命力。第一,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是混沌的;第二,生命力可以激活萬物;第三,生命力無比巨大的同時,它的包容性也是無比的巨大,它包容萬物。所以老子說:「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為萬物竭盡作為而不自恃己能(功績),長養萬物而不主宰它們。關鍵是「功成而弗居」,就是功成名就了,大事都幹完了,還不居功自傲。就因為它不居功自傲,是以誰都不去(不去的「去」當『離開』講),是以世間萬物都不離開它,這是從道的方面講。道德的「德」就是「道」轉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道在人類社會上具體的應對方法。所以,老子又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這是不是對「德」的闡述?說的多好啊!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用人之長,天下便無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天下便無可用之人』?最後你自己難受,光桿司令,這是一樣的道理。從互相學習方面講,老子又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這就說明,無論是這個「道」還是這個「德」,都具有無比巨大的包容性。再說「沖」,「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關於這個「沖」,大部分的老師都解釋說「沖」是「空虛」,部分老師又說不是「空虛」,唉,我們就當它是「空虛」吧,因為老子也說了「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道是空虛的,像一個大容器、大器皿、大水缸,它是萬物的根本,浩瀚無邊,用之不盡,取之不窮。這是老子說的「道」。回到文浩同學的問題上。您說的這個恆道或者說常道,跟我說的真正意義上的道,我覺得,咱們倆在80%的意義上是接近的。因為您想,如果他不是真正的道,就不可能成為恆道,或者常道,對么?一旦叫了恆道或者常道,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道、純粹意義上的道,這一點上,我們殊途同歸。回來說陰陽理論。學易經不學陰陽,不學五行,你是學不會的。所以,我們先講陰陽。陰陽這個概念,大家好像是比較熟悉的,都知道,天天都用,百姓日用,但知不知就不好說了。陰陽這個概念,是中國古代哲學一對最樸素的範疇,指的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構成的,這兩個方面,就是陰陽,這就是陰陽的定義。再說五行定義,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具備木火土金水的五種元素的構成,其實這兩個定義一樣的。我們先來講講陰陽。陰和陽,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從最常見的說起,比如我們住的房子。你住的是陽面兒屋還是陰面兒屋?又比如住賓館,喜歡選擇一個陽面兒的屋子。也就是說,在我們中國所在的半球,朝南的叫向陽的,朝北的叫向陰的,這是兩個最簡單、最樸素、最直接的「陰陽」反映。「陰陽」在我們國家的地名當中非常常見。比如,洛陽、綿陽、衡陽、瀋陽等等;還有一些跟「陰」有關的地名,常見的湯陰、蒙陰、淮陰、華陰等等。我們看到,從地名裡面,陰和陽體現的就很多,那麼它們有什麼聯繫呢?大家記住一個定律:「山南水北謂之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都叫「陽」;反之呢,「山北水南謂之陰」。所以大家就知道了,「洛陽」一定是在洛水的北面,「衡陽」一定是在衡山的南面,「華陰」就是在華山的北面。所以,大家學了「陰陽」的概念之後,只要看到地名,大約知道它哪個地方有山或有水的話,就能判斷出來它在山水的哪個方位了,這就是大自然中的地理位置的「陰陽」。還有很簡單的「陰陽」概念,白天是陽,晚上是陰;太陽是陽,月亮是陰;夏天是陽,冬天是陰。這個是大自然天體中的「陰陽」。再回到咱們人當中。那咱們人類分陰陽嗎?男人是陽,女人是陰。那麼問題來了「男人是陽,那麼,誰是純陽之體?誰是純爺們兒呢?」答案是沒有純爺們兒。因為一個男人再陽剛,體內也有雌性激素;女性再陰柔,體內也有雄性激素。這就是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陰陽協調的特定設置。否則的話,大家想像一下,假如男性體內只有雄性激素,女性體內只有雌性激素的話,那麼兩個人結婚生的娃:男娃體內沒有雌性激素,會比其父親更陽;女娃不繼承父親的雄性激素,只繼承母親的雌性激素,會比其母親更陰;你想想,若干代之後,世界上的人類將會成什麼樣子呢?男人就非常男人,女人就非常女人,結果人類就分成兩種,男人類和女人類。所以說,男性身體當中有雌性激素,女性身體當中有雄性激素。男女結婚生了孩子之後,生了男孩兒大部分隨媽媽的多,生了女孩兒大部分隨爸爸的多。這就是大自然讓我們人類正確繁衍、保質保量的衍生,給我們的特定的規範,你說這個是不是太神奇了?!那有人問了:有些男人說話捏著嗓子、翹著蘭花指,這是怎麼回事呢?那就是他本來該是陽,結果陰的元素在他的體內占的比重過大,有內在的、外在的各種原因,所以男人就(顯現出)有點兒「娘娘腔」;而有的女士本來應該是屬於雌性陰柔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性格中陽性的成分就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現在就給她們一個美稱「女漢子」,就是這麼來的。陰陽有這麼幾個特點:第一、陰陽是相對對立的。陽面和陰面對立,男人和女人對立。第二、陰陽又是共存的,誰也離不開誰。比如說,山北離不開山南,山南也離不開山北;水,離不開水北、也離不開水南。第三、陰陽是互感的,是互相感應的。比如,男人女人不感應的話就無法繁衍後代、延續種族。所以《易經》裡面有一卦「咸卦」,是講男女戀愛的卦。以後有機會給大家講一下,這個卦特別有意思,讓大家看看三千多年前,小夥子和小姑娘戀愛約會的場景和咱們現代的男女戀愛約會的場景,是大同小異。第四、陰陽消長。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當到達一定程度、一定條件後,陰陽轉化。消長是轉化的前提,就說是由量變,到最後質變。大家可以想像「黑天」和「白夜」來幫助大家理解陰陽消長:清晨,在《易經》四象裡面叫「少陽」,是剛剛從「老陰」脫離出來的,就是說陽氣剛剛形成;然後就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走,從早六點到十二點,如日中天的時候叫「老陽」;到中午十二點這個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慢慢的陽氣就越來越弱,同時無形中陰氣也在聚集,所以到了傍晚六點,到最後迴光返照,太陽落山的一剎那,陽氣算是沒有了,而陰氣產生了,叫少陰。從傍晚六七點到子夜十二點,涼(冷)到了極點,叫老陰。從子夜十二點、一點之後,慢慢的(隨著時間推移)陰氣又減弱,陽氣又要慢慢的生成了,到早晨四五點的時候,陽氣開始重新噴薄而出,這就是一天當中的陰陽轉化。還有一年四季的變化也是(陰陽的轉化過程)。比如,夏天熱到我們無法忍受,到了三伏天的最後,立秋就到了,「三伏不出,秋來到」,這個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所以,陰陽有這麼幾個特點:陰陽對立、陰陽共存、陰陽互感、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陰陽在世間萬物中都有體現,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給「陰陽」定義呢?是不是可以類似於老子對道的定義「道可道、非常道」這樣來定義呢?「陰陽」,我們無法給它做具體的定義,所以,我們只能說,所有劇烈的、外向的、明亮的、熱烈的、上升的、擴張的、活動的、靈巧的、劇烈的,就叫『陽』;而相對靜止的、內斂的、下降的、寒冷的、收縮的、晦暗的、笨拙的,叫『陰』。「陰陽」還有一個定義,就是《易經》裡面的定義:一三五七九,奇數叫「陽」;二四六八,偶數叫「陰」。那麼,我們會有一個問題:當「陰陽」有了之後,就任由陽發展下去,或者任由陰發展下去嗎?絕對是不可以的。比如,我們先從「人」來做比喻。人,從人的身體來說,單數是陽,那麼我們人都有一個「頭」,屬陽,所以(頭腦)是熱烈的、熱情的、狂放的、不顧一切的。所以,我們常勸解別人說「保持頭腦冷靜」、「保持冷靜」,這裡的「冷靜」就是陰,意思就是讓「陽」陰一些,不能一直「陽」,否則陽到最後就成了「亢龍有悔」了。我們講「乾卦」,乾卦為什麼成了「亢龍有悔」?孔夫子說,「高而無位,貴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沒有一點兒可以讓其陰的地方,沒有人能夠勸解,只能「亢龍有悔」。我們在從人的腳來說,奇數是陽,雙數是陰,腳是兩隻,屬陰。我們的腳距離心臟最遠,供血是最末端,所以屬陰。對於陰的東西就需要它陽一些、暖一些、活動一些。現在有些老人常講「管住嘴、邁開腿」,就是要多走動。另外,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一定是拿「熱水」泡腳,沒有人晚上打「冰水」泡腳。還比如,我們的手,我們的五個手指哪個是陰,哪個是陽呢?我們根據陰陽的共存、互感、互根的特點,大拇指是「陽」,其他四指是「陰」。從廣義上講,用處最大的就是大拇指跟其他四指的配合,大拇指跟其他四指的配合程度最高。工傷的傷殘等級制定中,大拇指的傷殘等級比其他四指的傷殘等級都要高。在我們的手指當中,大拇指屬陽,其他四指屬陰。然後大家再看,我們每個人的大拇指有兩個骨節,雙數是陰,所以大拇指就是陽中有陰;再看另外四指,每個手指都是三個骨節,奇數為陽,(四指)陰中有陽,一隻手就把「陰陽」的概念包括在裡面了。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雙手,哪只手是陰,哪只手是陽呢?有人會說,「男左女右,左為陽、右為陰」;有人說「左為尊,左為陽、右為陰」。老子的《道德經》裡面說,「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君子平時日常的時候以左為尊,打仗的時候以右為尊,左丞相一定比右丞相高半級;軍營當中右將軍一定比左將軍高半級。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就這麼來的。「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道德經》里的話),就是說這個古代把這個吉祥的事兒尊左,這個凶兆兇惡的事兒尊右。可是打仗都是右將軍大,那是什麼呀?古人就是:有道的明君都是把打仗這個事兒當作喪事一樣的凶事來處理。這叫「勝之以喪禮處之」,就是你打勝了還得按照這個喪禮的程序來處理,這是《道德經》里的。回到咱們這兩隻手裡來,哪個是陰?哪個是陽啊?大家記得剛才我說的這個概念:熱烈的、狂放的、靈巧的是陽,靜止的、用的少的、相對不靈活的是陰。好了,你就明白了,我們百分之九十的人右手是陽,左手是陰,還有百分之十的朋友,他們叫左利手,我們俗稱叫左撇子,這些朋友他們的左手是什麼?就是陽!他們的右手反而是陰。這就是陰陽的這方面的概念。從人咱們再說回大自然,說到天地。大家知道這個咱們講易經還沒講到卦,這個很遺憾。咱們這種授課的形式,給大家很難把「卦」講得清楚,為什麼的?學別的還可以講,你比如說咱們學論語、學儒家的經典,這大家只要經常念啊、念啊,大家知道只要知道這個字兒,就是沒有圖像也能把它弄明白,但是這個易經就不行。你要沒有圖呀,這難受死啦!我跟咱們李唐老師已經商量過好幾次,我說『李老師,我是一技術盲啊』。昨天慧聰老師給我打電話,我都搞不清是什麼打的,她就告訴我說是微信電話,我說微信還能打電話?呵呵。所以李老師也在積極的想辦法啊,跟一些專業的技術服務機構想辦法,看在以後怎麼弄才能讓大家看到一些個影像,或者看到一些圖,同步的,這樣給大家學習帶來很大方便。李老師為了咱們這個課程也是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啊。我在此代表我個人、更代表咱們聽課的這三萬多同學,對李老師以及李老師為代表的團隊表示衷心的感謝。天,我們講叫「乾卦」,「地」我們講叫「坤卦」,這是乾坤。「乾」肯定屬陽啊,什麼都不用說,它屬陽。那麼地屬什麼?屬坤,這就是:天,是自強不息的;坤是厚德載物的。《易經》裡面八八六十四卦,都是由兩兩組合的,大家想,乾卦跟坤卦能組合成什麼卦?第一種組合,就是『乾卦作為上卦,坤卦作為下卦』,這是第一種組合;第二種組合呢?就是『坤卦作為上卦,乾卦作為下卦』,它們調個兒了。這兩個卦,我告訴大家說:一個叫泰卦,一個叫否(pǐ)卦。泰就是通泰的泰,「否」就是否則的多音字,念(pǐ),就是「否(pǐ)塞不通」的否。你們大家想想,哪個卦叫泰卦,哪個卦叫否卦啊?有同學想了說:我認為,就是天在上、地在下的這卦,就叫泰卦。為什麼呢?本來大自然就是這樣啊,天就是高高在上,地就是厚重在下的,這不就是泰嗎?天地通泰!那你要是把地放到上面,天放到底下,那不是陰陽顛倒、天地不分了?那就肯定是否卦!那麼,我給大家說:這種同學的論點,你真是只看表面啊!形而上、形而下都不能說你,你只看表面。事實上,天在上、地在下這個卦,叫「天地否」;而地在上、天在下這個卦,叫「地天泰」。為什麼呢?大家想想吧。大家想一下:如果這個卦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天是幹嘛呀?天是陽的對吧!陽有什麼特性,我要繼續膨脹啊,我要繼續向上,它一直往上走。而這地呢在下面,地是什麼特性呢?地是收斂的,是這個陰柔的,我是往下的,我一直在往下沉。那大家想想:你這天一味的往上走,地一味的往下沉,天地還能互動嗎?天地還能交融嗎?天地還能和合嗎?那天地和合有什麼表象啊?天地和合的表象就是雲行雨施啊!我記得之前講過:天上的水聚集多了落下來,落到地面上,大地把它彙集起來暫時保管,然後太陽再一曬,這些水蒸發又回到天上去,在恰當的氣候條件下又凝結成水又回來,這叫雲行雨施,這就是天地的交融。那你反過來說,你說這個天,我就是陽,我就要在上面,我這水不往下走了,我往上的走,那還行嗎?那地說,我這有點水,我還有地下水,我就不給往天上蒸發,我接著往更深的地方流。你這要命啊!你這天地真叫不交了。所以說『天在上、地在下』這個態叫什麼?就叫否卦。這個否卦就叫不交、不通,否塞不通,就是這麼一個象徵。而『坤卦在上,乾卦在下』為什麼叫「地天泰」呢?你看,這個坤,地本身是陰的,它在上卦,它的本性就是往下沉;而這個乾,天是陽的,它在下卦,它的本性是往上揚,這樣的話陰陽在中間就能和合了,就能交融,就能貫通,這樣才能「天地位焉,萬物生焉」這就是這兩個卦。為什麼說「否及泰來」?嚴格意義上說應該叫『泰極否來』,「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先是泰卦,再是否卦。泰卦是第十一卦,否卦是第十二卦,應該叫『泰極否來』。說到這了,給大家講個故事。大家知道古代縣官上任都挑什麼日子嗎?古代的縣官上任,一定挑下雨的日子。他怎麼挑啊?縣官肯定就跟著一師爺么,這師爺肯定是精通易理易術的,他就自己掐算,當然其實所謂的這種能掐會算,算風算雨的,其實跟現在的天氣預報都一樣啦,它是建立在先人大量的大數據樣本基礎上他預測而已。打個比方,如果有人給你說:「我掐指一算,清明前後要下雨」,你肯定說「你廢話,每年清明前後都下雨」,就是這意思。但是這師爺他也算不準具體哪點哪分下。別說他算不準!那咱們現在的天氣預報,科學這麼發達了,衛星都在太空中轉了,能算準幾點幾分下雨嗎?還是算不準,這不是一個道理?所以,這師爺跟縣官說:縣太爺,咱們該出發了!路上走上三五天,然後,咱們在那個城外等等,因為後幾天要下雨,具體什麼時辰下我不知道,但是我算了要下。然後他們就走,到這個城外的驛站一住,就不走了。幹嘛?等下雨。等到哪天天氣轉陰,轟隆,一下雨,好了,收拾行囊,坐轎的坐轎,騎馬的騎馬,一行人前面有一人開道的敲著鑼「大老爺上任來了」。再看這老百姓,扶老攜幼,冒著雨,都披著這個蓑衣、頂著斗笠,在兩邊兒迎接,甚至於簞食壺漿,都拿著好吃的,「大老爺呀,你來我們這兒當縣太爺,這是我們這兒的福氣啊。你看你一來就下雨啊,真了不得呀,您真是個青天大老爺呀!謝謝您呀!」就這樣。知道為什麼?因為古代農業社會,下雨太重要了,古代都是望天收,也沒有機井,也沒有咱們現在各種水利設施,就是這個下雨,狀態才能好。天一乾旱,第二年就欠收啊,就沒飯吃,所以,下雨對老百姓很重要。所以呢,古代的縣太爺上任都挑下雨天兒,證明我去了之後這風調雨順,這個黎民百姓全能安居樂業。另外,民間也這麼說,說下雨的時候是這個天地在交合,所以咱們這個先民們回家躲雨,閑著也沒事兒干,也沒電視看,也沒網上,也不會玩兒鬥地主,幹嘛?那就開始造人運動唄。第二年,這人丁興旺啊,這孩子們一波波的出生。因為這個活動是人效法自然的活動,人丁對古代的國家可了不得。農業生產你得有壯勞力,打仗你人多,壯丁多啊,對吧!所以古人對這下雨,是非常重視的!給大家上一張圖,來說明陰陽的這麼一個關係。這個圖很奇怪,這圖在我電腦上在我的課件上是會轉的呀,等到手機里不傳了,很奇怪,很奇妙,那就說不明白了。這個就不轉的圖大家經常見,這來迴轉的圖呢,大家可能暫時見的少一點兒。這個圖它要轉起來什麼樣啊?就是說你這白色代表的這個陽,這個陽儀,這個這黑色代表的陰儀,這兩個儀它是一直在旋轉的,所以,在這個太極圖的正圓里,你不能指著任何一點說:這是陽,這就是陽,那你是錯的。這個陽一定是在變化的,它一定是在轉的,包括這兩個太極點,它也是在變的,它是陰陽互相交合、互相轉化的。你每天沒事兒,你就盯著它看,我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就盯著它看,就想明白很多道理。拿這張圖說明什麼呢?這張圖就是為了給大家說明我們剛才說的幾個概念:陰陽看似對立,其實是共存,而且它們是互感、互根,最後此消彼長!在一個節點上一定是能夠互相轉化的。所以,在陰陽的這個概念里,和我們易經智慧當中提出來的居安思危的這種理論,都是非常的契合。因為,你說你安,你能一直安嗎?你泰,能一直泰嗎?真不能!泰不可終久,最後肯定要否;安也不可長久,最後一定要危。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說:「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帶給我們最大的思想體會,第一,就是根據陰陽這種理論來的,叫居安思危!陰陽這個課,基本理論就給大家講完了,下節課接著給大家講五行,是為了以後大家對這個卦的爻辭,比較好理解,要不然,再到後面講卦的時候,大家可能就會摸不著頭腦了。好吧,今天的課,大家有哪些問題需要提、需要問,在線我回答大家,如果是因為人多回答不了的,大家可以去我的微信公眾號上留言提問,我抽時間給大家一一作答。~~~~~~~~~~~~~~~~~~~~~~~~~~~~~~~~~~語音轉文字部分:【第一部分】焦老師【第一部分】王敏媛【第一部分】快樂總是難免的校對部分:【一校】郎中令【二校】淺秋【三校】青溪行【統校】阿軒8 / 8
推薦閱讀:

《仙劍4》趙麗穎出演韓菱紗楊紫柳夢璃,李易峰的雲天河
假名
李易峰楊洋都鍾情於她,如今擠掉劉詩詩出演凰權

TAG:智慧 | 易經 | 易峰 |